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封建时代一比,这应该叫圣人之世,就算是那些儒生嘴里的“上古三代”最理想的生活水平,都比不过现在一个电子厂里的流水线工人。
比如这题下面有些答案,拍了些破烂自行车、三轮车、垃圾堆,如果给古人看会怎么样:
未来的朝廷真是太富有了,居然把这么多钢铁扔在地上任由风吹雨打。
未来的百姓真是太幸福了,搬运工都能面无菜色,长着一张没被徭役的脸。
什么叫西德错误?这就叫西德错误。
我建议不要用这个词。
史家对历史的总结,一般是这样的,xx之a.好的,叫文景之治,不好的,叫天宝之乱。更难看的,叫白马驿之祸,不好说好不好,但是影响巨大的,叫高平陵之变,玄武门之变。这就是一个比较中正平和的态度。
那盛世一般是哪里来的呢?盛世是一种修辞。是民间人士回顾治乱时的一种通感,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形成了民间和朝野的共识,能被称之为盛世的,其实只有两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叫开元盛世,典出“忆昔开元全盛日”,是帝国的桂冠诗人杜甫先生展现其先知,洞察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不是好话呢?不是。这是杜甫明确能够预见到,刚刚结束的这个伟大时代,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此后是漫长的下坡路。
也就是说,盛世是顶点,顶峰的意思,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追念。是“武则天,李隆基这帮人爽了几十年,代价是中国人往后几百年,一千年可能都爽不了”。
另一个盛世是电视时代(啊,多么古典的词汇)讲历史的古墓大v对康乾时期的一个描述,你看,也是后人的追忆。
在这些讲清史的教授们的嘴里,已经结束的康乾时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对外能够收拾的周边民族生活不能自理,对内人口正增长,人民闹事兴趣不高的时代,基于这段历史相当的长,而且,这段历史结束之后的一百年过于难看,被包括鬼子,罗刹在内的各路人等按在万人坑里摩擦,这个落差过于明显,所以,他们无不惋惜,悲痛地把这段历史也称作盛世。
所以,盛世这个词,非常不吉利。他包括两个因素,首先,盛世不是xx之治能比的,盛世要求帝国对外扩张到中亚,北亚,东北亚,东南亚,南亚,打爆全世界,对内,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第二,盛世结束之后,帝国就一蹶不振,被人按在地上摩擦,无论是我唐还是我大清,被加了盛世这个buff之后,都要经历不断把首都人民的利益出卖给其他人的 惨状,我唐首都丢了多少次,不好计算,我大清晚年因为老太太胡搞,北京十分之一的人死于庚子年,也是惨的一比。
那为什么如此不吉利的词,用的人还这么多呢?
陷入沉思。
按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时期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标准来看,现在毫无疑问是前无古人的盛世
很明显现在就是在盛世,你脚下的这片热土
拥有世界第一公路里程13.1万公里
拥有世界第一高铁里程2.2万公里
拥有世界第一光缆里程3041万公里
拥有世界第一移动支付金额208万亿
拥有世界第一的人才资源1.75亿人
拥有世界第一发明申请量>100万
拥有世界第一年均脱贫量1391万人
拥有世界第二科研费用1.57万亿
拥有世界第一的架桥技术
拥有世界第一的巨型水电站建设技术
拥有世界第一的高原铁路建设技术
拥有世界第一的量子通讯技术
拥有世界第一的高铁及动车建造技术
拥有世界第一的特高压输电技术
拥有世界第一的激光技术
拥有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技术
拥有世界第一的陶瓷生产技术
世界前10斜拉桥中国占7座
世界10个超大港口中国占7个
世界前10悬索桥中国占6个
GDP超过万亿的城市中国占12个
中国目前城镇化已达到57.35%
这就是你的祖国,这就是你的家
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是家的地方
那个曾经被视为落后腐朽代名词的中国早已不复返
那个曾被视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早已一去不复返。
那个曾被西方各国随意欺辱的中国早已一去不复返
那个曾被各国垄断技术的中国早已一去不复返
那个十万青年热血砌出来的钢铁中华将长久傲立于东方
中国在国际上面对非难的从容不迫彰显出了大国实力和魄力
她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一个崭新而辉煌的时代
我们爱国人身后都一面红旗,她的名字叫中国
这盛世如你所愿!不赞不是中国人!
