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像其他父母学校老师,作为初中生的黄多多,染发打扮并未遭禁止?
她14年于节目中称在某国际学校的小学部就读,该校是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制。
因此可以预见,就读于十二年制国际学校的黄多多,不像中国大部分学生一样有中考的压力,并且高中毕业将出国留学。
有钱有闲,女孩子喜欢化妆打扮很正常。
我大学时上过雅思培训班,班上有几个国际高中的学生,也“放飞自我”得多。
聊天听说他们学校里的课程,没有重复性刷题的枯燥与压力,而是更像大学或国外高中一样,有很多有意思的选修课,我确实非常地羡慕。
TFBOYS中作为高三学生的王源,就在离今年高考不到半个月的时候,因一次聚餐而卷入“抽烟事件。
因为当深圳与衡水的学生还在争论高考移民问题,王源早已准备好赴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念书。
并且可以看到,高三的一年中王源并未停止接综艺节目,除此之外还有多部单曲、电影、电视。
与之相反的是,国内985,211工科学院里的不少女生,即使到大四、研究生,也是每天素面朝天。
因繁重的学业、科研任务和就业压力,她们无法每天花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去上妆卸妆,也没时间精力去维护耳环、美甲等等,并非不爱美。
中国90年代两千年初还有“北美猥琐男”的说法。真要说起来,他们都是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以超高的绩点和GRE,拿着奖学金赴美读理工科PHD。
在中国怎么看都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人中龙凤,怎么就成了“北美猥琐男”?
毕竟当你做助教年入不超过两万五,租房贵机票贵谈女朋友贵,基础科学毕业难找工作难时,能怎么办呢?
而当“北美猥琐男”,面对从小就读于国际学校的学生、本科甚至高中就出国的学生时,心理上的打击是全方位的。
首先申请研究生时就远不如欧美本科有优势;
理工科天天待实验室受老板压榨,外语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大概率不如这些早早浸染于国际教育的学生;
不像富裕家庭学生大多读的经管艺术法律,基础理科在大城市找工作也很困难。
精英教育、素质教育,从来都是得花钱的,富裕阶层从来不缺教育资源。而教育的本质就是投资。
1935年,作为国际银行家儿子的贝聿铭,赴美留学,期间参观了多所大学。他一开始因对绘画不自信且不喜欢宾大建筑系的校园,所以报了麻省理工的工程学而非建筑设计。
感恩节那天,贝聿铭受邀去麻省理工校长爱默生家里吃晚餐。
当听到贝聿铭的专业志愿和对绘画的不自信时,爱默生说:“年轻人,我还没碰到过不会画画的中国人。”贝聿铭听了校长劝告后,这才放弃工程学改报建筑设计。
所以明白了吗,你大学四年未曾和校长说上过一句话;而麻省理工的校长为贝聿铭大一时的专业志愿出谋划策。
阶层一直都是这般真实地存在。
孙红雷也曾发表过对国内应试教育的看法。
但他和黄磊,恐怕都忘了《极限挑战》第四季中的一集:在崇明中学的高考誓师大会上,所有高三学子被召集到操场。出发前,他们站上了同一条起跑线。
男人帮准备了六个问题,每有一次符合条件,那位同学就要往前走六歩,来到下一条线。
题目全部问完后,有几个同学留在原地。而最前面的同学已经走了半个操场,一大片人被甩在身后。
因此我想,教育作为投资,黄多多确实只需保持自己原有的阶层,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行。
可黄磊的教育方式对于中国广大的劳工阶层,并不合适。
因为教育、自由,都是需要资本的。
万幸的是,在中国通过教育实现跃升的通道并未堵死。高考对于对于中国广大中下阶层,仍是相对而言最公平的道路。
欢迎查看Oliver过往热门回答,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
坐标挪威首都某富人区幼儿园。当时我在那里打工。
某小朋友把妈妈的染发剂套装带到了幼儿园里,成为了当天最受欢迎的崽子。
放学时,每个小朋友脑门上都多了些颜色,神似鸡毛掸子。
父母来接他们的时候,看了都很高兴,直夸小朋友有想象力。没有一个家长质疑老师为什么不阻止。
相信黄磊也是这样的家长。倒不是因为他开明,而是他明白,自己的女儿有资本“由着性子来”。13岁染发,化妆,只是她众多特权中的一小部分罢了。
黄多多十三岁,自由地鼓捣着新发型。大多数人的十三岁,顶着锅盖头奋笔疾书背单词。可惜,努力不见得能改变命运,二十年后,大多数人与黄多多的差距,估摸只会越来越大。
关注‘维京女侠’公众号,和我唠唠北欧,知无不言不收钱
我觉得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尊重别人在社会规则(法律)内用自己希望的方式过自己的人生。
原来我在上一代人身上得不到这种尊重,他们希望我跟他们用一样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一直以为社会是在成长的,大家能逐步开始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不诋毁,不鄙夷。那个问题只是上一代的问题。
直到我发现绝大多数青年人在对跟自己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嫌恶情绪与上一代施加于我的没有任何区别。
1927年的中国: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现在的中国:一见中学生染头发,立刻想到小流氓小太妹,立刻想到混社会,立刻想到性生活不检点,立刻想到黄赌毒,立刻想到违法乱纪,立刻抱怨家长瞎了眼、社会没公理、zf不作为。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刻能够如此跃进。
说起来很残酷。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富裕阶层跟下层其实不是一个物种,只是外表看起来相似。
很多人提什么分心搞学习。我记得人好像就几岁的时候,英语流利,跟人交流无障。但人会的真不止这一点。很多富裕家庭的小孩,学业要求已经放到很后很后了,反正他们的人生就是注定必上美本的。所以你会看到,人会骑马、高尔夫、滑雪。。至于一般中产阶层趋之若鹜的钢琴、拉丁。。这些常规操作,都是人必备的小技能罢了。
但是拥有这些需要极大的财富支撑。幼儿园,一学期10万,但是实际读下来一年要3-40万。家里常住家教2-4万一月。零散兴趣班600-2000不等。这还不算保姆司机。现在基本配置都3个保姆+1个生活司机。基本上随便养个娃,一年都要100出头,还不算配车,老婆置装交际的费用。这还没算旅行,现在带娃出行都是大家族出行,去趟泰国,都要花几十万。去趟马代50万起步。周末去趟迪士尼人均1万,一家人去北京看个升旗都要花掉5万多。说真的,很多人的见识和阅历还不如富裕人家的保姆,人保姆的护照都戳满换新的了。上次王思聪说那句话让很多人不舒服,但是实际上现实里很多还没上小学的小朋友,护照都第二本了。
当然很多人一辈子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财富。但是因噎废食不生孩子就有点偏颇了。富就富养,穷就穷养。就算未来也不可能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好好的做个人活着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