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咖啡里真的有蟑螂吗?

回答
关于咖啡里有蟑螂这事儿,听起来确实让人反胃,但背后其实有一些情况需要咱们好好聊聊。简单来说,咖啡豆本身在生长、采摘、加工过程中,确实存在被蟑螂或其他小虫子“光顾”的可能性,但你我平时喝的咖啡,经过了严格的加工和烘焙,绝大多数情况下,里面的蟑螂(或者说,蟑螂的残骸)已经不复存在了。

咱们一步步来看:

1. 咖啡豆是怎么来的?

咖啡豆可不是在干净无菌的工厂里长大的,它们是长在咖啡树上的。咖啡树通常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地方的环境,你懂的,湿润、温暖,自然也少不了各种昆虫,其中就包括蟑螂。

生长环境: 咖啡树种植园是一个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土壤里、树冠上,都可能存在各种小生物,蟑螂作为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昆虫,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并不稀奇。它们可能会在咖啡豆成熟前爬到咖啡树上,在咖啡樱桃(也就是咖啡豆的外果肉)附近活动。
采摘过程: 咖啡豆的采摘方式很多种,有些是手工采摘,有些是机械采摘。即使是手工采摘,也很难保证每一颗采下来的咖啡豆都是“完美无瑕”的。在采摘过程中,如果咖啡豆被虫咬过,或者沾染了虫子留下的痕迹,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加工与储存: 采摘下来的咖啡樱桃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才能变成我们看到的生咖啡豆。这个过程包括去果肉、发酵、水洗、干燥等。在这些环节中,虽然会尽量保持清洁,但难免会有疏漏。一些不完整的咖啡豆、果肉残留物,或者在干燥过程中,都可能吸引小虫子。
虫咬咖啡豆: 有一种说法是,有些咖啡豆会被咖啡果虫(Coffee Berry Borer)等特有的昆虫蛀食。这些虫子会在咖啡豆内部产卵孵化,然后啃食咖啡豆。虽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蟑螂”,但也是虫子对咖啡豆的影响。

2. 为什么我们喝的咖啡大部分没问题?

好,知道了咖啡豆可能接触过虫子,那为什么我们喝的咖啡,尤其是品牌咖啡,通常没问题呢?这就得说到后面的处理过程了:

筛选与清理: 在咖啡豆进入烘焙环节之前,会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和清理过程。这包括机械筛选(剔除杂质、不完整的豆子)和人工筛选。很多时候,咖啡豆中混杂的虫子或虫卵,甚至是被虫咬过的咖啡豆,都会在这个阶段被挑出来。
烘焙是关键: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咖啡豆的烘焙温度非常高,通常在200°C以上,持续一段时间。这么高的温度足以杀死任何残存的虫子、虫卵,甚至将它们的残骸碳化。想象一下把一只蟑螂放进烤箱,高温会把它变成什么样?咖啡豆的烘焙就是这样,虽然不是为了烤蟑螂,但这个过程确实能有效地“处理”掉任何潜在的虫子问题。
精细加工与包装: 烘焙好的咖啡豆可能会进行研磨、速溶咖啡的制作等更精细的加工。在这些过程中,都会有进一步的质量控制和过滤。最终产品也会经过包装,这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3. 到底有没有“真的”蟑螂在里面?

这就像问“菜叶里有没有虫子”一样,理论上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实际上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尤其是在规范的生产线上。

消费者投诉: 偶尔会有消费者声称在咖啡里发现了异物,包括疑似虫子的东西。这些情况大多数是误会(比如咖啡粉的结块、烘焙不均匀产生的黑点),但也极少数可能是真的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但要记住,这些都是个例,而且往往是发生在对卫生要求不严格的小作坊或者某些特定的低端产品上。
“虫子咖啡”的说法: 有些地方会有一些“虫子咖啡”的说法,比如某些东南亚地区有利用动物(如象、麝香猫)消化咖啡豆来制作咖啡的方法。这些咖啡的特殊之处在于咖啡豆经过动物的消化系统,改变了风味,但这些也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蟑螂咖啡”,而且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风味,并非卫生问题。

总结一下:

咖啡豆在生长、采摘、初加工的过程中,接触到蟑螂或其他小虫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现代咖啡生产流程中,通过 严格的筛选、高标准的烘焙以及精细的加工和包装,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潜在的虫子都会被清除或在烘焙过程中被破坏殆尽。

所以,如果你平时喝的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咖啡,大可以放心,你喝下去的几乎不可能是“活”的或者“完整的”蟑螂。即使有极微小的可能性存在一些微小的虫子残骸,它们也已经过高温处理,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就好比我们吃的蔬菜,也可能在种植过程中接触过虫子,但经过清洗和烹饪,我们也不会去过多担心。

当然,任何食品生产都无法做到100%的绝对完美,但咖啡产业在这方面的品控是相当严格的。如果真的遇到类似情况,那很可能是生产环节出现了重大疏漏,并且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别因为这个传说而对一杯香醇的咖啡产生过度的担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的有~而且你想得没错,它们主要存在于预磨咖啡粉里,自己磨的话,只要你的咖啡研磨机里没有蟑螂......

