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梦想改造家》最新一期设计师陶磊引起的争议?设计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设计原则?

回答
《梦想改造家》最新一期设计师陶磊引起的争议,以及设计师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期节目聚焦于一个非常规的改造需求——将老屋改造成可以容纳多代同堂的家庭居住空间,同时还要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隐私和生活习惯。陶磊作为设计师,他的方案在视觉呈现和设计理念上确实有独到之处,但也因为其在空间布局、功能性以及对原有房屋结构的保留等方面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

一、 如何看待《梦想改造家》最新一期设计师陶磊引起的争议?

这场争议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理想化”设计的质疑: 陶磊的设计,如他本人在节目中所说,更侧重于他个人对居住美学和理想生活方式的理解。例如,他设计的大量通透空间、开放式的布局,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实用”的细节,让一些观众觉得与普通家庭的实际居住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优点: 这种设计追求的是一种艺术感、品质感和生活情调,能够为居住者带来新的居住体验,甚至提升生活品质。它打破了传统对“家”的刻板印象,展现了设计的可能性。
争议点: 观众(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类似老房子的居民)会从实用性和便利性的角度出发,质疑这种设计是否真的符合家庭的日常需求。例如,隐私的保护、收纳空间是否足够、不同年龄段成员(老人、小孩)的生活习惯是否被充分考虑等。

2. 对“为委托人服务”的理解差异: 设计师的首要职责是理解委托人的需求,并以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陶磊的设计被一些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没有完全顾及委托人家庭成员的实际感受和意见。
优点: 优秀的设计师往往能看到委托人自己未曾发现的需求,或者通过设计引导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方式。他们并非简单执行,而是提供一种“超越”的视角。
争议点: 如果这种“超越”以牺牲委托人的基本需求和舒适度为代价,或者未能获得所有家庭成员的认可,那么就容易引发矛盾。特别是当节目呈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改造,那么每个成员的诉求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回应。

3. 对“老房改造”本质的讨论: 很多观众观看《梦想改造家》是为了学习如何将自己的老房进行实用且美观的改造。陶磊的设计风格可能相对小众,或者对原有房屋结构做了较大改动,这让部分观众觉得“学不到东西”,或者觉得这种改造过于“奢侈”和“不接地气”。
优点: 这种大胆的改造能够激发人们对居住空间新的想象,展示了设计的潜力。
争议点: 观众期望看到的是在有限条件下,如何通过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居住品质。如果设计过于理想化、成本过高,或者对房屋的实用性造成负面影响,就难以获得普遍认同。

4. 节目剪辑和叙事角度的影响: 电视节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叙事性。节目组为了突出冲突和话题性,可能会放大某些争议点,或者在剪辑中侧重于设计师与委托人之间的“不协调”。这可能会导致观众对事件产生片面的理解。

总结来说,陶磊的设计引发的争议,反映了观众对于“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设计美学”与“居住实用性”、“设计师权威”与“委托人意愿”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权衡。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不同视角和价值取向碰撞的结果。

二、 设计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设计原则?

优秀的设计师并非只追求视觉上的美感或个人风格的表达,而是需要在一个更宏观、更负责任的框架下进行创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满足需求(HumanCentered Design & Needs Fulfillment):
深入理解委托人: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设计师需要花时间与委托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家庭结构、年龄构成、工作性质、爱好、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以及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包括直接询问,也包括观察和推测。
功能至上(但非唯一): 空间首先要满足居住者的基本生活功能,如采光、通风、动线流畅、收纳合理、隐私保护等。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再去追求美感和舒适度。
适应性与灵活性: 考虑到家庭成员可能会变化(例如新生儿、父母同住),以及生活方式可能随时间改变,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2. 尊重和回应文脉(Contextual Sensitivity):
地域文脉: 建筑和室内设计都应该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文化背景相协调。例如,在潮湿地区可能需要考虑防潮,在寒冷地区则需重视保温。
场所文脉(Site Context): 对于改造项目,尤其是老房改造,设计师需要尊重和研究房屋的原有结构、历史记忆、材料肌理以及周边环境。并非所有东西都必须推倒重来,有时保留和重塑能带来更深厚的价值。
社会文脉: 设计也需要考虑其社会影响,例如对城市风貌、社区邻里关系的影响。

3. 可持续性与责任(Sustainability & Responsibility):
环境可持续性: 优先选择环保材料,考虑节能设计(如优化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经济可持续性: 设计方案的造价应在委托人的预算范围内,并且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维护成本,避免给委托人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
社会责任: 设计应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互动,提升社区品质,而不是制造隔阂或带来负面影响。

