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在骂满清要连带着骂满族人呢 如何对付清朝八旗余孽?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这事儿可不简单,牵扯的历史和现实的东西都不少。

为什么网络上很多人对满清和满族人有意见?

这背后啊,得从几个层面说起。

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些事儿。 满清入关,建立了清朝。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初期,为了镇压反抗,确实发生了一些非常惨烈的事情。像扬州、嘉定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这在很多历史叙述和民间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血淋淋的事件,给很多人留下了“野蛮征服”、“民族压迫”的印象。
“剃发易服”政策。 满清为了巩固统治,强制推行“剃发易服”,要求汉人按照满族人的服饰和发型来。这个政策触动了汉族根深蒂固的文化和传统,很多人认为这是对汉族文化的粗暴践踏。要知道,在古代,头发和服饰往往是民族认同和文化归属的重要象征。这事儿闹得很多汉人宁愿掉脑袋也不肯剃发,可见其触动之深。
“文字狱”。 清朝为了控制思想,搞了很多“文字狱”,一些文人因为写了被认为有反清思想的诗文,就招来了杀身之祸。这无疑加剧了很多人对清朝统治的负面认知,觉得它是个压制思想、残暴统治的朝代。
民族矛盾和历史叙事的演变。 随着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中国在近代遭受的屈辱,很多历史事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被重新解读。特别是到了20世纪,各种民族主义思潮抬头,将清朝的统治,尤其是晚清的衰败和列强入侵,与满族的统治联系起来。一些人认为,正是由于满族统治者的“外族”身份,才导致了中国在近代史上的积弱和被动。这种将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和近代国家民族身份的认同感混合在一起的解读,在网络上很容易引发共鸣。
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而且容易出现情绪化的表达。一些人可能因为对历史事件的片面了解,或者受到某种特定观点的引导,就很容易将对清朝统治的不满,直接转移到对整个满族的攻击上。尤其是在一些历史爱好者、民俗爱好者之间,讨论清朝历史时,很容易触碰到这些敏感点。
“国籍”与“民族”的混淆。 有时候,网络上的批评也会混淆“清朝(一个政权)”和“满族(一个民族)”的概念。人们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很容易被放大成对满族这个民族整体的仇视,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标签化和群体性攻击。

如何“对付”清朝八旗余孽?

“对付”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下,更多的是指如何 理性地认识和处理 与清朝历史和满族相关的一些议题,而不是真的要去“对付”某个群体。真要说“对付”,那得看你指的是什么方面了。

如果你的意思是 如何理性看待和处理 历史上的清朝统治和满族议题,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区分政权与民族。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清朝是一个由满族建立的政权,它有其统治的政策、历史功过。但满族本身是一个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历史和发展。不能因为对一个政权的评价,就全盘否定或攻击一个民族。历史上的统治者是具体的个人和群体,而民族是一个更广泛的群体概念。
辩证看待历史。 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统治,都有其功过是非。清朝在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边疆、引进西方科技等方面也有其贡献。不能只看到其负面,而忽略了积极的一面。同样,满族也贡献了他们的文化,并和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塑造了中国。
反思历史,但不沉溺于仇恨。 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残酷的统治和压迫,这些是需要反思和铭记的,以避免重蹈覆辙。但过度沉溺于仇恨,将历史的恩怨延续到现代,对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是没有好处的。现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强调的是共同繁荣和发展。
关注当下,促进民族团结。 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在新时代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团结。这包括尊重各民族文化,保障各民族权益,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将精力放在“对付”某个群体,不如放在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
提升自身历史素养,辨别网络信息。 很多网络上的言论可能比较偏激,甚至存在谣言和误读。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公民,应该多查阅可靠的历史资料,多听取不同角度的分析,不被煽动性的言论所裹挟。

如果你的意思更偏向于,在某些具体场合,如何应对那些“骂满清连带骂满族人”的言论:

