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写文献综述?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写一篇真正有血有肉、而不是“AI味十足”的文献综述。要写好文献综述,其实比直接写研究论文更需要功力,因为它考验的是你对整个领域的理解深度、梳理能力,以及你能从中提炼出什么。

核心理念:不是堆砌,而是对话与构建

首先,要抛开“把所有我找到的文献都列出来”的想法。文献综述不是目录,也不是简单的摘要集。它是一场你与前人研究的“对话”,你要理解他们的观点、方法、局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 “构建” 出你自己的研究位置,或者指出研究中存在的空白和争议。

第一步:明确你的“为什么”——文献综述的目的

在你动笔之前,问问自己:

这篇文献综述是为了什么而写的? 是为了你自己的研究论文打基础?还是作为独立报告的一部分?抑或是为课程论文?
你希望通过这篇综述达到什么目的? 是为了全面展现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发现研究空白?批判性地评估现有研究?还是为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你的读者是谁? 是你的导师?同行?还是更广泛的学术界?这会影响你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深度。

明确了这些,你的文献综述就会有清晰的方向感,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搜集。

第二步:界定你的“边界”——选题与搜寻

这是文献综述的“生命线”。

1. 聚焦你的研究问题: 你的文献综述必须紧密围绕你的研究主题或问题。如果你研究的是“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那么你搜寻的文献就应该在这个范畴内,而不是泛泛而谈人工智能。
2. 关键词的迭代与拓展:
核心关键词: 提炼出最能代表你研究主题的几个核心词。
同义词与近义词: 比如“诊断”也可以是“识别”、“分类”;“应用”可以是“部署”、“影响”、“作用”。
相关概念: 围绕核心主题,思考相关的研究领域、技术、理论、方法、挑战等,拓展关键词。比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医学影像”、“疾病预测”、“伦理问题”、“数据隐私”等。
利用文献自带线索: 找到一篇高度相关的文献后,仔细看它的“参考文献”列表,这就像一张地图,能带你找到更多重要的文献。同时,看其他学者“引用了”这篇文献,这通常意味着这篇文献是该领域的奠基之作或重要里程碑。
3. 搜寻的渠道:
学术数据库: Web of Science, Scopus, PubMed, IEEE Xplore, ACM Digital Library, Google Scholar (慎用,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但有时能发现冷门但重要的研究)。
专业期刊: 查找你研究领域内的顶级期刊,直接浏览其最新发表的文献。
会议论文: 许多前沿研究(尤其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领域)会先在顶级会议上发表。
学位论文: 博士或硕士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通常写得非常扎实,可以作为参考。
4. 筛选文献的原则:
相关性: 是否直接与你的研究问题相关?
质量: 是否发表在有声誉的期刊或会议上?作者是否是该领域的专家?
时效性: 尤其是技术发展快的领域,近期文献很重要,但经典文献也不能忽视。
代表性: 是否能代表该领域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研究趋势?
批判性思考: 不要只找支持你观点的文献,也要找持不同观点或提出质疑的文献,这能让你的综述更全面。

第三步:精读与分析——不止是“读懂”,更是“理解”

找到文献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吃透”它们。

1. 快速筛选(初读):
标题和摘要: 判断是否与你的主题高度相关。
引言和结论: 快速了解研究的背景、目的、主要发现和意义。
图表: 有时图表能直观地展现核心数据和模型。
2. 深入研读(精读):
研究问题/假设: 作者试图解决什么问题?提出什么假设?
研究方法: 他们是如何研究的?用了什么理论框架?数据来源?实验设计?分析工具?
主要发现/论点: 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支持了什么观点?
贡献与局限性: 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是什么?它在理论或实践上有什么贡献?作者自己也指出了哪些局限性?
与你的研究的关系: 这项研究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它提供了哪些理论基础?它解决了你的哪个问题?它又留下了哪些你想要继续探索的空间?
3. 做好笔记(个性化):
建立文献管理系统: EndNote, Zotero, Mendeley 等工具能帮你管理文献,还能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列表。
记录关键信息: 不仅仅是摘要,要记录下研究的“核心思想”、“方法创新点”、“主要发现”、“对你的研究的意义”、“你对它的批判性看法”。
用自己的话概括: 避免直接复制粘贴摘要。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也为避免抄袭打下基础。
建立“对话”框架: 在笔记中,可以思考:A研究和B研究在XX方面存在争议,A的方法更优,但B的数据集更大。C的研究弥补了A和B的XX局限。

