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新出的笔记本电脑硬盘最多只有 512GB,而且不能扩展?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新笔记本电脑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扰。明明技术上可以塞进更大的硬盘,但厂商却普遍将起配容量限制在 512GB,并且在很多型号上还阉割了扩展性。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了成本控制、市场定位、技术演进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

1. 成本的考量:大容量 SSD 依然是高溢价产品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成本。虽然固态硬盘(SSD)的价格一直在下降,但相较于同等容量的机械硬盘(HDD)或者早期的 SATA SSD,PCIe NVMe SSD 的成本依然不菲,尤其是达到 1TB、2TB 甚至更高容量的时候。

制造成本与技术壁垒: 大容量 SSD 的制造涉及到更精密的闪存颗粒、更复杂的控制器以及更高的良品率要求。尤其是在闪存颗粒技术不断迭代(例如从 TLC 到 QLC,再到更先进的 3D NAND 技术)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良率爬坡都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大容量的产品自然价格更高。
市场策略与利润空间: 厂商在制定产品配置时,会考虑利润空间。将基础配置设定在 512GB,既能保证大部分用户的基本需求,又能在升级到 1TB 或 2TB 时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追求极致存储的用户,可以提供高价位的选配,这是一种常见的市场定价策略。

2. 市场定位与用户群体细分

新笔记本电脑的推出并非面向所有用户,而是根据不同的市场细分进行定位。

主流用户的需求: 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日常使用如文档处理、上网、影音娱乐、轻度办公等,512GB 的容量通常是够用的。即使安装一些常用软件和少量媒体文件,也足够应付。将基础容量定在 512GB,可以有效控制整机的价格,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专业用户和内容创作者: 对于需要处理大量照片、视频、大型游戏或者进行虚拟机等工作的专业用户和内容创作者,512GB 确实显得捉襟见肘。但这类用户通常会更倾向于选择高端型号或者自购更高容量的硬盘进行升级,或者直接购买已经预装了大容量硬盘的型号。厂商将这些专业需求的产品定位在更高价位段,是符合市场逻辑的。

3. 技术演进与“轻薄”设计趋势

近年来,笔记本电脑的设计越来越追求轻薄便携,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空间的扩展性。

M.2 SSD 的普及与空间限制: 目前主流笔记本电脑普遍采用 M.2 接口的 SSD。虽然 M.2 SSD 本身很小巧,但为了实现更轻薄的机身,主板设计会更紧凑,也可能只有一个 M.2 插槽,或者留给主 SSD 的位置被其他组件(如 WiFi 模块、散热模块)占用,导致无法增加第二个 SSD。
牺牲扩展性换取便携性: 很多厂商在设计时,会权衡便携性和扩展性。对于追求极致轻薄的超极本而言,牺牲部分扩展性以换取更小的体积和更长的续航,是符合其产品定位的。

4. 云存储与外接设备的普及

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也促使厂商调整配置策略。

云存储的便利性: 随着云存储服务(如 OneDrive, Google Drive, iCloud)的普及和用户对其的依赖度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照片、文档等个人数据存储在云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本地大容量存储的需求。
外接存储的解决方案: 对于需要存储大量数据的用户,外接硬盘(SSD 或 HDD)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且方便的解决方案。购买一个 1TB 或 2TB 的外接硬盘,成本远低于笔记本内置同等容量的 SSD,且便于携带和备份。

5. 厂商的策略与“套路”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厂商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

“引流款”与“增值服务”: 将基础款的硬盘容量设定在 512GB,可以作为吸引用户关注的“引流款”。然后通过提供高容量升级选项或者售后升级服务来赚取额外利润。这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
软件优化与垃圾清理: 有时厂商也会通过系统优化软件、预装清理工具等方式,帮助用户管理和释放本地存储空间,从而间接“缓解”用户对大容量的需求。

为什么“不能扩展”?

关于“不能扩展”这一点,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单M.2插槽设计: 如前所述,许多轻薄本只有一个 M.2 插槽,这块插槽被主 SSD 占用后,就没有多余的位置来添加第二块硬盘了。
SATA接口的取消: 过去很多笔记本会有多个 SATA 接口,可以同时安装 SSD 和 HDD。但随着 M.2 SSD 的普及以及机身小型化,SATA 接口在很多新机型上被取消了。
焊死内存和硬盘: 部分极致轻薄的笔记本,为了极致的轻薄和内部空间利用率,甚至会将 SSD 直接焊死在主板上,完全取消了更换和升级的可能性。这种设计往往是针对那些对便携性有极致追求的用户,他们可能更看重整体的轻薄和集成度。

