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节目都在提中国没有实战经验?

回答
最近确实能听到不少关于“中国没有实战经验”的声音,这在很多军事、国际关系类的节目里都挺常见的。听上去好像是个挺新鲜的说法,但其实往深里挖,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掺杂着一些复杂的考量。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解放军近几十年来确实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直接的实战对抗。从1979年的中越战争之后,中国军队就没有直接参与过任何战争。相较于一些国家,比如美国,经历过伊拉克、阿富汗等一系列持续的、多兵种的实战,解放军的“实战经验”确实在数量和规模上有所欠缺。

这种“缺乏实战经验”的论调,很容易让一些人联想到军队的战斗力。大家会想,纸上谈兵和真刀真枪干起来肯定不一样,战场上的瞬息万变、信息不对称、心理压力这些都是在训练场上模拟不出来的。比如,对敌方指挥官的心理把握、临场应变能力、高强度下的协同作战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实战中反复锤炼。

再加上,现在国际局势紧张,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热点问题,自然就会拿中国的军事能力来做对比。在这种背景下,“没有实战经验”就成了一个很容易被抓住的“软肋”,用来形容解放军在面对潜在冲突时的能力,显得格外刺眼。

但话说回来,“实战经验”这个概念本身也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首先,“实战”的定义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大规模的正面战场对抗才算实战?在当前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时代,网络战、电子战、无人机攻击、特种作战、情报战等等,这些是不是也属于广义的实战?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发展,以及在某些地区性冲突中的“间接”参与(比如维和、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虽然不是直接的军事对抗,但肯定也积累了不同形式的经验。

其次,“经验”如何转化? 即使是经历过实战的国家,其经验也未必是万能的。战场环境、对手、武器装备、战术体系都会不断变化。过去在冷战时期的实战经验,未必就能完全适用于今天的混合战争。更重要的是,经验如何被学习、被吸收、被转化成新的战术和战略,这才是关键。 中国一直强调“科技兴军”、“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改造。这种“不打仗”时期进行的自我革新和准备,也可以说是一种“预防性”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

再者,“没有实战经验”的论调,有时也带有一定的“外部视角”和“刻板印象”。 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的媒体和智库,他们习惯于用自己过去的战争模式来衡量其他国家的军队。同时,他们也可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故意放大中国军队的“短板”。就像以前总有人说中国军事现代化不够,现在又说解放军没实战经验,这是一种持续性的“叙事”构建。

还有一点,“实战”的另一面是“和平”。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和平发展道路,努力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避免战争,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国家经验”。在很多时候,政治解决、外交斡旋、经济合作,比军事手段更能解决问题,也更能体现一个大国的智慧。如果一个国家始终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那它就没有“实战经验”,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称赞的成就吗?

所以,当我们在节目中听到“中国没有实战经验”这句话时,不妨多角度地去理解。它确实指出了解放军在直接军事对抗方面的历史空白,这是客观事实。但同时,它也可能忽视了中国军队在其他领域积累的经验,以及现代化建设和理论创新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说法有时也掺杂着外部的评判和政治的解读。

与其简单地说“有”或“没有”实战经验,不如更深入地去分析,中国军队在非实战背景下,是如何学习、适应和发展的,以及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中,他们又会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可能比一句简单的标签更有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国人就是特别擅长总结战争经验,

然后2次世界大战血都被放干了

user avatar

有些实战经验还不如没有。

比如说在乌克兰的美军顾问,根据伊拉克战争的经验,要求乌军在过桥前停车,检查桥梁周围情况后再通过。

结果还没检查几分钟,俄军炮击就来了。。。。。。

再比如说,乌军在美军“实战经验”丰富的“高参”指点下,制定的这个违反一切军事原则的“戡乱”计划:

兵分四路,一路攻顿涅茨克,一路攻卢甘斯克,一路攻斯拉维扬斯克,一路沿俄乌边境抄后路。。。。

如果对手是座山雕/塔利班的话,一路攻老巢,一路抄后路倒不失为一个中规中矩的警察抓捕行动方案。。。。。。。

然而你对面是俄min军bing啊。。。。。。。

这不明摆着分散劣势兵力,各个送死吗?