第四步:构建你的“论述”——组织与结构

文献综述不是杂乱的文献罗列,它需要一个清晰的逻辑结构。

1. 确定组织方式:
按主题(Thematic/Topical): 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式。将文献按照你研究的不同子主题、核心概念或问题领域来组织。例如,研究“新冠疫情对零售业的影响”,可以分为“疫情初期的冲击”、“消费者行为变化”、“线上零售的崛起”、“政府支持政策”、“长期复苏模式”等主题。
按时间(Chronological): 按照研究发展的历史顺序来组织。适用于回顾一个领域的发展历程,展现思想的演变。例如,回顾“认知心理学中注意力模型的发展”。
按方法(Methodological): 按照研究采用的不同方法来组织。适用于比较不同研究方法的效果或发展。例如,“关于XX问题的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
按理论(Theoretical): 按照不同的理论学派或理论框架来组织。例如,“关于社会凝聚力的不同理论解释”。
混合模式: 结合以上几种方式,但要确保逻辑清晰。
2. 规划结构(提纲):
引言(Introduction):
引出主题: 简要介绍你的研究领域及其重要性。
界定范围: 说明本文献综述的焦点和涵盖的范围(避免过宽)。
陈述目的: 说明写这篇综述的目的,例如,为了梳理现有研究、发现研究空白、为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概述结构: 预告文献综述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即你的大纲)。
主体段落(Body Paragraphs):
每个段落一个主题/子观点: 确保每个段落有清晰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整合而非孤立: 将多篇相关的文献放在一起讨论,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异同、支持或反对关系。例如,“Smith (2018) 和 Johnson (2020) 都认为XX是关键因素,但Smith强调其技术层面的影响,而Johnson则更侧重于用户接受度。”
批判性分析: 不只是描述“某某说了什么”,更要分析“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他们的研究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这些研究如何相互关联或矛盾”。
提炼趋势与共识: 识别领域内的主要趋势、普遍接受的观点、以及尚未解决的争议。
指出研究空白: 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清晰地指出当前研究中还存在哪些未被充分探讨的方面、方法上的不足、或者理论上的空白。这是你研究的切入点。
结论(Conclusion):
总结主要发现: 概括文献综述讨论的主要观点、趋势和争议。
重申研究空白: 再次强调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被满足的需求。
连接到你的研究: 说明你的研究将如何填补这些空白,或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什么新的贡献。这是文献综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为你的研究“铺路”。
展望未来: 可以简要提及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五步:写就“人言”——语言与风格

让你的文献综述读起来流畅、有逻辑,并且充满你的思考,而不是冷冰冰的AI输出。

1. 避免“堆砌”:
过渡词句: 使用丰富的过渡词和短语来连接段落和句子,如“此外”、“另一方面”、“然而”、“与此不同”、“因此”、“总而言之”等。
综合概括: 将多篇文献的观点进行综合和概括,而不是一篇接一篇地罗列。例如,“多项研究(Author A, 2019; Author B, 2021; Author C, 2022)一致表明,XX是影响YY的关键因素。”
2. 用“你”的声音说话:
你的分析: 不要只转述文献作者的观点,要加入你自己的分析、评价和解读。例如,“尽管Author D (2020) 的方法独具匠心,但其样本量较小,这限制了其结论的普适性。”
批判性视角: 适当地指出文献的优点和局限,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清晰的逻辑连接: 确保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能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论证线索。
3. 准确的学术引用:
规范的引用格式: 严格按照你所在学科或期刊要求的引用格式(APA, MLA, Chicago, IEEE等)来引用文献,包括文内引用和文末参考文献列表。
避免过度引用: 确保你的综述有你自己的分析和整合,而不是充斥着他人的语言。
4. 保持客观与严谨:
陈述事实: 客观地陈述现有研究的发现和观点。
避免绝对化: 除非有压倒性的证据,否则避免使用“绝对”、“总是”、“从不”等词语。
严谨的逻辑: 确保你的论述逻辑严密,推理合理。
5. 修改与润色:
反复阅读: 写完后,多次阅读,检查逻辑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语病或错别字。
请他人审阅: 如果可能,请同学、导师或同行帮你审阅,他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发现你可能忽略的问题。
检查“AI味”: 读起来是否过于流畅、模式化、缺乏个人思考?是否用词过于精准而显得生硬?尝试用更自然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

