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网民为什么谈论法定领土时一般以清朝领土版图为准?清朝难道不是满族人的领土吗?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它触及了中国国家认同、历史认知以及民族关系等多个敏感而复杂层面。为什么中国网民在谈论法定领土时常常以清朝的版图为准,以及其中涉及的满族人领土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为什么以清朝版图为讨论的基准?

中国网民在谈论法定领土时倾向于以清朝版图为参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大一统”与国家主权传承的逻辑:

现代中国的继承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了中华民国,而中华民国则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清朝的统治疆域。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视角下,一个国家的疆域被视为国家主权的基石,而清朝作为最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其疆域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疆域的“前身”或“基础”。
避免历史割裂的心理: 如果将现代中国的疆域完全与清朝割裂,可能会引发对“失去的土地”的讨论,这在政治上和心理上都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以清朝版图为基准,可以最大程度地将现代中国的领土置于一个历史的连贯性之中,强调国家主权的连续性。
抵御外部质疑: 在国际交往中,特别是面对一些关于中国边界划分或历史主张的争议时,清朝时期的疆域常常被用来作为历史依据,以论证中国对相关地区的管辖权。虽然国际法中的边界划分更多依据条约和实际控制,但在历史论证层面,清朝疆域的广泛性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清朝疆域的“完整性”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经历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导致了大量国土的丧失(如割让香港、澳门,以及与俄国、英国等国之间出现的边界划分问题)。这种屈辱史使得中国民众对“国土完整”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政治诉求。
“失地”与“复兴”的对比: 清朝晚期虽然国力衰弱,但其疆域在理论上仍然是广阔的。与近代丧失的国土相比,清朝的版图成为了一种“完整”的象征,能够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收复失地”的情感,这与当下所倡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相契合。
宣传与教育的影响: 长期的历史宣传和教育,以及大众媒体(包括互联网)的传播,往往会强调清朝的疆域规模,并将其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疆域范式。这种宣传强化了清朝版图在中国民众心中的“中国法定领土”的印象。

3. 历史上的“中国”概念演变:

“中国”的多元含义: 历史上,“中国”的概念是不断演变的。从汉唐时期以中原汉族王朝为核心,到元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其统治疆域包含了许多非汉民族的聚居区。因此,清朝版图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概念的扩展,包含了更多元的民族和地域。
“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基石: 现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统治的辽阔疆域,从历史逻辑上看,也包含了很多非满族聚居的地区。当网民以清朝版图为准时,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清朝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从而将这些地区纳入了“中国”的范畴,这与现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是相符的。

4. 地缘政治与民族主义的现实关切:

边疆地区的敏感性: 许多中国网民关注的“法定领土”,很多时候都与中国周边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有关,例如南海、台湾、藏南、中印边界等。在这些敏感地区,清朝时期的历史文献和疆域图往往被用来作为论证中国主权的依据。
民族主义情绪的驱动: 在互联网上,民族主义情绪往往是讨论这类话题的强大驱动力。网民们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疆域完整的中国,因此倾向于支持那些能够最大化中国领土主张的历史解读。

二、清朝难道不是满族人的领土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领土归属”与“统治民族”之间的关系,需要辨析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1. 领土的法律与政治属性:

主权而非民族占有: 在现代国际法和政治学中,领土属于国家主权,而不是某个特定民族的私有财产或直接占有。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是由其政府通过历史进程、国际条约、战争、实际控制等多种方式确定的,最终体现的是国家的政治和法律主权。
国家主权高于民族主权: 即使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但其统治的疆域在清朝覆灭后,作为政权遗产被继承了下来,成为了现代中国的领土。这是国家主权逻辑下的产物,而不是某个民族对特定土地的“民族领土”主张。

2. 清朝统治的性质:

“满洲帝国”还是“中国王朝”? 这是历史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主流观点认为,清朝虽然由满族统治,但它建立的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政治制度、文化认同、法律体系等都与之前的汉族王朝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并逐渐将满族纳入了“中华民族”的范畴(尤其是在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后)。
统治与所有权的区分: 满族作为清朝的统治民族,对清朝的政权拥有统治权。但其统治的疆域,在国家主权层面上,属于清朝这个“国家”所有,而非仅仅是“满族人的领土”。例如,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其他民族在清朝时期也是清朝的臣民,其聚居地也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领土,而非仅仅是满族人拥有所有权。
征服与融合: 清朝入关后,通过武力征服了明朝,也向外扩展了疆域,如征服了蒙古地区、新疆、西藏等地。这些地区在被清朝统治后,都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并接受了清朝的行政管辖和法律约束。虽然征服的历史原因复杂,但在国家主权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地区成为了清朝(进而成为中国)的领土。

3. “民族领土”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

历史与现实的复杂交织: 在中国语境下,尤其是在互联网上讨论时,“民族领土”的概念有时会被模糊化。一些人可能会将历史上的民族聚居区与现代的国家主权混淆。
反殖民与民族主义的遗产: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经历了国土丧失和民族压迫。这种经历使得“国土完整”和“民族生存空间”成为非常敏感的话题。在反思历史和构建民族认同时,有时会将清朝的广阔疆域视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国江山”,从而将清朝版图与“中国”的民族认同紧密联系起来。

