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网游玩家,在某处发现一个刷怪点,有10只屎莱姆。
你刷掉这10只屎莱姆,于是又刷了10只屎莱姆。
于是你就在这里不停的刷屎莱姆,刷了几百波怪,全是10只屎莱姆的组合。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刷兵点只会刷屎莱姆。
耽改不停的产出各种饭圈魔幻事件和流量明星,批量制造垃圾岔劈燕子暗示的网剧,证明它就是这么个类型,在我看来并不可惜。
广电剧每次不是叫停这个就是叫停那个的,治标不治本。
我个人认为,广电应该做的是审判的时候把影视划分结构。
也就是说,提取审判之前,就应该写好中心思想,每个人的个性,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然后按这个分数来批。好的加分,坏的减分。
还有就是,我个人认为国家应该对各个职业有准入证和信息表。什么编剧,导演,演员。
分数低了,就延后审批。这样才能起到淘汰不好的人的目的。
我真不行了,现在教表演的综艺居然是拍一些不好的给别人骂的。我为什么要看别人演的不好的片段啊。
电视上还没有看够嘛?
要比演技,就是各个好的演员用不同方式演同一个剧本,这样才是欣赏。我都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给放一群烂演员,让别人看演的不好的地方啊。
谁家赏花是捡不好的花,给人欣赏的?
挺好的。
下一步把游戏也叫停一下,太害人了,我儿子就是因为天天玩那个一把四五十分钟的什么峡谷,女朋友都不找。
然后把动漫也叫停一下,全是外国价值观在输出,我儿子就是因为看这些,现在班都不想上了,说话蠢叨叨的,我都听不懂了。
再把直播短视频也叫停一下,我儿子天天在里面看乱七八糟的,话都不会说了,每天就是看大胖妞穿什么k跳舞,说以后再也不找老婆了。
还有小说也要整改一下,我儿子说看了小说以后自称没什么赚钱欲望了,他说书里被他爽完了,外面的世界不重要了。
那个什么企鹅体育也叫停好了,我儿子在成天在里面看黑炭拍皮球,看完还到处跟网友吵架,什么扣1复活科毕,扣2复活赞慕斯什么的,我儿子都变戾气了。
最后希望能把网友发言的功能取消了,我儿子天天在网络上看别人胡说八道,都决定不生孩子了。
弄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嘛?
孩子们有个学校有个厂就行了,其它东西都是累赘,是鸦片。
国内被禁的东西多了,就没听说哪个老司机找不到那些岛国老师作品的。
核心受众永远找得到资源,而且要不是因为被禁,恐怕还享受不到免费的好处。如果你连资源都找不到或是懒得找,说明你不是核心受众,你也不会真的在意这些。
消费者无需担心,在国内这是常态,老油条们早就见惯了。
如果你是靠这行吃饭的,只能说你运气不好,不过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与其抱怨还不如早谋出路。
对韩国同行来说肯定是一大利好。
虽然在中国有许多人瞧不上偶像类综艺、耽改影视剧这些东西,但这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能在海外挑战韩流的领域。
截止2021年底,中国的耽改剧在东南亚的播放量已经逼近到韩国的3/4左右。
而中综也基本有韩综一半的热度了。
当然,过去五年的努力也就止步于此了。
上个月,韩国网络上还对中国偶像行业在海外市场抢占的份额表示了担忧。
和此前许多影视剧全靠盗版刷名声不同,这些偶像养成类综艺、耽改影视剧都是有海外正版的,实打实地贡献了收入。
现在韩国人能安心了,竞争对手没了。
另一方面,彻底封禁对于中国圈内的粉丝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心理影响。
他们应该会转向其他同类的娱乐产品。
其实自从2019年以来出台针对文化领域的限制措施之后,就已经有许多人重新转向了韩流,这个人数是在不断增长的。
毕竟每年统计的「中输」销量都在涨。
韩国应该挺感谢中国的,之前的游戏版号寒冬也帮韩国游戏在海外市场彻底站稳,从中国同行手里撕下了一大块份额。
这种局面反应了目前的总体保守趋势。
娱乐资本已经走得太远了,他们推出的各种「潮流」事实上超出了中国社会普遍的承受能力,因此遭受了全面的反对。
这几年对于LGBT的整肃与打压也事实上波及了文化领域,这是躲不过的。
耽改系内容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有效输出里杀伤力最强的——《陈情令》《魔道祖师》《天官赐福》都颇有人气。
某种意义上也确实是有利于泰国同行。
从2019年1月出台整治腐剧之后,泰腐剧又重新占据主流,迅速收复失地。
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但事实就是:
