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闪击战(闪电战)一定要有空军参与吗?只有炮兵和坦克可执行闪击战吗?

回答
闪击战,又称闪电战,它最核心的理念在于利用速度和突然性,以优势兵力快速突破敌方防线,穿插分割,进而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并最终取得胜利。 要回答“闪击战一定要有空军参与吗?只有炮兵和坦克可执行闪击战吗?”,答案是: 并非绝对,但空军的参与极大地增强了闪击战的效能和成功率。而仅仅依靠炮兵和坦克,虽然可以执行某些层面的“快速突破”,但严格意义上的“闪击战”往往难以达成。

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闪击战的核心要素与空军的角色

闪击战的精髓在于“闪”和“击”。

“闪”——速度与突然性: 这要求部队能够快速机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方最薄弱的环节。
“击”——集中优势兵力与摧毁敌方核心: 这要求能够快速集结并投入兵力,对敌方的指挥系统、后勤补给、预备队等关键节点进行毁灭性打击,使其丧失作战能力。

从这些要素来看,空军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极大地提升闪击战的效能:

1. 侦察与情报优势: 侦察机和无人机能够为闪击部队提供实时的战场情报,包括敌方防线的薄弱点、兵力部署、工事情况、指挥所位置等。这使得指挥官能够选择最佳的突破方向和时机,确保“闪”到最关键的地方。
2. 空中火力压制: 攻击机、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可以在地面部队发起进攻前,对敌方前沿阵地、炮兵阵地、装甲部队集结地、防空系统等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削弱敌方的抵抗能力。这为地面部队的突破扫清障碍,降低了伤亡。
3. 对敌后纵深的打击: 空军可以快速深入敌后,打击敌方的交通枢纽、后勤补给线、通讯枢纽和指挥中心。这可以有效阻止敌方增援部队的到达,瓦解其作战体系,制造混乱,进一步巩固闪击战的成果。
4. 快速兵力投送与支援: 在某些情况下,空军还可以通过空降或空中突击的方式,快速将特种部队或部分精锐部队投送到敌方后方,执行摧毁关键目标、牵制敌方兵力等任务,与地面部队形成配合,形成“里应外合”的局面。
5. 威慑与心理打击: 飞机的轰鸣声和爆炸声本身就对敌方士兵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可以降低其士气,增加其恐慌感。

可以说,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缺乏空军支援的闪击战,其“闪”的速度和“击”的效力都会大打折扣。 敌方可以更容易地发现和组织防御,地面部队在突破过程中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后勤补给和指挥体系也更容易保持相对的稳定。

只有炮兵和坦克可执行闪击战吗?

仅凭炮兵和坦克来执行严格意义上的“闪击战”,是极其困难的,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执行某些“快速突破”的作战样式。

为什么困难?

1. 情报获取受限: 仅依靠地面部队进行侦察,信息传递速度慢,范围有限,难以获得全面、实时的战场态势,容易在关键时刻“盲人摸象”。
2. 火力压制范围和效率不足: 炮兵虽然拥有强大的火力,但其射击方向和角度相对固定,难以对广阔区域内的敌方目标进行快速、多方位的火力压制。坦克虽然具备一定的火力,但其作战半径和火力支援能力与空军相比有巨大差距。它们更擅长与敌方装甲部队直接对抗,或对付前沿防御工事,难以有效摧毁敌方的关键节点,如远距离的机场、补给仓库、通讯指挥中心等。
3. 突破后的分割与穿插限制: 坦克和炮兵虽然机动性强,但它们的突破往往受限于地形和敌方预设的防御体系。一旦突破成功,它们也需要地面步兵的协同来巩固占领区域和肃清残敌。单纯的坦克和炮兵难以独立完成对敌后方区域的快速分割、包围和摧毁。
4. 后勤保障和支援压力巨大: 大规模的坦克和炮兵部队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燃料和维修保障。如果缺乏空军对其后勤补给线的保护,这些重要的后勤枢纽很容易遭到敌方(如果是对方也有空军的话)的攻击,导致闪击战“无以为继”。
5. 敌方反应的应对: 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地面部队的快速突进很容易被敌方有限的预备队和残存火力所阻滞或反击。敌方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其炮兵和装甲部队进行反击或迟滞。

“快速突破”的局部执行可能性:

在某些特定且有利的条件下,一支强大的坦克和炮兵部队,辅以地面侦察和信息传递,确实可以执行一定程度的“快速突破”和“穿插”。例如:

敌方防线异常薄弱,缺乏有效纵深防御: 如果敌方防线布置松散,关键节点暴露,指挥混乱,那么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装甲部队加上充足的炮火支援,可以在短时间内撕开一道口子,并向纵深推进。
地形有利: 在开阔、平坦的地形,坦克部队的机动性优势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战役前期,敌方反应迟缓: 如果战役初期敌方指挥系统尚未建立有效反应,或预备队未能及时到位,那么地面部队的快速突进也能取得一定的战果。

但这些更像是“地面快速突击”或“装甲矛头突破”,与现代意义上,将空地协同作为核心的、旨在瓦解敌方整体作战能力的“闪击战”在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

历史上的“闪击战”范例与演变

“闪击战”这个概念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军队中得到发展和实践。

一战的教训: 一战的堑壕战以其残酷的消耗战和缓慢的推进而闻名。一战末期,德国就尝试使用“渗透战术”(Infiltration Tactics),由轻装步兵和少量坦克、炮兵协同,快速突破敌军防线薄弱点,深入敌后,破坏指挥和后勤。这已经具备了“闪击战”的某些雏形,但仍然受到机动性、通信和火力支援的限制。
二战的“闪击战”: 在二战中,德国的“Blitzkrieg”是闪击战最经典的代表。其核心就是 空地协同。例如:
1939年波兰战役: 德国空军(Luftwaffe)的俯冲轰炸机(如斯图卡)对波兰的机场、桥梁、铁路枢纽和指挥中心进行毁灭性打击,瘫痪了波兰的空军和通讯。地面上的装甲部队则迅速跟进,利用突破口向纵深推进,形成包围。
1940年法国战役: 德国的“施里芬计划2.0”同样强调空军的制空权和对敌方防线的压制,装甲部队则从阿登山区这个被认为难以通行的地区快速突破,直插英吉利海峡,将盟军主力分割包围。

