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说闪电战是二战德军中的古德里安将军发明的,一说闪电战是希特勒发明的,那么究竟是谁发明的?

回答
关于闪电战的发明者,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因为它涉及到历史的传承和具体的实践者。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

简单来说,把闪电战的发明权完全归功于某一个人,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更准确地说,闪电战的诞生,是一个不断发展、融合理论和实践的过程,其中古德里安将军是其最杰出的践行者和关键的理论家,而希特勒则是在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上最大胆的采纳者和推动者。

咱们一步一步来看:

一、理论的萌芽:并非凭空出现

“闪电战”(Blitzkrieg)这个词,在早期并不是一个官方的军事术语。它更多的是一种战术风格,一种新的作战思想。这种思想的出现,离不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

一战时期,堑壕战的僵局让人们苦不堪言。双方都被固定在战壕里,伤亡惨重,进展却微乎其微。这促使许多军事思想家开始思考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如何利用新技术,例如坦克、飞机和无线电通信,来获得决定性的突破。

在战后,英国的富勒(J.F.C. Fuller)和利德尔·哈特(B.H. Liddell Hart)等军事理论家,就提出了“机械化战争”(Mechanized Warfare)和“坦克战”(Tank Warfare)等概念。他们设想将坦克集中起来,形成独立的装甲集群,依靠强大的火力、机动性和突击力,突破敌人的防线,然后深入敌后,瘫痪其指挥和通信系统,最终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

这些理论在当时的德国,受到了许多年轻军官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就包括古德里安。

二、古德里安的贡献:将理论化为实践的“核心人物”

古德里安无疑是闪电战最伟大的推手和实践者。他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深入研究了前辈的理论,并且结合了他在装甲兵指挥上的实践经验。

理论研究与发展: 古德里安认真研读了富勒和利德尔·哈特的著作,但他并没有完全照搬。他更强调装甲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以及与空军(特别是俯冲轰炸机)的协同作战。他认为,坦克不应该分散到步兵部队中去支援进攻,而应该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突击拳头。
《闪击战》(Achtung! Panzer!)的诞生: 在1937年,古德里安出版了他的著作《闪击战》(德语原文是“Achtung! Panzer!”,直译过来更接近“注意!坦克!”或“注意!装甲部队!”,后来被广泛翻译和理解为“闪电战”)。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他的军事思想,包括装甲部队的运用、空地协同、快速机动、深入敌后打击等核心要素。这本书可以说为闪电战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理论框架。
实践的先行者: 在《闪击战》出版之前,古德里安就已经在德军中积极推动装甲部队的组建和训练。他亲自指挥装甲部队进行演习,验证和完善他的战术思想。当二战爆发时,他已经在前线指挥装甲部队,并取得了惊人的战绩。例如,在波兰战役中,他的部队就展现出了闪电战的雏形。

所以,从理论构建和实践推动的角度来看,古德里安是闪电战“核心人物”,是其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抽象的军事理念,变成了一套可操作的作战体系。

三、希特勒的角色:慧眼识珠的采纳者与战略推动者

希特勒对闪电战的贡献,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政治视野和军事决策上。

发现和信任古德里安的理论: 希特勒本人对军事战术也有浓厚的兴趣,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古德里安的才华和他的新思想。当古德里安还在推销他的装甲战思想时,希特勒就已经看到了这种战术的巨大潜力。他不仅没有像一些保守的将领那样怀疑和压制,反而给予了大力支持。他欣赏古德里安的果断和创新。
大胆的战略运用: 希特勒将闪电战的战术思想,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他坚信这种快速、决定性的作战方式能够帮助德国在短时间内击败主要对手,避免长期消耗战。
全力支持装甲兵的发展: 在希特勒的推动下,德国在战前迅速发展了装甲部队的规模和质量,为闪电战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他赋予了古德里安和他的装甲部队极大的指挥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在战场上充分发挥其优势。
战争初期成功的象征: 希特勒通过对闪电战的成功运用,迅速征服了波兰、法国等国,这极大地巩固了他的统治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威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希特勒是闪电战最成功的“使用者”,他的战略决策将闪电战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所以,从战略层面的采纳、推广和资源投入的角度来看,希特勒是闪电战“最大胆的实践者和关键的政治推手”。