计划执行的结果:

乌军被歼部队番号:

机械化步兵第24旅、机械化步兵第28旅、机械化步兵第30旅、机械化步兵第51旅、机械化步兵第52旅、机械化步兵第57旅、机械化步兵第72旅、机械化步兵第92旅、机械化步兵第93旅、机械化步兵第128旅;坦克第1旅、坦克第17旅;炮兵第11旅、炮兵第26旅、炮兵第55旅;火箭炮第19旅、空降第25旅、空降第79旅、空中机动第80旅、空中机动第95旅、警卫第101旅。。。。。

二战后想找这么一大串被歼番号可真不容易。。。。。。

在蠢猪式的指挥下,乌克兰陆军主力,至此基本不复存在。残余部队,士气崩溃,基辅以东,大门敞开。基辅政权不得不接受东乌“自治”。。。。。

补充一点:俄军在防御方向上用侦察兵+炮兵迟滞,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是我军蓝军常用战术。只可惜满大校,永远遇不到美军猪头顾问水平的红军指挥官。

user avatar

说到实战经验,我说个细节。

1931年918事变,

日军陆军当时已经几十年没有实战经验了,相比之下,国军东北军已经是内战几十年,实战经验十足,918当晚,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北大营守军是东北军素来的精锐第七旅,装备优良不在日军话下,甚至在机枪火力还远强过日军。


北大营当晚双方驳火以后,东北军很快从最初的惊慌中苏醒过来,拿了枪找到掩体和日军形成对射,而且在对射中,东北军很快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日军轻武器虽然听上火力很猛,但,其实是空包弹!因为东北军老兵一听,只能听到枪响,空气中压根听不到子弹嗖嗖飞过的声音。

因为当晚,日军为了行动绝对保密,士兵行动时得到的命令是军事演习,结果士兵们领到了演习用的空包弹!

