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新出的笔记本电脑硬盘最多只有 512GB,而且不能扩展?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新笔记本电脑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扰。明明技术上可以塞进更大的硬盘,但厂商却普遍将起配容量限制在 512GB,并且在很多型号上还阉割了扩展性。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了成本控制、市场定位、技术演进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

1. 成本的考量:大容量 SSD 依然是高溢价产品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成本。虽然固态硬盘(SSD)的价格一直在下降,但相较于同等容量的机械硬盘(HDD)或者早期的 SATA SSD,PCIe NVMe SSD 的成本依然不菲,尤其是达到 1TB、2TB 甚至更高容量的时候。

制造成本与技术壁垒: 大容量 SSD 的制造涉及到更精密的闪存颗粒、更复杂的控制器以及更高的良品率要求。尤其是在闪存颗粒技术不断迭代(例如从 TLC 到 QLC,再到更先进的 3D NAND 技术)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良率爬坡都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大容量的产品自然价格更高。
市场策略与利润空间: 厂商在制定产品配置时,会考虑利润空间。将基础配置设定在 512GB,既能保证大部分用户的基本需求,又能在升级到 1TB 或 2TB 时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追求极致存储的用户,可以提供高价位的选配,这是一种常见的市场定价策略。

2. 市场定位与用户群体细分

新笔记本电脑的推出并非面向所有用户,而是根据不同的市场细分进行定位。

主流用户的需求: 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日常使用如文档处理、上网、影音娱乐、轻度办公等,512GB 的容量通常是够用的。即使安装一些常用软件和少量媒体文件,也足够应付。将基础容量定在 512GB,可以有效控制整机的价格,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专业用户和内容创作者: 对于需要处理大量照片、视频、大型游戏或者进行虚拟机等工作的专业用户和内容创作者,512GB 确实显得捉襟见肘。但这类用户通常会更倾向于选择高端型号或者自购更高容量的硬盘进行升级,或者直接购买已经预装了大容量硬盘的型号。厂商将这些专业需求的产品定位在更高价位段,是符合市场逻辑的。

3. 技术演进与“轻薄”设计趋势

近年来,笔记本电脑的设计越来越追求轻薄便携,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空间的扩展性。

M.2 SSD 的普及与空间限制: 目前主流笔记本电脑普遍采用 M.2 接口的 SSD。虽然 M.2 SSD 本身很小巧,但为了实现更轻薄的机身,主板设计会更紧凑,也可能只有一个 M.2 插槽,或者留给主 SSD 的位置被其他组件(如 WiFi 模块、散热模块)占用,导致无法增加第二个 SSD。
牺牲扩展性换取便携性: 很多厂商在设计时,会权衡便携性和扩展性。对于追求极致轻薄的超极本而言,牺牲部分扩展性以换取更小的体积和更长的续航,是符合其产品定位的。

4. 云存储与外接设备的普及

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也促使厂商调整配置策略。

云存储的便利性: 随着云存储服务(如 OneDrive, Google Drive, iCloud)的普及和用户对其的依赖度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照片、文档等个人数据存储在云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本地大容量存储的需求。
外接存储的解决方案: 对于需要存储大量数据的用户,外接硬盘(SSD 或 HDD)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且方便的解决方案。购买一个 1TB 或 2TB 的外接硬盘,成本远低于笔记本内置同等容量的 SSD,且便于携带和备份。

5. 厂商的策略与“套路”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厂商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

“引流款”与“增值服务”: 将基础款的硬盘容量设定在 512GB,可以作为吸引用户关注的“引流款”。然后通过提供高容量升级选项或者售后升级服务来赚取额外利润。这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
软件优化与垃圾清理: 有时厂商也会通过系统优化软件、预装清理工具等方式,帮助用户管理和释放本地存储空间,从而间接“缓解”用户对大容量的需求。

为什么“不能扩展”?

