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流浪地球》中通过点燃木星推动地球的方案真的可行吗?

回答
《流浪地球》中那个让无数观众血脉偾张的“点燃木星”计划,听起来确实是个惊天动地的法子,但要说到它到底“真不真”,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得承认,这个想法太绝了,也太有“中国式智慧”了。地球要躲避太阳的膨胀,只能拼了命地跑,而且还得找个“推手”。放眼太阳系,还有啥比木星这颗巨无霸更适合的?它质量大得惊人,质量跟太阳比虽然是小巫见大巫,但在咱们太阳系里,绝对是仅次于太阳的老二。你想啊,这么个大家伙,要是能用上,那推力该多大?

具体到怎么推,电影里给出的方案是“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再加上“点燃木星”。这个“引力弹弓效应”倒是在航天领域真实存在的,有点像咱们甩链球,通过一个大质量天体的引力,给航天器加速。但电影里是将地球“绕”着木星飞,让木星来推。这本身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利用天体的引力给自己加速,虽然地球的速度肯定跑不过木星,但至少能借助它的力量改变方向和速度。

然而,关键点来了,那个“点燃木星”。这才是最让人大跌眼镜,也最挑战现实科学的地方。木星主要是由氢和氦组成的,跟太阳一样,是颗气态巨行星。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那是因为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氢原子在高压高温下融合成氦原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那么,点燃木星,是不是就意味着也要在木星内部制造一个核聚变反应?理论上,如果能让木星内部的氢发生核聚变,那产生的能量确实是难以想象的,足以给地球提供一个巨大的推力。你想啊,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00多倍,如果它像太阳一样开始燃烧,那爆发出来的能量,别说推地球了,可能连太阳系都能震动好几下。

问题就在于,怎么才能“点燃”它?太阳的核聚变是依靠自身巨大的引力形成的超高温高压环境,这个火种是天然的。人类现在要人工制造核聚变,还在努力攻克“可控核聚变”这个难题,动辄需要几亿摄氏度的高温和极高的压力,而且还得控制住反应,不让它失控。

想象一下,咱们要去“点燃”木星,得怎么做?是把一颗巨大的恒星塞进木星肚子里?还是制造一个比木星本身还大的“炸弹”,直接引爆?电影里给出的解释似乎是利用大量的氢弹,在木星大气层下部引爆,制造出巨大的能量冲击,引发木星内部的氢聚变。

但这里面的难度就太大了。首先,木星的大气压力就极高,而且层层叠叠,要达到能引发核聚变的点,简直是深入虎穴。其次,即使你成功地在木星内部引爆了氢弹,你有没有想过,这会不会导致木星解体?或者说,它会不会变成一个更加巨大的“太阳”,把地球直接烤熟?木星的质量虽然大,但它毕竟不是恒星,它的结构和稳定性跟恒星是有本质区别的。