因为20年前就已经有人觉得中国是盛世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这首歌熟不熟悉?这首歌是1998年的。
我再说一个广告词:“盛世中华,人文奥运”。感觉熟不熟悉?零几年经常看电视的人对这八个字应该还有点印象。这八个字在08年奥运之前的几年间在电视上反复刷屏。
盛世的声音最强烈的时候真不是这几年,而是01年到08年奥运会之前的那几年。那个时候从官方到民间,从传统文艺形式到新兴媒体,迎奥运都是和颂盛世牢牢的绑定在一起的。现在这个问题下的答主,如果零几年在上学的话,你们肯定不止一次被要求写过以迎接北京奥运,歌颂盛世中华为主题的作文。
这么快就都忘了?
这个世界上到现在还存在着的国家,有几个过得还不如古代的?
按照这个标准来算的话,那哪个国家不是盛世?这不是单赢,不是双赢,是又赢麻了。
打个比方,人要是想每天都保持乐观的话,就每天都拿自己和受精卵的时候比。这样任何情况下自己都是成就伟大,翻天覆地,改天换地,惊天动地……
但人总得要点脸,是吧?
盛世从来就不是纵向对比,而是横向对比。
别人茹毛饮血,我们诗书礼乐;
别人积贫积弱,我们汉唐雄风;
别人兽皮裹身,我们绫罗绸缎;
这才叫盛世!
现在的我们,在世界上又是什么位置呢?
我们输出什么文化了吗?有什么风靡世界的电影,音乐和艺术作品吗?别人派遣最优秀的年轻人到我国留学了吗?
我们不谈封狼居胥,祖国统一大业完成了吗?自己海外的贸易路线和重要投资,有相应的军事存在保护了吗?
古时候我们的影响范围主要在东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均GDP,也只有传统朝贡国,蕃属国日韩的三分之一!刚刚超过周边的马来西亚和哈萨克斯坦,和智利乌拉圭仍有距离!
当然,我们也可以和二战后才被英国创造出来的印度相比,他们的人均GDP只有2000美金,航母着火,飞机落地,食物干净又卫生,摩托战斗力惊人,可是我们已经成了班级的中等生,还整天把自己和最垫底最垃圾的差生比,是不是有点太没有追求了?
我认为,就算中国的经济总量以后跃居世界第一,离盛世也还差得远。
真正的盛世应该有强国,有富民,有内涵,缺一不可!
并不是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完全满足才能叫盛世;
偏个题,目前我国是不是盛世,并不清楚。这个可能偏主观感受。但是可以讨论的是,网上的人评估为什么会和现实生活中有偏差。
其实很多社会科学对这种信息偏向现象有过解读——既部分人对虚幻的,被构建的,非真实的,或者与自己无关的信息所影响到——得出不客观的,偏差较大的结论。
无论是社会学,心理学,组织学,管理学,传播学,都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解读。可惜的是,这些学科的理论并不被鼓励,也不被宣传,甚至被刻意的抹黑比如说社会科学不是科学,管理学不是科学,哲学也不算是科学之类的,所以了解的人不多。
比如1922年哈佛大学信仰共产主义的李普曼就提出过理论,拟态环境,虽然是100年前的理论,放在今天看较为过时,但是依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很可惜的是,就素是100年前的理论,今天知道这个理论的人也并不多。
拟态环境是指,人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圈子之外的事情,好像普通的越南人并不知道缅甸的情况是如何。她们的信息源来源于新闻,报纸,电影,电视等一系列的产品。但是,如果,这些产品中不断的强调,缅甸是这个世界上富裕,但是同时又是最邪恶的国家。无论缅甸本身是,或者不是,她们都会相信。因为新闻中不断的强调缅甸的高楼大厦,又不断的批判缅甸的双标,霸权主义,通过不真实的信息剪切,有条件的筛选,刻意的引导——完全可以虚构起部分人对缅甸的刻板印象。因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越南人,并没有机会去缅甸真实的考察和感受。他们对缅甸信息的唯一来源,全部都是经过审查,编辑,修改和剪切后的信息。