4. 技术可行性与安全性(Technical Feasibility & Safety):
结构安全: 在改造过程中,必须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任何对承重结构的改动都应经过专业结构工程师的评估和设计。
材料与施工: 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安全标准,施工工艺应专业可靠。设计师需要与施工方紧密合作,确保设计方案能够被准确实现。
规范遵守: 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规范、消防规范、环保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

5. 审美与艺术性(Aesthetics & Artistry):
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追求形式的美感。美学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功能、材料、技术等紧密结合的。
统一性和整体性: 设计的各个元素(如色彩、材质、线条、光影)应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创新性与独特性: 在遵守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设计师可以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思考,为空间注入个性和生命力,创造出令人惊喜的作品。但这种创新应是为解决问题和提升体验服务的,而非为创新而创新。

6. 沟通与协作(Communication & Collaboration):
透明的沟通: 与委托人保持开放、诚实的沟通,解释设计理念、方案选择的理由、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成本估算。
团队协作: 与建筑师、工程师、景观设计师、软装设计师以及施工团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项目。

回到陶磊事件,如果从这些原则来审视,争议点可能在于:

是否充分满足了“以人为本”和“所有家庭成员的需求”?
对于“文脉”的理解是否过于狭窄,忽视了老房的“居住功能”和委托人的“生活习惯”?
在追求“审美与艺术性”时,是否过度牺牲了“功能性”、“实用性”和“技术可行性”(例如通透性对隐私和隔音的影响)?

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在《梦想改造家》这样的平台,他们肩负着为普通家庭提供实用解决方案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传播优秀设计理念和提升大众审美水平的使命。如何在“理想化”与“现实化”、“艺术性”与“功能性”、“自我表达”与“委托人需求”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每一位设计师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课题。这场争议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讨论这些重要原则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在忍不住了,虽然大多数都是骂他的,居然还有少数人来“客观”的说他的审美???

这跟审美有一毛钱关系?就是一个专门骗钱的骗子!

诈骗犯,诈骗犯,诈骗犯!

132万,还是半成品毛胚?甘肃农村花132万给人盖个红砖房子?这不是骗钱,什么是骗钱?

我不是农村人,但我也知道,江浙沪的农村,132万都能给你整个小宫殿出来。甘肃的,起码五上五下,家电软装都配齐,132万用不完!

大爷要个2层小楼,一点儿毛病都没有。瞧所谓“设计师”陶磊的那个鄙视劲儿。2层小楼怎么他了?就是不肯。

他“设计”的那个房子,能住人,能生活吗?防沙、保温、采光、日常清洁,这几项最基础的内容,都是0分。你让甘肃农村人住镂空的红砖房?这是跟大爷有仇吧?


这跟“审美”完全没关系。人上饭店吃饭,他给人端一盘米田共,并号称是日本进口香猪拉的,一盘就要1万,便宜卖食客8000了。人去医院看病,他直接把人一刀捅死,并号称这把刀,是“匠人”打造,多少年才出一把,你造化大了,不打青霉素挨一刀,简直要谢谢他八辈祖宗。


老大爷一辈子积蓄,要盖个漂亮的小楼安度晚年。他能整个不能住人的房子,还花了132万!

诈骗犯,还钱!

user avatar

这个节目最大的争议:

一、132万盖了个四处透风的公共厕所。

二、这种风格到底适不适合居住,还是只适合打卡拍照。

三、老汉一家从头到底有没有完全同意,这是最关键的。

节目组和设计师完全可以把细节公布,如果一切都是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完全没问题,与网友无关,如果是节目组单独的行为,那涉嫌欺骗了。

老人其实就是简单点要个小别墅,和别人家一样家用,有面子,很简单,但是这样的要求完全没有必要找节目组,随便一个工程队就可以做到。

或许老人一家和节目组都想与众不同一些,没想到玩脱了。

user avatar

美学层面就不多说了吧。一件衣服你认为不好看,别人就认为好看,审美这种东西是没有办法沟通的,因为它凝结的是一个人前面几十年生活的全部经验总结,大家前面的生活经验不一样,所以美不美的选择也不一样。因此我觉得媒体上在建筑学层面,美感上面的讨论是无意义的。设计师觉得好看,你觉得不好看,这有什么好争论的?

