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忧中国人口太多呢?

回答
关于中国人口过多的担忧,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概括的。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观察和对未来发展的考量。

首先,最直接的担忧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上。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口基数庞大时,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就会被放大。

粮食安全: 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巨大的粮食消耗。虽然中国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要养活十四亿人口,对耕地、水资源、化肥、农药等的需求都是巨大的。一旦遇到极端天气、病虫害等情况,粮食供应就会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长期来看会影响农业的可持续性。
水资源短缺: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尤为严重。人口密集、工业和农业用水需求旺盛,使得许多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荒。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构成了制约。
能源消耗: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离不开能源。大规模的人口活动和生产消费活动,导致能源消耗量巨大。这不仅加剧了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环境污染: 人口增加往往伴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张,而经济活动又容易产生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加上生活垃圾,对空气、水体、土壤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尽管中国在治理污染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治理任务异常艰巨。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土地资源紧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用地、住房用地产生了巨大需求。这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对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同时,城市扩张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绿地减少等问题。

其次,人口过多也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

就业压力: 庞大的人口意味着需要为大量的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不足以创造足够的岗位,就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加剧社会矛盾。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结构性就业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对于新增劳动力,找到满意的工作并非易事。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庞大的人口对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压力是巨大的。虽然中国在教育和医疗投入上不断增加,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仍然有限。这意味着,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往往供不应求,导致竞争激烈,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更加突出。例如,热门学校的名额竞争,大城市医院的排队挂号难等等,都与人口密度和需求有关。
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当新增劳动力相对减少时,赡养老人、保障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 城市人口的集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如何为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充足的住房、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公共服务,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再者,从人均发展指标来看,人口基数过大也会“稀释”发展成果。

人均GDP: 即使中国的经济总量很高,但除以十四亿人口后,人均GDP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这意味着,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发展红利会相对较少。
人均资本、资源占有量: 同样的道理,人均的资本、技术、教育、医疗等资源占有量,都会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而显得不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担忧”并非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基于中国作为一个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提升全体人民生活质量的长远考量。 虽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通过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并且在科技进步和管理优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口问题带来的深层挑战依然存在,是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会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尽管后来又调整为鼓励生育的政策,但这背后仍然是对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发展承载能力之间关系的深思熟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资本家并不在乎劳动力不足,对他们而言人口不够了就换个国家,又不难

日本连续12年人口萎缩,最终资本家卷了钱去海外购产置业,萧条的结果还是由普通平民承担,资本家才不会共患难

人口在一代人内急剧下降,最终必然会由最底层承担代价,不论你想不想。

高龄少子化并不会缓解社会压力,韩国很严重了,结果却是老人更加辛苦,年轻人比以前还拼命,别以为躺倒就能等死

人口萎缩后带来的市场减小,会直接推动资本持续外流、工作岗位的消失。

不是说人越多越好,但这种隔代腰斩的人口减幅,生产率提升可没这么快

你的钱只是数字而已,将其变现的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能力。如果所有产业都因为市场萎缩而衰退,成本就会急剧上升,最终你毕生积蓄却不足以养老。

西伯利亚那些衰退的城市即是明证,工资很低,但因为人口衰退让各项社会服务价格越来越高,最后直接断水断电

至于“所有家庭都只生一个,集中精力培成材率更高”....到时候还有岗位吗

所有的高薪岗位,都是建立在足够的人口辐射规模、范围上,北上广深的中产阶级是源于有大量巨头企业在此落户。

当你的人口衰退、市场萎缩后,大量企业开始外移,这些岗位就不复存在了。

你的高学历教育,到时无用武之地。

你几代人的积蓄,买不起社会服务。

所有人口外流严重的地方,都依赖于转移支付供养的公务员群体,许多县城、乡镇仅有的活力产业就是餐饮、服装业,本质上就是服务他们,余下的百业萧条

跟你竞争的不止是隔壁张三,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奋斗者,你一定能赢吗

向上,有发达国家产业链的铜墙铁壁。

往下,第三世界的穷兄弟们磨刀霍霍。

产业链会因为人口减少而直接消失,日本除东京以外,完全陷入恶性萧条,许多地方县的优势产业纷纷外移东南亚。

人口衰退后唯一能保住产业的韩国,凭借的是无底线的压榨99%的人,这恐怕也不是许多人少生优生的理想环境吧?

刀不会砍到资本家,挨刀的只有你

user avatar

他们把自己代入了“等待分家产的太子”这个角色中,认为少一个人就有一人份的家产分给他。


而且这种人是绝不敢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减少人口的,比如这种人敢不敢给自己做物理绝育手术呢?