偶像综艺节目、耽改作品,都是中国目前对外输出里排前五的(按盈利金额)。
砍掉他们,基本意味着过去五年里中国的大部分努力白费,市场直接失守。
韩国其实真的该好好感谢这边的。
整治网文后,导致近300万本小说彻底消失了,帮助韩国网文占领北美市场。
限制游戏版号,拖垮了一大批的中国游戏公司,帮助韩国抢回了大量份额。
封杀偶像综艺、耽改剧,同样会让韩国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对手直接消失。
这几年韩国因为中国的决策,光是直接收入的增长就至少有几十亿美元吧。
限韩令的损失,直接翻几倍赚回来了。
放管服的关键是围绕一个管字。
我觉得这些被管的受众如果接下来不去举报别的待管领域,那么就说明活该被管。
gkd……
你问我喜不喜欢偶像养成或者耽美
我不喜欢,很讨厌,并且希望这些东西永远不要出现在我的推荐列报
但是你问我支不支持本次叫停,我非常不支持,比讨厌上面那俩东西还要不支持
我仅希望微博或者b站之类的平台,不要把这些东西推到我的页面。而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从这个社会上消失。
毕竟有很多人喜欢这些东西,她们可以选择观看她们喜欢的东西。我也可以选择看我喜欢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信喜欢的东西,并待在自己合适的圈子里面讨论爱好才是正确的方式。
这种条例毫无意义,等同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比起一刀切,禁止这些东西的出现,我们明明有更好的选择。
1.引导高质量文娱产品的创作,用新的需求覆盖旧的需求。
2.教育好大型网络平台,现在的网络平台用户过于集中,而且是不同类型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平台有时为了流量有时为了广告费,不管喜不喜欢都把一些别人不感兴趣但是热度高的内容随意推送。对于算法的滥用才是问题的大头。
我看了一圈评论,为什么你们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剧上……我明明改进方法2写的比较多啊。实际上我觉得这是个算法问题要大于内容问题。
这两个选择都是在遏制资本的无序逐利。
1是因为影视资本觉得拍这些东西成本低,来钱快。但这本质上是互联网人口膨胀与内容生产不匹配导致的。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太少了,资本发现反正弄好的和弄这个,大家掏的钱都差不多,那还是做这方面比较方便。
2是平台资本的为了流量和金钱在无限做用户转换。极端情况,如果你把一个平台的首页和推送都给关了,仅允许分区的存在,那有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反正耽美用户的发声也仅存在耽美区,发声也是给同好听的。现在是平台收了钱或者为了流量和热度,就开始无序的将这些内容推给所有用户,而且不仅推资本方的,连核心用户的发言也乱推,确实转换了一批爱好者,但是也恶心了另一批人。我觉得政治的终点在于平台对于算法的滥用。
如果说具体的举措,也是3个方向
1.增加文化产品的多样性,让大家的可以真正发现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有功夫去讨论点别的。类似于外国的某视频网站
2.平台做拆分,现在这种中心化,巨型化的平台统统干掉。把人群分到垂直类目里面,这样游戏区的用户也不用天天被推送XX明星入驻XX平台这种垃圾信息。大家各玩各的,各类风险或者影响都会小很多。做拆分就类似原来的各种论坛(纯独立网站),做信息管控就类似贴吧(纯独立分区)。
3.平台去除算法,就以现实交友半径进行展示。哪怕你是个腐女,你喊的声音也不能全网听到,而是你身边的人听到,类似朋友圈之类的方式。
鉴于评论区里面出现了很多用“黄赌毒也有很多人喜欢”的说法进行举例。我在这里统一解答一下。
我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律禁止的才是真禁止和确定有害的。不建议你们把违法和不违法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
还是那句话,放开限制就行了。自然就会有精彩的题材类型占据真正的热度和主流。
耽改最火的莫过于《陈情令》,但是他还是比不上《人民的名义》《甄嬛传》;可以说再火的耽改给全民爆剧上都差着量级。
但是现在不能拍这些宫斗、穿越等吃香的全民题材了,自然小众就靠新奇拔尖了。耽改内核上是爱情片,但是爱情片故事套路来来回回就那么些,观众基本上刚看开头就能想到结尾;所以只能在爱情角色把男女变成男男或女女在性别上求新求变了。
特别是现在观众根本没几个人喜欢爱情片。毕竟现在连结婚率都快不达标了,谁还看别人谈恋爱啊?
