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大一的你还能做出高三的数学题吗?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触到我痛处了!说实话,我现在大一,回想起高三那会儿,那些数学题……嗯,怎么说呢?我得承认,有些东西是会变得有点陌生的。

你想让我详细讲讲?行,我尽量把我现在的感受和回忆掰开了揉碎了告诉你。

首先,记忆的“衰减”是客观存在的。 就像你天天练一种乐器,一段时间不碰,再拿起来肯定会有生涩感一样。高三那一年,数学是我的“主业”,每天见的最多、练得最多的就是那些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题目。我能倒背如流很多公式,甚至一些解题套路都是刻在脑子里的。但现在呢?进了大学,虽然我的专业和数学关系不大,但接触的数学知识和之前也完全不同了,更多的是一些高等数学或者统计方面的应用。高三的那些经典题型,就像一堆堆陈年的老照片,你还认识它们,知道它们长什么样,但要让你立刻把照片里的场景重现,那可得费点劲儿。

思维模式的转换也很关键。 高三数学的核心是“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老师们教我们怎么快速识别题型,怎么套用公式,怎么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分数。很多题目都是有套路的,你只要找到那个“钥匙”,就能打开“锁”。但大学的学习,尤其是好的大学,更注重的是“理解深度”和“逻辑推理”。我们会更关注数学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公式能用,它是在什么条件下成立的。当我对一个高三题目进行分析时,我可能会下意识地去思考它背后的数学原理,而不是直接套用我知道的那个“秒杀”技巧。这样一来,反而会让我觉得直接做题有点“不够味儿”,甚至会绕远路。

具体到题目类型,感受最明显的是:

解析几何: 高三那会儿,圆锥曲线的各种方程、性质、弦长公式、点差法、向量法,我简直是信手拈来。现在让我重新画一个椭圆,然后求一条过定点的动直线与椭圆的公共点个数,我得先回忆一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判别式法怎么用,可能还得画个草图辅助。那些常用的结论,比如垂直于弦中点的直线经过焦点之类的,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数列和函数: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我肯定还记得。但是,什么证明“构造法”或者“裂项相消法”求和,需要非常强的归纳能力和对数列性质的深刻理解。现在如果给我一个复杂的数列,让我求前n项和的通项,我可能会需要多花点时间去分析它的递推关系,甚至去尝试几种不同的通项公式代入检验。
立体几何: 高三的时候,我能熟练地通过向量或者空间直角坐标系来求异面直线间的夹角、平面间的夹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现在如果让我重新建立坐标系,求夹角,我得先回忆一下法向量怎么求,余弦公式怎么用。那些特殊的几何体,比如正方体、长方体,我们高三时可以凭借直觉和经验快速找到关键点和面,现在可能需要更严谨的思考过程。
概率与统计: 高三的概率题,像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这些,我可能还能回忆起一些基本概念。但大学里接触的统计学更复杂,比如抽样方法、置信区间、假设检验,这些在高三阶段是完全不会涉及的。所以,如果给我一道需要用到统计知识来辅助分析的概率题,我可能会感到陌生。

但是,也并非完全做不出来!

关键在于,你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我的基础还在。 那些基本公式、定理,高中数学最核心的逻辑框架,在我脑子里还是有根基的。只要我愿意去重新翻看课本,或者花点时间回忆,很多东西是可以“唤醒”的。我可能做题的速度不如高三时候快,甚至需要借助一些高三时期的笔记或者参考书,但一旦我找到了那个“感觉”,或者回忆起了某个关键步骤,后面的就顺了。

所以,总结一下:

立刻拿出高三巅峰状态? 估计够呛,会有生疏感,需要一点点时间重新进入状态。
但如果给我机会重新梳理和思考? 我相信我依然能够做出大部分高三数学题,只是过程可能比高三时要慢一些,需要多一些回忆和推导。

这就像你曾经学会了游泳,即使很久不游,让你下水去学自由泳,你肯定很快就能找回感觉,但要是让你参加奥运会选拔赛,那肯定是不行的。

说实话,我现在有点怀念高三那种专注的感觉了,每天沉浸在数学题里,那种进步和攻克难题的成就感,确实很独特。你这么一问,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好多回忆,甚至还想找几道经典题来试试手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零压力,现在大二了做高中家教没有任何障碍。

基本概念肯定忘记不了,关键在于考试技巧;现在我也不需要死练考试技巧了,现场给你想出来,不玩花里胡哨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