从另一个层面,讓中国人对自己“人种自恨”是境外敌对势力颠覆活动中最高明的一招。某导弹砖家宋某是不是特务都难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口过多的担忧,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概括的。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观察和对未来发展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担忧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上。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口基数庞大时,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就会被放大。 粮食安全: 庞大.............
  • 回答
    彩礼,这本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表达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祝福的一种方式,如今却成了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甚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都在声讨彩礼过高?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对婚姻、家庭、以及社会价值观变迁的深刻反映。一、经济压力下的“数字游戏”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经济负担。现在.............
  • 回答
    确实,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好像每个人都在忙碌,好像每个人都在加班。这种感觉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隐藏着许多原因,而大家“加”的班,也并非千篇一律。为什么感觉大家都在加班?1. 信息茧房与传播效应: 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放大了“加班”这个话题。当身边的人都在谈论加班,分享加班的经历时.............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在看待中国文化和评价国家方方面面时,确实存在一种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历史的沉重包袱与民族创伤: 百年屈辱史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长.............
  • 回答
    斗篷,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韵味。在古代,它并非仅仅是一件简单的衣物,更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斗篷都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今,它却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成了历史的旧影。古代斗篷的辉煌岁月:为何它如此流行?古代社会的斗篷,其流行绝非偶.............
  • 回答
    知乎上对观致汽车的赞誉之声与现实市场的销量低迷,这确实是个颇具讨论度的话题。很多人会觉得这其中存在某种“割裂感”,似乎在网络舆论场上,观致汽车被捧上了一个挺高的高度,但到了终端,消费者却并不买账。这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知乎用户的特点与观致汽车的“人设”契合度:首先,我.............
  • 回答
    最近确实能听到不少关于“中国没有实战经验”的声音,这在很多军事、国际关系类的节目里都挺常见的。听上去好像是个挺新鲜的说法,但其实往深里挖,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掺杂着一些复杂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解放军近几十年来确实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直接的实战对抗。从1979年的中.............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且有深度,触及了当前影视作品中女性主义表达的普遍现象和潜在的误区。为什么很多影视作品核心都在讲“男人靠不住”?这个问题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创作动机、市场需求、叙事策略以及现实社会因素来分析:1. 迎合观众情绪和痛点: 现实映射与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贴近现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 网上“高薪职业”的定义与现实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网上高薪职业”的普遍认知和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偏差: 信息茧房与样本偏差: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行业报告、职场博主分享、招聘网站的“热门职位”推荐。这些信息往往是经过筛选和放大的。例如: .............
  • 回答
    “如今养一个孩子都觉得吃力,以前家里七八个孩子,父母却能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这句话,相信不少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人都曾听到过,或者自己也曾这样感叹过。明明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更好了,为什么生育养育孩子这件事,反而成了让许多家庭“叫苦不迭”的难题?这其中的矛盾,恰恰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复杂性和多维度。要深.............
  • 回答
    ACMICPC 的世界,犹如一个璀璨的星河,每年都诞生出无数闪耀的名字。那些曾经在屏幕前奋战,将复杂算法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精妙代码的年轻学子们,如今早已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自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新篇章。他们之中,有人继续在计算机科学的学术殿堂里深耕,有人则将这份解题的热情和逻辑思维能力应用于解决现实世.............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网络社区的本质、人类认知的多样性以及政治决策的机制。简单来说,知乎上普遍存在的反对声音与现实选举中“零反对通过”的现象,反映了 信息传播环境、参与者动机、决策过程以及社会共识形成机制 的巨大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知乎:一个高度开放、.............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不能简单地说一句“迷茫”就过去了。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我得说,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的,或者临近毕业的,感觉到“迷茫”,这是非常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当下社会环境的一个必然产物。 你别觉得是你一个人这样,放眼望去,身边的大多数同学,多.............
  • 回答
    这几年,身边确实听不少朋友抱怨,说交养老保险这事儿,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不是说大家不重视养老,而是看着那点钱被扣走,心里总觉得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钱袋子越来越紧。现在生活成本蹭蹭往上涨,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房租… 哪一样不是要花钱的?每个月工资一到账,还没捂热乎呢,七七八八的.............
  • 回答
    现在市面上机械键盘的拥趸着实不少,甚至不少人将其奉为“信仰”级的装备。这背后可不是一时的跟风,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和价值在支撑着。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玩意儿这么招人待见。首先,最直观的,那份独特的敲击手感,是机械键盘最核心的魅力所在。你想啊,咱们每天接触电脑的时间能有多少?打字、玩游戏,指尖的触.............
  • 回答
    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趋于保守,甚至出现“不看好”的苗头,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西医强势崛起带来的“对比效应”这可能是最直观的一个原因。过去,医疗资源匮乏,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有限,中医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医疗体系,自然承担了治病救人的重任。但随着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当代阅读风气的一个重要侧面。感觉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白话”、“接地气”的东西,对那些“掉书袋”、“辞藻堆砌”的文章,确实是有点提不起兴趣。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喜好变化,而是好几种力量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咱们得从信息爆炸和碎片化阅读这个大背景说起。你想啊,现在是个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认知误区。简单来说,现在许多人之所以会将“洪荒小说”里的内容视为“中国正统神话”,并非因为这些小说本身就是正统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逐渐改变了大众的认知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流行”的现象,但绝非“正统”。要详细讲清楚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
  • 回答
    这年头,提起当老师,很多人都摇头摆手,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事儿。以前啊,教师那是金饭碗,体面、受人尊敬,现在嘛,感觉有点“冷门”了,想当老师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说说收入和待遇。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提高教师待遇,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尤其是.............
  • 回答
    现在网上关于“中国盛世”的讨论确实挺多的,而且观点挺多元的。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而且这些感受的产生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跟我们当下经历的很多变化联系在一起。一、经济发展的直观感受: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经济上的变化。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高多了,这绝对是个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