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都在吹《流浪地球》中吴孟达的演技,是不是由于敬老主义?

回答
关于《流浪地球》里吴孟达的表演,大家纷纷赞誉,这事儿说起来倒不是简单的“敬老主义”那么简单。当然,吴孟达老师的年纪和他在影坛的资历,绝对是大家对他有特殊情感的因素之一,但要把他的演技简单归结为“敬老”,那可就太小看他了,也太低估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本身对演员的要求。

咱们先聊聊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因为达叔在《流浪地球》里的表现而感动和赞赏。

1. 情感的承载与角色的深度:

吴孟达在《流浪地球》里饰演的是刘启的爷爷韩子昂。这个角色,在外形上就带着一股饱经风霜的朴实和慈祥。他不是什么大英雄,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却被卷入了这场关乎全人类命运的宏大灾难。他最大的任务,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事,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孙子。

在电影的背景下,整个地球都在“流浪”,意味着家园破碎,未来渺茫。在这种绝望的环境里,亲情,尤其是祖孙情,就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达叔的表演,精准地抓住了这种情感的脉络。他不是那种歇斯底里地喊叫着“我要保护你”,而是在每一次望向刘启的眼神里,在每一次笨拙却充满力量的动作里,在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里,都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化不开的爱。

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比如影片中他为了救刘启,不顾一切地去搬运那个关键的推进器零件,那种老胳膊老腿的拼搏,那种豁出去的劲儿,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和父爱(或者说祖孙情)。他可能没有超能力,没有宏大的理论知识,但他有血有肉,有爱有情,而这恰恰是科幻片里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

2. 演技的“四两拨千斤”:

达叔的演技,很多时候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他不需要通过夸张的面部表情或者激烈的肢体动作来证明自己有多么痛苦或多么坚定。他的魅力在于他能用最简单的几个镜头,最朴实的语言,把角色的情绪和内心世界给具象化。

想想看,他在影片里有很多看似平淡的对话,但通过他的语气、他的表情微调,以及他身上那种独特的“市井气”,却能让这些对话充满力量。比如他跟刘启之间的那种口是心非的关心,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祖孙关系,在达叔的演绎下,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有生活气息。观众看到他,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长辈,想起那种熟悉的温暖和偶尔的无奈。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演技,是很多年轻演员需要时间去沉淀和学习的。它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的注入。在《流浪地球》这样一部需要观众代入感很强的电影里,达叔的这种真实感,反而比一些浮于表面的表演更能抓住人心。

3. 时代烙印与观众情感共鸣:

吴孟达老师可以说是陪伴了几代中国观众成长起来的演员。他的形象、他的声音、他的表演风格,都深深地烙印在许多人的集体记忆里。当大家在电影院里看到他,尤其是在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科幻巨制里,那种熟悉感和亲切感会瞬间拉满。

很多人去看《流浪地球》,是带着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期待,也是带着对达叔这样一个老戏骨的期待。当他用他一贯的专业和投入来诠释角色时,这份期待就会转化为一种由衷的赞赏。这不仅仅是对他演技的肯定,也包含了对一位老艺术家在最后阶段依然能够奉献出精彩表演的致敬,以及一种“看到熟悉的面孔在如此宏大的故事里闪光”的喜悦。

关于“敬老主义”的思考:

说实话,我不认为单单是因为“敬老主义”就能让大家如此广泛地赞扬他的演技。敬老是中国传统美德,大家对他有尊敬之情是自然的,但这并不代表人们会因为“老”而忽略表演本身的好坏。如果达叔的表演真的很糟糕,即使大家再尊敬他,也不会有这么一致的赞誉。

更准确地说,我认为是:

情感的叠加: 观众对达叔的熟悉和喜爱,加上他对角色精准的把握,共同叠加成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他的表演不仅仅是“好”,更是“触动人心”的好。
对比与衬托: 在一部充满视觉奇观和紧张节奏的科幻片中,达叔所代表的那份人性的温暖和日常的亲情,反而显得尤为突出和可贵。他用相对写实的表演,为整部电影注入了一股接地气的力量,与影片的宏大叙事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和衬托。
老戏骨的价值体现: 他的表演证明了,即使在技术日益发达的电影制作中,一个经验丰富、对角色充满理解的老戏骨,依然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年轻演员的一种示范,也是对中国电影行业中“匠人精神”的肯定。

