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5月26号世卫组织宣布暂停羟氯喹的试验?

回答
世卫组织在2020年5月26日宣布暂停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作为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药物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背景:羟氯喹的希望与争议

在COVID19疫情初期,全球科学界和医学界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羟氯喹,一种原本用于治疗疟疾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因其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抑制病毒复制的潜力,迅速成为早期研究的焦点。

早期乐观与初步研究: 一些初步的、规模较小的研究,特别是法国研究员 Didier Raoult 的团队发表的论文,声称羟氯喹联合阿奇霉素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方面显示出积极效果,例如病毒载量下降等。这些研究虽然存在方法学上的局限性,但在缺乏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甚至被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的多国领导人公开推荐为潜在的治疗药物。
全球范围内的试验: 基于这些初步的乐观,全球多个研究机构和组织启动了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更严谨的方式评估羟氯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世卫组织牵头的“团结试验”(Solidarity Trial)是规模最大、覆盖国家最广的试验之一,旨在快速评估几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世卫组织暂停试验的原因:安全担忧与证据不足

世卫组织宣布暂停试验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核心点:

1. 安全性担忧的初步证据:
观察性研究的警示: 在世卫组织暂停其试验之前,一些大型的、基于电子健康记录的观察性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开始陆续发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一个研究,该研究分析了来自全球9.6万多名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使用羟氯喹或氯喹(与羟氯喹结构类似)治疗新冠肺炎的患者,其在住院期间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未接受这些药物的患者。更令人担忧的是,该研究还发现与羟氯喹相关的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如QT间期延长,可能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柳叶刀》研究的撤稿与后续影响: 尽管后来《柳叶刀》撤回了这项研究,原因在于数据来源的争议以及该公司无法核实数据的准确性,但该研究最初发布时所引发的广泛关注和安全警示,对羟氯喹的临床使用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论文被撤稿,它依然加剧了对羟氯喹安全性的疑虑,并促使监管机构和研究组织对羟氯喹的风险进行更谨慎的评估。
其他早期试验的有限数据: 其他一些小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虽然可能没有直接报告显著的副作用,但普遍未能显示出羟氯喹在改善临床结局方面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疗效。

2. 有效性证据的不足:
未能显示治疗益处: 即使在未暂停之前,《团结试验》和其他一些大规模试验中的初步数据显示,羟氯喹在降低COVID19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或改善其他临床指标方面,似乎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治疗益处。换句话说,它可能并不能像最初设想的那样有效对抗病毒或改善病情。

暂停试验的意义与影响

世卫组织暂停羟氯喹试验的决定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科学严谨性的体现: 这是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决策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体现。当出现新的、更可靠的证据表明某种药物可能无效甚至有害时,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是负责任的做法。
对公众和医生信息的传递: 这一决定也向公众和医疗专业人员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基于现有最佳科学证据,羟氯喹并非治疗COVID19的有效或安全的药物。这有助于纠正早期因信息不准确或不全面而产生的误导。
资源优化: 暂停大规模试验可以避免将宝贵的医疗资源(包括药物、人力、资金)浪费在可能无效或有风险的研究上,从而可以将这些资源集中用于评估其他更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对药物审批和使用的影响: 这一决定极大地影响了各国对羟氯喹在COVID19治疗中的使用审批。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随后撤销了先前授予的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羟氯喹治疗COVID19的紧急使用授权(EUA)。
引发的辩论: 尽管世卫组织做出了暂停的决定,但围绕羟氯喹的争论并未完全停止。一些研究者和公众仍然认为羟氯喹可能对某些特定人群或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有效,并指责世卫组织的决定过于仓促或受到政治影响。然而,主流科学界普遍认为,在缺乏强有力的高质量证据支持其疗效且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情况下,不应继续推广使用。

后续进展(简述)

在暂停试验后,包括世卫组织“团结试验”在内的许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最终都未能显示出羟氯喹对COVID19患者的治疗益处。一些对羟氯喹治疗COVID19的评论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也普遍得出结论,认为其无效且可能有害。

总结

世卫组织在2020年5月26日宣布暂停羟氯喹的试验,主要是基于早期大型观察性研究和临床试验初步数据显示的安全性担忧(如心律失常风险增加)以及有效性证据的不足。这一决定是对科学证据的回应,体现了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对当时关于羟氯喹作为COVID19治疗药物的广泛讨论和临床实践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为全球的抗疫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尽管存在争议,但主流科学界普遍认同,在当时的情况下,暂停试验是审慎且必要的举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柳叶刀论文数据疑点重重,真的值得信任么?

