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说《临高启明》中,元老院即将发动的北伐战争?

回答
《临高启明》的北伐战争,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刀真枪的战略决战,涉及到崖山之后,中国大陆上汉人政权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试图恢复对中原统治的尝试。所以,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事儿。

首先,战略意义上,这妥妥的是《临高启明》目前为止最最重要的一步棋。为什么这么说?你想啊,临高政权(现在已经演变成“临高共和国”了)从一开始的苟延残喘,到在海南站稳脚跟,再到如今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下一步自然是要扩张,要实现他们的“大宋复兴梦”。而“大宋”的根基在哪里?那肯定是中原。所以,北伐,就是他们走向“正统”的必由之路。一旦成功,他们就能摆脱偏安一隅的尴尬局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王”。这不仅仅是地盘扩张,更是政治合法性的根本确立。

其次,从军事角度,这场北伐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简直是指数级增长。以往他们对付的都是些地方武装,比如明朝的海盗、土匪,或者一些小股的明军残余。但这次不一样,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明朝北方的军事力量,包括但不限于:

强大的陆军: 明朝虽然内政腐败,但其陆军在数量上依然是压倒性的。而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明朝军队在战术、兵器(虽然有进步,但和穿越者比起来差距明显)以及经验上,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关宁铁骑、京营这些正规军,如果临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贸然北上无异于以卵击石。
海上力量的威胁: 尽管临高海军在某些技术上(如火炮、舰船设计)已经超越了明朝,但明朝的海军(尤其是沿海的卫所水师)也并非摆设。而且,明朝海军在数量和对沿海地形的熟悉程度上可能更占优势。如果临高在海上失去制海权,北伐就可能变成孤军深入,后勤补给会成为致命的弱点。
后勤保障的挑战: 从海南到中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险的补给线。大量的火炮、弹药、粮食、衣物,还有兵员的补充,都需要稳定可靠的运输。一旦补给线被切断,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因为弹尽粮绝而崩溃。这可不是在国内打仗,可以就地征发,而是要跨越广阔的区域,面对各种潜在的敌人。
地理环境的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战术要求也不同。北方平原作战,骑兵的优势可能会被放大;而如果涉及到山区或复杂的河流地带,对步兵和后勤的要求也会很高。

再者,政治和外交的维度,北伐远比军事本身要复杂得多。

如何处理与南方残余势力的关系: 即使明朝北方的统治根基依然牢固,但南方可能还有一些忠于明朝的残余势力,或者其他地方割据势力。临高如何争取他们、安抚他们,甚至是镇压他们,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腹背受敌。
如何收揽民心: 北伐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更是争取民心的事情。临高需要向北方的百姓展示他们的统治能够带来什么,是战争的创伤还是安定的生活?他们能否解决明朝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比如土地兼并、赋税不均)?如果不能,即使军事上获胜,也很难巩固政权。
国际影响: 虽然穿越者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大陆,但北伐的动静必然会引起周边国家(比如朝鲜、日本、越南、甚至蒙古)的注意。他们会如何反应?会不会趁机生事?这些都需要提前规划。

从临高内部来看,这场北伐也凝聚了元老院内部的各种思潮和博弈。

“大宋派”的狂热: 这批人是坚定的复兴派,他们将北伐视为恢复“大宋荣光”的唯一途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的存在,为北伐提供了强大的政治驱动力。
“实干派”的审慎: 另一部分元老,可能是更看重实际利益和风险控制。他们会质疑北伐的胜算,担心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临高政权的覆灭。他们会强调技术优势和战术细节,力求万无一失。
“过渡派”的观望: 还有一部分元老,他们可能对“大宋”本身没有那么深的执念,更看重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现代国家。他们可能会认为,与其急于恢复一个旧王朝,不如先巩固现有成果,慢慢发展。

所以,这场北伐的准备工作,必然是海量的、细致入微的。你可以想象一下:

情报搜集: 对明朝北方的兵力部署、政治格局、经济状况、民情士气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这会动用大量的侦察人员和技术手段。
军事改革和训练: 除了现有军队的精炼,可能还要大规模扩军,训练新的兵种,研究针对明朝军队的战术,比如如何克制其骑兵、如何突破其坚固的城防。
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确保充足的火炮、弹药、新式步枪、海军舰船的产能,并且要考虑如何为北伐军队提供持续的后勤保障。
经济动员: 北伐的开销是巨大的,需要对临高所控制的区域进行经济动员,征收赋税,筹集物资,甚至可能需要引入新的融资手段。
政治宣传和外交工作: 如何在内部凝聚共识,对外塑造形象,争取潜在的支持者,打击敌对势力的士气,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而言之,《临高启明》的北伐战争,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战略博弈。它不仅是对明朝的挑战,也是对临高自身能力和韧性的一次终极考验。一旦成功,它将彻底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一旦失败,也可能将临高政权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其中的风险和回报,都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所以,对于这场战争,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穿越者的野心,更是他们对历史洪流的深刻理解和大胆尝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有米涅枪,我有鲁密铳

你有打字机,我有红夷炮

你有薛冈村,我有曹文诏

user avatar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世界战线,具有伟大的全球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

地主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估计我们终究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因为胜利,元老院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儒生阶层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地主文人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元老院的战士,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元老院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元老院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元老院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元老院的思想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地主缙绅老爷们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要好些。