一些“去AI味”的小技巧:

引入个人观察或感受(适度): 在引言或结论中,可以简要提及该领域给你带来的启发,或者你对该领域发展的一种“初步感受”,当然要用学术的语言来包装。
使用更具“人性化”的连接词: “我们不难发现…”,“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窥见…”、“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
强调“思考过程”: 在分析文献时,可以适当说明你为何这样划分主题,或者你如何在不同观点之间进行权衡。
展示“知识的形成”: 就像你自己在学习和思考一样,你的文献综述可以展现一个知识是如何被构建、质疑和发展的过程。
避免过于“完美”和“完整”的论述: 现实中的学术研究往往是充满曲折和争议的,你的综述也可以适度体现这种“未竟”感,从而引出你自己的研究。

总结一下,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需要你:

1. 明确目的
2. 精准搜寻
3. 深度分析
4. 清晰构建
5. 个性表达

它是一个需要耐心、细致、思考和整合的过程。当你真正理解了文献的内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将它们串联起来,你的文献综述自然就会散发出“人”的味道,而不是机器的冰冷。祝你写作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重温下经典的John W. Creswell的文献综述五步法

John W. Creswell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教育人文学院混合研究方法学院院长--教授,长期专注于质性研究、混合研究和一般(定量和质性)研究的方法与设计,是混合研究方法创始人之一。他创办了《混合研究方法》期刊,现任国际混合研究法研究协会主席,被称为“质性分析的国际泰斗”。

John W. Creswell在质性分析领域的贡献自然不必多说,而在文献综述方面他也曾提出过几个必备的因素模型,被许多学者津津乐道,也值得大家去借鉴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经典的John W. Creswell 文献综述五步法。

John W. Creswell 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如下:

1、 序言

2、 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

3、 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

4、 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

5、 总结

序言:序言是对文献综述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变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关于以上五步的最早记述者焦建利教授看来:这五步中最难的部分是第四步,其原因是受到阅读量及研究分析的深入程度限制,因此学者们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文献综述方法时,尤其要在这五步法中的第四步多下下功夫。

user avatar

我来给刚做科研的新人增加一点信心,题主问的只是英语课程大作业的文献综述吧。很多回答都说只有大牛可以写综述,这一点我是赞同,但是我想说的是文献综述和综述论文是有区别的。文献综述可以是学位论文里的研究现状,可以是小论文的introduction 和related work,即使刚入门的小白也可以大胆地去写,而且十分有必要去写。而发表在期刊的顶级综述论文(Review,survey )是在一个领域研究颇深的研究员才能写。


先说文献综述的意义再说怎么写综述。我一般会让师弟师妹们定了课题之后第一件事是写综述,一个考虑是强迫他们去看更多的论文,另一个方面是看看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科研的悟性或者天赋,最后一个就是希望他们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出自己课题的发展脉络和自己课题当前的challenge。有一类学术现象是导师给研究新人idea并且验证work,这种新人有可能并没有做一次系统综述调研,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特别容易写不清motivation或者讲不好故事,因为他很可能不知道自己研究课题的脉络以及难点在哪,所以不能准确的切入到课题的痛点来提炼自己的motivation。比如把视野局限在改进了某一个方法的某一个缺陷,因为导师可能只给了他这一篇论文。但是这个缺陷可能是某一类方法甚至整个领域的通病,这个写作起来视野上就不一样了。


然后关于如何写文献综述,个人不成熟的见解是,综述分为三个境界,每个境界都有不同的写作特点:

1、第一个境界是单点罗列,这是新手的入门阶段,这个可能是课程作业、本科学位论文和一般的硕士学位论文。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每篇文章是一个点,综述是点的罗列。作者可能只能把每个工作堆叠在一起,每个工作用一个简单的小段描述,可以按照一定格式的展开:某某年,某某人提出了某某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了某某手段解决了某某问题/方法的某某缺陷,最终在某某数据集/实验上提高了多少准确度(或者其他描述实验效果的句子)。大体的成分会包括方法名称、作者、年份、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实验效果/结论等等。这种写法能看到清晰的分界线,每个方法都是独立的一个小点,很多人第一次写综述可能会写成这种形式。但是这做到了综述的最基本的要求,用最精炼的话提炼出一个工作的核心部分。