需要了解的是,拟态环境并不代表不真实的环境——而是部分真实信息,加上刻意的截取,筛选,使得人们产生思想认知差异——最终会行为一种想法,并且改变她们的行动。在上个世纪,很多政府为了达到一些目的的时候,都会使用这种方法。比如二战时期,邪恶的日本政府就会给自己找理由,在自己战争中强调:西方人是邪恶的,她们在历史上殖民过我们国家,所以我们对她们的打击,侵略是正义的,是为了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西方人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霸权主义,她们是邪恶的,是双标的,我们这么做,为了为大和民族争取生存空间。西方人是毫无人性的,XX国是冷血的,他们是我们的敌人。
同样,这种宣传,舆论,各个国家也会用来对内宣传,泰国,越南,韩国等国对内的宣传基本一样,我们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光荣的历史,也在人类历史上有灿烂的科技。我们现在很好的结合了历史传统和现代文化发展,我们的人均收入在过去三十年,提高了XXXX,我们从一个相对比较贫穷的国家,发展到现在,非常值得骄傲,是历史的巅峰,是盛世。是我们用勤劳和汗水发展而来。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其他国家给我们带来的都是苦难。他们会试图给自己加上“受害者”理论,或者建立外部假想敌人,来增加自己内部的团结。
如果人们每天都接触到这些信息,生活在信息虚拟环境中的人们,会不自觉的增加民族认同感,加强自信心,从某种程度来说,会更加愿意支持政府管理,方面政府调配资源,也更加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比如日本二战时期,需要国民去贡献自己金钱和生命的时候,牺牲自己权利的时候。
当然,以上都是其他国家,只有我们中国,愿意客观的,真实的全方位的报道——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或者目前真的只有我国是盛世。
我们国人有时就是吹捧恶心。
B站有个视频,8K祖国各地,拍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硬是要扯盛世。
我说拍景观就拍景观,别说盛世。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地区很落后,正是扶贫攻坚冲刺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社会保障也不完善,因病致贫大病返贫的还有许多人;国家各部委每年保就业促民生的压力也都很大。
更何况,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比起发达国家还远远不够。别忘了我们国家去谈判各种协定(比如巴黎气候协定)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谈的,你们狂吹盛世,外交官怎么办?
结果,被举报了,呵呵,一群莺歌燕舞歌功颂德的人,看着就恶心。
——————2022更新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这话题又火了,鉴于许多人还不清楚我们为什么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盛世,我就放两张图片,有许多都是今年才棚改旧改完成的,还有一些争取这两年也能旧改完毕,你可以猜猜到底是哪个城市。提示:斜拉桥,一线。
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立足本职才是根本,才出了点成绩就吹是到不了盛世的。
都世界老二、世界工厂了,几十年太平无事,通衢无盗匪、乡野无饿殍,白发人未识兵戈…这还不算盛世?
某些人的盛世标准还真严苛啊!
是不是只要没让“知识分子”享受大宋待遇,躺着拿钱当官,还能胡说八道不受惩罚,国家就不算盛世?
是不是只要不给网上的懒鬼键盘侠发钱发房子发老婆,国家就不算盛世?
比如说大过节的,谁还不说点吉祥话?吉祥话要是一点不夸张,还叫吉祥话吗?