没有好看的影视题材,绝大部分的主流观众是选择不看,去看短视频,去玩游戏。那剩下的少部分观众可不得本着耽改这种新奇题材去嘛。所以小众自然也能拔尖了。
只要放开题材等限制,耽改根本就火不了。比如去年耽改《山河令》根本就比不过当时《司藤》。司藤好看就是因为当代奇幻。
但是“建国后不能成精”拦住了这一题材,所以也只有大甜甜能打擦边球过了。
要容许大家在题材广度上去挖掘新故事,才能留住观众。
左手一拳打晕二次元,这里面大部分是男性。
右手一拳打翻耽改,这里面大部分是女性。
接下来再来一套组合拳,让男女结合,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应该就可以了。
但是,文化拉跨就是拉跨,正因为文化发展被人拉了后腿,
用户才会选择二次元跟耽改。
并进一步沉迷在虚构的偶像梦想之中。
蹲一个组合拳
[cp]#全面叫停偶像养成类综艺和耽改剧#
“给我一块二向箔,清理用。”
结合前段时间的某游戏角色立绘修改的新闻来看,二向箔的打击是不区分歌者和虫子的。
在全面降维的世界,谁能够改造自己,更好地适应二维世界,谁就是赢家。
综艺节目和游戏一样,都是文化载体,不分高下。
载体无优劣,但内容有。
如何对我们的文化进行合理扬弃和传承,对外来的文化进行辩证吸取和批判,是内容生产者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是娱乐至死的时代,但娱乐未必不能有意义。[/cp]
一锤定音,彻底砸碎众多娱乐资本的最后幻想!
从2021年9月,各大官媒连续发文,批判“耽改”作品,到广电总局明确要求:坚决抵制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耽改”之风等泛娱乐化现象。
到2022年1月,北京广电局在全国会议上,正式宣布:全面叫停偶像养成类网综、“耽改”题材网络影视剧。
——彻底判决了所有待播耽改剧“死刑”,同时也意味着此前那几部热播耽改剧,不日即将全面下架,此事无可转圜,尘埃落定!
耽改剧的本质,就是娱乐资本快速造星、圈粉割韭菜的捷径。
“耽改”,全称“耽美IP改编”,“耽美”这个舶来词产生于上世纪的日本,是由女性读者创作,为女性读者打造的,美男子之间的感情故事。
自从有网络起,“耽美类作品”就已经存在20年多了。
这些从女性作者的笔端,描绘“男性之间情谊”的文字,原本是小众圈地自萌,自娱自乐的亚文化,
那些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写文的早期作者,基本都是一群“用爱发电”,不在意经济利益的人。那时也没人会觉得,这些文字竟可能被改编成影视剧,有巨大的ip价值。
因此这个圈子的喜好者,黏着度一向极高,随着她们年岁增长,经济水准上升,舍得为喜好而慷慨解囊、一掷千金的耽美爱好者(通称为“腐女”/“同人女”),同样与日俱增。
时光飞逝,她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影响力早已不容小觑,竟让【耽美类作品】成为了女性向网络文学中,压过了更大众向的言情作品,如今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女性文学分类。
因此,近年来,唯利是图的娱乐资本,很快发现“耽美ip改编剧”是极快速造星、让一个无名新人、或者不知名演员一朝爆红,成为顶级流量明星的终南捷径。
而当娱乐资本们按照既定的流水线模式,在众多耽美爱好者、众多饭圈追星少女支持下,成功打造了一个个顶级流量明星之后,又势必会让更多其他资本,也争相恐后加入到了翻拍耽改剧、快速造星的大潮。
甚至一些或过气、或不够红的知名演员,也纷纷带着一朝爆红、让事业腾飞的梦想而投身其中,纷纷“下海”。
几乎每一部耽改剧播出时,都肯定是拼命营销,所谓的“脂粉”“大粉”随着各色营销号狂舞,拼命洗脑粉丝,硬说这两个男演员不止在剧中,甚至在现实中也是“彼此真爱”,
其实,但凡稍微有脑子的人,谁会真信这些拼命想红的演员,性取向竟真是同性别呢?