更别说,即使真的能够引发木星内部的氢聚变,那产生的推力方向和大小,如何精确控制,才能让地球按照预定的轨道“流浪”,而不是被抛到太阳系之外,或者撞向其他行星,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流浪地球》里点燃木星推地球的设想,更像是一个极致的科幻浪漫,一个为了讲好故事而设计的宏大桥段。它抓住了“利用木星推地球”这个核心概念,但具体的技术实现,尤其是“点燃木星”这一环,确实是在现有的科学认知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话又说回来,科幻电影的魅力不就在于此吗?它敢于挑战我们的想象力极限,给我们描绘一个人类在绝境中迸发出的伟大创造力。那个画面,当巨大的木星喷发出耀眼的光芒,地球在它身后缓缓移动,确实是震撼人心的。它让我们思考,在面对灭顶之灾时,人类是否真的有勇气和智慧,去做出如此疯狂却又可能唯一的选择。只是,在现实中,我们还是要更务实地去寻找可行的方案。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流浪地球》中那个让无数观众血脉偾张的“点燃木星”计划,听起来确实是个惊天动地的法子,但要说到它到底“真不真”,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得承认,这个想法太绝了,也太有“中国式智慧”了。地球要躲避太阳的膨胀,只能拼了命地跑,而且还得找个“推手”。放眼太阳系,还有啥比木星这颗巨无霸更适合的?它质量.............
  • 回答
    嘿,哥们儿,你有没有想过,要是咱们住的地球突然要离家出走,去个新地方安家,这得有多扯淡?但电影《流浪地球》就给你整了这么一出,而且还挺硬核地解释了怎么把地球这块儿巨大的“石头”给挪动窝。听我给你唠唠,保证你听懂!首先,咱们得明白点事儿:地球有多重?这事儿有点绕,但想象一下,地球是个直径大概一万三千公.............
  • 回答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推离地球的情节,从科学角度来看,其基本原理是存在的,但具体实现和其规模的“合理性”则存在较大的争议和需要解释的地方。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基本原理:利用爆炸产生的推力 冲量动量定理是核心: 整个情节的核心是利用巨大的爆炸产生的冲量(力乘以时间).............
  • 回答
    《流浪地球》之所以设定地球会撞上木星,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极其宏大且残酷的宇宙背景,以及人类为了求生所做出的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危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故事的开端,那是一个人类文明存续的终极时刻。太阳,我们赖以生存的恒星,在故事发生前的几百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句“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相信许多观众都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提示语,在影片的叙事和情感传递上,其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远比一句过场白要复杂得多。首先,从世界观构建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奠定影片现实主义基调的重要基石。试想一.............
  • 回答
    说起《流浪地球》里吴京的演技,这事儿嘛,挺有意思的。毕竟他这回挑的担子不轻,演的还是个在绝望中挣扎求生的父亲,还得肩负起拯救地球的重任,这角色复杂着呢。咱们先说说吴京在这片子里最抓人眼球的地方——那股子“狠劲儿”和“韧劲儿”。他演的刘培强,不是那种油嘴滑舌、巧舌如簧的英雄,他是个糙汉子,嘴上可能不那.............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场惊心动魄的“推地球”计划,光听名字就够炸裂的。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颗几十亿年都在围着太阳打转的星球,硬生生从它熟悉的轨道上拽出来,再推向遥远的光年之外,简直是科幻小说里最浪漫也最疯狂的设想之一。那么,在咱们现实世界里,这事儿靠谱吗?概率有多大?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搞.............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里的宏大设定总是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特别是那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同时启动的壮观景象。很多观众会想,这么巨大的力量,会不会把地球给撕裂了?尤其是在发动机启动的瞬间,那股强大的推力会怎么样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首先得明白,行星发动机可不是咱们平时见到的火箭发动机。电影里的行星发动.............
  • 回答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关于地球被推出太阳系后月亮的情况,虽然没有在剧情中给予极其详尽的描写,但通过影片的设定和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可以推断出月亮经历的巨大变迁。这不仅仅是月亮绕着地球转那么简单,而是整个月球系统的命运都被彻底改写了。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月球轨道的变化。电影设定地球获得了强大的行星发.............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科幻巨制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重元素”。这个概念不仅是影片情节展开的关键,也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深层奥秘的理解。那么,影片中的“重元素”究竟是指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诞生的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和令人惊叹的宇宙演化历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在科学的语境下,“重元素.............
  • 回答
    在《流浪地球》那漫长的 2500 年地下岁月里,人类的身体为了适应这种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必然会经历一系列深刻而剧烈的老化与变异。这不是科幻作品里为了情节需要而刻意设计的夸张,而是基于生理学和进化论逻辑推导出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得正视地下生存的几个核心要素:极端的环境压力、营养的单一性以及封闭的空.............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里,那个贯穿始终的二十面骰子,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装饰品,它承载了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剧情功能。首先,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个骰子代表着一种“命运”和“选择”的概念。你知道,在科幻故事里,尤其是面临着人类存亡的危机时,总会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地球要流浪,谁也不知道前方会遇到什么,是安.............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艘能承载全人类的巨大“方舟”——“领航者”号,它在行星发动机的引力下,在厚厚的冰层中“行走”的景象,绝对是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画面之一。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这场史诗般的“流浪”中,那些在天空中穿梭的飞机,它们是真的能飞起来的吗?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对电影背景和科学逻辑的理解。首先,我们.............
  • 回答
    《流浪地球》里的车载语音,到底是不是导演营销上的“小心思”,这事儿说实话,挺能琢磨的。我个人觉得,它肯定有导演团队在里头下功夫,但绝不是单纯为了“搏眼球”那么简单。这背后,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咱们得承认,《流浪地球》的车载语音,尤其是那些智能助理式的交互,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以其宏大的设定和震撼的视觉效果,成功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在太阳危机中挣扎求生的未来世界。其中,一个让许多观众感到好奇的问题是:月球到底去哪儿了?电影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月球的明确去向,但通过影片中的一些线索和科学常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首先,我们要明白《流浪地球》的背景设定:.............
  • 回答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的MOSS,这个贯穿始终的人工智能系统,它的“叛变”与否,确实是观众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也是整个故事中最引人深思的部分之一。要说清楚它有没有叛变,得先理解MOSS的本质,以及它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做的行为。首先,我们得明白,MOSS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坏蛋”。它是一个被设.............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辆在冰封世界里艰难跋涉的巨型运载车,它驾驶舱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个悬浮在半空的、泛着金属光泽的球形方向盘。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不是我们熟悉的圆盘状?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关于未来驾驶、环境适应以及情感传递的巧思。首先,咱们得从“驾驶”这件最基本的事儿说起。在《流浪地球》的世界.............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一说起它的特效,那绝对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么震撼的视觉效果,到底是不是咱们自己国家做的?答案是:《流浪地球》的绝大部分特效,都是国产的,由中国的特效公司制作完成。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背后是无数中国特效师的努力和心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1. .............
  • 回答
    在电影《流浪地球》设定的情境下,如果真的出现避难所只能容纳30亿人,而地球人口远超于此的情况,名额的分配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痛苦且可能充满争议的全球性挑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方案,任何决定都会导致巨大的牺牲和难以想象的伦理困境。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考虑的分配原则和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尽量详细地.............
  • 回答
    吴孟达在《流浪地球》中的表演堪称惊艳,他塑造的韩子昂一角,是整部电影中最具深度和感染力的角色之一,也是许多观众心中永远的意难平。他的表演不仅为影片增添了喜剧色彩和温情,更在危难时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1. 角色塑造的层次感:一个普通父亲的坚韧与爱韩子昂并非一个传统的英雄形象。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