所以,如果说大家在吹捧吴孟达在《流浪地球》中的演技,那更多的是对一位艺术家在生命晚期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热情,并且用他炉火纯青的演技,为一部中国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贡献了重要力量的认可和感激。这其中有对“老”的尊重,但更深层的是对“艺”的推崇。他的表演,是把那种对亲情的深情、对家庭的责任、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用一种最朴实也最动人的方式传递给了观众,让大家在冰冷的末日背景下,感受到了一丝来自人性的温暖和光芒。这才是他演技最闪光的地方,也是为什么他会赢得如此普遍的赞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演员,在殖民地的时候演了一辈子丑角,当了一辈子笑星,终于在生命即将燃尽的最后几年,于共和国的银幕上过了一把英雄瘾。

丑角与英雄,都是值得尊敬的把式,都是台前幕上的翘楚,但需知自古娱人者不自娱,郭德纲说过,入门学相声,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尊心打掉。

苍老,病体,疲劳,一切都不能阻止他燃烧自己最后的热血,与其他人并肩为中国将来的电影事业启发出一种可能性,这件事情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激昂壮烈的艺术价值,恰如他在片中饰演的外公一角,拖着老迈的身体,干着大车司机的力气活,独自拉扯着两个日渐叛逆的孩子,但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眷恋,听海草舞,刷短视频,怀恋着妻子的葱花面,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依然要端坐于昔日的华屋广厦之下。

这是什么?这是正冠而死的古士之风,用日本人的话说,这叫樱花于绽放时凋零,是极致的物哀之美。

演员与角色此时汇然归一,戏里戏外皆是一人。

这是演技的最高境界,我演我自己,人生如戏。

user avatar

吴孟达的演技还用吹,还整出个敬老主义,笑死了。

中国的一部分人,脑子真的是被西方的破烂冲烂了,冲的像翔一样。

这种翔一样的脑子,被《流浪地球》这个电影弄的如丧考妣也是理所应当的。

先定下来结论,再找论据,用美国人的话说,就是宁愿欺骗自己,也不愿相信事实。为了黑《流浪地球》都黑上吴孟达的演技了,累不累啊。

心里有了先入为主的西方崇拜,所以听着说鸟语就觉得高大上,耍几个帅就是演技好,这些人的品味啊...

这些膝盖生根站不起来的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是那样圆,文化是那样好,水平是那样高。

达叔是几代人的回忆,如今他去世了,作为一个爱国的演员,以后难免要有些牛鬼蛇神诋毁他,一些跳梁小丑而已。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user avatar

你这些问题都有些怪怪的啊

1、配音问题

达叔的港普出戏感太强了,人设不是香港人,用配音反而是敬业的表现吧。

说句可能被骂死的话,类似周迅李亚鹏版的射雕,周迅坚持用自己配音,才是错误的决定。

声音不合适就是不合适。一切以戏的效果为重,才是真敬业。

2、镜头少

一个3番都未必的角色,指望吃掉多少正面镜头?

别忘了流浪地球的主要戏份,本来就不是在某个人的脸上。

你用照脸镜头少来做为指责达叔的理由,是不是搞错了方向?

这恰恰是达叔敬业的地方吧。虽然咖位大,但就这个戏份,不抢戏,做好自己的事情。难道不应该吗?

你以为是小鲜肉?不管我是几番,反正我就一定要镜头。戏拍的咋样我不管,我一定要多亮相。这样对吗?

3、疲惫和病态

大哥啊,达叔演的是爷爷,是老年人

饱受打击,独撑重担。还要提不省心的孙子擦屁股,卷入生死未卜的拯救行动

不就是应该疲惫和病态吗?

否则你希望演成啥样?赌神大背头?风衣?巧克力?

