问题

如何看待小说《临高启明》中,元老院即将发动的北伐战争?

回答
《临高启明》的北伐战争,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刀真枪的战略决战,涉及到崖山之后,中国大陆上汉人政权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试图恢复对中原统治的尝试。所以,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事儿。

首先,战略意义上,这妥妥的是《临高启明》目前为止最最重要的一步棋。为什么这么说?你想啊,临高政权(现在已经演变成“临高共和国”了)从一开始的苟延残喘,到在海南站稳脚跟,再到如今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下一步自然是要扩张,要实现他们的“大宋复兴梦”。而“大宋”的根基在哪里?那肯定是中原。所以,北伐,就是他们走向“正统”的必由之路。一旦成功,他们就能摆脱偏安一隅的尴尬局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王”。这不仅仅是地盘扩张,更是政治合法性的根本确立。

其次,从军事角度,这场北伐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简直是指数级增长。以往他们对付的都是些地方武装,比如明朝的海盗、土匪,或者一些小股的明军残余。但这次不一样,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明朝北方的军事力量,包括但不限于:

强大的陆军: 明朝虽然内政腐败,但其陆军在数量上依然是压倒性的。而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明朝军队在战术、兵器(虽然有进步,但和穿越者比起来差距明显)以及经验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关宁铁骑、京营这些正规军,如果临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贸然北上无异于以卵击石。
海上力量的威胁: 尽管临高海军在某些技术上(如火炮、舰船设计)已经超越了明朝,但明朝的海军(尤其是沿海的卫所水师)也并非摆设。而且,明朝海军在数量和对沿海地形的熟悉程度上可能更占优势。如果临高在海上失去制海权,北伐就可能变成孤军深入,后勤补给会成为致命的弱点。
后勤保障的挑战: 从海南到中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险的补给线。大量的火炮、弹药、粮食、衣物,还有兵员的补充,都需要稳定可靠的运输。一旦补给线被切断,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因为弹尽粮绝而崩溃。这可不是在国内打仗,可以就地征发,而是要跨越广阔的区域,面对各种潜在的敌人。
地理环境的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战术要求也不同。北方平原作战,骑兵的优势可能会被放大;而如果涉及到山区或复杂的河流地带,对步兵和后勤的要求也会很高。

再者,政治和外交的维度,北伐远比军事本身要复杂得多。

如何处理与南方残余势力的关系: 即使明朝北方的统治根基依然牢固,但南方可能还有一些忠于明朝的残余势力,或者其他地方割据势力。临高如何争取他们、安抚他们,甚至是镇压他们,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腹背受敌。
如何收揽民心: 北伐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更是争取民心的事情。临高需要向北方的百姓展示他们的统治能够带来什么,是战争的创伤还是安定的生活?他们能否解决明朝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比如土地兼并、赋税不均)?如果不能,即使军事上获胜,也很难巩固政权。
国际影响: 虽然穿越者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大陆,但北伐的动静必然会引起周边国家(比如朝鲜、日本、越南、甚至蒙古)的注意。他们会如何反应?会不会趁机生事?这些都需要提前规划。

从临高内部来看,这场北伐也凝聚了元老院内部的各种思潮和博弈。

“大宋派”的狂热: 这批人是坚定的复兴派,他们将北伐视为恢复“大宋荣光”的唯一途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的存在,为北伐提供了强大的政治驱动力。
“实干派”的审慎: 另一部分元老,可能是更看重实际利益和风险控制。他们会质疑北伐的胜算,担心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临高政权的覆灭。他们会强调技术优势和战术细节,力求万无一失。
“过渡派”的观望: 还有一部分元老,他们可能对“大宋”本身没有那么深的执念,更看重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现代国家。他们可能会认为,与其急于恢复一个旧王朝,不如先巩固现有成果,慢慢发展。

所以,这场北伐的准备工作,必然是海量的、细致入微的。你可以想象一下:

情报搜集: 对明朝北方的兵力部署、政治格局、经济状况、民情士气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这会动用大量的侦察人员和技术手段。
军事改革和训练: 除了现有军队的精炼,可能还要大规模扩军,训练新的兵种,研究针对明朝军队的战术,比如如何克制其骑兵、如何突破其坚固的城防。
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确保充足的火炮、弹药、新式步枪、海军舰船的产能,并且要考虑如何为北伐军队提供持续的后勤保障。
经济动员: 北伐的开销是巨大的,需要对临高所控制的区域进行经济动员,征收赋税,筹集物资,甚至可能需要引入新的融资手段。
政治宣传和外交工作: 如何在内部凝聚共识,对外塑造形象,争取潜在的支持者,打击敌对势力的士气,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而言之,《临高启明》的北伐战争,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战略博弈。它不仅是对明朝的挑战,也是对临高自身能力和韧性的一次终极考验。一旦成功,它将彻底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一旦失败,也可能将临高政权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其中的风险和回报,都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所以,对于这场战争,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穿越者的野心,更是他们对历史洪流的深刻理解和大胆尝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有米涅枪,我有鲁密铳

你有打字机,我有红夷炮

你有薛冈村,我有曹文诏

user avatar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世界战线,具有伟大的全球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

地主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估计我们终究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因为胜利,元老院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儒生阶层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地主文人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元老院的战士,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元老院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元老院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元老院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元老院的思想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地主缙绅老爷们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要好些。

——元老院第三届全体大会第一次会议告全院全军全国人民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