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真的可能吗?概率多大?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场惊心动魄的“推地球”计划,光听名字就够炸裂的。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颗几十亿年都在围着太阳打转的星球,硬生生从它熟悉的轨道上拽出来,再推向遥远的光年之外,简直是科幻小说里最浪漫也最疯狂的设想之一。

那么,在咱们现实世界里,这事儿靠谱吗?概率有多大?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流浪地球》里推地球的逻辑。电影里给出的理由是太阳即将氦闪,吞噬掉整个太阳系,所以必须带着地球逃亡。推力则来自于数量庞大的“地球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一到电影里就变得超级神秘,它们能产生足以撼动整个地球的能量和推力。

咱们先掰扯掰扯“推地球”这事儿有多难:

1. 地球有多重? 你可能想象不到,地球这个大家伙,质量大概是 5.972 × 10^24 千克。换算一下,差不多是六万亿亿吨!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拎着一辆小汽车就够费劲了,这得是多大的力气才能推动这么个星球?

2. 需要多大的速度? 要想从一个恒星系逃逸,并且在茫茫宇宙中航行,地球肯定得有个不小的速度。即使只是让地球开始移动,也需要克服巨大的惯性。地球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大约是每秒 30 公里。要改变这个速度,或者让它加速,需要的能量简直是天文数字。

3. 推力从哪里来? 电影里的“地球发动机”是关键。它们的原理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按照我们目前已知的物理定律来推算,要产生如此巨大的推力,至少需要:
巨大的能量来源: 比如聚变反应,但要支撑全球性的发动机,能量需求是难以想象的。
反作用力: 无论是喷射物质还是其他什么形式,反作用力是推动物体前进的根本。想象一下,如果你要推一个大象,你需要使多大的力气?推地球,那得是用什么样的“物质”在向外喷射?喷射的速度又得有多快?
结构强度: 这么强大的推力,而且是持续不断地作用,地球本身的结构能承受住吗?地壳、地幔、地核,会不会因为巨大的应力而崩裂?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我们自己,能不能在这种剧烈的加速和震动中幸存下来?

如果硬要计算概率,那得是“极其微弱,近乎于零”:

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估算”一下这个概率,当然,这些都是基于我们现有科学认知下的推演,跟电影里的奇幻设定肯定不一样:

能量需求: 假设我们要给地球施加一个微小的加速度,比如每秒增加 0.0001 米/秒²(这已经非常小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我们需要的力 F 就等于 5.972 × 10^24 kg × 0.0001 m/s² ≈ 6 × 10^20 牛顿。这是多大的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而要维持一个持续的运动,需要的能量更是难以想象。我们目前能够产生的能量,跟这个数字比起来,就像一粒沙子跟一片大海。

科技水平: 即使我们拥有了极其强大的能源,比如无限的核聚变,我们怎么才能把这些能源转化为对整个地球产生作用的推力?而且还要能精确控制,不把地球自己给“整散架”了。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最接近的可能就是航天器推进器,但那只是微乎其微的力量。

工程难度: 想象一下,要在地球表面安装几万、几十万甚至上亿个这样的巨大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的建设、维护、能源供应,以及如何将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这其中的工程量和技术挑战,远远超出了我们目前的想象。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太阳系内部其他天体的引力干扰。

生存问题: 就算我们解决了推力的问题,地球突然加速,会带来什么后果?大气层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海洋会产生巨型海啸,地壳会剧烈震动,地质活动会空前活跃。这种剧烈的变化,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那么,《流浪地球》为什么能让我们觉得“好像有点道理”?