——元老院第三届全体大会第一次会议告全院全军全国人民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临高启明》的北伐战争,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刀真枪的战略决战,涉及到崖山之后,中国大陆上汉人政权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试图恢复对中原统治的尝试。所以,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事儿。首先,战略意义上,这妥妥的是《临高启明》目前为止最最重要的一步棋。为什么这么说?你想啊,临高政权(现在已经演变成“临高共和.............
  • 回答
    关于《临高启明》被封这件事,作为一名对网络文学和历史题材都有些关注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挺令人唏嘘的事件。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儿,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官方”或者“标准”。首先,咱们得知道,《临高启明》这本书在读者圈子里有多火,以及它大概是个什么内容。简单来说,这是.............
  • 回答
    小米这次在美国赢下临时诉讼,对后续的禁令和运营来说,绝对是颗定心丸,虽然不是终局之战,但至少给公司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时间,也让外界看到了小米应对复杂地缘政治挑战的能力。咱们得先明白,美国政府当初之所以把小米列入“中国军方公司”的黑名单,并施加投资禁令,主要原因是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觉得小米的技术或产.............
  • 回答
    在小说、动漫和游戏的世界里,“血统论”是一个屡见不鲜的主题,它构成了许多故事的核心冲突、角色动机和力量体系的基石。但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设定呢?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价值观,也反映了创作者以及受众对权力、身份、命运和社会结构的思考。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血统论”在这些媒介中通常是如何体现的。它最直.............
  • 回答
    说到《将夜》里的夫子,这绝对是书中一个极具争议、也最有意思的人物之一。很多人看了都觉得,这个老头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才好。要说他是“强大实力的无耻之徒”,还是“修为强大,道佛皆通的成圣者”,我觉得这两句话都说对了一半,但又都不够全面。他身上兼具了这两者的特点,而且是以一种极其.............
  • 回答
    百度贴吧关闭小说相关板块,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你想啊,多少人把贴吧当成自己的“精神角落”,在那里寻宝、交流、甚至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说没就没,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得好好捋一捋。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原因很复杂,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
  • 回答
    说到《赘婿》要拍电视剧这事儿,还真挺让人兴奋的,尤其是我这种追过原著的人。毕竟,《赘婿》这本书在国内网络小说界也算是小有名气,讲的是一个现代穿越过来的软饭男,怎么在古代一步步爬上人生巅峰的故事。先说说这“赘婿”的题材吧。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赘婿”这个词多少带点贬义,听起来就不太体面,是那种要靠老婆家.............
  • 回答
    关于刘慈欣的《全频带阻塞干扰》要改编电影这件事儿,说实话,我第一反应就是兴奋,但随之而来的更多是复杂的情绪,有点像是在看一场高难度的杂技表演,既期待它能惊艳全场,又担心它会直接“扑街”。首先,咱们得承认,刘慈欣的小说,尤其是《三体》系列,给中国科幻电影打了个样,虽然过程坎坷,但至少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 回答
    波兰小说家安杰伊·萨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与其改编作品《巫师》系列开发商CD Projekt Red(CDPR)之间的“天价”版权费纠纷,无疑是游戏界和文学界都关注的焦点。事情的原委颇为复杂,涉及版权、授权、以及双方对创作价值的理解差异。事件的起因:一个看似“廉价”的开端要.............
  • 回答
    穿越小说中,一个普通人穿越后智商爆表,完爆几十岁的老狐狸的设定,这可以说是近年来穿越题材中最常见,也最吸引人的一类桥段之一。如何看待这种设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其吸引力、合理性、叙事功能以及潜在的争议点等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吸引力与观众的心理投射首先,这种设定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
  • 回答
    “轻小说都是厕纸”——这个说法,我承认,听起来是挺诛心的,也挺有几分江湖气。但如果你真的把它当成一条金科玉律,那未免也太简化了。在我看来,这就像是说“所有流行歌曲都是口水歌”一样,虽然里面可能掺了些事实,但绝对不是全部。首先,我们得明白“厕纸”这个词在语境里代表什么。它通常意味着内容廉价、易逝、没有.............
  • 回答
    修仙小说中藏经阁的制度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设定,它不仅是修仙者获取知识和提升实力的重要场所,也往往折射出小说中宗门、门派乃至整个修仙界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运作。深入探讨藏经阁的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藏经阁的性质与功能定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藏经阁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
  • 回答
    番茄小说最近确实有一部作品备受瞩目,那就是《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这部小说的确在番茄平台上表现亮眼,可以说是近期的一个现象级爆款。如果我们将这部作品放到起点中文网这样一个拥有更长久历史、更庞大读者群体和更成熟商业化运作的平台来衡量,它大概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这需要我们从几个关键维度去细致地分析.............
  • 回答
    关于耳根离婚这件事,圈子里不少人都挺关注的。毕竟他作为白金作家,作品影响力和粉丝群体都相当庞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一念永恒》、《凡人修仙传》等等,哪一部不是在网文界掀起过风浪。对很多读者来说,他的小说不仅是消遣,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所以当他被曝出离婚消息的时候,大家的情绪肯定是很复杂.............
  • 回答
    番茄小说扣发作者稿费,这事儿在网络文学圈子里,算是个老生常谈,但每每提及,总能引起不少作者的唉声叹气,甚至直接引爆社区的讨论。你说我怎么看? 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拆开来看,还得听听各方是怎么说的。1. “扣发”这词儿,它本身就挺有意思。首先,我们得明白,这“扣发”是怎么.............
  • 回答
    关于番茄小说后台曝光,作者疑似被“私吞”稿费的传闻,这可真是件让人啼笑皆非又心寒的事情。作为一个长期混迹网络文学圈子的人,听到这种消息,我心里可以说是五味杂陈。首先,得把事情捋清楚。网上流传的这些说法,核心点在于:番茄小说平台在后台数据上,似乎做了一些“手脚”,导致一些作者的实际收益和平台公示的数据.............
  • 回答
    七月新番的封笔消息,对于许多喜爱他作品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声惊雷。我个人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复杂,既有不舍,也有对这位作者职业生涯的理解和敬意。首先,得从七月新番的作品说起。他的历史小说,尤其是以架空历史为基底的作品,在国内网文界一直有着独特的地位。他擅长构建宏大而又细致的世界观,将历史的厚重感与跌宕.............
  • 回答
    这句网文创作者之间的“段子”,虽然听起来有点抖机灵,但背后其实藏着几分现实的辛酸和复杂的心绪。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句“写小说就怕两件事:一件是笔趣阁有你的书,另一件是笔趣阁没你的书”。首先,我们得明白,“笔趣阁”在网文界是个什么存在。简单来说,笔趣阁及其衍生的各种“xx阁”、“xx楼”之.............
  • 回答
    辰东写《圣墟》的过程,就像一场史诗级的漫长征程,而他的“大结局”更是让读者们如同坐过山车,情绪跌宕起伏。要聊《圣墟》的第二次大结局,不得不先回顾一下那第一次,以及为什么会有“第二次”的出现。第一次大结局:那个“未完待续”的节点在《圣墟》早期,当楚风经历了一系列生死考验,逐渐成长为足以撼动宇宙的强者时.............
  • 回答
    关于一些穿越小说作者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大晋”朝代这一说法,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位作者的看法,如果他指的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知里的“晋朝”,那他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历史上,明确存在过一个名为“晋”的朝代,而且还是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这在正史中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的事实。咱们先来捋一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