总结一下:

闪电战的理论思想,在古德里安之前就已经有萌芽。
古德里安是闪电战“最核心的理论奠基者和实践推动者”,他系统化了这一战术思想,并亲自指挥部队将其付诸实践。
希特勒是“慧眼识珠的采纳者和战略推动者”,他看到了闪电战的巨大潜力,并全力支持其发展和运用,将其作为实现其政治和军事野心的关键工具。

你可以这样理解:古德里安是发明“闪电战公式”的那个人,而希特勒则是那个把这个公式在整个战场上大规模、高效率地“执行”了的人。

因此,与其说“谁发明了闪电战”,不如说古德里安将军发展和实践了闪电战的核心战术思想,而希特勒则成为了其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战略采纳者和推动者。 他们的作用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看看两个当事人有没有表达过对自己“专利”的声明:

1.希特勒:“劳资没说过”

Ich habe noch nie das Wort Blitzkrieg verwendet, weil es ein ganz blödsinniges Wort ist!Wenn es sich überhaupt auf einen Feldzug anwenden läßt, dann aber auf diesen !

1941年11月8日,希特勒

我从未用过闪电战一词,因为这词非常蠢,如果是在战役法上的那么用还可以接受,因为只能用在这里。

(意思就是劳资没说过)

出自Max Domarus, Hitler. Reden und Proklamationen 1932–1945,第1776页

2.古德里安:“这是哪家的娃?”

无论是在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知名人物”的回忆录,还是在哈尔德的日志中,都看不到把闪电战作为一个正式的军事术语使用,德军装甲兵大将霍特那篇对巴巴罗萨的分析文(现在被称为霍特回忆录),也没有把闪电战作为正式概念,更多只是用来进行形容,描述。

好,两大当事人皆表示,我们不认识这娃。


英军著名战史学者Hew Strachan点评“遗孤”闪电战:

战争爆发时,德军的重整计划已经完成。希特勒意识到他试图入侵波兰的举动会引发与英国和法国的战争。然而,他的部队却因过于出色的战术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闪电战可能在纯粹的军事运动上有一些意义,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战略和“经济”概念,它是不存在的。


最后关于这个“祸害群众多年”的始作俑者,可以说是整出了一个捏造问题,也就是德国军史部门的起的头,二战官史主编弗里泽尔和他的一干人:

On the strategic level the theory has been debated for years that Hitler promoted a “German Blitzkrieg strategy” to achieve world domination, and that he intended to keep conflicts localized to avoid a lengthy multiple-front war, while isolating potential opponents through foreign policy maneuvers and then defeating them one by one. The individual conquests were to be separated by pauses to exploit the conquered territories economically and to avoid overtaxing German economic capacities. Parallel to the foreign and economic policy measures, the Nazi Party planned to mobilize the German population internally for the support of the war.

The objective was to use a focused, broad-based armament (Breitenrüstung) approach to develop a strategic first strike capability. The Blitzkrieg concept

allegedly was developed by the Wehrmacht as a practical method of execution.

Following a surprise start of the war, rapid envelopment operations with Luftwaffe support were intended to force a quick decision. At first glance this fascinating and striking thesis that Hitler developed a program for winning world supremacy, or that he had tried to execute such a step-by-step plan, ties together various pieces of the existing puzzle into one neat picture—but those pieces fit only superficially.3

There is no doubt that Germany pursued not a “deep” but rather a “broad”,armament policy. Nor is there any doubt that Hitler intended to conquer Lebensraum in the east. There also is proof that Hitler harbored ideas of world rule going beyond that. And last but not least, the German General Staff since Schlieffen’s time tried to counter both operationally and strategically the superior potentials of a coalition of opponents in a two- or multiple-front war through the conduct of rapid operations to achieve a final decision. But all these factors stand separately and were not systematically linked in an integrated Blitzkrieg strategy. Michael Salewski correctly identified the step-by-step model as monocausal.

