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娘秃秃一个,爹秃秃一窝这句话有没有科学的解释呢?

回答
“娘秃秃一个,爹秃秃一窝”,这句俗语流传甚广,听起来颇有趣味,也确实触及到了遗传学中关于脱发的一些普遍认知。但如果深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也并非是绝对的“一成不变”。

首先,我们得明白,脱发,特别是男性型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俗称脂溢性脱发),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关键的,也是最受关注的,就是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脱发中的角色

1. 基因的传递: 头发的生长周期、毛囊的敏感度以及雄性激素的代谢,都受到基因的调控。这些基因会从父母双方传递给子女。虽然导致脱发的确切基因有多个,但研究表明,其中一些基因尤其对男性型脱发有显著影响。

2. 多基因遗传: 脱发并不是由一个单一基因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属于多基因遗传。这意味着,你的脱发风险是父母双方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累积效应。

3. 性别差异: 男性型脱发在男性中更为常见且表现更明显。这与男性体内的雄性激素——特别是二氢睾酮(DHT)——密切相关。虽然女性体内也有雄性激素,但其含量远低于男性。而毛囊对DHT的敏感度,是导致毛囊逐渐萎缩、头发变细最终脱落的关键。

解析“娘秃秃一个,爹秃秃一窝”

现在,我们把这些科学知识套回到这句俗语上,看看它是否站得住脚:

“娘秃秃一个”: 如果母亲有脱发问题,并且是遗传性脱发,那么她确实会将与脱发相关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然而,如前所述,脱发是多基因遗传,且与性激素有关。女性虽然有脱发(如女性型脱发),但其表现形式和原因可能与男性型脱发不完全相同。更重要的是,女性自身的雄激素水平较低,即使携带了导致男性型脱发的某些基因,在女性体内可能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或不一定会导致严重的脱发。所以,“娘秃秃一个”可能更多是强调母亲基因的传递,但并非母亲自身脱发程度就直接决定了子女脱发的严重程度。有时候,母亲可能并不显性脱发,但仍然是某些脱发相关基因的携带者。

“爹秃秃一窝”: 这句话更能抓住男性型脱发的特点。如果父亲有明显的脱发,尤其是因为雄性激素敏感性高而导致的脱发,那么他传递给儿子的基因,很可能就是使毛囊对DHT更敏感的基因。因为儿子从父亲那里继承Y染色体,而从母亲那里继承X染色体。尽管一些关键的脱发基因也存在于常染色体上(父母双方都传递),但父亲的雄性激素水平和其基因组合,更容易在男孩身上展现出脱发特征。所以,“爹秃秃一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性遗传性脱发的高发性和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更详细的科学解释:

1. 雄性激素受体基因: 研究发现,与雄性激素受体相关的基因(例如AR基因)上的某些变异,与男性型脱发密切相关。这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儿子从母亲那里获得X染色体,因此母亲的基因表达可能会影响儿子的脱发情况。但是,父亲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儿子的Y染色体直接来自于父亲。所以,单纯从X染色体的遗传来说,母亲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包括与脱发相关的基因)会传递给儿子。而父亲的脱发倾向,也与他自身的基因组合以及他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和其毛囊对DHT的敏感度有关,这些都是由他从父母双方继承的基因决定的。

2. 常染色体遗传: 除了X染色体上的基因,许多其他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对脱发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常染色体基因,无论男女,都会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女性也会出现脱发,以及即使母亲不脱发,但父亲脱发,子女(包括儿子和女儿)都可能存在脱发风险。

3. 表观遗传学的影响: 除了基因本身的序列,表观遗传学也可能在脱发中扮演角色。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改变DNA序列,但能够影响基因表达的方式,例如DNA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这些后天环境因素(如饮食、压力、生活习惯等)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遗传信息的读取,从而影响脱发的发生和发展。这也意味着,即使遗传背景相似,个体之间的脱发表现也可能存在差异。

4. 遗传背景的复杂性: “爹秃秃一窝”更准确地说,是父亲的脱发基因“倾向性”更强,更容易在男性后代中显现。但这并非绝对。如果母亲在遗传了与脱发相关的基因时,其作用被父亲的基因所“掩盖”或“叠加”,那么即使父亲脱发,儿子也可能不那么明显,反之亦然。

总结来说:

