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那为什么还要用硫酸铜给游泳池消毒?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惑。我们都知道铜离子被列为重金属,通常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为什么硫酸铜这种含有铜离子的物质,却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的游泳池里,还被用作消毒剂呢?这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层面上来看待这个问题:铜离子的“双重身份”,以及它在游泳池应用中的权衡和控制。

首先,我们得承认,从化学定义上讲,铜确实是一种重金属。重金属之所以令人担忧,是因为它们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生物累积性: 它们不像某些元素那样容易被生物体排出,往往会在生物体内逐层积累,一旦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对身体机能产生干扰。
毒性: 很多重金属(比如铅、汞、镉)对神经系统、内脏器官都有强烈的毒害作用。
环境持久性: 它们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可以长期存在,对生态系统造成慢性污染。

那么,为什么铜离子在特定条件下却成为了游泳池的“守护者”呢? 这就要从铜离子的“双重身份”以及它在游泳池中的作用机制来理解了。

铜离子的“双重身份”:适量是关键

铜离子之所以能用于消毒,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性:

1. 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铜离子,特别是二价铜离子(Cu²⁺),对多种细菌、藻类以及一些病毒都表现出很强的杀灭能力。它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破坏细胞膜: 铜离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最终使微生物死亡。
干扰酶活性: 铜离子能够与微生物体内多种重要的酶结合,特别是那些含有巯基(SH)的酶。这些酶在微生物的能量代谢、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等关键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旦被铜离子占据,酶的活性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丧失,从而阻碍微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产生氧化应激: 在某些条件下,铜离子可以促进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过量的自由基会损伤细胞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造成细胞损伤甚至死亡。

2. 作为藻类抑制剂: 相比于对细菌的直接杀灭,铜离子在控制藻类方面尤其有效。泳池中的藻类是导致水体浑浊、发绿的主要原因,它们不仅影响美观,还会滋生细菌。铜离子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保持水体的清澈。

为什么在游泳池里使用硫酸铜是可控且相对安全的?

这里面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点,使得硫酸铜在游泳池中的应用成为一种“有条件的有利”选择:

1. 浓度控制是核心: 在游泳池中,硫酸铜的使用浓度被严格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通常,用于游泳池消毒的硫酸铜浓度远低于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毒害的阈值。管理人员会根据水体大小、使用频率等因素,精确计算并添加所需剂量的硫酸铜,并通过定期的水质检测来监控其浓度。 关键在于“微量”和“精确控制”。

2. 与消毒体系的配合: 硫酸铜很少单独作为唯一的消毒剂使用。在现代游泳池消毒系统中,它通常是作为辅助消毒剂,与氯、臭氧等其他消毒剂配合使用。氯是主要的消毒剂,负责杀灭大部分细菌和病毒。硫酸铜则更多地承担起 藻类抑制 和 增强整体消毒效果 的作用。这种复合消毒方式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控制水质,并且可以适当降低对单一消毒剂(尤其是氯)的依赖,减少氯可能带来的刺激性气味和副产物。

3. 生物降解和稀释: 虽然铜是重金属,但它不像某些重金属那样完全不能被生物分解。在自然界中,铜可以通过土壤微生物等途径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化和转移。更重要的是,游泳池是一个 开放的动态系统。水体会定期补充新鲜水,并会有部分水体排出,这本身就起到了一定的稀释作用。而且,泳池水的流转和过滤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分散和清除可能存在的过量铜离子。

4. 铜离子的“黏附性”与水中形态: 铜离子一旦进入水中,并非完全自由地漂浮。它们会与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池壁材料发生吸附、络合等作用,改变其在水中的存在形态。在高浓度的自由铜离子状态下,其毒性才会显著增加。在游泳池设定的低浓度下,大部分铜离子可能以结合态存在,其生物活性和毒性相对较低。

5. 风险与效益的权衡: 相比于其他一些消毒方法可能带来的问题(例如,过量氯产生的刺激性副产物,或者某些高效消毒剂的高成本和潜在的副作用),硫酸铜在控制藻类和辅助消毒方面,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不代表它完全没有风险,但其风险在严格的浓度控制下,被认为是可接受的,并且其带来的效益(清澈的水体、降低其他消毒剂的用量)是显著的。

需要注意的潜在问题和误区: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硫酸铜的 浓度控制不当,或者长期不更换池水,确实可能导致水中铜离子浓度升高,对游泳者产生不良影响,例如:

皮肤刺激: 铜离子浓度过高可能引起皮肤瘙痒、过敏。
头发变色: 特别是对于浅色头发的人来说,高浓度的铜离子会与头发中的蛋白质结合,导致头发出现绿色或蓝绿色。
眼睛刺激: 同样,过高的铜离子浓度会刺激眼睛,引起不适。
环境影响: 如果大量含铜的池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因此,合格的游泳池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测水质中的铜离子浓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很多现代化泳池还会配备专门的设备来处理池水中的铜离子,例如使用螯合剂来络合铜离子,或者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将其去除。

总结一下:

所以,虽然铜离子是重金属,但我们在使用硫酸铜给游泳池消毒时,是 利用了它对微生物(特别是藻类)的低剂量杀灭和抑制作用,并且 通过精确的浓度控制和与其他消毒剂的配合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就像很多药物一样,剂量决定毒性,适量时是良药,过量则可能变成毒药。在游泳池这个特定的应用场景下,硫酸铜是一种经过权衡和验证的辅助消毒剂,关键在于 科学地管理和使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真的不知道从何说起。

首先重金属是一个很大而且略模糊的概念[1]

锌的密度7.14g/cm³,铁的密度7.86g/cm³,也算广义的重金属,可见重金属不等于“危险”,很多对重金属的不良印象来自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六价)。这几个重金属的“危险”在于“生物富集”和慢性中毒,比如水俣病的汞和痛痛病的镉,就是这些公害事件把重金属的名声弄得很差,但如果只考虑致死量的话这几个重金属,包括铅镉汞,都不算非常“毒”。之前写过介绍:

想象中:毒物科普:镉——平凡的重金属

想象中:毒物科普:汞

其次,铜确实有毒,但它的毒性被夸大了,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基本不用考虑类似铅镉汞的富集问题。比如酪氨酸酶就是以铜为核心的,得了一些相关的疾病还会推荐多吃富含铜的食物。

LD50:300mg/kg(大鼠经口);33mg/kg(小鼠腹腔)。

那食品中铜的含量上限是多少呢?以前确实觉得锌铜铁是重金属,可能有点毒,但现在已经不作为污染物指标,之前的标准已经废止了。

2010年卫生部拟不再将锌、铜、铁作为污染物指标[2]最后在2011年废止了锌铜铁的污染物标准。但注意废止的是“作为污染物指标”,不是说可以在食品中随便加铜盐。

以前的GB 15199-1994 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要求大概是在10 mg/kg这个量级,已经废止就不细说了。

最后,游泳池加入的硫酸铜,量很少。参考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虽然部分被GB 37489.3-2019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第3部分 人工游泳场所代替了,但是还有参考价值,其中有硫酸铜的介绍。

游泳池消毒主要靠余氯,硫酸铜主要是除水藻的,加的量很少,基本在1ppm(百万分之一)以下。搜了一下“铜离子消毒”,基本都是初中或高中的化学题。中学生没有必要知道消毒剂和除藻剂的区别,所以中学化学题目里这么说也无所谓,但“消毒剂”的说法可能给人一种“会加很多,还要保持一定浓度”的错觉,。

而且只要pH的控制的好,铜离子的浓度也会被压得很低。人工游泳池的pH要求在6.8以上,铜离子pKsp=19.6,10^-5 M的铜离子开始沉淀pH是 6.7,10^-6 M 开始沉淀的pH是 7.2。弱碱性的水,铜含量就已经满足过去食品国标的要求了,这也是之前看过有人问为什么硫酸铜加多了水会变浑浊的原因。

总之,虽然铜离子确实有毒,但用于泳池除藻安全得很。

============0918更新============================

有人问中学题目里不是说“硫酸铜靠使蛋白变性杀菌”的吗?这是把波尔多液的原理直接搬过来了,泳池用硫酸铜杀菌还真有人试过,1917年清华大学学报的文章,在自己学校游泳池做的。[3]很稀的硫酸铜“有时乃助微菌之繁殖”,“不如用他种药品之为愈也”。

另外硫酸铜除藻的原理是干扰光合作用。

参考

  1.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8D%E9%87%91%E5%B1%9E/22099?fr=aladdin
  2. ^ http://www.nhc.gov.cn/sps/s3594/201005/7d07bf1499df46299e0a642e915a007f.shtml
  3. ^ 杨克念. 游泳池之消毒法比较观(附清华学校游泳池)[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17(03):106-129.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