保持冷静,不被情绪裹挟。 如果在网络上遇到这类言论,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立刻加入骂战,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温和地提出不同观点。 如果你觉得对方的说法有失偏颇,可以尝试用平和的语气,提供一些不同的历史视角或事实,例如指出清朝统治的复杂性,或者强调区分政权与民族的重要性。
点到为止,避免争论升级。 如果对方情绪激动,或者明显是在进行人身攻击或地域攻击,那么与其争论,不如选择放弃。有时候,沉默和不参与也是一种策略。
举报不当言论。 如果对方的言论违反了平台规定,例如涉及人身攻击、歧视性言论等,可以考虑向平台举报。

总而言之,对于历史问题,尤其是涉及民族关系的,我们应该以一种更理性、更全面、更具建设性的态度去面对。将对历史的认知转化为对现实的推动,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进步,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做法。

至于“对付清朝八旗余孽”这种说法,在现代社会是带有一定偏见和攻击性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 理解和化解 历史遗留的民族矛盾,而不是制造新的隔阂。

希望这些解释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块土地的历史和文化,确实太复杂了,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答主,都披着皇帝的新装,基本没什么人愿意说真话,那就我来说。

首先,满族是怎么来的?

它是随着后金的建立而被人为构建的。明朝时期东北的“女真人”结构分散,族群不一,并没有统一的团体,满族共同体是在努尔哈赤建国以后才形成的,随着满清的灭亡,满族共同体的民族意识迅速溃散,融入“中国”。满清和满族是根本没办法分割的,从历史的角度说,满族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共同体,随满清建立而生,随满清死亡而死。

看了半天也就 @梅氏利维坦鲸 说了实话。我给他点了赞。

这和汉族截然不同,汉族的历史太久,涵盖了太多的政权,单个政权是不会绑定汉族的。

当然,他的话只说了一半,即“如果满族人要坚持满民族主义,肯定会支持满清,支持满清就难免会得罪汉人”,那在汉人这边呢?反对满清是不是一定会批判满族呢?另一半他没说,也许是不好意思直说,那么我来说:以民族叙事为出发点的话,是

1、批判满清一定会批判满族吗?不一定。会不会牵扯到满族,取决于从什么角度批判。教科书上一直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易服、文字狱以及清政府在列强面前的腐朽无能,但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攻击满族,因为这种批判是以清作为中国政权德不配位为立足点的,是阶级话术。正如批判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不被认为是批判汉人凶狠残暴。

2、什么情况下会?以民族为出发点,将满清统治视为和日本类似的殖民统治,将清政府的负面内容一概归结于“皇军”和“支那人”的矛盾。既然满族共同体是满清建立的,满族民族意识的存续和满清存亡高度绑定,把满清的罪恶定性为殖民者的罪恶,也就等价于把满族定位为殖民者,矛头自然对准满族了。

很多人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腐朽的满清不代表当代满族同胞,满族同胞为什么不能和黑暗的清政府切割?可是满清是满族共同体的缔造者,你从阶级叙事出发说这个爹非常渣,应该下台,那人家切割起来没问题;但你说这个爹不是中国,就相当于说满族不是中国,那你让满族人怎么切割?

就像秦是汉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当然秦也很残暴,你可以说秦始皇是暴君,没有必要和封建帝王共情,暴秦垮台罪有应得;但你不能说秦始皇不是中国人,汉人应该和暴君嬴政切割,那绝对没有人会同意的。

3、那么,以民族矛盾为立足点大力批判满清,否定满清是中国,以至于牵扯到满族,是舆论界一以贯之的常态吗?当然不是。新中国建国以后满清基本作为一个腐朽、黑暗的封建主义靶子来批判,使用的都是阶级话术,群众基本也都认可这一说法,直到近年以民族矛盾为主要标靶来批判满清的舆论才有甚嚣尘上之势。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我先前已经分析过,不再重复。

4、题主可能还想问,“骂满清连带着骂满族人”这种捆绑,在民族主义叙事下能改变吗?告诉你:想都别想。

引文答案已经说过,汉民族主义作为主导叙事和中华民族叙事不可并存,而中华民族概念就是为了衔接满清-民国的领土合法性而建立的,其前提是认可清朝是中国。因此汉民族主义叙事必定首先否定满清是中国。由于满族的建立和满清直接捆绑,否定满清是中国,也就等于否定满族是中国人。