1 硫酸羟氯喹+阿奇霉素疗法是法国“钟南山”拉乌尔博士发明,他们在3月16日公布实验成果,3月20日在柳叶刀刊登相关论文,虽然受特朗普吹捧,但是其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备受质疑,另外这种用药组合也明显违反中国的氯喹用药指南。
4月3日的采访视频,钟南山是如何评论这个疗法----钟南山认为阿奇霉素联合氯喹疗法,有一定的危险性,只是在法国做过几十个案例。

然而论文里面,居然说竟然在不到一个月内,在全世界671家医院不约而同的用这种危险疗法完成了超过一万例covid19 患者的治疗!

其中差不多三分之一而且还不是乌拉尔博士的原版,而是 副作用更大的磷酸氯喹+阿奇霉素,而磷酸氯喹用药量比原版持续时间更长。
结果造成其中上千名患者的死亡,这有一丁点可能性么?全世界的医院疯了?还是柳叶刀论文作者疯了?


2 另外柳叶刀论文中,CQ和HCQ的用药量十分可疑:


柳叶刀论文中,单独使用CQ :765mg每天,持续6.6天,而HCQ是 596 mg,持续4.2天。
众所周知CQ的药效和毒性远大于HQC,任何一个医生的处方都只可能是前者少于后者,而论文中的数据则刚好相反,无论药量还是时间!


结论是: 除非作者能做出特别解释,否则只能说柳叶刀论文有极高的伪造嫌疑。

3 在柳叶刀的论文附录文件中,我发现了发现澳大利亚有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死亡 73人,死亡率12%(世界第一)

根据资料,截止4.21,澳大利亚全国一共也就6645例患者,死亡71例,死亡率极低。
而论文中大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死亡73人,而且死亡率竟然世界第一 ! 这柳叶刀也太黑了把 ?

柳叶刀论文中仅仅是统计了澳大利亚10%患者,到4.21日竟然贡献了全澳大利亚103%的死者 !

5.29 更新:在我昨天早上发帖质疑的同时,澳大利亚人已经忍无可忍了,毕竟澳大利亚人不都是瞎的,不能接受柳叶刀的恶意抹黑:

4 关于非洲的数据,也疑点重重。
根据非洲疾控中心发布统计报告:截至非洲东部时间4月21日上午9时,52个非洲国家共报告新冠肺炎病例23505例,其中死亡病例1158例。而柳叶刀论文中统计了来自非洲30家医院的4402个患者数据,死亡竟然超过700例,这种死亡比例,有可能么?

现在非洲数据问题也有其他人提出来了:

120名学者联名致信柳叶刀,对其反氯喹论文表示质疑。

“该信还指出,“论文中统计了来自非洲30家医院的4402个患者数据,仅占非洲全部患者数量的25%,竟有占全非洲70%的死亡案例。理论上相关的患者人数,死亡人数以及详细的患者数据收集都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该信还对各大洲之间基线变量,干预措施和结果之间的报告差异异常小表示关切,尽管人口结构存在重大差异。

4.1 北美数据,也毫不例外的疑点重重:
根据资料柳叶刀论文声称,到2020年4月14日之前,有63,315例平均年龄55岁的住院的COVID-19患者达到了入选标准。
资料来源:

《大西洋》数据显示,实际上美国4月14日只有63,276例住院的COVID-19患者,其余是在家隔离。从理论上讲,Surgisphere可能还会从加拿大和墨西哥收集患者数据。但是,与美国相比,这两个国家的COVID-19住院人数均很少。4月16日,加拿大报告了2,019例COVID-19住院病例。但该国仅到4月14日,5014例阳性病例和332例死亡。根据常见的住院/住院比率,墨西哥的COVID-19住院人数可能少于1,000。

因此,到4月14日,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COVID-19住院总数约为66,000,柳叶刀论文竟然能筛选出其中95%以上的63315名患者的所有详细资料,在注重保护隐私的北美,这个真实的几乎为0。