但是。这依然不能掩盖设计师的傲慢和不尊重客户。以及对项目现场情况缺乏常识性的了解。

第一西北风沙大,经常会有沙尘暴,而建筑师给整个小院子做了镂空的砖墙。难道看不见当地的房屋大多是厚墙小窗吗?为什么为了防风沙呀!而现在可倒好,一个镂空的院墙能挡住什么风沙?

第二,农村地区老鼠的小动物很多,所以粮仓等储物空间的防鼠防虫是很重要的,而设计师为了所谓的建筑美感。给人家整了一个镂空砖墙的粮仓…这下好了,老鼠和小虫子进来连洞都不用打了。

第三老人家子女全部回来的话,20多个人一起吃饭。设计师给整了一个会议室,一样的餐厅完全坐不下。孩子们全回来,需要排队轮流吃饭。农村人期盼的那种一大家人其乐融融,一起吃饭的局面荡然无存。

即便我们完全不谈审美层面,就看这三条,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作为乙方完全不了解甲方的需求,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弄完以后节目做完拍拍屁股走人,花光了人家一辈子的血汗积蓄。将客户置于重大的瑕疵建筑当中。

只能说设计师是傲慢的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就一定得喜欢,要不然就是别人不懂,同时由于傲慢以至于都不会去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气候条件,只是将大城市里觉得好的简约审美整个搬到了农村。

user avatar

自己也是设计师,也做过一些乡村建设项目,首先农村建“小洋楼”作为吃瓜群众我觉得没问题大家爱怎么建怎么建,但现在回到乡村全是欧式“小洋楼”,已经成为了潮流真的让人痛心疾首,作为设计师我不能成为抹杀自己民族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帮凶,我的项目也会尽自己的力去引导业主看到我们自己的建筑也是很体面很舒适的。

但是陶大师的做法确实也不太能适应乡村,乡村建设确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条件,现场管理,邻里关系...很多问题需要考虑。我真的很好奇这样的一个项目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设计师是怎么想的,去完整的看了节目。

理论和想法都是很好的“建筑最能打动的地方就是用它真实的材料和真实的建造来体现建筑本身,而不是靠额外的装饰来做它”结构本身就是装饰本身,这些理论都是没问题的,但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里的人赋予的,脱离了建筑使用者本身这就是耍流氓,关键你让农村老头老太太去适应你的美学体系?让他们接受这样的理论?

这是我在乡村刚做完的一个项目,我不敢说有大师们这么有艺术性这么有深度,但我自己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知道作为一个在农村生活的人最大的一个需求就是:体面。这是不能够忽视的,不管你设计师是什么样的大师,在这里你的设计就是要服务于人,而不像是在城市里拿着资本家和富豪们的钱来肆意的表达自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有再多好的理论,放到现实里受制于材料和施工工艺农村它就是实现不了,像我们这种做了很多年的设计师,很容易就能在农村做出一个体面舒适的房子,本来有更好的跟符合民情的方式,非要去搞那么些幺蛾子。

因为房子年代实在久远,结构也出现了安全隐患,最后我们选择重建。

作为设计师,说实话我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如今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乡村也越来越没有乡村的样子,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每年回家过年那个儿时记忆里的家乡也越来越陌生,家家都在盖“小洋楼”,人人都在追求西方化,一个民族文化的没落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先辈们留下的美好事物,都被通通推翻和否定,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沉淀飞快的被洋文化覆盖。眼看就快消失殆尽,我很想尽力留下点什么。但之所以老百姓们会选择小洋楼,就还是一个词:体面。所以在冲突之下要想办法去追求二者的平衡,得先满足业主“体面”的需求,的想办法让大家开始觉得住我们中式的建筑才叫“体面”,我们得在这里种下这颗种子。

经过重建后老房子恢复了曾经的荣光。


房子建成,当村民们来参观的时候,我默默的站在旁边听取着大家的评价,大家再一次认可了老房子的价值,连跑出跑进的小孩子都大喊着:这房子好漂亮。我想我及格了,满足了业主和大家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我的情怀,希望未来也还会有人能拉着孩子的手在这房子前面讲述老一辈的生活,希望他们不会忘记我们的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沉淀下来的宝藏不要被遗忘。希望种下的这颗种子能让村民们开始发现,住中式建筑也是很体面的。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师,从真正的专业角度来分析,这样的设计说实话也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也谈不上有多高深,相信很多设计师也都能做得出来,我不用非得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发挥到淋漓尽致,但这样的居住空间我相信它会温暖着住在里面的人。