4、演戏痕迹重

这种评语本来就是万能的。反正你只要演戏的时候,表现了明显的情绪,就是演戏用力,痕迹重。

还是那句话,看人物理解

老头子一把岁数,女儿没了,女婿上天了,独立拉扯俩孩子。孩子还是叛逆期,整天给你捅娄子。最后一个篓子,老头子拿命填了坑。

你觉得老爷子该不该有情绪表达?还是说不动如山,心静如水?

user avatar

就凭达叔生前最后一条微博,就凭我从小看他电影长大。我吹爆他又怎么了?

user avatar

吴孟达最后活的挺武侠的。

顶着病痛,做出了犹如神助的判断。

要知道上映前很多人觉得《流浪地球》可能干不过《上海堡垒》。

像是一个高人前辈,在油尽灯枯之际,舞了几手以前从没用过的招数。

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位前辈其实是把毕生所学的精华都灌注进了这几招里,给了没人看好的一位少年。

后来,少年在前辈的帮助下,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剑开天,载入史册。

前辈的风华绝唱自然也成了那片江湖里绕不开的丰碑。

user avatar

不是,吴孟达的演技有目共睹,尤其是作为一个配角的敬业精神,真的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周星驰有一次看见吴孟达蹲在一个角落里,手里拿着一张纸,看得非常认真,等到两个小时过去了 ,周星驰又路过这里,发现吴孟达还蹲在原地,手里还拿着那张纸。

当时,周星驰非常奇怪,他走过去问道:达哥,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吴孟达回答:台词喽!

见吴孟达反复盯着台词看,周星驰问是不是台词太多了,吴孟达说,哪有太多,就两句。

一听这话,周星驰就很困惑:两句台词有什么搞头啊?

吴孟达回答:就是觉得没什么搞头,才琢磨怎么让它有点搞头喽!

正是因为看到片场如此认真的吴孟达,周星驰说自己以后,一定要当个像吴孟达一样认真的演员。

而吴孟达这辈子虽然演的都是配角,但不得不说这个老戏骨的演技,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佩服的!

就拿最近吴孟达在拍摄海报时,心脏突然不舒服,他脸上非常痛苦,但依旧咬牙坚持,一边捂着胸口,一边给大家说:对不起啊,对不起。

因为他觉得是自己的状态不好,耽误了大家的进度。

后来工作人员建议吴孟达休息一下,但却被吴孟达拒绝了。

他说:这个状况,不是一分钟,两分钟就能缓解的,继续拍吧,没事的,老毛病。

看到这样的吴孟达,突然想起当年吴京说的一句话:

什么叫高手?吴孟达从来不带剧本,但他连对手要说的每一句都预想到了,这就是高手。

而这样的高手,如何练成,除了天赋和勤奋以外,大概就是那种认真坚持的态度。


新闻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啥都不说了。

致敬达叔!世间又少了一名优秀的喜剧演员。




看看这个视频,吴京对达叔的评价。

user avatar

达叔走了,我哭了。这是我唯一一次因为一个明星哭

我通过各种小道消息知道他曾经沉迷赌博,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他又重新做人了,他很励志,他告诉我错了就要改,改了就能重启人生。

我从小看他电影长大,他带给我的欢笑,悲伤不是别的明星曾经给过的。

他是一位敬业的演员,明明知道已经不行了却仍然坚持到了最后,他的去世给了我走出低谷的勇气,达叔谢谢你,是你告诉我哪怕知道第二天就会死也要奋斗到最后一刻,不能辜负活着的每一天。

达叔走好,永远缅怀您

user avatar

正冠而死,只属于大勇之士的浪漫。

凡人真不懂。

user avatar

一个孙子都长大了的重卡司机,开着小伙子开起来都跌跌撞撞的巨型机器。不该疲态?

在防护服破了就没命的环境赶路逃命,不该疲态?

面对熊孩子,虽然关心,但是老子气坏了,老子就不理他,等我耍几段热曲再说。有什么尴尬的?你这是没带过孩子也没带过团队。

吴孟达的演技本身并不算是惊艳那种,这部戏也不是他的演技巅峰。不过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流氓地球已经是过气网红了,他们怎么踩你尾巴了,至于么?

你越这样尬黑, 这戏的生命力越强。

user avatar

我想,达叔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肯定会对自己参演《流浪地球》感到无比欣慰。

一个在港片时代只能在市井片里装疯卖傻的丑角,在职业生涯末期有机会在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大制作重工业科幻片中扮演悲情的救世英雄。达叔在《流浪地球》中的发挥水平、工作态度都堪称业界楷模,相比之下任何演技都黯然失色。我想达叔大概也会认为这是给自己演艺生涯最终正名的圆满收关,因而格外认真各位付出吧。

从默默无闻,到卑微的成名,再到最终正名。达叔的职业生涯、中国电影的发展、乃香港乃至中国的命运,都奇妙的交织在了一起。

达叔走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