那么万一不为0呢,根据cdc公布的数据,截止3.28日,绝大部分covid-19住院患者年龄大于65岁。
cdc.gov/mmwr/volumes/69
这和柳叶刀论文中平均54.5岁的住院患者年龄完全对不上。
而且根据cdc资料 住院患者各方面资料对不上,例如cdc资料里面50%患者有高血压,而柳叶刀数据只有27%。综合来说,柳叶刀统计数据和cdc数据完全对不上号。

5 亚洲数据恐怕也是!亚洲入选了9家医院的7555个案例,而其中有790个案例是使用了阿奇霉素和氯喹。 结果合计死亡735人。

我们看看疫情最严重的中日韩三个国家,分析一下这9家医院到底来自哪里。 日本,看看今天的死亡人数分布,就知道这9家医院不可能来自日本,因为4.21日全日本累计死亡261例.均分布在各个区域。

韩国现在的死亡分布,这9家医院来自韩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最后看看中国,我们会发现,根据开始患者规模和死亡人数判断,这9家医院的7555名患者只可能来自湖北。 另外论文数据库统计时间是2019.12月开始,这个时间段只有湖北有covid19病人,这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中国2月份出版的诊疗方案第六版才提出使用磷酸氯喹作为抗病毒药物,同时经明确指出避免联合氯喹使用阿奇霉素这类广谱抗生素。

最后为了确定是否存在这个大规模试验,我上中国临床试验中心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
查询了一下:“氯喹”的确找到了大量关于covid19临床试验,但是和"阿奇霉素"有关的一项都没!

实际情况是:HQC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冠状病毒由法国科学家3月份提出,在亚洲根本就是闻所未闻,同时这个疗法明显违反中国诊疗指南。

问题来了,柳叶刀所谓亚洲 790个平均年龄55岁的患者使用 阿奇霉素联合氯喹或者硫酸羟氯喹治疗患者的的案例是从哪里来的?谁敢这样开药?根据论文结果,死者中,常规组和氯喹组死亡数比为1:2,也就是说吃氯喹结果是导致了486人丧生,如果论文数据上真的,这样大规模的违规操作和试验,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死亡,无论在那个国家都是惊天丑闻,怎么可能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我还漏了印度:看看印度4月15和4月21日疫情:


India's Tally Of COVID-19 Cases Crosses 11,000 Mark; 38 New Deaths Reported

livemint.com/news/india

4月15日印度的COVID-19总数突破11,000,马哈拉施特拉邦(人口1.1亿,首府是孟买)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州,有2687例病例,178人丧生。

4月21日马哈拉施特拉邦在记录冠状病毒病例中突破了4,600,是受灾最严重的州,死亡232。紧随其后的是德里,德里已突破2,000大关,有2,081例病例和47例死亡。

所以说9家医院来自印度可能性也很低。

综上所述,亚洲数据也是伪造的。

6 柳叶刀论文数据全部来自 surgisphere.com 公司的数据库,这个公司也同时提供了对外公开查询工具,号称可以帮助全世界的医务人员计算风险和死亡率(自称全世界有1000多家医院在使用这个工具)
surgisphere.com/researc
我上去查询了一下,发现数据笑死人:
19岁的无其他疾病的吸烟者,患病后,公司数据库显示死亡率竟然是 2.1% !!!!!


然而各国的真实死亡率是这样的:

数据来源:新冠肺炎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威胁(基于意大利西班牙韩国中国美国纽约的病例及死亡数据)
你这个2.1%的死亡率到底来自哪里?哪怕是0-29岁的所有死亡患者全部被认为是吸烟者,
以上表中 0-29岁死亡率最高的 中国数字计算 (0-29岁患者) 总体死亡率=8/44372=0.018%。

以上几个疑点节选自我的另外一个回答,实际上疑点还有很多,例如亚洲数据,非洲数据,北美数据,以及数据库的本身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大量疑点,除了伪造数据,没有其他可能。


详见


另外这个论文的数据库的存在性也疑点重重:

论文是4月中旬开始写的,论文数据全部来自Surgisphere的数据库,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组织( 全名叫做:外科手术结果协作组织)居然毫不费力的在短时间内从自家数据库中筛选出:

A 满足各种要求
B 患者筛选自 2019.12.20-4.14,4.21日知道患者结局。
C 包含全球六大洲包含中国在内的671家医院
D 9.6万名平均年龄54岁,数据库中北美患者占三分之二,而根据cdc资料,美国住院患者平均年龄大于64岁。
满足要求的部分covid19患者的详细数据,那么其他不满足要求的covid19患者数据会有多少?
大家看看论文中好工整的数据:


可以认为 这组织的私人数据库拥有至少有全球几十万covid19患者的详细资料和最终结局。我很好奇,在4.14日的时候全球有多少covid19患者?莫非这个组织的数据库里面已经拥有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covid19 患者资料?才能筛选出如此漂亮整齐的数据!