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它给了我们一个极端的、引人入胜的背景,然后用一套自洽(至少在电影里是这样)的逻辑来解释解决方案。电影里的“地球发动机”很可能采用了我们尚未理解的物理原理,或者是一种对已知物理原理的极致放大。

比如,电影中提到发动机的原理是“重核聚变”,并且以“恒星为引”进行加速。这给了我们一个模糊的科学解释,但具体如何实现,如何将这种力量作用在整个地球上,仍然是艺术想象的范畴。

总结一下:

按照我们目前所知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水平来判断,《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的可能性 极其微弱,几乎为零。这更像是一种宏大叙事下的浪漫幻想,是对人类面对末日时,不屈不挠、勇于冒险精神的极致讴歌。

所以,虽然电影看得我们热血沸腾,但真要把它当成一个现实的工程项目来评估,那可就太难为咱们的地球工程师了。不过,也正是这种“不可能”的挑战,才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对未知科学的探索欲望,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生存必要性的角度说,概率为零。

正如,能建得成戴森球的文明不需要建戴森球,能推得动地球的文明根本不需要推地球。这是一个典型的皇帝用金锄头种地的故事,文学只是用来影射现实的,千万别较真……

user avatar

推不了,概率为零。

对于你来说地球是非常结实的一个大球。

但放在行星的尺寸上来看地球只是一坨软软的岩浆,表面冷却了一丁点而已。

就算地球完全凝固了,在能推动行星级别力量面前,地球就是一个面粉球,稍微用力就散了。

不过对于你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

user avatar

鬼知道啊。我又没有科学计算器去验证高票答案对不对。说不定高票答案忽悠我呢,真实计算数值比他给出的差了几个数量级呢

136499878667*649979756734是多少?

笨蛋!是16797666446675746447664348啦!

