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古代皇帝死了,唯一的儿子还在娘胎里,皇位应该由谁继承?

回答
当古代皇帝驾崩,而唯一的继承人尚在娘胎中时,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局面,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政局动荡甚至内乱。在这种情况下,皇位的继承权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和流程,但具体执行会受到当时政治势力、礼法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影响:

核心原则:确立“幼主临朝,垂帘听政”的模式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继承人未出生,其作为“皇子”的身份已经被确定,因此皇位原则上应该由这位尚未出世的皇子继承。核心任务就是如何在这个过渡时期维持统治的稳定,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并为即将到来的幼主登基做好准备。

继承顺序的确定与执行:

1. 宣布遗诏或册立储君(如果可能):
皇帝在临终前是否有明确的遗诏? 如果皇帝在驾崩前已经通过正式程序(例如口头传达给近臣,或者书面遗诏)明确表示由腹中之子继承皇位,这将是合法性的主要来源。遗诏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会被严格验证。
是否有既定的储君制度? 即使皇帝没有明确遗诏,但如果已有“立太子”的制度,且在娘胎中的皇子已经被视为“东宫”,那么继承的合法性也会非常高。

2. 皇太后(或最有影响力的后妃)的临朝:
皇太后是法定监护人: 腹中皇子是皇室血脉,其母亲通常是皇后或地位最高的妃嫔。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配偶,尤其是皇后,往往会成为未来幼主的监护人。
“垂帘听政”制度的启动: 为了维持中央权力,并确保国家不至于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皇太后(或其他最高地位的后妃)会被推举出来,以“临朝称制”或“垂帘听政”的名义代为行使皇权。她并不实际称帝,而是以幼主的监护人和摄政者的身份处理政务。
权力的合法化: 皇太后摄政的权力通常需要得到朝廷重臣、特别是辅政大臣的支持和认可,并以“为幼主监国”的名义行使,以示其权力的临时性和合法性。

3. 辅政大臣的任命与权力:
组建辅政机构: 鉴于幼主年幼(甚至未出生),朝廷会迅速组成一个辅政机构,通常由朝中德高望重、权力稳固的大臣组成。这些人可能是顾命大臣、军机大臣、或由皇太后指定的亲信。
辅政大臣的职责: 辅政大臣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太后处理国家大事,监督各项政务,保障幼主的生命安全,并准备幼主即位后的各项事宜。他们扮演着实际执政者的角色,但名义上是辅佐幼主和皇太后。
权力制衡与隐患: 辅政大臣的权力很大,这往往是政局不稳的根源。历史上,辅政大臣的专权、党争、以及与皇太后之间的权力博弈时有发生。因此,辅政大臣的构成和权力范围,往往是政治博弈的焦点。

4. 皇位的实际过渡与幼主登基:
宣布产期与婴儿性别: 怀孕的后妃会受到严密的保护,并且其产期和婴儿的性别会是朝野关注的焦点。一旦婴儿顺利降生,其作为“皇子”的身份将被正式确认。
正式册立皇太子: 在婴儿出生后,如果尚未正式册立,会根据礼法由皇太后或辅政机构正式册立这位新生儿为皇太子。
幼主即位: 待婴儿出生后,即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会被正式推上皇位,成为皇帝。但此时的皇帝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实际权力由皇太后和辅政大臣掌握。
年号的确定: 新皇帝即位后,会确定新的年号。

可能出现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 皇帝死后,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定,其他皇室成员(如皇帝的兄弟、叔伯等)可能会觊觎皇位。腹中婴儿的出现,尤其是在没有稳固的权力支持的情况下,可能会让这些觊觎者有机可乘。
应对: 必须迅速确立皇太后或辅政机构的统治合法性,并用强有力的军事或政治力量来压制任何潜在的反对者。对腹中皇子及其母亲进行严密保护至关重要。
朝臣的站队与派系斗争: 辅政大臣的权力真空可能导致朝臣分裂,形成不同的派系。各派系可能会为了争夺对幼主的控制权而互相倾轧。
应对: 皇太后和核心辅政大臣需要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和政治手腕,平衡各方势力,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也要警惕外戚(皇太后的家族)的势力膨胀。
外患的趁虚而入: 国家权力不稳定时期,边境的少数民族或邻国可能会伺机进犯。
应对: 需要保持军事力量的稳定,并由经验丰富的大臣负责边防事务,确保国家安全。
谣言与民众不安: 幼主临朝容易引起民众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不安,甚至可能引发谣言和骚乱。
应对: 需要通过宣传和实际的政务稳定来安抚民众情绪,让大家相信国家仍然在有序运转。