综合来说:我可以百分百确定柳叶刀论文的数据库是伪造的。

结论:
世卫组织被柳叶刀骗了,柳叶刀被哈佛教授骗了,而哈佛教授又被假数据公司骗了。一环套一环。搞笑的是那么多环节里面,那么多"专家""教授"对这种错漏百出的论文和数据,竟无一个人提出质疑?或许这是世界医疗史上最大的丑闻,也是世界医疗史上最大的灾难。

这个过程,让我想起中国古代一个故事,"范进中举"

一篇疑点重重甚至是错漏百出的论文为何能一路绿灯,过关斩将,影响整个西方医疗界的呢?

真实情况是很可能是范进中举事件的完美复制:
美国专家兼哈佛教授看数据公司吹牛,于是就认为,大公司1000多个医院在用,肯定不会错,于是就随便写了个自己喜欢的论文,顺便黑黑特朗普,然后投稿,柳叶刀审稿的一看美国专家和哈佛教授的头衔摆在那里,立马跪了,觉得肯定不会错,想都不想就立即发表; 世界卫生组织一看柳叶刀名号,就认为柳叶刀不会错,于是停止氯喹试验; 而法国和加拿大专家看了,也想世卫组织和柳叶刀那么大名号,肯定不会错,于是想都不想就一起禁用氯喹。
可悲的是,那么多"专家""教授"完全没认真看过原文,就信誓旦旦为之站台。
或许西方医学界的集体堕落,正是欧美发达国家冠状病毒肆虐的真正原因。

信息来源,柳叶刀原论文及其附件下载地址:

Surgisphere公司提供的COVID-19工具是致命欺诈

6.3日更新,这几天柳叶刀在压力下直接篡改了论文错漏百出的附录文件:

把澳大利亚数据改得面目全非,幸亏我留了原版以供参考。

mmc1.pdf
633.3K
·
百度网盘


我不是内行人,不懂柳叶刀们的那些高大上的潜规则,不过这样做真的没问题么?

篡改后的死亡数据:

原版数据:

我说你们胡乱篡改的时候能不能稍微上点心。柳叶刀把澳大利亚的一家医院改到了亚洲,把原来澳大利亚大部分患者也搬迁了亚洲,给亚洲增加了500多患者,但是亚洲的死亡数量竟然不增反降,下降了30.

user avatar

最新消息,《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两篇医学顶刊同时撤稿[1]

这一丑闻终于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Science痛心疾首的批评:疫情以来第一起重大学术丑闻[2]

The pandemic's first major research scandal erupts

然而,事情的影响已经造成。

有的人赚的金盆满钵:

4月初,论文的作者Surgisphere公司创始人Sapan Desai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一种抗寄生虫的药物伊维菌素可以显著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死亡率, 于是不少国家迅速批准了这种药物,并开始大量采购伊维菌素(creating a surge in demand in several countries.)。

这不是我说的,是Science上报道的[3]

有的国家因此尴尬无比:

英国和法国禁止该药物用于新冠

有的组织也是唾面自干:

WHO在5月26日停止相关实验后,最新又重启了羟氯喹的实验。

——————万万没想到——————

其实,这些国家和组织,估计也很委屈。

谁能想到,全球最大规模的统计,近10万人的数据,竟然可能是假的。

谁能想到,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背书,哈佛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和犹他大学等顶级机构作者写出的文章会出这么打的漏子。

不过,Surgisphere公司也不需担心,他们还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柳叶刀聘请独立调查小组和 Surgisphere 进行交涉,但是该公司以“保密协议”为理由,拒绝提供数据来源和原始资料。

Surgisphere would not transfer the full dataset, client contracts, and the full ISO audit report to their servers for analysis as such transfer would violate client agreements and confidentiality requirements.