我做这个房子的造价连红砖房132万的一半都不到。一百多万的房子在农村是什么概念?大师们天天服务着动辄几千万上亿的项目,对这点钱可能还觉得预算紧张,但各位农村出来的应该都很清楚,一百万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

对比两个房子的预算并非是要踩谁捧谁,还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我想表达的是本来有更省钱就能做出80分效果的方式,设计师非要追求剩下那20分,为了建筑的语言的表达把预算都花在了建墙上,设计师一意孤行的灌注自己的理论,建筑师里有这么一个小众派别就是强调结构与装饰一体,甚至觉得“装饰有罪”。

看了节目,陶设计师在节目里是很认真负责的,对现场建造要求也很严格,但是用力过猛或者说力用错了地方,每套理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过于执着的信奉某套理论,想用套理论去解决所有问题,最后必然要失败,甚至用这套理论做了恶。

裸露的粗糙表皮,重复排列的红砖确实有它的美感。但请问一个农村老爷爷有心思欣赏这种美吗?一个生活在优渥环境里的设计师,天天接触的都是些高大上的东西,需求达到一定层次的满足之后自然会开始欣赏粗糙自然的美感,关键人老头这辈子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花了132万就是为了房子能舒服体面一些,结果您又让人住回去了?

还有请问这房子美吗?大量的预算全部花费在砖墙的砌筑上面了,那么复杂的砖墙系统,最失败的就是这个红砖,设计师最后一定要坚持用本地的砖,说为了建筑的在地性,为了节省预算,但这砖真的糙啊,您花这么大功夫做的墙,结果上这么糙的砖,不全毁了吗?既然这样为何不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不要执着于红砖

室内的效果全毁在材料上了,但凡用效果好一些的红砖,木材不要刷这么丑的漆,地面自流效果做不好可以考虑换成水磨石,其实出来的效果还是会不错的。

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住这样的房子里谁体面得起来?在这样的浴室里洗澡谁开心得起来?唯一能说得出去的132万造价,最后也变成了这个笑话里最响的一个包袱。

这几个图要是你不说的话,估计大家都以为是房子改造之前的。

做设计师的大家也能理解有一些项目确实会有完全脱离自己控制情况,最后在甲方的谜之自信操作下做出一些反智行为,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就和甲方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千万不要说这个项目我有参与过。

一个项目做成这样,不会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责任,其中的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但如果设计师本身不能认可这样的设计,相信总有办法的,建设过程中发现苗头不对就调整方案,调整材料,实在失控,至少也可以选择退出,或者要求不要冠自己的名,如果我是设计师的话,我很明白这种项目播出去,自己肯定要被骂的。最后既然冠了设计师的名,也播出了,设计师还出境了,说明设计师本人可能多少有点不知自,也许还觉得自己很棒?


user avatar

套用一句俗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在业主与设计师之间,业主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设计师要做的是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交流技巧,把业主真实需求搞清楚,然后设计出业主满意的作品。如果跑偏了,就变成了这样,设计师觉得很好,业主觉得很烂。

这种感觉就像农民伯伯有钱了,请个城市五星级宾馆的大厨给自己做顿好吃的,也见识下城里有钱人吃些啥。大厨一口应下并告诉他,做的过程不用看不用问,保证做出最适合他吃的。后来农民伯伯满心欢喜来赴宴,结果发现大厨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仅仅做了一桌农家菜,想象中的海参鲍鱼龙虾一样也没有,整桌菜比农村请的酒席还差点档次,看了只想掀桌子骂娘。

所以说,不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都是耍流氓,建筑作品虽然可以耍酷,但如果不贴合使用,最终只能是成为笑柄,不仅设计师被嘲笑,还会害的业主损失钱财,蒙受损失与羞辱。

本例中,大爷想要二层的小楼,应该也是现代化一些的,结果设计师给弄成了单层砖房,这种砖房放到大城市的艺术园区里还算是一景,可以起到猎奇的效果,但在农村,就是个没完工的毛坯房,特别像那种花钱建房建到一半,只做出了框架就没钱装修的半拉子工程,农村里有很多这样的房子,建起框架没钱装修了先住进去,后期慢慢攒钱再装修,这种房子摆在那,就让人感觉到这家没有实力,连装修都做不起,容易被村民笑话。