但是吉祥话完全不现实也不行,吉祥话一般就说“恭喜发财”这种。如果说得太夸张,比如“祝你成仙”那就变成骂人了。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得陇望蜀,是我这段时间脑海中一直浮现的词语。
盛世,一直以来我国都用来形容古代政治昌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
而我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中曾写道,古代的盛世和乱世,其实无非是穷人刚吃饱饭和吃不饱饭的区别。
我不明白现在科技发展成这样了,农村都能拼多多包邮到家,很穷的人都能用4G智能手机,你们还嫌弃这个国家lj。
杠精会说,山区还有人吃不饱饭呢。对啊,几千年都有人吃不饱饭啊,我们不是一直在努力脱贫攻坚吗?举个例子,我亲眼看到有些人家境贫寒,就因为政府帮助,最后考取了一本,在大学里,学校老师还会一对一让知名校友为她们提供助学金支持。你要每个人都每天人手一杯星巴克,每个人都能玩汉服、洛丽塔才是盛世,那我没话说。那个阶段明着跟你说吧,达不到的。如果汉服商家不卖那么贵,不把这个包装成中产的爱好,或许可以达到。
因为当所有人都是中产的时候,这帮人就沦为底层了,因为大家从来都是通过对比来界定社会地位。讲道理,现在的的士小哥,每个月也能赚大几千甚至上万,能用4G手机,能培养一个孩子考大学,这在古代,妥妥的不错了。但在现代的对比下,就是属于较穷的行列。
杠精会说,阶级固化。回去看看历史吧,每个和平的年代,国泰民安的盛世,都存在阶级固化。只有乱世才可能打破这种局面。古代无论哪个朝代也都是少数人能通过科举鲤鱼跃龙门,而且很多高中之人,本身就是书香世家。和当代一样。但你希望自己身处乱世吗?得了吧,在乱世中,最后能打破阶级的那帮人也都是天选之子,需要领导的天赋,高超的双商和非比常人的勇气。这种人,在盛世下,最最保守估计,至少也能跨越1个大级,如小康变中产。
最后声明立场,我不是小粉红,我也很喜欢批判很多社会现象。但是我很反感无脑黑那种,感觉看了几篇文章就网上瞎发表言论的。现在确实是盛世,但盛世≠完美,盛世下,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盛世是封建社会的叫法,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早的很,而且和封建社会比盛世既无必要,也不公平,毕竟现在中国一个月的钢产量比中国1949年前五千年历史的总和还要多,汉唐据说“万国来朝”,现在全世界也就两百个国家,以前的小国有多小可想而知,汉唐时期,有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共存于世,他们之间并没有好好较量过,而现在,我们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前面就一个美国,我们的眼光,应该是星辰大海,用历史上一段著名的话来说: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称当今中国已是盛世的角度跟称当今中国不是盛世的人的角度视角是非常不同的。
假如把今天的一切跟历史上中国所经历的任何朝代比较,今天就已经是盛世了。
古往今来,黄河下游溃堤过一千多次,大规模改道二十几次。
各种天灾纷至沓来,各种各样的瘟疫时常会肆虐。
各种饥荒会随之产生,而大部分时候各种人祸会令天灾带来的影响极度膨胀。
饿殍千里,易子而食,难民遍野都是常规打开方式。
近些年影视剧对于古代的美化绝非一星半点,在古代平民的打开方式其实总是跟猪狗相类,只有特权阶级才能享受到一个时代的繁华。
2020年中国的gdp是1.47万十亿美元。
人均gdp是1.13万美元。
唐朝鼎盛时期gdp有人估算大概是386亿美元,而唐朝即使鼎盛时期,人均gdp也绝对不会超过1000美元。
中国古代贫富差距也是相当大的,因阶级问题所以财富大多掌握在特权阶级的手中,今天也存在贫富差距,但是贫富差距和贫富差距的底线是不同的。
古代的贫民,平头百姓,是穷困潦倒,三餐不是吃大米白面,吃的都是粟米。
具体粟米一方面指代粮食,另一方面则指没脱壳的小米,或者是稞。
古代没有什么农药,没有化肥,作物本身是没有今天这么高的产出率的。
而如果流年不利,遇到水灾旱灾,那就别提有多难受了。
大多数桑农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各种地主阶级的家里圈养的奴人,也多出自平民百姓。
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擅忍的,勤勤恳恳的生活度日,但还是时常爆发农民起义。大多数农民起义的原因都要归结于活不下去,如果存粮足够,即便流年不利,又怎么会活不下去呢?