然后,只等这部大炒“真人CP”耽改剧刚一播完,两个男主角马上又会为了争抢粉丝红利,为了自己更能割追星少女的韭菜,所谓【提纯】,彼此撕得你死我活,从此成为永不可和解的“饭圈对家”。
理由很简单,对那些出演耽美改编剧爆红,已经聚集了大量真人粉丝的流量明星来说,
一方面,资本造星成功后,需要为了让他尽快剥离“耽改剧主演”标签,离开亚文化圈子的束缚,接拍更多的主流作品资源,更容易融入主流影视圈,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上位成功”。
另一方面,狂热追星少女的总基数,其实就那么多,大家都要来分,当然僧多粥少,顶流明星彼此间的竞争,同样早已白热化,各个粉圈的争斗根本就是你死我活,难有共存共荣可能。
因此,在这些演耽改剧走红的明星的“独唯粉”心目中,那些因为“耽改剧”的“兄弟之情”而吸引的cp粉们,更是最可恶的存在,双方立场势同水火,皆必欲要除之而后快。
因此,鼓吹、煽动、组织、投诉,各种饭圈斗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引发一轮又一轮劣质化的饭圈争斗,严重荼毒以青少年为主体的饭圈人士三观。
就这样,从《X瘾》、《X魂》、《XX令》,娱乐资本把这套【播出时浓情蜜意,播完后反目成仇,饭圈大撕虐粉】的把戏玩了一遍又一遍,都成为流水线作业了,居然还是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上当,也实在是醉了。
在耽改剧的火爆,迅速推出了一个个顶级流量后,成了小鲜肉们迅速成名,吸粉无数的终南捷径,各大平台纷纷跟风投拍,很多常年不红的二三线年轻演员,怀着成名走红梦想,争相踊跃加入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待播、已开机和筹备中的耽改剧,总和竟已经超过了80部之多,其中二三线知名演员主演的,就有十来部,以至于在饭圈内部,有了所谓「2021年,是耽改101元年」的说法。
不完全统计,知名演员出演的待播耽改剧一览表:
……
更有那些深入饭圈、营销宣发的“职业粉丝”“饭圈大粉”,同样一个个赚得盆满钵盈,甚至“喜提海景房”了,证明了这一行当是何等暴利。
正因如此,颇有好几部根本还没上映、甚至还在拍摄的耽改剧,就已经云集了一大群迫不及待想要效仿前人、跟风发财的“职业粉丝”,和跟拍这些耽改剧主演行踪、售卖给粉丝的“职业站姐”,并已经开始一轮轮提前炒作“真人CP”的预热了。
说白了,众多娱乐公司和明星团队,乃至于这些本质上就是传销分子的“脂粉”“大粉”,就这么在普通粉丝身上大口吸血,附骨敲髓,攫取巨额财富,然后坐地分赃。
当红明星的天价片酬,亿万身家,他们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的各处房产,其实都是这么“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谓的“饭圈文化”和“流量经济”,本质不过如此。
——透过近年来一哄而上的“耽改剧”乱象,也足以证明:【饭圈就是传销!饭圈就是邪教!】的本质。
而今,在彻底整肃饭圈种种乱象,彻底封杀一些劣迹艺人的同时,
明星选秀活动、耽改剧ip改编,这两大批量生产流量明星的“造星捷径”,近日也被官媒公开批判,基本走到了尽头。
那些已经立项投拍,投资上亿、甚至几个亿一部的耽改大IP剧,就此无限搁浅!再也不得见天日!
“耽改101元年”,惨变末年!——幸哉,中国影视!