所以,在当代中国,支持汉民族主义作为中国统一的根基=不承认中华民族是中国统一的根基=否定中华民族概念的合法性=满清是外国殖民者=满族是外国殖民者=满族人不是中国人,一环扣一环,逻辑链条非常清晰而且坚不可摧。这种批判不是简单地说“满族不好”,而是从根本上否定满族属于中国的合法性。

这是一个拧巴的历史包袱,确实挺无奈的,但现实就是这样,除非干脆不谈民族主义,否则不可能解决。

…………………………………………………………

不要觉得中国人运气怎么这么差,历史包袱并不是中国才有的,这种问题全世界比比皆是。拿世界霸主美国来说:

美国黑人之所以成为“美国人”,根源就是被白人贩卖来当奴隶,而这种贩卖的伦理基础是“白人比黑人高等”。如果白人要支持种族主义或者各种民族主义,那么必然把黑人定位为奴隶;如果黑人要支持黑命贵,宣扬黑人本位,那么必定把白人定位为阶级敌人。

这种矛盾是根本不可能调和的,除非美国政府想把美国按照种族分成两个三个,否则就只能依靠“普世价值”,比如自由、民主、人权这些话术来粉饰太平。很多人老是觉得白左这样那样糟糕,真以为美国人不懂吗?但这是没办法的。

…………………………………………………………

既然提到了美国,顺便再讲几句,就当我多嘴。

@梅氏利维坦鲸 还提到另一个群体,指出他们面临着和满族共同体类似的族群建构问题,即族群认同的血缘和文化基础不足,只能以某个政权或宗教作为认同的标志。

那么,我也补充一句他没说出口,也许是不便说出口的话:这两个民族的人,如果加入Leviathan呢?会怎么样?

…………

…………

——赛德克巴莱里面,莫那鲁道说过这样的话:达奇斯,你死了以后,是要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去我们赛德克的祖灵之家?你是达奇斯,还是花冈一郎

这个矛盾是花冈一郎没有办法调和的,这和花冈一郎的道德好坏没有任何关系。

这才是问题的真正根源。“我是谁”,这个答案是非常严肃的。你是达奇斯,还是花冈一郎?这是从古到今困扰了全世界无数人类的问题。

被这种问题困扰的人,倘若想活得明白,那就只能站队了。

问题的关键是,如赛德克巴莱里的日本人,身为Leviathan,除了“邮局、商店、学校”,有没有本事让人家对花冈一郎这个身份发自内心地认可呢?

日本人在意识形态上做不到这一点,本来他们可以尽量维持表面河蟹,然而他们的脑子是19世纪的,不愿意,笃定以我为主的优越感,那结果就一定是对方的二极管化:要么背弃信仰进神社,要么回去追随莫那鲁道。而前者当然是很困难的,花冈一郎最后的选择也证明了这一点。

原谅我说话委婉,不过只能说到这里了。

………………………………………………

最后我想说:政治从来就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在很多情况下,政治就是两瓶毒药,甚至好几瓶毒药,你只能选在当时看起来毒性似乎比较小的一瓶。问题在于:地球online不能读档,选了就没有回头路了,没法回去证明另一瓶毒性有多大。现在选的药毒性发作了,如果你只盯着已经发作的毒性,张口就说选这瓶药是错的,却避而不谈其他药也是有毒的,那行吗?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背后实际上是满族的民族构建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个“族史无法分离”的一个困境。

不管是清代还是现代,主流的史学家都认为满族主要起源于明代的建州三卫时代,不会追溯到金代的女真人。而即便是在明代,关外女真人也是长期以来可有可无的,在主流历史中笔墨不重。