刀兵之祸要更加的常见,且发生的也很频繁。
大部分人向往的古代盛世,其实只是当今的人对古代盛世的幻想,想象自己在古代风生水起,那你也要有幸成为那个朝代里少部分的特权阶级人士。
否则面对你的是贫穷,生活的艰辛,苦难,是生计问题,而不是享乐。
显然相比于古代,今天的一切都不可同日而语,吃饱穿暖,即便是贫困的人,也基本是可以做到的,而且相对来说大家也都大多能够拥有一定程度的享乐这件事情。
但为啥有人说今天又不是盛世呢?
因为他们的目标远大,把眼光放在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身上。
认为只有成为了发达国家,或者是成为了发达国家当中最发达的国家,那才算是盛世。
时代的变迁令大家对于富裕富足的标准改变了,大家追求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还在追求着如何享乐,如何享受,其不知其实这件事情在中国古代是老百姓们大多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大家追求的标准变了,满足的标准也变了。随之而来对于盛世的要求也变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不能实现财富自由,只要不能实现时间自由,不能锦衣玉食,那么这个时代就是异常痛苦艰辛的,不但不能称之为盛世,甚至还算是最差的时代。
其实按照以上的标准来说,没有个几十年一百年的和平发展,中国是绝对达不到那种人人快乐,人人享受,人人都能不操心的真.盛世的。
只要改变标准,任何事情都可以推翻,到了那个人人拥有财富自由,人人拥有时间自由的时候,恐怕大家又会开始争取权力自由或者别的,认为没有足够的权势就不算活在盛世里。
即使是认为上不了外太空是一种贫穷,或许也是未来的常规操作。
毕竟人性如此。
而假如明天爆发一场世界大战,中国人的生活跌落到了温饱线之下,一定会有无数的人开始幻想回到今天,认为今天是最美好的盛世。
今日之中国是否是盛世,看个人的角度,理解了,这件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力仍在增强,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差。
明日之盛世强过今日之盛世,所以今日非盛世。
————————
补充:
没想到大家的意见似乎挺大的,既然这样倒不妨多谈谈,就从文学入手吧。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虽然经历了盛唐中唐两个时期,但大部分时间都生在盛唐时代里。
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所以再其作品里会经常反映现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描绘的何尝不是大唐景象?
但我觉得,原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似乎并不是所有人都记着里面的内容,而如果很多人真的认真读过,了解过这首诗的内容,我想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对大唐盛世其实并没有太多向往之情,下面贴出来部分,供大家赏析(我不提供翻译服务,大家可以稍微看看):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唐玄宗统治巅峰,天宝年间大唐的社会现实,大部分的资源集中在权贵阶层的手中也是社会现实。时年秋收明明成果不错,老百姓却还是吃不上饭。
当时杜甫这样的为官免除赋税之人,儿子都可以饿死,老百姓又会好过吗?
而正是这样的时代,我们这些后人却多把这个时代评价为大唐盛世,恨不得幻想着要生在那个盛世当中。
人是自我的,所以得出的结论多是主观的。
假使我们穿越千载,面对杜甫,如果问他是否生在盛世里,对盛世有什么感触,杜甫可能会大骂娘希匹。
在这样的盛世里,他感受到的是民不聊生。
其后的安史之乱难道又是凭空出现的吗?
但即使是这样,自唐代灭亡后,历朝历代直至今日,还有那么多人向往唐朝,并将唐朝描绘成盛世。
难道那不就是一个权贵阶级把黎民放在铜炉里熬油饮用的时代吗?
有哪个中国式封建时代不是这个样子呢?
今时今日,我们如果问生活尚可,还能说的过去的人,你认为今天国家是否富强,民生怎么样,一定会有人从自己出发,说自己过的很好,国家富强。
我们如果问那些流浪,或是家中有病人在医院长期治疗的人,那么他们得出的结论,很多都会是这个世界多么的黑暗,对富强二字忍不住嗤之以鼻,会心生愤怒,怨言。
同样的一个时空环境下,我之盛世非你之盛世,你之盛世或非我之盛世。
每个人都是在试图从自身角度出发。
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一个真正的乌托邦的,如果我们拿着同样的问题,去到美国。
询问美国的不同阶级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当我们询问美国是否强盛时,得出的结论应该也会很有趣。
不过在其他国家的人眼中,美国难道不强盛吗?