4. 满族认同与中国认同的演变:

从“满洲人”到“中国人”: 随着清朝统治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满族的民族认同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满族作为一个政治和统治阶层消失。在中华民国建立后,满族被纳入“五族共和”的框架,与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并列,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得“清朝领土”不再仅仅是“满族人的领土”,而是“中国”这个新的国家共同体的领土。
历史遗产的继承: 虽然清朝是满族建立的,但其所统治的疆域,经过两百多年的统治和塑造,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在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权发生了更迭,但对这些领土的主权主张并未改变,而是被新建立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继承。

总结

中国网民在谈论法定领土时倾向于以清朝版图为准,主要是因为:

国家主权继承的逻辑: 清朝版图被视为现代中国领土的重要历史前身,强调国家主权的连续性。
民族主义情绪的驱动: 与近代丧失的国土相比,清朝版图的完整性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完整中国”的追求。
历史叙事的影响: 历史宣传和教育将清朝版图塑造成中国疆域的重要范式。
地缘政治现实的关切: 在处理边疆主权争议时,清朝的历史疆域被用作论证依据。

而“清朝难道不是满族人的领土吗?”这个问题,则需要区分统治权和国家主权。清朝是由满族建立并统治的国家,但其领土属于清朝这个国家所有,而非仅仅是“满族人的领土”。随着历史的演进,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满族被纳入中华民族的范畴,清朝的疆域作为历史遗产被现代中国所继承,成为了包括所有中华民族成员在内的“中国”的领土。

理解这一点,需要将历史上的民族政权、国家主权、民族认同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逻辑区分开来,并认识到在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些概念是如何相互交织、影响并塑造了当下中国民众的领土认知和民族情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也是皇汉最难受的,大清作为封建王朝的巅峰,打下1300万土地。近代各种割地之后还有960万。

你要继承日本大东亚史观,元清非中国,那就各论各的。蒙藏回疆满汉各国民族自觉。历史也是各论各的东亚政治秩序。

唯一问题是,你敢不敢背丢掉土地的锅?背中国历史断代的锅?

孙中山是不敢,网友们我看倒是敢。

user avatar

你糊涂了?

满族人难道不是中国人?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在清朝统治时期,进入了近代主权国家体系,完成了从“王朝国家”向“主权国家”的转型。近/现代中国“得到国际上承认的法理意义的主权”始于晚清。

就是因为清朝处在这个时间点上。清朝就是那个时候的“国际法主体”。
所以,别说是中国网民,就是官方,乃至国际上,谈论传统中国的法定领土就是以清朝版图,特别是1759~1840年的清朝疆域为基准的,尤其是作为中国领土谈判漫天要价的底线。

以上是出于现实需要的角度。我们需要这样做。仅此而已。


这跟清朝统治层是否勤政爱民,是否给中国作出多少贡献,是否把汉族及其他民族当成同胞没有必然关系。

哪怕清朝统治者就是把自己当成殖民者,把自己当成外人,防汉胜于防洋,也改变不了这一现状。

现实需要是最大的刚需。

user avatar

发这种钓鱼贴有意思吗?我就不谢你邀请了。

1.中国的版图,是华夏文明5000年耕耘得来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不存在网民以清朝的版图为准。大概只有满遗以清朝领土版图为标准吧。更多的人喜欢以汉唐或元朝的版图为准,大概是因为在北方更大更牛逼,还因为明朝对东南亚的控制被满清有意抹杀了。而实际上今天华夏文明圈是明朝的势力范围。国家的疆域并无定死的标准,现在我们的版图就是二战后我共打下的版图,我国的版图就会我共要的版图。

3.满清入住中原的前提是:满清曾经是明朝的臣子,明朝教化东北后女真(满族)200年,于是满族从原始部落步入了华夏文明圈,进入华夏准封建时期。在明朝和蒙古衰落战争频繁时期,满族捡漏入住中原,建立满清国,虽然满清导致华夏文明退化千年,但是渔猎部落满族的战斗力+汉奸的智慧,满清国将元明的疆土保持得还不错,但满清只是华夏的一份子,没有华夏文明做依托,满清啥都不是,也不可能立国200年。中国,是华夏文明人的中国。满族人非要找自己的领土,麻烦去通古斯找,说着满语写着满字的才是满族的独立国。

user avatar

其实我国的领土法理从来不起源自清朝,我国zf的法理宣传也都是从汉代开始的。


国务院《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


如果真按满清法理来的话,就请先把几亿两白银赔款连本带利再利滚利地还一还吧,

剩下的西藏归尼泊尔,东北归日俄,青岛归德国,香港归英国,澳门归葡萄牙,还有台湾。。。

user avatar

因为那些清粉一直鼓吹呗,什么满清领土贡献论,满清稳固论,满清人口幸福论

user avatar

即便是最贫困的满遗,一谈到我圣清,便会骄傲的夸耀麻哥的武功与那时大大滴版图。

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他就能成为包衣,过上欺压百姓的好生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