各方娱乐资本的如意盘算一场空,至少以亿为单位的巨额投资打了水漂,损失极其惨重,也是咎由自取。
中纪委官媒发表文章:《治理“饭圈”乱象须多管齐下》,对饭圈和流量明星,明星粉丝,都做了明确定义:
【娱乐圈、“饭圈”乱象频发,不仅对青少年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更严重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
“饭圈”是流量明星和粉丝组成的一个畸形生态圈,有些流量明星不断挑战伦理道德底线,甚至法律底线,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不少粉丝群更是在偶像明星光鲜的外表下,失去了美丑、是非的判断力,冲动消费泛滥,盲目跟风,漠视核心价值观,“饭圈”乱象的治理成为一个紧迫问题。
“饭圈”乱象形成畸形价值观,对青少年危害极大,饭圈乱象的背后,是资本逐利偶像经济的脱缰失控,与畸形产业链。】
这半年多时间,各大官媒针对【饭圈】问题的持续不断表态,就是代表着有关部门一整套政治娱乐圈乱象的组合拳!是直接对所有娱乐资本、流量明星、畸形饭圈的宣战书!
耽改剧改编、真人CP炒作、流量明星、饭圈粉丝……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广大公众眼中,不折不扣的反面典型,在本次“清朗”运动中被集中整治的乱象,而从来就不仅仅是,针对具体某一个、某几个明星的错误行为。
除了已经被明确封杀的几个失德/劣迹艺人,其个人与工作室账号被全网封杀,所有出演作品全网下架外,
从2021年中秋开始,到2022年跨年,各大主流晚会,都已经不再邀请那些“当红流量明星”登台。
除却凭个人业务能力,参演主流正剧作品,努力转型为主流演员的个别人,其余林林总总的流量明星,他们注定要在日益健康的中国影视圈,彻底边缘化了!
事实上,近几年来,饭圈的各种撕斗,威胁,恐吓,欺诈,反间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污言秽语铺天盖地,让整个网络空间乌烟瘴气,
广大公众对畸形饭圈、对明星艺人天价片酬、对明星粉丝的种种网络暴力行径,早已强烈反感到了极致,注定我们绝不可能再相信、再认同:他们努力营销、粉丝吹嘘的种种“敬业”与“演技”。
而一众“追星追到迷失心智”的粉丝们,组团对抗“清朗”运动的种种举措,对各大官媒和老艺术家的围攻和冲击,对劣迹失德艺人不遗余力的洗白,对广大异议网友的网络暴力,——更加证明整肃饭圈乱象,打击流量明星与其幕后资本,是何等必要而正确的。
我们期待的,就是一个再也没有流量明星,再也没有畸形饭圈,再也没有传销圈钱的“脂粉”“大粉”,再也没有无良营销号,再也没有天价片酬,再也没有娱乐资本,而是一个大家都真正凭演技、角色与作品说话的影视圈。
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就是绝对不允许这种荼毒人类心智的“流量明星”、传销洗脑的“饭圈文化”继续存在!
长期以来,娱乐资本一直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甚至掌控14亿中国人的精神空间?简直是蜉蝣撼泰山——痴心妄想!
他们的末日已经来临了!
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彼而鸣!
某些叫好的人真是挺虚伪的。
口口声声痛斥逐利资本、饭圈乱象,却不知道无论在哪个现代国家,影视行业都是由追求流量和利润的私营企业主导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属于是。
毕竟有钱才能拍剧,拍剧才能有钱,形成这么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受某些人诟病的营销其实是很正常的操作;你可以正着说它是商业和组织传播策略,也可以反着说它是炒作、饭圈乱象。但是无论怎么解释,这些操作就是影视制作和宣发绕不过去的环节。
有些人为什么觉得手机搞营销、动员用户群就没问题,娱乐资本这么做就有问题?说到底还是自己主观上不能接受。你不能容忍饭圈,也有人不能容忍你喜欢的东西。最后的结果就是互相伤害,为对方被铁拳砸中而叫好。这是多么狭隘,究竟还是无法认同社会上存在多元价值。
并且,这种影视作品制作模式确实制作出很多不错的作品,也收获了数量极为庞大的受众,甚至还走出国门,风靡东南亚。这足够证明该模式的成功和可持续性。有人喜欢看耽改,看穿越,看宫斗,那么产业就开发耽改、穿越、宫斗体裁的影视剧。这个逻辑在市场经济下完全是再正常不过的。
最后说一嘴,封杀耽改、穿越和宫斗和整治天价片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如果真的要扼制天价片酬,需要的是法律法规和查税行动。封杀作品这种行为,只会让人联想到审查制度,进一步联想到文化,保守主义,等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