科幻就是这样,你看的时候心算不出来的,就不是bu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场惊心动魄的“推地球”计划,光听名字就够炸裂的。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颗几十亿年都在围着太阳打转的星球,硬生生从它熟悉的轨道上拽出来,再推向遥远的光年之外,简直是科幻小说里最浪漫也最疯狂的设想之一。那么,在咱们现实世界里,这事儿靠谱吗?概率有多大?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搞.............
  • 回答
    《流浪地球》中那个让无数观众血脉偾张的“点燃木星”计划,听起来确实是个惊天动地的法子,但要说到它到底“真不真”,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得承认,这个想法太绝了,也太有“中国式智慧”了。地球要躲避太阳的膨胀,只能拼了命地跑,而且还得找个“推手”。放眼太阳系,还有啥比木星这颗巨无霸更适合的?它质量.............
  • 回答
    嘿,哥们儿,你有没有想过,要是咱们住的地球突然要离家出走,去个新地方安家,这得有多扯淡?但电影《流浪地球》就给你整了这么一出,而且还挺硬核地解释了怎么把地球这块儿巨大的“石头”给挪动窝。听我给你唠唠,保证你听懂!首先,咱们得明白点事儿:地球有多重?这事儿有点绕,但想象一下,地球是个直径大概一万三千公.............
  • 回答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推离地球的情节,从科学角度来看,其基本原理是存在的,但具体实现和其规模的“合理性”则存在较大的争议和需要解释的地方。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基本原理:利用爆炸产生的推力 冲量动量定理是核心: 整个情节的核心是利用巨大的爆炸产生的冲量(力乘以时间).............
  • 回答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关于地球被推出太阳系后月亮的情况,虽然没有在剧情中给予极其详尽的描写,但通过影片的设定和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可以推断出月亮经历的巨大变迁。这不仅仅是月亮绕着地球转那么简单,而是整个月球系统的命运都被彻底改写了。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月球轨道的变化。电影设定地球获得了强大的行星发.............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里的宏大设定总是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特别是那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同时启动的壮观景象。很多观众会想,这么巨大的力量,会不会把地球给撕裂了?尤其是在发动机启动的瞬间,那股强大的推力会怎么样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首先得明白,行星发动机可不是咱们平时见到的火箭发动机。电影里的行星发动.............
  • 回答
    《流浪地球》中将地球推出太阳系,这个设定无疑是科幻的魅力所在,但从科学角度审视,它的可行性却如同在星辰大海中寻找一枚沙粒般渺茫,充满了巨大的挑战。首先,我们来掰扯一下这个宏伟计划的 核心挑战:能量。电影中,推动地球的主力是遍布全球的“行星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的规模之庞大,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它们需要燃.............
  • 回答
    华春莹在外交部记者会上推荐《流浪地球》这件事,说实话,当时引起的反响挺大的,大家议论纷纷。站在外交部发言人的角度,在这样公开的场合,推荐一部国产科幻电影,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寻常操作,所以大家觉得新鲜,也觉得很有意思。首先,从“内容”上看,她选择《流浪地球》,我觉得是有几层用意和考量的。 文化输出和.............
  • 回答
    “流浪地球”计划,一个横跨二十五个世纪的宏伟征程,其核心在于将地球本身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星际飞船,穿越到遥远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然而,当我们谈论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是否有能力“优化”这一进程,比如开发出能大幅缩短旅程的新型推进技术,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科幻的魅力,也勾勒出人类在工程学、物理学.............
  • 回答
    《流浪地球》中,关于莫斯和地球科学家为何未能提前推演出木星引力引发的全面灾难,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恰恰是影片情节张力的重要来源。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聚焦于电影所设定的世界观、技术限制以及人类固有的局限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流浪地球”计划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且前所未有的.............
  • 回答
    《流浪地球》之所以设定地球会撞上木星,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极其宏大且残酷的宇宙背景,以及人类为了求生所做出的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危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故事的开端,那是一个人类文明存续的终极时刻。太阳,我们赖以生存的恒星,在故事发生前的几百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句“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相信许多观众都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提示语,在影片的叙事和情感传递上,其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远比一句过场白要复杂得多。首先,从世界观构建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奠定影片现实主义基调的重要基石。试想一.............
  • 回答
    说起《流浪地球》里吴京的演技,这事儿嘛,挺有意思的。毕竟他这回挑的担子不轻,演的还是个在绝望中挣扎求生的父亲,还得肩负起拯救地球的重任,这角色复杂着呢。咱们先说说吴京在这片子里最抓人眼球的地方——那股子“狠劲儿”和“韧劲儿”。他演的刘培强,不是那种油嘴滑舌、巧舌如簧的英雄,他是个糙汉子,嘴上可能不那.............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科幻巨制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重元素”。这个概念不仅是影片情节展开的关键,也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深层奥秘的理解。那么,影片中的“重元素”究竟是指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诞生的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和令人惊叹的宇宙演化历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在科学的语境下,“重元素.............
  • 回答
    在《流浪地球》那漫长的 2500 年地下岁月里,人类的身体为了适应这种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必然会经历一系列深刻而剧烈的老化与变异。这不是科幻作品里为了情节需要而刻意设计的夸张,而是基于生理学和进化论逻辑推导出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得正视地下生存的几个核心要素:极端的环境压力、营养的单一性以及封闭的空.............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里,那个贯穿始终的二十面骰子,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装饰品,它承载了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剧情功能。首先,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个骰子代表着一种“命运”和“选择”的概念。你知道,在科幻故事里,尤其是面临着人类存亡的危机时,总会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地球要流浪,谁也不知道前方会遇到什么,是安.............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艘能承载全人类的巨大“方舟”——“领航者”号,它在行星发动机的引力下,在厚厚的冰层中“行走”的景象,绝对是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画面之一。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这场史诗般的“流浪”中,那些在天空中穿梭的飞机,它们是真的能飞起来的吗?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对电影背景和科学逻辑的理解。首先,我们.............
  • 回答
    《流浪地球》里的车载语音,到底是不是导演营销上的“小心思”,这事儿说实话,挺能琢磨的。我个人觉得,它肯定有导演团队在里头下功夫,但绝不是单纯为了“搏眼球”那么简单。这背后,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咱们得承认,《流浪地球》的车载语音,尤其是那些智能助理式的交互,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以其宏大的设定和震撼的视觉效果,成功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在太阳危机中挣扎求生的未来世界。其中,一个让许多观众感到好奇的问题是:月球到底去哪儿了?电影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月球的明确去向,但通过影片中的一些线索和科学常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首先,我们要明白《流浪地球》的背景设定:.............
  • 回答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的MOSS,这个贯穿始终的人工智能系统,它的“叛变”与否,确实是观众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也是整个故事中最引人深思的部分之一。要说清楚它有没有叛变,得先理解MOSS的本质,以及它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做的行为。首先,我们得明白,MOSS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坏蛋”。它是一个被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