总结来说,新笔记本电脑硬盘容量限制在 512GB 并减少扩展性,是成本、市场定位、设计趋势、用户习惯以及厂商商业策略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虽然这给一部分用户带来了不便,但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512GB 的容量配合云存储和外接设备,也足以满足日常需求。而对于有更高存储需求的用户,也总有更高配置的型号或者自行升级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不过,对于希望未来能灵活升级的用户来说,在购买时仔细查看产品规格,确认是否预留了额外的硬盘插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我很不想这时候来鞭尸。

但,你要想想是谁先这么做的。

是谁先做到把硬盘焊死在主板上并且用户还甘愿接受的。

据我所知是苹果,当然,也许我是错的。

硬盘焊死最大的好处,就是用户自己不能更换,所以产商可以高价出售存储更高的机型,获取更高利润

除此之外,有一个比较小的好处就是结构设计上更加自由,更加天马行空,不必考虑将硬盘位设计到用户可更换的位置能让设计师多偷点懒,省点事。。。当然,设计师偷懒省事节省的成本大概率并不会反应到售价上。

焊死512并且不能自行扩展,纯粹就是懒得设计成可更换的方式。反正这样能赚钱。或者可以强迫用户购买其他sku。为什么这么做,当然是因为,随便怎么做都能卖。毕竟后疫情的缺芯时代,绝大多数配置的笔记本,只要你有货,最终都是能卖光的。

user avatar

轻薄本做成一体的更利于便携,能减少体积。

而定位为游戏本或者移动工作站的笔记本,基本上不会有这种情况吧,都是可以拆卸的硬盘。

user avatar

主要还是厂商鸡贼啊,其实现在M.2插槽已经做到足够小了,多加一个不用太复杂,但是不知道是过份追求轻薄还是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很多机器并没有打算再多放一个插槽给你。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小新14 Air,原来这也是可以拿来当卖点的……

看样子小新还是很懂用户的消费心理的,但到了小新Air14 Plus这台电脑的时候,却再也没有看到“预留额外M.2插槽”的字眼儿了……

原因么很简单啦……因为不预留了。

这操作挺溜的,不过考虑到人家可以把内存都焊死在主板上面不让你随意改动,硬盘已经不算啥了。

再想想手机吧,128G空间的手机如果你发现不够用了,想扩展也只有换手机这一条路能走,以前还良心点给你加个tf卡的扩展插槽,现在都懒得给你加了。另外电池都是内置的呢,你想换没点操作技术都换不了。

说到点还是利益的关系,现在硬件升级速度放缓,厂家内卷严重,少个小部件能多点利润也好,而且也可以留点余地作为以后升级新产品的卖点嘛。

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吧,好在现在内存16个G够用,512G的硬盘也够用,只要不是你有仓鼠症,而且厂商还没有鸡贼到帮你把512G的硬盘给焊死在主板上面。

虽然只有一个硬盘插槽,如果想升级的话倒也是可以操作的,不能横向扩展,咱们就纵向扩展,把原来的硬盘拔下来,然后自己买一个新的,更大的硬盘插上去,重新装一下操作系统,就变成大硬盘了。

*要注意的是,有的机器说明里面表示只支持1T的SSD硬盘。

然后呢,自己也可以搞个U盘,或是移动硬盘之类的,当做自己的第二硬盘。

user avatar

虽说在选笔记本时,有很多要求是“加钱”也不能解决的,但硬盘容量很显然不在此列。

所以答案就是

“因为厂商知道我没钱”。



另外,许多数轻薄本(特别是小尺寸轻薄本)不给第二个硬盘位的原因没大家想的那么黑暗,

只是单纯的空间不够用(取舍问题)