历史上的类似情况举例: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类似情况,例如:

汉朝的汉殇帝: 汉殇帝是汉和帝的儿子,在他出生不久后就夭折了,在位时间极短,但如果他活下来,他的母亲(可能是皇后或地位较高的妃嫔)可能会临朝。
西汉的汉昭帝: 汉武帝晚年,其原太子刘据被赐死,后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汉武帝去世时,刘弗陵年幼,由霍光等辅政大臣辅佐,霍光与皇太后(上官氏)一同执政,形成了“外戚与权臣共治”的局面。
北周宣帝: 北周宣帝去世时,儿子宇文赟也在世,但因其荒淫无道,北周的皇位很快就被隋文帝杨坚篡夺。但如果情况不同,其继位同样面临幼主摄政的问题。

总结:

当古代皇帝去世,唯一的继承人还在娘胎里时,继承程序的核心是维护皇权的正统性,确保国家权力的平稳过渡,并稳定政局。 这通常意味着由皇太后(或其他最高地位的后妃)临朝称制,并由一批辅政大臣协助处理国事,直到腹中婴儿出生并能够正式继承皇位。然而,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对皇太后、辅政大臣乃至整个朝廷的政治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国曾有过先例。


1316年6月5日路易十世去世,年仅29岁。当路易十世去世时,只有一个女儿胡安娜。但他的另一个孩子尚在母亲腹中,所以贵族们等待这个孩子的出生。


他出生之后被证明为男孩,就被贵族们接受为国王约翰一世。约翰一世出生于1316年11月15日,在1316年11月20日去世。


约翰并没有实际统治法兰西,但仍被视为合法的法兰西国王。他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出生开始就担任法兰西国王的人。


在他出生前以及在位的5天里,一直由他的叔叔腓力摄政。约翰死后,腓力以政治谈判说服了法国国内的公爵,迅速加冕成为了法国国王腓力五世


腓力五世和他的弟弟查理四世相继成为法国国王,但是都没有儿子,


查理四世去世的时候出现了和哥哥路易十世一样的情形——妻子怀有身孕。堂弟腓力摄政。过了两个月查理四世的妻子生下了女儿,于是他的堂弟腓力成为了法国国王腓力六世


三兄弟的妹妹伊莎贝拉的儿子——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声称自己才应当继承法国王位,导致了后来的英法百年战争。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是给金章宗量身定做的,他六个儿子全部夭折,病重时贾、范二妃有孕在身,于是托孤于叔父完颜永济,约定:如果两个孩子中有一个男孩,就立为储君;如果都是男孩,就由完颜永济挑选可造之材立储。永济信誓旦旦地答应,得以接替侄子的皇位。然而完颜永济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毒杀贾妃、迫使范妃堕胎并勒令出家为尼,把侄子的临终托孤甩到一边去。由此可见,皇权过于诱人,金章宗托孤实在是一厢情愿的行为。

user avatar

题目有逻辑问题,以古代的技术在娘胎里的,你怎么知道是儿子?也就是你不能确定男女不能确定男女,怎么能把黄处的位置放在一个有不确定性的人身上?