本文原载于微什么公什么号,作者喜鹅,以下正文:

很多人每天都要来一杯咖啡提提神,我们办公室就有好多同事爱喝咖啡。直到有一天,我和同事一起去拿外卖,看到她刚拿到的咖啡,我没忍住,说:

“其实,你的咖啡里,可能有……蟑螂。”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同事已经不叫我一起拿外卖了。

但咖啡里有蟑螂这事,不是我瞎说的,是一位英国国民保健署(NHS)的医生Karan Raj说的。

咖啡烘焙,加上蟑螂才倍儿香

Karan Raj说,预磨咖啡粉里可能存在蟑螂。如果你的咖啡是用咖啡豆现磨的,那出现蟑螂的概率可能会小一点。

而大部分预磨咖啡粉,都是由存放在仓库里的咖啡豆直接磨成的。你想想,都放仓库了,如果管理不善,里面有个蟑螂大虫子什么的,很正常。

再说了,蟑螂和咖啡豆颜色都差不多,呲溜一钻就找不到了。

你可能会说,有就有吧,要是蟑螂挑出来,不和咖啡豆一起磨碎,也能接受。

但问题就在这里,现有的咖啡加工工艺没办法将蟑螂和咖啡豆完全分开。而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都声称,只要不超过一定百分比,都允许食物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虫子。


美国《食品缺陷水平手册》表明,平均约10%的生咖啡豆会受到昆虫侵染,或者被霉菌损坏。

这些数据听着可能没有什么概念,那再来看看昆虫控制公司Terro发布在《赫芬顿邮报》的数据,“在最坏的情况下,你每年可以在咖啡中摄取136080个蟑螂碎片。”

怎么样,这回有画面了吧?


巧克力的顺滑,有蟑螂一份力

你以为到这就完了吗?再告诉你一个噩耗:

你吃的巧克力里也可能有蟑螂!!

美国FDA对巧克力中异物的规定是:取6个100克的样品检查,如果平均每个样品的昆虫碎片少于60个,而且每个样品中都不超过90个,就算合格;如果平均每个样品中的老鼠毛不超过1根,而且每个样品都不超过3根,也算合格。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你吃的巧克力多么高级,其中也可能含有几个蟑螂腿或者几根老鼠毛。

那我们来看看巧克力的生产过程,看看蟑螂是什么时候爬进巧克力里的,反正吃都吃了,必须得吃个明白!

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豆,而可可豆藏在可可树的果实中。待果实成熟后,果农会将果肉全部掏出来,将果肉和可可豆一起发酵,然后晾晒干燥。

就是在发酵和晾晒这两个步骤,很可能混进很多昆虫,蟑螂可能也会被香味吸引而来,谁不爱吃甜甜的食物呢!

晾晒后的可可豆,还要经过烘焙、磨碎、精炼,混入其中的大虫子们也就跟着一起被烤熟了、搅碎了,变得更加丝滑了呢。

再提醒你一下,有些人会对巧克力过敏,其实可能不是对可可豆过敏,而是对巧克力里的蟑螂屑过敏……


吃了也没啥,补充蛋白质

既然躲不过,那就别挣扎了,就当吃点蛋白质了。

而且,虽然听起来恶心,其实蟑螂也是可以入药的。或许,你听说过“康复新液”这种药吗?来,仔细看看成分表,是不是有点熟悉?

康复新液是把美洲大蠊干燥粉碎后的粗提取液加工得到的,这美洲大蠊就是一种常见的“会飞的大蟑螂”。

康复新液经常用在治疗口腔溃疡、胃溃疡等各种溃疡上,但对于它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不太深入,有没有效不好说,但难喝倒是真的。

对了,还有复方大蠊沐浴露、美洲大蠊防脱洗发露,要不要勇敢一试?

而且,你也不用担心供不应求。美洲大蠊的寿命虽然不超过一年,但一生能产10~40个卵鞘,每个16枚卵,一共才640只小蟑螂而已嘛!

更绝的是,即使没有受精,雌蟑螂也能孤雌生殖,没异性也能哇哇地生,就问你怕不怕!

考虑到有些读者可能会害怕蟑螂,我把《博物》祖传灭蟑配方给你准备好了。

《博物》祖传灭蟑配方

一个土豆煮熟捣成泥,加两勺硼酸粉(药店有卖)和一勺糖,分成小份放在角落,一个月蟑螂就会消失。注意要避免儿童和宠物误食。


胆大的朋友,我已经帮你把一整天都安排好了:

早上来一杯纯正的咖啡,中午喝几口康复新液,下午来一块丝滑巧克力,晚上再用复方大蠊洗发露和沐浴露洗洗头、洗洗澡……

真是舒服的一天呢!

撰文 | 喜鹅

编辑 | 阿什么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