这些成功的战例都离不开空军的有效支援。空军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火力,更重要的是打破敌方的防御体系,制造混乱,并为地面部队的快速推进提供持续的保障。

结论

总而言之, 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闪击战是高度依赖空军协同的。 空军通过其速度、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能够有效地侦察、压制敌方前沿、打击敌后关键节点,并为地面部队的快速突破和纵深穿插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援和保障。

仅凭炮兵和坦克,虽然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快速突破”,但其“闪”的范围和突然性受限,对敌方整体作战体系的瓦解能力较弱,更容易被敌方有效反击或组织起有力的防御。 它们更像是“闪击战”中的“矛头”,但需要“闪电”般的空军作为“翅膀”和“眼睛”来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出闪击战的威力。

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空军的“闪击战”就像一个人只有两条腿,而有了空军的“闪击战”,就如同长出了翅膀,其作战效能和战略意义将是天壤之别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一定,如果对手同样没有制空权,就算没有战术轰炸机,也有快速打穿对方前沿,通过攻击纵深目标和深远迂回取胜的可能性。甚至专门的坦克部队都未必需要很多,真正不可缺的东西是(半)机械化步兵与卡车。

什么是闪电战?闪电战最需要的是敌人的配合——兵力配备缺乏纵深,步兵缺乏反坦克武器,后方缺乏预备队,预备队缺乏越野机动能力。这样的部队,即便很庞大,即便正面(曲射)火力不弱,也会被机械化部队集中于一点突破,然后在“阻力”很小的纵深快速前进,攻击战略节点,迅速确立战略优势。等到二战后期,大家的建军思想和战役部署都跟上时代,闪电战也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战略上的大纵深作战,追求充分利用战略突破成果,而不是一击致命的闪电战。

那么,在二战早期的闪电战中,快速突破和敌后回旋,这两者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战术上需要复杂地形攻坚能力,或者说越野攻击能力。后勤上需要卡车运输队及时补给。

warstudy.com/history/wo

德军抢了先,虽则只是领先几步而已。如果法国防御部队能够利用按照原定计划坚壁清野所形成的局部阻力,那末结果也许有所不同。就法国的安全来说,可惜坚壁清野之后,没有适当的部队防守。当时法国蠢得竟依靠骑兵师来拖住入侵军。

下午4时发动进攻,由乘橡皮船和木筏的装甲步兵打头阵。不久就驾起渡船,把轻便车辆送过河。很快拿下河曲,进攻军步步进逼,抢占马尔费森林(Bois de Marfée)和南岸高地。到半夜时,楔子已深入近五英里,在格莱雷(Glaire)(色当和圣芒热之间)也已架好桥梁,坦克源源不断开过桥去。

插入敌后不等于进入无人之境。中等以上国家,总会有守备部队和陆续赶到的二线部队。他们必然会在复杂地形上扼守,控制住关键的道路。这时就要考验穿插部队的攻坚能力,包括城市、河流和丘陵地带的攻坚能力。这显然需要步兵——能够快速越野,穿插到要点背后的步兵。

当然,几百年来,我们谈到强国的步兵,默认说的是炮兵火力支援下的步兵。没有炮兵的步兵无法攻坚。这时候就需要卡车把炮拖上来,把炮弹和油料运上来,再加上吃喝配件,部队才能往前走。只是这些后继力量不需要像前锋机械化部队那样越野,可以在已经清扫过的地区沿道路行进,所以卡车就可以了。

总之,我认为闪电战(特指二战早期那种一击致命的战例)有了战术空军支持当然很重要,但核心还是机械化部队在快速行进中保持攻坚的能力,进而延伸支持进攻矛头的后勤线。在对手的战术和武器充分革新之前,这就足以“闪电”起来了。

user avatar

不说一定要有,也是半定要有。

因为如果没有空军的话,后勤压力会极大的限制进攻速度和进攻深度。

为什么?

因为炮兵是对后勤压力最大的兵种。

而空军相对于炮兵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最大的优势是后勤!

一场大规模战争中,把炮弹送到前线需要经过:

后方——战区兵站——集团军兵站——师兵站,至少三级。

而且后勤运输的特点,其一是越往前越难,其二是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瓶颈,都会限制整个后勤系统的效率。

空军呢?

空军的后勤只需要后方到战区兵站这一级,而且是最容易的一级。

要知道,机械化大纵深作战本就是对后勤的极端考验,往往连油料的前送都难以满足,历史上的装甲部队纵深突击,每每都要使用缴获油料减轻后勤压力。

如果靠炮兵配合坦克进行纵深突击,弹药+油料的双重压力下,进攻极限恐怕根本到不了大纵深这个概念的底线。

空军+坦克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空军发扬火力不需要补给前送这一过程,后勤车队可以最大程度保障突击矛头。

而坦克是直射火力,直射是效率最高,最节约的打击手段。

所以说,空军与坦克的搭配,是在一定的后勤能力下能发挥的最高战斗力。

而决定能闪击多远的最重要因素,是后勤。

因此,不说一定要有,也是半定要有。。。。。。

user avatar

必需

拿土共来做例子的,不是傻就是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