特别是把气派看的很重的农村,你设计的房子如果不能压别人一头,那基本就是失败的。有过农村建房经验的人会知道,农民自建房在建造时,都会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超过周边的建筑。要么是高度超过别人家,要么是地面铺的比别人高,要么是房子占地比别人大,反正你如果建造了一个融入了周边的和谐建筑,而不是凸显出你家地位的建筑,那你这建筑是要受到人嘲笑的。嘲笑点是这家没有实力,你跟人解释你的建筑多么与环境融合,没用,周边邻居才听不懂,也不愿意去听懂。他们更愿意解读为就是你没实力,新建个房子都不能压过别人家,没实力就会被人看不起,平时跟邻居接触就要矮人一头,村里有好事也会靠后才轮到。

不说对错,这就是大部分农村的现实情况,无法改变,只能适应。除非你给村长设计个低调的房子,村长不需要靠房子装气派,靠自身就能撑起气派,普通村民建房,就是要气派的。

这个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摸清建房人的真正心底需求,还拿着城里人对民宿的了解来设计,要知道,城市人抱着猎奇的心理偶尔去乡居民宿住一下,体验下乡村生活是可以的,真正让他每天住在这里,也是不舒服的。什么建筑才是舒服的?看看城市里卖得好的小区,那才是能保证长远生活舒适的选择。

因此,没有满足业主心底需求的设计,仅仅是设计师认为的好,是不会被业主承认的,也不会被大众所承认。


过日子是长期的,按照偶尔猎奇的思路设计的住宅,注定是个败笔。

user avatar

我见过一个风水大师,指点未来工厂图纸的时候有如下要求:

应该有两个大门,一个走人,一个走货物,这样对风水比较好;

车间应该在稍高一些的地方,可以聚财;

罐区上方不应该有电线通过,影响风水;

…………

等等等等。

后来在追问之下,承认自己专门学习过工厂平面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规范之类的。以免风水和规范冲突。