2、第二个境界是点点成线,这是已经入门了的研究生阶段,这个阶段的可能是优秀的硕士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发表的小论文的related work部分。这个阶段的作者已经阅读了很多领域的文献,并且汇入了自己的思考,可以找到各个工作的共性,按照共性对方法进行分类。可以看到综述中各个段落线性共存,每个线里面都是完整的点点脉络。比如我之前写的综述博文经典的段落分类:基于A的方法,基于B的方法,基于C的方法。每个段落拿出来都是独立的,在段落内可以看到每个方法的关系和发展脉络。在综述里面可以有ABCDEF类,作者可以根据自己当前小论文的主题在related work里面挑选几类甚至对点进行重新聚类出新的GH。这个是一个博士应该达到的基本能力。


3、第三个境界是线线成面、贯通古今,这是前面提到的大师(资深的研究员)才能写的综述,这种综述需要在一个领域里面耕耘很久很久。作者不仅能够清晰地找到点与点之间的共性形成线,还能挖掘线与线之间的相爱相杀。不同类别方法诞生的源头与理由、各自的优缺点、隐藏的关系、发展脉络等等都能够提炼出来。作者可能比这个研究领域活的还长,看到了整个领域的发展进程。并且作者用自己的思辨为综述注入了灵魂,两个作者利用同一批文献可能写出两篇不一样的综述,因为他们注入的灵魂是不一样的。作者会通过综述来还原领域的发展进程,当前研究的难点,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去指引后世的研究者。并且作者会用一张图表去展现大量的信息,所谓一图胜千言。

综上,第一境界需要的是读懂,第二境界需要的是归纳,第三境界需要的是思辨。对于新人而言,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模仿,模仿名校博士学位论文。在阅读大量文献之后就可以进入第一境界,在一定的研究积累之后就可以进入第二境界,通过很长时间的耕耘,最终也不知道能不能进入第三境界。题主只需要达到一、二境界就可以交差大作业了。


要想进入第一、二境界,六句真言:

三分靠天赋,七分靠努力;

剩下九十分,就要靠模仿;

还有九百分,买个论文架。


至于如何进入第三境界,等我六十岁的时候再来补充~

user avatar

老司机带你写文献综述

不要998 不要9块8

只要你的赞 马上带回家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是科研论文中重要的文体之一。它以作者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和比较为基础,就某个专题的历史背景、前人的工作、研究现状、争论的焦点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总结和评论。通过阅读文献综述,科研工作者可花费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关于某一专题系统而具体的信息,了解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它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受到特别的重视。文献综述往往被收集在专业期刊的Review栏目中,常见的有Survey, Advances, Progress, Recent Advances,Update和 Annual Review等。

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的侧重点,文献综述大致可以分为动态性综述(developmental review)、成就性综述(result review)和争鸣性综述(contentious review)。

按时间来划分,文献综述又可分为回顾性综述(retrospective review)和前瞻性综述(prospective review)。

根据作者的参与情况,文献综述还可分为归纳性综述(inductive review和评论性综述(critical review)文献综述的分类并非绝对,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各种类型综合在一起。

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献综述应由六个部分组成:标题与作者(title and author) 摘要与关键词(abstract and key words) 引言(introduction)、述评(review)、结论(conclusion)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与研究论文相比,文献综述的篇章结构比较自由,但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引言、述评和结论。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个部分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

2.1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是文献综述正文的开始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提出问题

二是介绍综述的范围和内容。

提出问题时,作者要给出定义性解释、交代研究背景、简单介绍不同文献的看法和分歧所在并介绍该文献的写作目的;介绍该综述的范围和主要内容时,作者应使用简明.

扼要的语句加以概括。引言部分通常为200~300词。

引言的内容和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综述的引言通常包括定义性解释、研究背景、现存问题或分歧、综述的目的、内容和

范围;

(2)使用一般现在时介绍背景知识,使用现在完成时叙述他人成果,使用一般将来时或一般现在时简介本文内容;

(3)句子结构力求简洁明了,多用简单句,并列成份较为常见;

(4)以第三人称主语为主,间或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充当主语。要将引言的内容清楚地用英文表述出来,常常需要借助以下的语言形式:

(1)表定义或解释

①....被定义为.... is defined as../ ..has been defined as...

②所谓....是指.... By....is meant../ By...we mean..

③....指的是...refers to...

