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各位大佬一样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讨论,分享一下制作手记里的设定
(至于这个设定是否合理我就不知道了)
从目前这个问题的回答看,知乎er的物理基本上都是体育老师教的;语文是美术老师教的。
先说三体。
众所周知,我们手机用的GPS需要利用数十颗在轨的人造卫星给出的精确信号,才可能帮助我们完成导航任务。不然偏个几十几百米,恐怕你就得悲剧了。
我们知道,地球,月球相互环绕;再加上几十颗GPS卫星以及无数的通讯、气象、军事等等方面的人造卫星——这已经不仅仅是“三体”,这特么三百体都不止了!
请问,现在月球绕地球一周是不是一会儿28天一会儿31天?手机GPS是不是完全不能用?
三体不是不能预测吗?为什么手机GPS那么准?
如果你的语文不是美术老师教的,那么你就会注意到,描述“三体”的科普文都会告诉你,三体出现混沌的条件是“初始条件的轻微不精确”在“长时间运行之后”,才会出现轨道不可预测问题。
什么叫“长时间”?哪怕另外再搞个月球过来,玩一地二月三体,起码你得让月球绕着地球转他几个十几个周期吧?一个周期就是一个月!
同样的,对GPS卫星来说,起码也得让人家绕地球转个十万百万个周期的,这才能略微体现出“月球扰动”的威力来。
真读不懂的话,给你美术老师的坟上献束花,然后找个扫盲班从头学吧(无力的扶额
同样的,如果你的物理不是体育老师教的,那么你还会注意到,人造卫星的质量相对于你虽然很大;但相对于地球/月球,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同样的,它对月球的干扰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凡是拿着质量相差悬殊的几个物体胡扯“三体”的,我们还是帮他按按他体育老师的棺材板吧。
物理老师?天王老子来也别想阻止人家暴走了。
还有拿张朱诺绕木星运行时,重力细微变化的示意图装B的,居然随随便便800多人赞。找体育老师代物理课的真有这么多吗?
其实,这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流浪地球》中地球为什么会撞上木星?
人家那只是随手画的示意图罢了。
就好像之前那张弄的很多人大动肝火的、被官媒引用的“皱皱巴巴的地球”图一样,那都是比例极度夸张的示意图。
就右侧这幅图。
这是比例极度夸张的结果,请注意上面清楚的标注了重力异常的级别是mGal,也就是毫伽级。
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伽利略,其中1伽等于1cm/s^2;一毫伽就是一伽的千分之一,也就是0.01mm/s^2。
把地球画成烂核桃,只是因为按真实比例画的话,你拿显微镜都看不出起伏来。
另外,请注意,地球是固态行星。它上面可以有珠穆朗玛峰。因此,它允许的重力起伏比例是比气态行星大得多的。
事实上,对中子星之类重力超强的星体,一颗和地球一样大的中子星,它上面允许的最高山峰也不过几个毫米。再高,就会崩塌。
至于缺乏内部支撑作用的气体、液体,重力会自发的完成平衡——除非像漩涡那样不断有能量注入,才可能维持一个表面上的一个起伏。只要能量稍低,漩涡就会被重力破坏掉。这也是地球上的台风不可能持久的原因——也是地球海面上最大的漩涡也不可能和珠穆朗玛峰相比的原因。
注意,这里我说的是沉重的液体漩涡。气旋是完全不一样的,无孔不入的气体会自发的填满台风凤眼,使得它内部压力仅仅比正常略低,是不会像水漩涡那样出现真正的空洞的。
这就是juno测得的木星重力加速度扰动数据,来自:2018 年 3 月 7 日《Nature》连发 4 篇关于木星大气的论文,都发现了哪些新东西?
请注意,它的单位同样是mGal;但和地球上±60mGal不同,木星这个条带只有±4mGal。再考虑木星质量差不多是地球的300倍,这个重力差异完全可以说是“丝般顺滑”了。
当然,这个数据去掉了偶数阶的影响(偶数阶意味着这个数据来自木星的固态核心),卫星高度也和地球上的grace不同(juno离木星大约1万公里,grace离地球仅500公里)。因此并不能和地球数据直接对比。
但是,一万公里左右距离上,气体壳层造成的重力差异仅±4mGal,这已经足以证明木星上那些团团块块不可能对百万公里外的地球造成可见影响了。
拿着对你自己最最不利的东西当证据,这是谁给你的勇气?
同样的,在行星尺度,地壳是软的。月球引力使得地壳随着月球的运动起伏——地球引力也对月球做着同样的事。
这个过程不断消耗着能量。因此,经过若干亿年后,月球的自转周期就和它的公转周期完全重合了——这就是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准地球的原因所在。
这些现象叫做“引力锁定”,在天文学上司空见惯之事。
以上种种,都不会对人类利用木星玩“引力弹弓”造成任何影响。
事实上,人类已经利用木星、土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发射过很多探测器了:
退一万步讲,哪怕只有木星千分之一大小的地球真能对木星重力分布造成影响,不好意思,这也是一个高中水平的物理爱好者都应该预测到并精确计算的简单问题。
其实我觉得一个更好的圆场办法是,因为太阳即将开始“氦闪”,状态不再稳定,导致气体喷流增多,使得木星开始吸积来自太阳的物质;同时,太阳活动扰动了柯伊伯带天体,进入内太阳系的天体增多;然后在地球离开自己轨道、接近木星的过程中,木星遭遇月球大小的、来自柯伊伯带的矮行星撞击,形状趋于崩坏……
而地球,恰巧靠近了木星上某个巨大的凸包……
这样场面更大,原理上也更合理一些。
这个问题啊,总体而言,就四个字:剧情需要。
另外,非要牵强的给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的话,我觉得用如下解释更合理一些:
地球在路过小行星带或者木星外围时,遇到了小行星或者小型木卫x的撞击,导致部分发动机停机,以至于轨道偏离。
或者一颗较大的木卫(多半是伽利略系列之一)靠近飞过地球,其引力摄动导致地球意外减速(例如说木卫被地球的引力弹弓弹走,而地球的动量则大幅降低)。
但是这个解释也还是有bug:因为这些较大的木卫轨道,已经被我们调查得很清楚了,貌似没什么理由事先不知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再利用一下天文学家们的一个梗:如果某个(太阳系内的)天体轨道不知道为什么变了,不妨先假设突然间飞来了一颗彗星……
因为有一个银河系文明对太阳系发起了黑暗森林攻击啊!
想想为何太阳这么早就进入了衰退期?
为何木星突然就引力增大?
因为后面有黑手。
想到了什么没?一个文明程度不是那么高的猎人,向太阳系发射了光粒,此光粒的威力较弱,不是直接轰裂太阳,而是加速它的死亡。
同理对木星也可以这样操作,而难度更小,比如甩一个中子星慢颗粒。
只是地球的罗辑还没登上舞台。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