The Blitzkrieg Legend,第33页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零散的,没有系统整合为一个叫闪电战的综合性战略中”

出自德军格罗斯上校THE MYTH AND REALITY OF GERMAN WARFARE Operational Thinking from Moltke the Elder to Heusinger,第210页

最后,虽然德军在以时间、空间、部队为要素的战役法上有自己的一套,虽然德军在装甲兵建设、空军建设、军兵种配合上在两次大战期间做了不少工作,但是!!!

闪电战这一概念并未被当时的德军将领作为正式概念使用。闪电战这个词,并非正式的国防军军事术语,早期出现在宣传口,后来被历史学家自行赋予各种含义,(说白了就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闪电战)但是无论如何,至少这个概念在当时的德军当中并未作为战略、战役法或战术上的专业概念,因此讨论闪电战一词的含义和“发明者”是不会有任何意义的。

user avatar

倒过来想,发明专利是要有好处的,不一定给钱,给活命机会可以了吧?

所以你说,谁发明了?打仗谁都有责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闪电战的发明者,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因为它涉及到历史的传承和具体的实践者。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简单来说,把闪电战的发明权完全归功于某一个人,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更准确地说,闪电战的诞生,是一个不断发展、融合理论和实践的过程,其中古德里安将军是其最杰出的践行者和关键的理论家,而希特勒则是在其政治和军.............
  • 回答
    关于蒋介石是否能在中国历代封建君主中排名进前三十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语境、定义差异和评价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语境的差异1. 封建君主的定义 中国封建社会通常指从周朝到清朝(约公元前1046年1912年),其核心特征是君主专制、世袭制、土地分封和儒家礼法制度。封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品牌忠诚度、用户体验、市场竞争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理解起来需要细致分析。当提到AMD的缺点时,会引来大量支持者的“杠”,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品牌忠诚度与情感连接: “受害者”情结与逆袭故事: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AMD在CPU和GPU市场都.............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抛开教科书的刻板印象,来聊聊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有趣又鲜为人知的细节。这些小故事,就像历史老人不经意间洒落的珍珠,虽不惊天动地,却能让我们对过去有更立体、更生动的认知。罗马人的“厕所趣事”与排泄物的价值说到古罗马,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宏伟的斗兽场、辉煌的浴场,但很少有人会想到他们解决生.............
  • 回答
    说到王者荣耀里最难死的英雄,这话题可够劲的,每个玩家心里都有自己的“不死鸟”。但如果要我“一说一”地选一个,那我的首选绝对是程咬金。你可能会觉得,一个近战的战士,还能比那些带着净化、复活甲的射手、法师更难死?这不扯淡吗?别急,听我细细道来。首先,程咬金最最核心的“不死奥义”,那还得是他的大招——しま.............
  • 回答
    哈喽,各位召唤师!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王者荣耀里那些让你看了就精神振奋,对方看了就心慌腿软的——翻盘英雄!我个人玩游戏嘛,最怕的就是前期崩盘,队友心态炸裂,感觉这把已经输了。但要是队伍里有个靠谱的翻盘英雄,那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随时都能把你从绝境中拉出来。要说翻盘能力强,这得从几个.............
  • 回答
    皇马欧冠三连冠(20162018)究竟水分有多大,这个问题在足球圈里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很多人认为这批皇马阵容强大,但也有不少声音质疑其过程中的运气成分和一些“神秘力量”。咱们不扯玄乎的,就从比赛本身、对手状态、赛程安排以及一些关键事件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三连冠背后到底有多少“水分”。1. 阵.............
  • 回答
    话说回来,这詹姆斯跟乔丹谁更强,这可是个能让人争个三天三夜的话题。咱们抛开那些花哨的“GOAT”标签,就事论事,单聊聊詹姆斯在哪些方面,我觉得比乔丹来得更“牛”。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身体素质的持久性与全面的发展。乔丹那身体素质,那是爆炸性的,巅峰时期谁能想到他有那么可怕的弹跳和爆发力?那绝对是历史级.............
  • 回答