④....包括.... includes...

⑤...有...种类型: ...is /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re are.kinds of.

⑥我们知道..是一种...的常见病: ...is a common disease that."; ... is known to be a common disease that.

有人认为..... It is thought / regarded /considered that..

据发现/报道/证实..... It has been found/reported/proved that

普遍认为... I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 agreed/ accepted that

已观察到....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一.

必须指出..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不用说.... It need not be said that..

必须强调... It must be emphasized / stressed that...

应当讲明... It should be made clear that...

一项有趣的发现..... An interesting finding is that..

最重要的事实....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act that

更重要的事实是.... A more important fact is that..

我认为..... I am of the opinion that... .

有人声称..... It is asserted that..

多数人一致认为..... Most researchers agree that..

(2)探讨可能性

①可以有把握地说.... It may be safely said that..

②由此可见... 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that. .

③.... (不)可能: It is (not) possible / probable/likely that..

④.....是合乎情理的: It stands to reason that一.

⑤毫无疑问: There is no doubt that...

⑥显然: It is obvious / clear / apparent / evident that...

目前尚无临床证据说明: There is no clinical proof of ..

(3)表比较和对照

①使用句型

(a) A与B之间存在差异(相似点): There are some / a few /many differences (similarities) between A and B.

(b) A与B在三个方面有不同点: A differs from B / is different from B in three aspects.

(c)一个不同(相同)之处在于: One difference (similarity) seems to be/lies in/is that

②词及词组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in comparison, on the other hand be like (unlike)just as be the same as similarly likewise while whereas yet but however differently

2.3综述的结论(Conclusion)

结论不仅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发表个人意见的部分,一般有标题Conclusion或Summary,较短的综述如果没有小标题,则往往有As mentioned above To sum up To Conclude,In all 等短语引出结论。结论的内容包括:对述评的归纳、对各种问题的评论性意见、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或展望。对述评的归纳还可以逐条加序号撰写。有的文献综述不在最后作总体的结论,而是放在述评各部分之后分别总结,内容分别与述评的几大部分相对应,但笔墨的重点放在结果的陈述与评价上。每个部分又由事实陈述、结果评价和研究预测组成。结论是述评的浓缩,语言方面亦如此,除了使用一般现在时态外,大量使用现在完成时,以强调该研究到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另外,表比较和评价的语言形式也是该部分的语言特点之一。要写好英语文献综述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在对其内容、结构和语言的特征有所了解后,持之以恒的写和练一定会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

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Back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

食品安全机制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

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

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其次

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诀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文献综述,它是对选题阅读工作进行进一步整理: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有学者说:“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找不到问题主线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诀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文献综述写完也要记得查重

不是找妖妖灵 是110蜀黍

蜀黍一定会对你进行批评教育

请你去派出所喝茶

告诉你怎么给你的文献综述查重

室友告诉楼主一个地方可以免费查重

论文也好 文献综述也好

都可以查

在下方留言/私信楼主 免费领取 免费检测,即可领取免费论文检测两次

楼主撸了好多次就过了检

楼下的小礼物需要的同学可以在下方评论/私聊楼主领取哦

user avatar

请允许我介绍一种比较简短好上手的方法~最近一次和导师的面谈中,我亲爱的导师花了半个多小时给我耐心地讲了如何写好研究生英文论文的 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部分,我听完觉得特别有用,真的超感动啊(ಥ_ಥ)

我的导师把每一步都说的很清楚,这个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执行性非常高!我之后把我导师讲解的方法告诉了我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按照这个方法去做LR,觉得很有用!所以我就想写下来分享给大家。这种方法可能不适合大牛期刊级别的论文写作,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正在被毕业论文折磨相爱相杀,我认为足以对付哈哈哈。

接下来正文:

文献综述具体写作方法✍

1.首先根据你的论文主题想出5个关键词,依次输入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或者其他学校资源论文库) 。

2.在电脑里准备两个参考文献文件夹 ,一个文件名写useful (有用), 另一个文件名写maybe useful (可能有用)。

3.接下来浏览搜索到的文献的标题,看到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题目就点进去,一目十行扫视文献,其中最主要看Abstract,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三部分,也就是头和尾 。

4.把扫视后觉得和自己的论文主题相关度高的,保存放进useful文件夹,如果看完觉得emmm...(这个语气词是我导师给我讲的时候的原话,哈哈哈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概就是觉得有那么点关系,但又不舍得pass的文献,就放进maybe useful文件夹 。