所以,Surgisphere公司也安然脱困了,手里拿着大笔资金,然后继续开个新公司?

可惜的其他三位作者,他们不是该公司的成员(这篇文章,4个作者,其中一个是Surgisphere公司,剩下的分别是哈佛的Mandeep R Mehra, 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Frank Ruschitzka,和犹他大学的 Amit N Pate。

这三个人苦逼的写了一篇撤回报告,或者说,道歉信

信中指出,他们发文章后,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质疑,针对的是论文的第二作者,也就是Surgisphere公司的Sapan Desai,于是他们就去找这个作者要数据,结果这个人以隐私为理由直接拒绝了。

于是,剩下三位作者就懵逼了,没有原始数据,他们几个不就是空口无凭了嘛。

所以,道歉了

读者们,编辑们,给你们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We deeply apologise to you, the editors, and the journal readership for any embarrassment or inconvenience that this may have caused.

柳叶刀内心:我想口吐芬芳。

ps:关于这三位作者,我们不清楚他们是否真的是涉及到了利益输送,但是如果从疑罪从无的角度,还是觉得他们估计挺委屈的,所以道歉的时候,他们也很干脆,没搭理Surgisphere公司的Sapan Desai。

毕竟对他们来说,真的不缺大文章,比如论文的第一作者哈佛的Mandeep R Mehra,他的履历可以说是光辉灿烂:

根本不缺顶刊,引用数大概能打100个李雷啊。

————数据问题————

比如,文章研究包含了非洲的4402名病人,其中561人死亡,然而White指出,非洲的医院似乎不太可能有这么多病人详细的电子健康记录。

比如,文章中报道的澳大利亚医院得数据比澳大利亚官方公布的数据要多很多。

这些都让人怀疑这篇文章存在数据问题。

对此,数百位科学家发表公开信给柳叶刀,指出该研究的存在数据完整性和分析问题。

参考

  1. ^Retraction: "Hydroxychloroquine or chloroquine with or without a macrolide for treatment of COVID-19: a multinational registry analysis" https://www.thelancet.com/lancet/article/s0140673620313246
  2. ^The pandemic's first major research scandal erupts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5/1041
  3. ^A mysterious company’s coronavirus papers in top medical journals may be unraveling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6/mysterious-company-s-coronavirus-papers-top-medical-journals-may-be-unravelin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世卫组织在2020年5月26日宣布暂停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作为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药物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背景:羟氯喹的希望与争议在COVID19疫情初期,全球科学界和医学界都在积极.............
  • 回答
    5月26日,荣耀营销经理申开朗在一次公开场合对联发科天玑820芯片发表了颇具争议的评价,称其为“容易车毁人亡的强行超频芯片”。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在手机行业内外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申开朗的身份与意图:首先,我们要明白申开朗的身份。他作为荣耀的营销经理,他.............
  • 回答
    2021年5月26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000万大关。这一消息,对于成都乃至全国的城市发展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又引人深思的里程碑。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长,它背后承载着成都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强大的吸引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城市魅力的磁场效应:为何是成都.............
  • 回答
    如何看待任正非在 5 月 26 日央视「面对面」的采访?任正非在 2023 年 5 月 26 日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这次采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看待:1. 华为的战略意义与任正非的个人符号: 华为的“国家名片”地位: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
  • 回答
    2021年5月26日,美国加州圣何塞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导致9人死亡,其中包括枪手。这次悲剧发生在圣何塞圣克拉拉谷交通局(VTA)的轻轨车厂。以下是对此次枪击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事件经过(根据当时报道和后续调查): 发生时间与地点: 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早晨约6点30分,枪击事.............
  • 回答
    2019年3月26日,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P30系列手机,其中P30 Pro的影像能力受到了高度关注。发布会上,华为确实进行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界”比较,将自家的P30 Pro与专业的单反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V(或类似型号)进行了同台较量。这次比较之所以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是一场“.............
  • 回答
    2017年11月5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萨瑟兰泉(Sutherland Springs)第一浸信会教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枪击案,至少造成26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儿童。这起事件是美国现代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教堂枪击案之一,再次将美国社会关于枪支管制、宗教场所安全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风口浪尖。事件经.............
  • 回答
    5月26日傍晚,听说要出现“超级红月亮”,我这边能不能看到,说实话,心里没底。我住在一个小城市,周围高楼林立,光污染不算太严重,但也不是那种能一眼望尽天际的地方。不过,根据我这几天的观察,这几天晚上的天气一直比较晴朗,偶尔有几朵薄云,但没有大片的乌云遮挡。所以,抱有挺大的希望!如果天气给力,我所在的.............
  • 回答
    5 月 19 日晚间发生的比特币跌破 3 万美元,以及随之而来的币圈集体崩盘、交易平台暂停提款和宕机事件,无疑是加密货币历史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黑色星期三”。这次事件的影响深远,不仅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也让人们对加密货币市场的稳定性和监管提出了更严肃的疑问。要理解这次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
  • 回答
    关于5月9日肖战登北京卫视演唱《竹石》,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尤其对于肖战的粉丝群体和关注中国文化节目、青年偶像发展的观众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演出背景与意义: 北京卫视《闪耀的你》节目: 肖战参加的是北京卫视的一档名为《闪耀的你》的节目。这档节目通常以展现青年人在各自.............
  • 回答
    5月19日比特币价格跌至3.85万美元,相较于1月份的高点(接近6.5万美元)已经近乎腰斩。这一大幅度的下跌无疑引发了市场关于“新一轮熊市是否开始”的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下跌的原因、历史数据对比、市场情绪、技术指标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势。 一、 近期比特币大幅下跌的.............
  • 回答
    5月12日,一名女子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时失踪,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包括事件本身、失踪原因的可能性、救援情况、以及背后所引发的社会思考。事件经过:根据公开报道,失踪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翼装飞行员,名叫“斯嘉丽”(英文名 Scarlett.............
  • 回答
    5月12日张雪峰在青岛大学演讲被泼鲱鱼罐头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事件经过与细节: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5月12日,张雪峰在青岛大学进行演讲。 人物: 主要涉及张雪峰(一名知名的教育博主、网红)、演讲听众(包括学生和其他参与者)以及泼洒鲱鱼罐头的个人。 道具: 鲱鱼.............
  • 回答
    关于 5 月 18 日邵东县人民医院王俊医生被患者击打后脑勺致死事件,这是一起令人痛心和震惊的悲剧,也再次将医疗领域的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这起事件的发生,并非孤例,而是中国医疗界长期面临的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的一个缩影。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1. 事件的.............
  • 回答
    阅文集团的“道歉”与“承诺”:新合同风波下的博弈与观察5月2日,阅文集团抛出了一份针对近期新合同引发的轩然大波的回应。这份回应,与其说是一份简单的道歉,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危机公关,更像是在新旧势力拉扯下的一个阶段性“让步”与战略调整。要理解这份回应,我们得将其置于整个事件的背景,以及各方利益诉求.............
  • 回答
    5月22日的港股市场,确实上演了一场令人心惊胆战的暴跌戏码。那天上午,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都出现了明显的跳水,尤其是在临近中午时分,跌幅进一步扩大,市场弥漫着一种恐慌的气氛。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下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当时的市场情绪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很多时候,股票市场.............
  • 回答
    5 月 20 日晚,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这是加沙冲突持续数周以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停火协议的背景和促成因素: 持续的冲突与人道主义危机: 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始于 5 月 10 日,起因是以色列在耶路撒冷针对巴勒斯坦人进行驱.............
  • 回答
    自五月以来,美国民众对未来的乐观情绪出现了近乎两成的下滑,这个数字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特别是在拜登总统就职半年之际,这种乐观程度的骤然下降,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脉络。乐观程度下降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波动首先,要明白这种.............
  • 回答
    荣耀手机成为中国登山队纪念首登珠峰60周年活动唯一指定手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聊聊。这是一次强强联合,精准营销首先,这绝对是荣耀在营销上的一大步棋,而且是相当聪明的一步。你想啊,珠穆朗玛峰,那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代表着极限、坚持、勇气和智慧。中国登山队,更是承载着无数荣誉和民族精.............
  • 回答
    5月5日虎门大桥因剧烈晃动而封闭,这绝对是个引人关注的事件。要说原因,天气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可能不是唯一的原因,或者说天气的影响是触发了更深层次问题的关键。你想想,虎门大桥是珠江口的关键通道,它连通着广州和东莞,是经济往来的生命线。这种级别的桥梁,在设计和建造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到各种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