Ps:柰子除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新笔记本电脑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扰。明明技术上可以塞进更大的硬盘,但厂商却普遍将起配容量限制在 512GB,并且在很多型号上还阉割了扩展性。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了成本控制、市场定位、技术演进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1. 成本的考量:大容量 SSD 依.............
  • 回答
    要说宋朝那些名窑瓷器,比如哥窑、汝窑、钧窑,现在造不出来,这话其实有点绝对,但要说“一模一样”地造出来,那可就难了。这事儿说来话长,技术进步了不假,但里面涉及的东西,远不止我们想象中的“烧制技术”那么简单。咱们先掰扯掰扯这几个窑口,它们都有啥特别之处,为啥这么难复制。汝窑:那份“雨过天青”的虚幻之美.............
  • 回答
    这背后涉及到我国的内容审查制度、市场需求、版权引进方式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复杂性。简单来说,新番动漫因为其内容、受众以及引进逻辑与美剧韩剧有较大差异,所以往往能做到较快的同步更新。1. 内容与审查重点的差异: 美剧韩剧: 这些剧集通常涉及更成熟、更复杂的主题,比如政治博弈、社会议题、成人情感关系、.............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一个普遍现象。您提到2016年左右,那时候确实能看到不少同学穿着新百伦,而且像LV、Chanel这类奢侈品牌也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时代背景的变迁:消费主义的渗透与品牌的诱惑首先得承认,2016.............
  • 回答
    .......
  • 回答
    最近玩了几款市面上比较热门的大型格斗游戏,比如《街霸6》、《铁拳8》,还有之前的一些《真人快打》系列。说实话,虽然画面、招式设计、打击感都很棒,但一个普遍的感觉就是:对新手太不友好了。你坐在那里,看着一个充满炫酷动作的游戏,跃跃欲试。结果呢?一上手,感觉自己像是被丢进了一片陌生的领域,周围全是经验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信息传播、个体认知以及社会情绪等多个层面,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知乎作为一个平台,它聚集了大量有思考能力、喜欢讨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多元的用户群体。这部分人往往对公共卫生政策、经济发展、个人自由等议题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愿意在公开平台上表达。在知乎上,信息往往经过筛选、提炼.............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在讨论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看看上海和移民文化之间的互动是怎么变化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融入的“甜蜜负担”先说说过去,为什么那些从全国各地来上海的人,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这背后其实是有很多现实原因的,而且当时的氛围也挺不一样。 生.............
  • 回答
    现在许多工厂招不到工人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问题,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劳动力供给侧的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老龄化: 这是最根本性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适龄劳动力的数量正在下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退休人员增.............
  • 回答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住「大平层」,而不是买别墅了?「大平层」和别墅的居住体验各有什么优缺点?近年来,“大平层”作为一种新兴的居住形态,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青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别墅的市场地位。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变迁的综合体现。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大平层”为何更受.............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在看待中国文化和评价国家方方面面时,确实存在一种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历史的沉重包袱与民族创伤: 百年屈辱史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长.............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从表面上看,微信似乎占据了中国社交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但实际上,仍然有相当数量的用户群体在日常沟通中更偏爱使用 QQ。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用户习惯、社交需求以及产品定位差异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QQ 仍然占据优势的群体和场景: 年轻群体(学生群体): .............
  • 回答
    张维为教授是一位在中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时事评论员,其观点和分析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尤其是在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以及国际关系等话题上。然而,近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公众和知识界人士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他学术严谨性、分析逻辑、信息来源、以及他所代表的.............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想读博了?”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教育和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过去,读博可能更多是少数精英的选择,但现在,“读博”这个词汇的出现频率和提及者的群体都在显著扩大。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时代背景与社会变迁的驱动:1. 知识经济与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且有深度,触及了当前影视作品中女性主义表达的普遍现象和潜在的误区。为什么很多影视作品核心都在讲“男人靠不住”?这个问题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创作动机、市场需求、叙事策略以及现实社会因素来分析:1. 迎合观众情绪和痛点: 现实映射与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
  • 回答
    在当今社会,我们确实观察到许多年轻人虽然年龄尚轻,却已经开始对30岁后的生活感到焦虑。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这种焦虑意识是否能帮助他们避免“年龄危机”,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年轻人对30岁后生活产生焦虑的原因:1. 社会对“成功”定义的固化与压力: 职业发展瓶颈: 社.............
  • 回答
    说句实话,现在年轻人觉得家里的老人“烦”或者“反感”,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情绪的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夹杂着代沟、生活习惯、沟通方式,甚至还有一些现实的压力。咱们先聊聊代沟。这代老人经历过的是一个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都跟我们有天壤之别。比如,在.............
  • 回答
    这几年,身边确实听不少朋友抱怨,说交养老保险这事儿,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不是说大家不重视养老,而是看着那点钱被扣走,心里总觉得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钱袋子越来越紧。现在生活成本蹭蹭往上涨,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房租… 哪一样不是要花钱的?每个月工资一到账,还没捂热乎呢,七七八八的.............
  • 回答
    最近几年,“不婚主义”这个词在年轻女性群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有人说“现在很多女生都不想结婚了”。这背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现象。我们不妨深入聊聊,到底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姑娘对婚姻持观望甚至回避的态度。首先,经济独立和个人价值实现是绕不开的话题。 过去,女性.............
  • 回答
    从“积贫积弱”到“文华璀璨”:为何宋朝评价两极分化?近年来,网络上关于宋朝的赞誉之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的说法。然而,当我们翻开学校的教科书,看到的却是“积贫积弱”、“军事孱弱”等较为负面的评价。这种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众认知与官方叙事之间的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