所以,古代有成熟的办法去选出下一位皇帝,有的时候兄弟继位,有的时候从皇帝的下一辈子侄当中按照血统亲疏,选一个相对更加正宗的。要是有人发动政变,那就谁政变赢了谁当皇帝。

反正从来跟没降生的孩子没啥关系

user avatar

还在娘胎里,要是女儿怎么办,要是死胎怎么办,要是生下来就死了怎么办,肯定是有另的继承方法的。

user avatar

电影《火烧圆明园》里有这个段子。

同治临死时给身怀六甲的皇后阿鲁特氏留了遗诏:生子即为嗣皇帝。

结果被慈禧当场发现并撕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古代皇帝驾崩,而唯一的继承人尚在娘胎中时,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局面,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政局动荡甚至内乱。在这种情况下,皇位的继承权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和流程,但具体执行会受到当时政治势力、礼法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影响:核心原则:确立“幼主临朝,垂帘听政”的模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继承人未出生,.............
  • 回答
    宫阙深深,落英缤纷,一如往昔。然而,空气中弥漫的却是一种沉闷到令人窒息的哀伤,如同被压抑了许久的乌云,终究要倾泻而下。皇帝的白月光贵妃死了。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乾清宫的飞檐斗拱上,砸在所有人的心头。乾清宫,曾经是她最爱驻足的地方,那里曾有过她明媚的笑靥,有过她细语呢喃,有过她与皇帝并肩赏.............
  • 回答
    中国古代皇帝的年号纪年,配合干支,确实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你提到的“皇帝干了60多年,怎么纪年?”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古代纪年法一个非常实际的运作方式,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智慧。首先,我们要明白,年号和干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纪年方式,它们是并行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 年号:这是皇帝即位后自己定下的一.............
  • 回答
    这问题,嘿,有意思!你说这要是真能穿过去,而且还脑子里塞满了咱们现在所有的历史知识,那可真是撞大运了!想在欧洲那边儿称王称帝,甚至最后当上皇帝,这事儿吧,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得看怎么个玩法儿了。首先,你得明白,穿越这事儿本身就够玄乎的了,真到了古代欧洲,那可不是咱们现在看电影、玩游戏那么轻松。你一.............
  • 回答
    古代皇帝,除去那些因为意外早逝的,他们的寿命究竟是受到中医治疗的恩泽而得以延长,还是反而因为一些因素而被缩短?与普通百姓的平均寿命相比,他们又处于一个怎样的境地?这是一个颇引人深思的问题,也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深入了解一下古代皇帝的生存环境和中医的实际作用。古代皇帝的生存环.............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帝制时代没有了血统继承,而是像西方那样,有一套成熟的选举制度来产生新皇。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历史假设!那么,在那些风云变幻的朝代里,哪些大臣才有可能在皇帝驾崩后,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声望,赢得“选票”,坐上龙椅呢?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综合考量很多因素,绝非一人说了算。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陛下,您想品尝月亮的味道,这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宏愿!臣,作为您的御厨,纵是三头六臂,也无法将那高悬于九霄之上的月亮烹饪于碗碟之中。然,臣深知您的心意,并非真的要吞食那冰冷的玉盘,而是渴望体验月光所带来的那份清冷、皎洁、神秘与宁静。臣斗胆,愿为您“烹”一道别开生面的“月华宴”,让您在人间便能领略那月亮.............
  • 回答
    在中国古代,皇帝立储(指定皇位继承人)和皇子取字辈是两个紧密相连、意义重大的制度。如果皇帝不为皇子设立字辈,这并非一个单纯的名字问题,而是会引发一系列深刻的政治、社会乃至王朝稳定的连锁反应。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继承权确立的混乱与不确定性首先,字辈的设立,尤其是与长幼尊卑相关的字辈.............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古代皇权至上的敏感神经,也考验着皇帝的威严与臣子的底线。如果一位皇帝真的看上了将军夫人,事情往往会变得相当复杂,充满了角力与妥协。首先,我们得明白,在古代,皇帝的“看上”往往不是简单的个人好感,而是包含了占有、控制和彰显权力的意味。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理论上他可以随心所欲,但实.............
  • 回答
