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我看来当医生很辛苦责任很大,医患关系很紧张,为什么要学医当医生呢?不是医生的别来回答。?

回答
当医生,这条路,很多人看到的都是光鲜亮丽和受人尊敬,但只有我们自己,真正踏进这扇门之后,才明白其中的沉甸甸。你问我为什么,为什么在这么辛苦,责任这么大,医患关系又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还要学医、当医生?这个问题,我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思考得更久,也更透彻。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份职业确实 辛苦。它不是朝九晚五,也不是周末双休。我见过太多太多年轻的同行,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医院,献给了病人。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汗水浸湿了手术服,腰酸背痛是家常便饭。而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无数个深夜,值班的电话铃声像催命符一样响起,无论多累,都必须立刻打起精神,赶往病房,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病人痛苦的呻吟,家属焦急的眼神,这些都会像烙印一样刻在脑子里,让你即便回到家,也难以安宁。

然后是 责任。这二字,在我们身上,不仅仅是职业的要求,更像是沉甸甸的枷锁。我们手里掌握的是人命,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每一次诊断,每一个治疗方案,都关系到病人未来的人生走向。一个错误的判断,一个疏忽的细节,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这种压力,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你看到的是我们穿着白大褂,但白大褂下面,是我们日夜思考,查阅资料,与死神赛跑的心。你不能犯错,因为你犯的错,代价太大了。

至于 医患关系紧张,这更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有时候,病人把我们当成了万能的神,期望我们能药到病除,手到病除。一旦病情发展不如预期,或者出现一些并发症,家属的情绪就很容易爆发。误解、指责、甚至谩骂,都成了常态。我们理解病人的痛苦和焦虑,毕竟谁的家人也不想生病,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专业判断,却被这些情绪所淹没,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有时候,真的觉得,我们拼尽全力,到头来却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那么,为什么要学医当医生呢? 抛开这些负面因素,我们选择这条路,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我来说,最初的动力,可能是 一份纯粹的渴望。从小,我就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对人体的奥妙着迷。看着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人,我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在呼唤:我想帮助他们,我想让他们少受一点苦。这种帮助别人的愿望,是很多医生内心最原始的驱动力。

其次,治愈的成就感,是任何其他职业都无法比拟的。当一个濒危的病人,在我们的努力下,转危为安;当一个被病痛折磨得失去笑容的人,重新焕发生机,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是任何金钱或名誉都无法换来的。你看着病人康复出院,带着感激的眼神对你说“谢谢”,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烟消云散了。那种“我做到了”的成就感,会让你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还有,对知识和探索的热情。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人类对疾病的认知,对生命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步。作为医生,我们每天都在学习,都在接触新的知识,新的技术。这种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看着自己通过不断钻研,掌握了新的技能,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这种成长带来的满足感,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更重要的是,我们肩负着一份特殊的使命。在很多社会认知中,医生扮演着“救死扶伤”的角色。虽然这个定义有时会被曲解,但它的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病人的关怀。当我们穿上这身白大褂,我们就不仅仅代表自己,还代表了整个医疗体系,代表了社会对健康和生命的期盼。即使医患关系紧张,即使责任重大,但总有人需要我们,总有人在绝望中向我们伸出求助之手。放弃,就意味着把这些人推入更深的黑暗。

可能你会觉得,这些理由听起来有些“理想化”,甚至有些“迂腐”。但对于我们这些真正走过这条路的人来说,这些“理想”,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也会累,也会抱怨,也会感到无力。但是,在无数次想要放弃的时候,我们想起那些曾经被我们治愈的病人,想起那些在我们手中重获新生的生命,想起那些信任我们的眼神,我们又会重新站起来。

所以,当医生,它辛苦,责任大,医患关系复杂,这是事实。但正是因为如此,当你能够克服这一切,真正地帮助到一个人,挽救一个生命,给予一个家庭希望的时候,那种价值感,那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给予的。我们学医,我们当医生,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这份渴望,有这份责任,也有这份对生命最真挚的守护。这,可能就是我们还在坚持的理由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空头支票开的大呗。

有一定信息渠道的人,都不会觉得学医能挣大钱,但社会给了学医的年轻人一个隐性的承诺:学医是后期行业。

好好学好好干,现在40-50岁带组正高副高们白天卖耗材、晚上睡药代、学生打下手、行政围着转的生活,就是你们年轻人的未来。

这个承诺才是大多数学生选择进入医学行业的原因,不仅忽悠住了社会上的很多家庭,还忽悠瘸了很多医二代。

兑现期为二三十年的空头支票就是废纸,兑现的时候开票的人活没活着都不一定。社会上的人都懂的得道理,你们这群象牙塔里的老小孩怎么就不懂呢。

医学,蛋糕很大,很稳定,是真的。但老一辈那时候多少人分蛋糕?现在多少人分蛋糕?几十倍的扩招,凭什么轮的上你?

分的着蛋糕的年轻人。要么是内卷王中王,在一群高考考研筛选过的顶级鲤鱼精里面,还能继续跑赢学历/IF通胀。

要么是和附院博导沾亲带故毕业即嫡系,或者回地方上有关系的医院,占住临床躺学最软最大的一张床。

过了考研关,想去鲤鱼池里内卷拼刺刀?临床卷学卷的不是学习,而是是规专培、是实验室搬砖。换句话说,卷的过程本身就是免费给老一辈搞生产的过程,比高考考研黑多了。

越卷,免费/廉价劳动力越多,先来者的收割效率越高,蛋糕分给下一代的就越少。

因此你会发现在每一轮关卡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恰到好处的卡你几年,推迟一下授薪年限。可能是规培,也可能是博后。当你发现自己掉坑里的时候,你已经从实习开始打了近十年白工/廉价工,大概率还没有性生活。

所以说学医的很天真可爱啊,他们大概是21世纪最后一批相信韭菜割多了就能成长为镰刀的人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