和该风水大师相比,我觉得陶大师就是敬业心不够,不为客户着想,应该向专业人士多学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梦想改造家》最新一期设计师陶磊引起的争议,以及设计师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期节目聚焦于一个非常规的改造需求——将老屋改造成可以容纳多代同堂的家庭居住空间,同时还要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隐私和生活习惯。陶磊作为设计师,他的方案在视觉呈现和设计理念上确实有独到之处,但也因为其在空间.............
  • 回答
    《梦想改造家》陶磊关于北京怀柔农村老汉“132万改造项目”引发的争议,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事件,涉及到设计理念、业主需求、成本控制、文化传承以及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事件回顾与核心争议点: 背景: 该项目位于北京怀柔某村庄,委托人是当地一位.............
  • 回答
    谈到青山周平在《梦想改造家》里的改造被“糟蹋”,这事儿可真是个大活儿,够大家伙儿议论一阵子了。要我说啊,这事儿得分几方面看,不能简单地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谁。是设计的问题吗?青山周平的设计,那肯定是有他的独到之处的。他总是能把有限的空间发挥到极致,而且往往会注入一些很新颖、很前卫的理念。比如他对采光、.............
  • 回答
    理解建筑学院等公众号媒体针对《梦想改造家》陶磊住宅改造发表不同观点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既是一场关于设计理念的碰撞,也是一次公众传播与专业解读的博弈。首先,得认识到《梦想改造家》作为一档大众节目,它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眼球、引发共鸣,并最终传递出“美好生活”的概念。陶磊老师的这次改造,无疑.............
  • 回答
    甘肃白银当地居民对陶磊在《梦想改造家》节目中花费132万元改造的房屋与自己5万元的房屋进行比较,这一争议反映了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居住需求差异以及节目内容与现实脱节的多重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经济差异与地域发展不平衡1. 甘肃白银的经济水平 甘肃白银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
  • 回答
    这事儿,听起来挺魔幻,但其实挺真实。台湾有个小伙子,因为寿司店搞了个“鲑鱼之梦”的活动,只要名字里有“鲑鱼”两个字,就能免费吃寿司。他呢,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去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张鲑鱼之梦”。事情的起因和过程: 活动诱惑: 那家寿司店为了吸引人气,推出了一项非常吸引人的活动——名字里带“鲑鱼”两.............
  • 回答
    雷军以“我的梦想,我的选择”为主题的演讲,是一场既有个人情感共鸣,又蕴含深刻商业思考的演讲。这场演讲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不仅是雷军个人创业历程的回顾和感悟,更是对小米这家企业发展理念、战略方向以及他对未来科技趋势的展望的集中体现。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重点,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个人.............
  • 回答
    手机游戏《光遇》在一次更新中,将国服的“梦想季”地图中原本一款具有鲜明明朝服饰风格的“明制帽”更改为了一款名为“侠客帽”的新外观,这一改动却在玩家群体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外观调整,更触及了游戏文化内容、历史还原度、玩家期待以及开发商沟通策略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深入.............
  • 回答
    乃万的这番话,触动了一个很多人可能都忽略或不愿意正视的现实。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细解读一下。首先,这触及了“男性梦想的现实化与被压缩”这个核心议题。一直以来,我们社会对女性的梦想和人生选择,尤其是婚恋观,有着更广泛、更多元的讨论。但对于男性,尤其是成长到一定阶段的男性,似乎有一个默认的“成熟”路径.............
  • 回答
    “红楼一梦,二十载筑梦长沙”,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描绘的是一个长沙男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花费二十一年的光阴,执着地复原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的壮举。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对文学经典的痴迷,更是一场关于梦想、坚持与孤独的深刻写照。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怀璞,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他的人生似乎并未在大众视野里掀起过.............
  • 回答
    媒体的这个说法,确实触及到很多行业内外人士的心窝子了。把“跨行造车”比作“梦想弯道超车,小心路途翻车”,这形象又接地气,精准地道出了其中的风险与挑战。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会这么说,又包含哪些东西。首先,咱们得理解这个“跨行造车”到底是怎么个意思。现在说的跨行,不单单是传统车企里头,一个.............
  • 回答
    看到不少00后把当明星当作自己的职业梦想,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现在的00后,他们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这些东西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放大镜,把明星的光鲜亮丽、万众瞩目给无限放大了。对于很多00后来说,他们从小就被这些“偶.............
  • 回答
    “没有梦想的咸鱼”,这句话听起来挺扎眼的,对吧?我第一反应就是,哎呀,这话虽然有点糙,但说的确实是那么个理儿。咱就这么说吧,要是没点儿想法,没点儿奔头,那跟一条被扔在岸上,任由风吹日晒的咸鱼,真的没多大区别。你想啊,咸鱼它就是被做成了那个样子,它自己没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也看不见远方的大海。它存在的意.............
  • 回答
    《中国合伙人》里孟晓骏出国回来后,投身于新梦想帮助学生们出国留学,这个情节的设计,我认为非常有意思,也挺有现实意义的。首先,我们得说说孟晓骏这个人。在电影初期,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霸,对西方的那一套学术理论、生活方式都特别向往,一心想出国深造。他的那种渴望,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出国留学,可以说是实现了.............
  • 回答
    58岁浙江油漆工被中国美院录取,十几岁时的梦想实现,这则新闻一出,立刻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沉寂多年的梦想被点燃,照亮了很多人心中同样藏着的、未曾泯灭的渴望。这是一个关于坚持与热爱的故事。想想看,一个58岁的人,通常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可能已经到了考虑退休、享受.............
  • 回答
    如何看待阅文CEO程武致网络作家的一封信“面孔会变,梦想不会”?阅文集团CEO程武在2020年发布的这封题为“面孔会变,梦想不会”的公开信,无疑是网络文学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全面理解这封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内容要点、潜在含义、市场反响以及.............
  • 回答
    小米销量首次超越苹果,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是小米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更像是对雷军七年前一个有些“狂妄”梦想的一次有力证明。回想起七年前,那个时候的小米,还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雷军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希望用五年时间,让小米的销量能够超越苹果。”这句话在当时引发了巨.............
  • 回答
    看到重庆那位本科生路边通宵洗车,口里说着“面子不重要,重要是为梦想奋斗”的报道,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事儿,你说认同吧,又觉得挺心酸;你说觉得不值吧,又佩服那份劲头。首先,从“面子不重要”这几个字说起。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面子”这东西,太重要了。尤其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手里有张文凭,大家心里自然会.............
  • 回答
    埃弗拉的“回家”与国足的“归化”:一个视角下的足球与国族认同最近,法国名宿埃弗拉拒绝中国归化的消息引起了一些关注。他的一句“为自己祖国效力是一直以来的梦想”颇具深意,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长久以来困扰着中国足球的问题:通过归化球员来提升国足实力,究竟是不是一条明智且可持续的道路? 埃弗拉的“拒绝.............
  • 回答
    聋人女生成为亚洲最佳足球门将,却靠兼职补贴梦想:科技如何点亮被忽视的道路这位聋人女生成为亚洲最佳足球门将的壮举,本身就足以令人心潮澎湃。她用坚韧的毅力、非凡的才华以及对足球纯粹的热爱,打破了无数的障碍,赢得了无数的赞誉。然而,她背后所面临的现实,却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使是在成就非凡的领域,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