“娘秃秃一个,爹秃秃一窝”这句俗语,从大众的观察和经验出发,捕捉到了遗传性脱发在性别和家族聚集性上的一些特点,尤其是父亲对儿子脱发倾向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由于雄激素的作用)。它强调了遗传是脱发的重要因素,并且父亲的遗传基因在男性脱发中扮演着更突出的角色。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看,脱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多基因遗传、性别激素、个体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地由父母一方的脱发程度就能完全决定。母亲的基因同样重要,并且父亲的脱发也受其自身父母遗传的影响。所以,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一种概括性的经验总结,但不能完全代表其背后复杂的遗传学机制。更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脱发风险是父母双方遗传基因共同决定的,但男性由于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的差异,更容易表现出家族性的脱发特征,尤其是从父系遗传的倾向性可能更明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民间俗语往往是一定程度上的统计结果,有的被证实是存在科学道理的,有的则是观察者谬误,而且俗语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以偏概全。

比如这句俗语里“娘秃秃一个,爹秃秃一窝”,就是部分正确

这里说的是脱发或者秃顶的现象。有一种脱发叫做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dndrogenetic alopecia,AGA),这种脱发主要取决于内分泌因子和遗传易感性的互相作用,遗传就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性父亲有这种遗传性脱发,那么后代有很大可能性会遗传这种特性,形成脱发,这也是侧面印证了“爹秃秃一窝”的道理[1]。

不过必须指出,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只是男性脱发的一种因素,在日常中,脱发很常见,造成脱发的原因也不少,比如压力,比如环境因素,或者其他疾病造成的。