这个世界一直都存在所谓的盛世或所谓的衰世,只是大家的位置,人生境遇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不同。
鉴于大家今天能够形成人人平等的基础共识,也认为大家都有发声的权利。
我认为大家自由的说今天究竟是盛世或者是衰世的同时,应该尊重认可对方的观点看法。
否则有的人过的很幸福,你偏要说他是不幸的,有的人是不幸的,你又偏要说他是幸福的。
当说如今是盛世的人多的时候,显然认为自己生活还说得过去的人也是相对更多的,反之亦然。
……
我觉得大肆的鼓吹今天大可不必,但大肆的妖魔化今天也是同样大可不必。
有多少人学了知识,却在大声的夸大其词?
我很喜欢看其他国家的剧作,时常会在弹幕里看到很有趣的现象。
当一部作品出现了政治批评内容的时候,有很多弹幕会开始说些在中国拍不了,拍了也不会过审之类的话。
尤其是韩国电影,或者是美剧,西班牙剧里经常出现。
可我觉得很多人对于一些事情,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状态的。
虽然拥有大学学历,可是从前在读政治课本的时候,并不认真,念了大学以后,也不曾主动了解过政治,甚至分不清不同国家的政治形态的区别。
于是才会说出各种张冠李戴的话来,其不知你的形态决定了一些事情无法形成相同的社会现象,更不知你的问题其实其他的地方遇不到也很正常这件事情。
不同的体系,就像是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短板。
了解不同的计算机语言,才有助于你对照两者的异同。
而不是听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试图张冠李戴,或者是作各种不实揣测,试图无知发声。
我觉得很多人其实可以看看烂大街的《乌合之众》,看看自己是不是西方学者勒庞所定义的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
该说什么好呢,我说了盛世衰世大家可以有各自不同的认知。
从头到尾我的回答未脱离这个主线。
但评论里面却瞪着眼睛说我认为中国宇宙第一,实现了共产主义,在怎么侮辱唐朝,阴阳怪气扯“感恩”,或者要说我的回答是在讲“赢麻了”。
我也只是实话实说,有一说一。
也不知道是我的表达能力太差劲,还是有些人是二极管幼稚的只有非黑即白,已经因溶于某个群体后无限出现智力降低情况的乌合之众。
因为现在有圣人吧
必须是,不敢不是。
谁敢说不是,谁就是伍佰万越南盾。
怎么不是呢?咱们没有战乱,每个人都吃得饱喝的暖住的好,安居乐业
这种成就,放在历史上什么朝代,不算盛世??
欧美人需要的东西,什么游戏啊电影啊好莱坞什么的,我们又不需要。咱们和自己比就好,那已经是超级特大盛世了。
同理可得,印度也处在盛世之中。咱们不要嘲笑他们。
请给每个民族安土重迁的人留下最后一点自尊,谢谢。
知乎离关门不远了,豆瓣殷鉴在前也不吸取教训。
23年前就盛世了,还说什么有的没的?
好日子没听过吗?