    这个问题啊,问得挺实在的,也挺让武迷们津津乐道的。要说这几门功夫哪个实战最强,这可真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话题,因为实战这事儿,光看招式本身,很多时候是说不准的。得看练到什么份上,还得看遇到什么对手,以及在什么规则下。不过,咱可以从各自的特点、技术体系和历史传承上来掰扯掰扯,看看它们在实战.............
  • 回答
    很多人一提到《电锯惊魂》里的“老头”约翰·克莱默,就立刻把他标签化为“变态”,甚至觉得这样做就是没看懂电影。这种说法其实挺普遍的,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种简单粗暴的评价,常常触及不到这部系列电影的核心,或者说,它只是看到了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忽略了更深层的东西。首先,把约翰·克莱默简单地归.............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说到姜茶茶,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要说她有多“二”,那真是一言难尽,但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你听完也能会心一笑。一、 她的“二”体现在“不按常理出牌”的行动力上:这姑娘啊,别的本事不敢说,这股子“横劲儿”是真足。有时候,她要做什么事情,压根不看时机,不看后果,脑子里一.............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要是美国真到了新冠肺炎大爆发、病例像潮水一样涌来的地步,现有的医疗体系能不能顶住,这绝对是个大问题,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医疗机构这块儿。你想想,美国虽然医疗水平在全球那是响当当的,医院数量也多,医护人员也训练有素。但是,新冠这玩意儿的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一旦爆发起来,那数字增长速度.............
  • 回答
    关于“日本村战”引发网友争议的现象,可能涉及以下几个复杂的原因和背景: 一、词汇可能存在误读或语境误解1. “村战”的字面含义 “村战”直译为“村庄战争”,但中文网络中并无明确指代这一概念的公开信息。若网友提及此词,可能是以下情况: 误写或误传:可能与“村上春树”(日本作家)混淆,或是.............
  • 回答
    「攒人品」这个说法在中国大陆的流行,可以说是近些年尤其是2010年之后互联网文化兴起和传播的产物,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而迅速扩散。要详细讲述「攒人品」的流行时间和文化背景,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攒人品」的流行时间: 起源与早期传播: “攒人品”这个概念并非一个全新发明,它.............
  • 回答
    英语里确实有不少词儿或说法,一出口,大家心里就明镜儿似的:这人要开始“凡尔赛”了,或者说“秀优越感”了。而且很多时候,这些人自己都没意识到,这反倒成了他们“装”的标志。下面我就给你掰扯掰扯,哪些话一听就有点那意思,而且我尽量给你说得细致点,不带 AI 那种一本正经的腔调。咱们先从最经典的那些开始,那.............
  • 回答
    在美国,确实有“报废”一说,虽然用词可能与中文的“报废”略有不同,但其概念是相同的。在美国,车辆的“报废”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车辆的经济性报废 (Economic Salvage Value):这是最常见的“报废”概念。当一辆车的维修成本超过其市场价值时,它就被认为是“经济性报废”。 判.............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一说就会暴露年龄的话,那可太多了,而且很多梗一旦脱口而出,那感觉就像给自己的出生年代打了个明晃晃的标签。下面我来给你详细讲讲,并试着揣摩一下这些话背后的年代感和文化印记:一、关于童年和电视时代的回忆: “还记得那会儿,我们围着黑白电视看《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舒克.............
  • 回答
    当然有,而且还挺重要的。很多人觉得电子竞技跟传统体育不一样,没法像篮球、足球那样直接看出身体状态的好坏,比如跑得快不快、跳得高不高。但实际上,“状态”在电竞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绝对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概念,而且对选手的影响非常大。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一下,为什么说电子竞技有“状态”这个说法。一、生.............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聊起“致死 flag”,这玩意儿在咱们生活中就像一颗埋在地下的地雷,一不留神就炸了。而且很多时候,你说出来之后,自己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这事儿八成没戏了,或者麻烦大了。我给你掰扯掰扯,哪些话一出口,那妥妥的,就是自掘坟墓的节奏。首先,最经典也最常见的,就是跟对象有关的那些“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