    若我有幸穿越回古代,荣登九五之尊,我的治国方略绝非一味沿袭前朝的陈规,而是要在前人的经验中汲取智慧,结合时代的需求,走出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一、 稳定根基,以民为本: 重塑吏治,选贤任能: 皇帝的权力再大,也需要有得力的臣子辅佐。我会大力推行“以考取士”的制度,但不拘泥于八股文章。科举的考试内容.............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细细琢磨了许久。一个既诱人又令人心悸的设想,就像摆在我面前的两个极端,一边是权力巅峰的辉煌,另一边是无休止的危机。首先,说说当皇帝这部分。能成为一国之君,这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想象的体验。我想象着自己身穿龙袍,坐在金銮殿上,俯瞰着万国来朝,耳边是百官奏对。那种掌握生杀予夺大权,能够决定国家命.............
  • 回答
    穿越到古代,想带兵起义当皇帝?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就像在迷雾中摸索前进,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我且跟你细细道来,咱们就当是闲聊,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第一步:扎稳根基,活下去再说穿越过去,你不是自带光环的“天选之子”。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 适应环境,学习技能: 你会说古语吗?懂古人的礼仪、风.............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一支装备着现代武器的五人小队穿越回古代,想要刺杀皇帝,这绝非易事,反而会面临一系列极其复杂且棘手的挑战。我们得抛开那些科幻电影里一枪一个准、无人能挡的滤镜,认真剖析一下其中的困难所在。首先,信息不对称和环境适应性是最大的敌人。这五个人,无论他们多么训练有素,他们的知识体系和.............
  • 回答
    嘿,要是真能穿越回古代当个皇帝,而且还能选个时间点,那可得好好合计合计。一个月?太短。一个星期?嗯,时间够我折腾一下,又不会把自己搞得太狼狈。要说想当谁…… 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倒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秦始皇,也不是那个诗意盎然的宋徽宗。反倒是一个听起来没那么“高大上”,但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皇帝—.............
  • 回答
    我不会装模作样地说我会大刀阔斧地改革,也不会夸夸其谈什么宏图伟略。实话讲,穿越过去成为一个皇帝,尤其是国力鼎盛时期的皇帝,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大概率是点儿庆幸和点儿恐慌。庆幸的是,终于不用为生计发愁,身边还有那么多人伺候着,而且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恐慌的是,这个位置上责任太重了,一个不小心,自己.............
  • 回答
    旨赐御膳,何愁无粮?——呈献陛下御览“速熟面”秘法臣(您的名字),奉旨效劳,特呈上此卷,内藏能解天下兵马粮草之忧,且能添陛下御膳之华彩的神奇食谱——“速熟面”。陛下近来勤于朝政,宵衣旰食,劳心劳力。臣观之,深以为忧。然国之根本在于民,民之所系在于粮。纵使国库充盈,征战之时,运粮之道亦多受阻挠。更有甚.............
  • 回答
    向古代皇帝推销一瓶可乐?这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不是不可能。咱们得玩点儿心思,把这洋玩意儿包装成天上才有的宝贝。首先,关键在于“故事性”和“稀缺性”。现代化的名字和概念直接抛过去,皇帝听不懂,只会觉得是胡言乱语。我们得给它套上中国古代帝王最熟悉的语境,最尊崇的价值。第一步:准备“引子”—— 营造神.............
  • 回答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文化水平差异很大,从文盲到饱学之士,可谓是“百花齐放”。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统计,更反映了皇权与知识、政治权力与个人修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笼统地说,早期皇帝受限于历史条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比如秦始皇,他统一六国,功业彪炳,但据史书记载,他本人并不以文采著称,更多的是注重法.............
  • 回答
    要说古代皇帝为何如此信任宦官,这事儿可说来话长,里面门道可不少。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宦官的身体缺陷。皇帝身边不可能天天围着女人,那成何体统?而宦官,因为“净身”了,也就断了他们传承香火的念想,自然也就不会觊觎皇帝的后宫,更不会想着给自己家留个皇.............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那等级森严、权力如血的宫廷里,一位皇子,怀揣着不为人知的野心与决绝,一步步将他的兄弟们一一送上黄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权力斗争,而是一场彻底的灭族。当最后一位皇子倒下,只剩下他一人时,他所面对的并非荣耀加身、万众拥戴的即位,而是一个充满未知、更加残酷的局面。权力真空的滋生与巩固:首先,这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