关于“不能扩展”这一点,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单M.2插槽设计: 如前所述,许多轻薄本只有一个 M.2 插槽,这块插槽被主 SSD 占用后,就没有多余的位置来添加第二块硬盘了。
SATA接口的取消: 过去很多笔记本会有多个 SATA 接口,可以同时安装 SSD 和 HDD。但随着 M.2 SSD 的普及以及机身小型化,SATA 接口在很多新机型上被取消了。
焊死内存和硬盘: 部分极致轻薄的笔记本,为了极致的轻薄和内部空间利用率,甚至会将 SSD 直接焊死在主板上,完全取消了更换和升级的可能性。这种设计往往是针对那些对便携性有极致追求的用户,他们可能更看重整体的轻薄和集成度。

总结来说,新笔记本电脑硬盘容量限制在 512GB 并减少扩展性,是成本、市场定位、设计趋势、用户习惯以及厂商商业策略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虽然这给一部分用户带来了不便,但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512GB 的容量配合云存储和外接设备,也足以满足日常需求。而对于有更高存储需求的用户,也总有更高配置的型号或者自行升级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不过,对于希望未来能灵活升级的用户来说,在购买时仔细查看产品规格,确认是否预留了额外的硬盘插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我很不想这时候来鞭尸。

但,你要想想是谁先这么做的。

是谁先做到把硬盘焊死在主板上并且用户还甘愿接受的。

据我所知是苹果,当然,也许我是错的。

硬盘焊死最大的好处,就是用户自己不能更换,所以产商可以高价出售存储更高的机型,获取更高利润

除此之外,有一个比较小的好处就是结构设计上更加自由,更加天马行空,不必考虑将硬盘位设计到用户可更换的位置能让设计师多偷点懒,省点事。。。当然,设计师偷懒省事节省的成本大概率并不会反应到售价上。

焊死512并且不能自行扩展,纯粹就是懒得设计成可更换的方式。反正这样能赚钱。或者可以强迫用户购买其他sku。为什么这么做,当然是因为,随便怎么做都能卖。毕竟后疫情的缺芯时代,绝大多数配置的笔记本,只要你有货,最终都是能卖光的。

user avatar

轻薄本做成一体的更利于便携,能减少体积。

而定位为游戏本或者移动工作站的笔记本,基本上不会有这种情况吧,都是可以拆卸的硬盘。

user avatar

主要还是厂商鸡贼啊,其实现在M.2插槽已经做到足够小了,多加一个不用太复杂,但是不知道是过份追求轻薄还是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很多机器并没有打算再多放一个插槽给你。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小新14 Air,原来这也是可以拿来当卖点的……

看样子小新还是很懂用户的消费心理的,但到了小新Air14 Plus这台电脑的时候,却再也没有看到“预留额外M.2插槽”的字眼儿了……

原因么很简单啦……因为不预留了。

这操作挺溜的,不过考虑到人家可以把内存都焊死在主板上面不让你随意改动,硬盘已经不算啥了。

再想想手机吧,128G空间的手机如果你发现不够用了,想扩展也只有换手机这一条路能走,以前还良心点给你加个tf卡的扩展插槽,现在都懒得给你加了。另外电池都是内置的呢,你想换没点操作技术都换不了。

说到点还是利益的关系,现在硬件升级速度放缓,厂家内卷严重,少个小部件能多点利润也好,而且也可以留点余地作为以后升级新产品的卖点嘛。

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吧,好在现在内存16个G够用,512G的硬盘也够用,只要不是你有仓鼠症,而且厂商还没有鸡贼到帮你把512G的硬盘给焊死在主板上面。

虽然只有一个硬盘插槽,如果想升级的话倒也是可以操作的,不能横向扩展,咱们就纵向扩展,把原来的硬盘拔下来,然后自己买一个新的,更大的硬盘插上去,重新装一下操作系统,就变成大硬盘了。

*要注意的是,有的机器说明里面表示只支持1T的SSD硬盘。

然后呢,自己也可以搞个U盘,或是移动硬盘之类的,当做自己的第二硬盘。

user avatar

虽说在选笔记本时,有很多要求是“加钱”也不能解决的,但硬盘容量很显然不在此列。

所以答案就是

“因为厂商知道我没钱”。



另外,许多数轻薄本(特别是小尺寸轻薄本)不给第二个硬盘位的原因没大家想的那么黑暗,

只是单纯的空间不够用(取舍问题)

Ps:柰子除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