说是就是呗,还能说不咋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世界人均排名。同样是人,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定的那么低。
盛世?目前算是治世,处于上升期,盛世还差的非常远。
当下绝大多数人,面临高房价、高医疗、高教育的重负,人均收入并不高,生活压力普遍巨大,一个普通家庭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就很容易出现明显的生活水平下降。
当下,尚未达到汉武帝、汉宣帝、唐太宗、唐高宗那般影响力。所以只能说当下正处于上升期,但距离盛世差的很远。
当然,如果你已经是各个行业的“成功人士”,那么相较于三四十年前相比,凭借富庶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感官上自然会认为当下已经是盛世。
对于一些岁数大的,并且生活安逸,奢求不多的离退休人士来说,如此和平景象,也确实称得上心中的盛世了。但对于心中有梦、胸中有火,尚处于奋斗时期的年轻人来说,还远远不是。共勉~
清朝可能是整个中国时代最喜欢挂盛世口号的时代
现在许多人喜欢谈汉唐盛世、康乾盛世以及别的许多盛世。不知道什么原因,时下的论说一下子将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扩大了许多。例如西汉盛世,传统史学是以武帝一朝为代表。而依照戴逸先生的概括,则是从汉文帝算起,将文、景二帝都包括进来;论唐代盛世,则将太宗时期也包括进来。他论清代盛世超越前代,比前代的盛世时间更长,自然要将康熙一朝包括进来。但这似乎不太符合他本人概括的清朝的历史特征,即“兴、盛、衰、亡”。顺便说一下,兴盛衰亡不仅可以概括清朝历史,也可以用来概括许多以前的封建王朝。但是,“兴”和“盛”应该还是有差别的。文帝对匈奴屈辱,景帝时吴楚等七国叛乱,西汉前期的经济状况《史记•平准书》记载得很清楚,也还是比较贫乏的。所以文景时期还是称作治世,即传统说法“文景之治”,比较符合实情。唐太宗时期传统上也是称为“贞观之治”,好像没有见到称作“贞观盛世”的。
历史上有些人对前朝称为盛世,许多也只是出自一种情感上的追忆。如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见《忆昔二首》。只是说开元时“全盛”的日子,并不见得就是在论证开元盛世。清朝初年东南士人追忆往昔的繁华,也曾将明万历描写得很繁华富裕,称为“全盛”。顾梦游《秦淮感旧》:“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神宗全盛治。”任源祥《熟荒叹》:“昔在万历石米四五钱,百货皆贱国课時見蠲。”并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一。在陈寅恪的笔下,清末垂亡之际似乎也是很美好的日子。《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依稀廿载忆光宣,犹是开元全盛年。海宇承平娱旦暮,京华冠盖萃英贤。”有的论著为了证明康熙朝是盛世,花了很大气力去搜寻康熙时期人们颂扬盛世的史料。但凡此都不过是一些个体人物一时的情感流露,好像不能用来作为历史学论证的根据。而像康熙朝君臣互相谀頌本朝为“盛世”,则属于满洲统治者自我标榜,是玄烨倡导“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政治效应。如康熙六十年的“圣诞”,满汉朝臣给玄烨上尊號,列举了玄烨的十二項“自古所未有”。对此我说过,“只有在最无耻的时代,才会产生这样的文字。”这类记载,当然更不应成为今天我们证明存在“康乾盛世”的证据。
据我个人看到的材料,清廷正式提出本朝是“盛世”,始作俑者是康熙君臣。(见《康熙起居注》53、6、6,玄烨在热河与满洲大学士揆叙、松柱对话及《清圣祖实录》同日上谕。)而高唱“自古得天下最正”,是在康熙朝晚期两废皇太子其间,具体地说,是在两废太子期间的戴名世案中出现的,(见《戴名世集》附录《记桐城方戴两家书案》)几年之后,在康熙的面諭即所谓《遗诏》中公诸于众。康熙末期,在经历过一段短暂虚假的“承平之世”之后,各种危机都暴露出来,玄烨提出这样的口号无非是自欺欺人,以此掩盖清统治者的内心惶恐。而清廷之所以需要而且能够在康雍乾三朝积极营造所谓“承平之世”,是以沉重的高额赋税、暴力专制、思想禁锢为前提的。清廷统治者之所以一定要宣扬所谓“盛世”,不仅与坚持维护满族的统治民族地位有关,而且与其意识到必须争取人数众多的被统治者的汉族接受其统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有关。由最高统治者自己出来倡导本朝为盛世,这可能是清代的“盛世”与前代“盛世”的一个重要差别,果尔,就更值得我们注意。我个人以为,有意识地积极营造出一个当时的“盛世”,其最初出发点乃是满洲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实际上盛世之下有不少问题
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现代科技这么先进,好多东西一搜就出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