5.两个文件夹各自存满12篇文献,从useful文件夹开始,一篇一篇精读这些文献。精读的时候画出重点,要学会做笔记,摘录提取bullet points(子弹笔记 )。

6.这个精读的过程可能要重复几遍,好的文献不是读一遍就完事了,每读一遍你都会获取新的信息。比如,你可以慢慢开始关注下methodology,在阅读过程中开始思考你自己文章的论证方法,为你的research method部分做准备,如果是实证论文,也可以开始想一下自己模型的雏形 。

7.读第二第三遍的时候,在电脑打开word,开始一遍读一边记录要写进你文献综述的部分,注意要用自己的话重述,写的时候记得标注citation (作者+年份)。

8.最后将所有文献进行整理引用,把同一小主题的贴在同一段中,也可以加上小标题,使自己的文章更有逻辑,条理更清晰 。

9.尽量找出不同论文中矛盾冲突的点,凸显出学术圈思维碰撞的火花~比如某些大佬实证得出两个变量是正相关,而其他几位大佬发现负相关,还有一小撮前辈发现根本不相关,学会用however,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等这类linking words(连接词)。

10.学会索引去看文献引用的文献(我戏称为文献爸爸 )和文献被引用的文献(文献儿子 ),去看理论是如何发展的,也会在此过程中发现更多好文献,不断扩充自己的reference文献库!

谢谢大家看到这里!拜拜ヾ( ̄▽ ̄)Bye~

2019.11.03更新———————————————————

之前出了论文成绩,没想到本学渣也能拿这个不错的成绩,再次感谢我的亲爱的导师!我能顺利毕业啦耶耶耶耶!给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你输送欧气哈哈哈,鞠躬!

——————————————————

最近已经有不止一位小伙伴私信告诉我,本人亲手码的的这篇知乎,被粉丝数48万的某抖音用户复述了一遍,拍成小视频后,在抖音平台获得十几万点赞数 ……

她现在换了马甲,改名“哦牙“

账号wyishakaum

如果大家在抖音看到请随手帮我举报,谢谢大家了!鞠躬!