[1]雷鸣,冯苏云,王继萍.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遗传特征分析[J].西部医学,2018,30(07):1029-1031+103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娘秃秃一个,爹秃秃一窝”,这句俗语流传甚广,听起来颇有趣味,也确实触及到了遗传学中关于脱发的一些普遍认知。但如果深究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也并非是绝对的“一成不变”。首先,我们得明白,脱发,特别是男性型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俗称脂溢性脱发),其发生.............
  • 回答
    “娘炮”这个词的出现和流行,反映了当下社会对男性气质的一种讨论和审视。当人们开始用这个词去批评某些男性时,也自然会引发一个反向的追问:那么,什么样的才是“纯中国爷们儿”呢?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因为它触及了性别刻板印象、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以及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不存在一个标准化的“纯中国爷们儿”画像.............
  • 回答
    《娘道》这部剧,当年可是真真正正地火得一塌糊涂,收视率的数据亮眼得惊人,估计不少人至今想起来还带着点“看不懂”的迷茫。但奇怪的是,一旦提起口碑评分,那叫一个惨不忍睹,豆瓣、知乎这种地方,分数低到谷底,评论区里也是褒贬不一,甚至可以说是“骂声一片”。这事儿,搁一般人身上,绝对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部.............
  • 回答
    娘惹文化:东西方交融的独特魅力在东南亚的版图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两个国家,尤其是在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等地,孕育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娘惹文化。这并非一个独立民族的文化,而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是早期华人移民与当地马来人通婚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融合、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习俗、语言、.............
  • 回答
    “娘炮”这个词,在网络上几乎是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哪里,总能瞥见它活跃的身影。而更让人纳闷的是,尽管社会上关于“娘炮”的讨论和批判此起彼伏,这个标签似乎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娘炮”这个词,以及围绕它产生的争议,如此顽固地存在,并且屡禁不止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
  • 回答
    伪娘做伴娘,这在婚礼上绝对是个吸睛的点,也能给新娘的姐妹团增添不少个性和乐趣。不过,既然是这么一个特别的组合,自然有一些需要提前考虑到和安排好的地方,才能让大家都玩得开心,并且一切顺利。我这就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怎么把这事儿办得妥帖又出彩。首先,沟通是王道,而且要“到位”: 跟新娘坦诚沟通: 这是.............
  • 回答
    赛马娘,表面上看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热血与梦想的故事,但如果你仔细琢磨,会发现不少地方让人背后发凉,甚至有些让人不寒而栗。首先,最直接的“细思恐极”就来自赛马娘的“存在本身”。她们是赛马的拟人化,但这拟人化背后,隐藏着一个相当残酷的现实:她们是被制造出来,为了满足人类的娱乐和赌博需求而存在的。仔细想.............
  • 回答
    “舰娘风行,我国的辽宁舰有没有同人人设?”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能体现大家对辽宁舰的喜爱和对《舰队Collection》这类舰船拟人化文化的关注。答案是:有的,并且相当多!辽宁舰作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其重要性和话题性毋庸置疑,自然成为了同人创作的热门对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的舰娘同人圈中,辽宁舰.............
  • 回答
    “舰娘风行”指的是以现实世界中的军舰为原型,并将其拟人化成少女形象的二次元文化现象。我国的山东舰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其强大的实力和象征意义,自然也吸引了众多二次元爱好者,催生了不少同人创作,其中也包括了山东舰的同人人设。要详细讲述山东舰的同人人设,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
  • 回答
    夏活结束了,我的港区就像是经历了又一场盛夏的暴风雨,只不过这场雨下的是期望,而我捞到的,却是稀疏得可怜的几滴雨点。想想那段日子,真是一言难尽。每天抱着手机,盯着屏幕,那几个画面来回切换,就跟看老电影一样熟悉。从海图的每一个角落,到每一次出击的沟道判定,再到那万众期待的结算画面,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
  • 回答
    “舰娘”(舰队收藏,Kantai Collection)的动画推出第二季的消息,确实让不少老玩家和关注者们感到惊喜,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疑虑。要探讨“过气老IP能否焕发第二春”,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过气”的定义与舰娘IP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过气”的含义。对于一个IP而言,“过气.............
  • 回答
    伪娘被拐卖到山区,这个场景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具体会怎么样,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1. 拐卖者的目的和手段: 被当作女性对待? 如果拐卖者的目的是将他作为女性销售给当地的男性,那么他很可能会被强制改变外貌(比如剪掉长发、穿上男性化服装),并被以女性的身份介绍给当地人.............
  • 回答
    男孩子“娘”是否一定会被暴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这涉及到社会文化、家庭教育、个人成长环境以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娘”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它可能触发的社会反应。“娘”通常用来形容男性展现出一些被传统观念认.............
  • 回答
    乌贼娘的新书《长夜余火》自上线以来,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在各位老读者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近两百章的更新量,也足以让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风格和故事走向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从整体观感上来说,《长夜余火》延续了乌贼娘一贯的“节奏感强、脑洞大、世界观扎实”的优点。开篇就营造了一个充满压抑与诡谲感的末世.............
  • 回答
    伪娘文化是否应该被封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社会价值观、个人权利、文化多元性等多个层面,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非题答案。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它。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伪娘文化”到底是什么。 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些模糊性。通常,它指的是一些男性,他们通过穿着女性服饰、化妆、模仿女.............
  • 回答
    关于汉服娘盛装出行在地铁上是否可以用面纱代替口罩的问题,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合点: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公共卫生规范的碰撞。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法规与规定层面:地铁的口罩要求首先,最直接的考量就是各地地铁运营公司和相关部门的规定。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地铁在特定的时期.............
  • 回答
    “伪娘”,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些复杂的情感色彩,它指向的是一种跨越性别表达界限的身份认同。当谈到“歧视”,我们探讨的是社会对某个群体持有偏见、不公平对待的现象。那么,伪娘是否“就该”被歧视?这背后牵扯到的是个人自由、社会规范、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尊重多元化的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基于身份特征.............
  • 回答
    舰娘在中国能火起来,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不能简单用“流行”两个字概括,更像是一种病毒式传播,或者说,是一种文化现象。要详细说,得从几个关键节点和人群说起。1. 起源:一款不那么“二次元”的舰船拟人化游戏首先,得把时间拨回到2013年左右。那时候的国内二次元圈子,虽然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粉丝,但整体还.............
  • 回答
    嗨,舰娘游戏啊,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坑,不过一旦入坑,那滋味可就难说了!最近不少朋友都问我哪个好,我琢磨着,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但是呢,我可以把我玩过的、觉得有代表性的几款舰娘游戏都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你听听看,哪个更对你的胃口。咱们就从最老牌的说起吧,毕竟经典的力.............
  • 回答
    关于舰娘类游戏中舰娘释放的飞机由谁操控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计角度,因为它涉及到游戏机制和“舰娘”这个概念本身的解读。简单来说,这架飞机可以说是舰娘自身力量的延伸,或者是她所代表的舰船上原有飞机部件的“显化”和“拟人化”。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1. 舰娘是舰船的灵魂与意志的具象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