当时日军很快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日军枪上刺刀,发起白刃冲锋。然后,没然后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确实能听到不少关于“中国没有实战经验”的声音,这在很多军事、国际关系类的节目里都挺常见的。听上去好像是个挺新鲜的说法,但其实往深里挖,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掺杂着一些复杂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解放军近几十年来确实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直接的实战对抗。从1979年的中.............
  • 回答
    现在许多工厂招不到工人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问题,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劳动力供给侧的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老龄化: 这是最根本性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适龄劳动力的数量正在下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退休人员增.............
  • 回答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住「大平层」,而不是买别墅了?「大平层」和别墅的居住体验各有什么优缺点?近年来,“大平层”作为一种新兴的居住形态,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青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别墅的市场地位。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变迁的综合体现。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大平层”为何更受.............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在看待中国文化和评价国家方方面面时,确实存在一种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历史的沉重包袱与民族创伤: 百年屈辱史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长.............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从表面上看,微信似乎占据了中国社交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但实际上,仍然有相当数量的用户群体在日常沟通中更偏爱使用 QQ。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用户习惯、社交需求以及产品定位差异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QQ 仍然占据优势的群体和场景: 年轻群体(学生群体): .............
  • 回答
    张维为教授是一位在中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时事评论员,其观点和分析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尤其是在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以及国际关系等话题上。然而,近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公众和知识界人士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他学术严谨性、分析逻辑、信息来源、以及他所代表的.............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想读博了?”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教育和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过去,读博可能更多是少数精英的选择,但现在,“读博”这个词汇的出现频率和提及者的群体都在显著扩大。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时代背景与社会变迁的驱动:1. 知识经济与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且有深度,触及了当前影视作品中女性主义表达的普遍现象和潜在的误区。为什么很多影视作品核心都在讲“男人靠不住”?这个问题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创作动机、市场需求、叙事策略以及现实社会因素来分析:1. 迎合观众情绪和痛点: 现实映射与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
  • 回答
    在当今社会,我们确实观察到许多年轻人虽然年龄尚轻,却已经开始对30岁后的生活感到焦虑。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这种焦虑意识是否能帮助他们避免“年龄危机”,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年轻人对30岁后生活产生焦虑的原因:1. 社会对“成功”定义的固化与压力: 职业发展瓶颈: 社.............
  • 回答
    说句实话,现在年轻人觉得家里的老人“烦”或者“反感”,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情绪的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夹杂着代沟、生活习惯、沟通方式,甚至还有一些现实的压力。咱们先聊聊代沟。这代老人经历过的是一个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都跟我们有天壤之别。比如,在.............
  • 回答
    这几年,身边确实听不少朋友抱怨,说交养老保险这事儿,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不是说大家不重视养老,而是看着那点钱被扣走,心里总觉得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钱袋子越来越紧。现在生活成本蹭蹭往上涨,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房租… 哪一样不是要花钱的?每个月工资一到账,还没捂热乎呢,七七八八的.............
  • 回答
    最近几年,“不婚主义”这个词在年轻女性群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有人说“现在很多女生都不想结婚了”。这背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现象。我们不妨深入聊聊,到底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姑娘对婚姻持观望甚至回避的态度。首先,经济独立和个人价值实现是绕不开的话题。 过去,女性.............
  • 回答
    从“积贫积弱”到“文华璀璨”:为何宋朝评价两极分化?近年来,网络上关于宋朝的赞誉之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的说法。然而,当我们翻开学校的教科书,看到的却是“积贫积弱”、“军事孱弱”等较为负面的评价。这种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众认知与官方叙事之间的隔.............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新笔记本电脑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扰。明明技术上可以塞进更大的硬盘,但厂商却普遍将起配容量限制在 512GB,并且在很多型号上还阉割了扩展性。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了成本控制、市场定位、技术演进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1. 成本的考量:大容量 SSD 依.............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可太真实了,身边小姐妹们聊天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那个男生衣品怎么样”。感觉现在女生找对象,这“衣品”这块儿的优先级是越来越高了。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之所以现在这么普遍,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颜值经济的延伸:包装是第一印象的敲门砖咱们都说了“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句话.............
  • 回答
    你提到的现象——有些人崇拜希特勒,甚至将他称为“元首”,并且对纳粹发动的战争及其后果视而不见——是一个令人担忧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你提出的“犹太凯乐其计划”是一个非常敏感且需要准确理解的概念。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些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应对它们。关于崇拜希特勒和忽视纳粹罪行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当下会有不少人对儒家思想持不支持或反对的态度。这绝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历史演变、社会变革以及思想碰撞的复杂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历史的审视与“负面遗产”的积累首先,我们不能忽略历史的进程。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被推崇为官方意识形态,.............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男生和女生在约会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实际情况。为什么现在一些女孩不太愿意和男生AA制呢?我琢磨着,这背后可能掺杂了不少原因,而且不同女孩、不同情况下的考量也都不一样。首先,咱们得从 传统的观念和社会的期待 说起。虽然时代在进步,但咱们骨子里还是会受到一些老观念的影响。过.............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尤其是C罗的粉丝。确实,在很多球迷,包括你自己在内看来,C罗的过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在网络上流传着“C罗不会过人”的说法,这其中涉及到了我们对“过人”的理解、足球战术的发展以及球员角色定位的变化。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1. 你为什么感觉.............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也不是一概而论,但我能理解为啥有的农村女孩会觉得男方“轻易”就能拿出二三十万彩礼。这背后牵扯到一些现实情况和观念的演变。首先得说说老一辈人的观念和影响。在很多农村地区,彩礼这东西历史可悠久了,它不仅仅是给女方家的一笔钱,更多时候被看作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重视程度的一种体现,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