————2020.01.18————————

为啥现在抄袭的人可以这么堂而皇之大言不惭

我哭了……

——————————2022.01——————

2022年了,还有人抄袭,哭了


某红薯博主468875918抄袭,请大家看到顺手点举报,谢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写一篇真正有血有肉、而不是“AI味十足”的文献综述。要写好文献综述,其实比直接写研究论文更需要功力,因为它考验的是你对整个领域的理解深度、梳理能力,以及你能从中提炼出什么。核心理念:不是堆砌,而是对话与构建首先,要抛开“把所有我找到的文献都列出来”的想法。文献综述不是目录,也不是.............
  • 回答
    好的,关于文献综述的撰写,从构思到成稿,我会尽量详尽地为你梳理清楚,并让你能够写出一篇既有深度又有条理的文献综述,绝非冰冷的机器指令。理解文献综述:它的本质和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并非简单地罗列你读过的文章,而是你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主题现有学术成果的一次.............
  • 回答
    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献综述,并成功发表论文,需要将细致的学术钻研与清晰的表达能力相结合。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打磨的过程。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核心部分,为你详细阐述如何做到,并力求避免任何机械或程式化的痕迹。 如何写好一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论文的基石,它展示了你对现有研究的深刻理解,并为你.............
  • 回答
    写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绝不是简单地罗列几篇论文的摘要,而是需要你深入理解研究领域,梳理前人的工作,发现其中的规律、争议和空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方向。下面,我将从零开始,一步步地指导你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力求让它既有深度,又不失人文气息,完全摆脱 AI 的机械感。核心理念:文.............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道EJU文综题。要详细地解释清楚,并且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解,而不是机器生成的答案,我会一步一步来。首先,你需要把题目发给我。 EJU文综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等多个领域,不同题目的考察方式和知识点差异很大。在我看到题目之后,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你详细解.............
  • 回答
    你妹妹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这说明她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对历史有探究的兴趣!这是一个很经典的、很多人都会疑惑的问题。要解释清楚,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入手,既要肯定她提出的“独裁不好”的观点,也要解释“封建制度为什么能诞生强盛的帝国”,并且区分“强盛”和“好”的不同含义。我来为你详细梳理一下,你可以根据.............
  • 回答
    从《水浒传》的文本表现来看,要对四大寇、辽国、朝廷的综合实力进行一个详细的排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军事力量(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将领素质)、经济实力(税收、资源控制)、政治影响力(号召力、控制范围)、民心向背以及战略战术等。以下是我根据《水浒传》文本中体现的各方表现进行的综合实力排名及详细.............
  • 回答
    写出简单易懂又不落俗的文章,这的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追求。它不是简单的把话说清楚,而是要在清晰的基础上,注入灵魂,让文字有温度、有思考,不被时代的洪流淹没,反而能激起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记。别担心,我们一步步来,就像和一位老朋友聊天,把我想到的都告诉你,没有机器的生硬和套路。核心理念:用“人”的方式.............
  • 回答
    要写出带有“江南龙族”味道的文字,关键在于抓住其核心特质,并用细腻、有层次的语言去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神秘与诗意的世界。这并非简单地堆砌“龙”和“江南”的元素,而是要将二者有机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氛围。首先,我们要理解“江南龙族”可能包含的意象: 江南风韵: 温婉、秀丽、细腻、.............
  • 回答
    .......
  • 回答
    嘿,朋友!想让你的产品详情页文案销量蹭蹭涨?没问题,这绝对是个技术活,但一点都不神秘。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怎么把一段平淡的文字变成一个能勾住顾客钱包的“销售磁石”。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产品详情页不是在“介绍”产品,而是在“推销”解决方案。顾客来这里,不是为了看你有多厉害,而是想知道你的产.............
  • 回答
    除夕的钟声敲响,新年的喜庆扑面而来。2021年的春节,少了些熙熙攘攘的人潮,多了些温馨自在的居家时光。即便如此,这份属于咱们中国人的团圆与希望,依然是心头最暖的牵挂。想想看,窗外鞭炮声或许稀疏,但家里的热气腾腾却从未缺席。厨房里飘出的年味,是妈妈忙碌的身影,是爸爸精心挑选的年货,是小辈们争先恐后帮着.............
  • 回答
    民商事诉讼文书,说白了,就是你在法庭上跟对方“过招”的“武器”和“铠甲”。它不像写篇散文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也不像写小说那样可以跌宕起伏,更不像写报告那样可以堆砌数据。它需要的是严谨、准确、有逻辑,并且还得能说服法官。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写出一份合格,甚至优秀的民商事诉讼文书呢?咱们一点一点来聊。一、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网文行业中一个核心的商业运作环节。很多人可能觉得在起点这样的平台写文就是投稿,然后由平台管理一切,但实际上,当作者达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能够触碰到“大神”、“白金作家”的级别时,他们与平台、与IP价值的运作方式就会变得更为复杂和主动。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点:起点平台对于.............
  • 回答
    要写一篇引人入胜的星舰文明科幻小说,首先需要构思一个独特且具有深度的文明设定。这不仅仅是建造几艘巨大的飞船,更要深入探讨这个文明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又背负着怎样的文化与哲学。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文明,他们的母星系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比如一场 devastating 的宇宙灾难,或者.............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男朋友的官宣文案高级,你自然也想用同样或者更有味道的方式来回应,这是一种互动,也是一种心意。要写出配得上男朋友的文案,关键在于“走心”,并且能传递出你的独特感受,而不是简单模仿。下面我来详细拆解一下,怎么写出既高级又有你个人风格的官宣文案,让你和他一样闪耀:第一步:理解“高级”的内.............
  • 回答
    写一篇结构清晰、内容扎实的小论文,好的标题体系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吸引读者,更能帮助梳理文章脉络,引导读者理解你的论点。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小论文的“大标题”和“小标题”的格式要求及撰写技巧,并尽量让整个阐述过程自然流畅,避免AI痕迹。 小论文标题体系:大标题与小标题的艺术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论文,离不开恰当.............
  • 回答
    当然,这是我为您创作的一段关于“七页木大”的文字,希望能捕捉到那种精髓:那一刻,空气仿佛被瞬间抽空,只剩下纯粹的能量在涌动。迪达拉那张因兴奋而扭曲的脸,在爆炸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狂热。他将那早已准备好的最后一记杀招,那凝聚了他所有对“艺术”的执念的粘土炸弹,如同献祭般抛向了敌人。“爆炸,就是艺术!”话音.............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