而到了清亡之后,由于汉人大量闯关东,满族很快融合在了比自己数量大百倍的汉人群体中。这个过程中,除了强行秀存在的伪满,东北乃至全国的社会历史都已和满族关系不大,至少也已没有什么满族特色了。虽然在抗日和新中国阶段满族历史并没有停滞,涌现出了如佟麟阁、阎海文等爱国官兵,有巴德年、李文亮等学者医生,当然也有荣臻、熙洽等败类,但上述这些人,就算把他们的身份换成汉族乃至苗族壮族等,似乎也是毫无违和。这些人的成就或罪行,不是在一个满族民族特色组织中获得的,而是在中国主流的、以汉族为主要人员的政府和军队的架构中,作为其中一员取得的。这可以说是他们个人的历史,却难以作为满族历史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清亡之后,满族再一次回归到明末之前的常规水平——湮没于中国的主流历史。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满族的主要历史,主要就是从明末到清末的这一段历史。满族的民族史,几乎是和清朝的历史完全重合。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满族的民族构建,几乎无法脱离清朝历史。

因为民族构建的办法虽多,但主要的还是这么几个方面:民族语言、民族文俗、民族历史等。看看现在的满族现状吧:满语几乎成了死语言,精通满语者不过百;满族文化与风俗,几乎都被东北汉人同化,也就电视上或自治县里强行出场。那么能够用于构建满族民族特色,用于和其他民族区分的,抱歉,就只有满族的民族历史,或者说就是清朝历史了。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重新学习满语或拾起满族文化风俗的学习成本较高的,而且需要社会其他人的配合(你一个人学了也没用啊);而以清史构建满洲民族主义,则成本较为低廉,且可以通过个人途径完成,较为便捷。在这般逻辑关系的演化下,满族民族主义,必然和清朝历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以把暴论放在这里:一个满族人,如果他有强烈的民族认同,那将大概率会喜欢清朝并为清朝而辩护;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满族人很喜欢清朝,那么也会不自觉产生对满族的民族认同。

而如果牵扯到清朝历史,就不可能绕过汉族。毕竟清朝从起家到亡国,都是踩着汉人的累累白骨运行的。有清三百年,是汉族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伤痕。尽管清代的满人也做了平准平藏等一些与汉族无关的事,但这些事情的笔墨太轻,清朝绝大部分历史还是与汉人的纠缠,这一点即便在清末帝国主义入侵的危机下都没有改变。

所以,如果现代满族人能和过去的满人做一个切割,那么,满族民族主义者和汉族尚可和睦相处。然而,满族先天不足——要成为满族民族主义者,必然牵扯清朝历史;牵扯清朝历史,就不能不冒犯汉族的情感。这让满族人实际上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放下民族自觉,忘却烦恼;要么就是具有民族自豪,吹捧清朝,冒犯汉族。

回到这个问题,满族民族主义者与清朝的不可拆分,导致满族的确有一部分人,具有必然的动力去为清朝辩护。至于满克思、解构汉族、“满族是皇族”,以及刻意地把清朝说成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抹去其民族压迫的内容,等等之类,不过是这一基础上的外在表现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题主所说的满清和满族捆绑问题,其实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与满洲人有同样困境的,还有一个回族,他们面临的是“族教难以分离”的一个困境。对于这样一个起源五花八门、仅以伊斯兰教捏合在一起的民族,如果没有伊斯兰教,那么不仅回族内部无法建立认同感和统一感,其本身也会整体性湮没在汉人群体中。回族人面对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果一个回族人想要加强自己的民族认同感,他会发现,自己只有加强自己的宗教认同感这一条途径可走。

所以,虽然我们不能说满、回两个民族如何如何,但目前对汉族解构最狠、虚无化最积极的学者、精英人士,的确多出自满回两个民族。所谓一个极端者的背后,必有十倍的温和者和百倍的同情者。虽然表面看来,只有少数的满回学者精英在虚无化汉族,但这种“出头者”的座下,是大量基于民族认同危机感的普通人所夯实的基础。

user avatar

皇汉是台湾网军最得意的杰作。

很多人都已经忘了,大陆和台湾至今依然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台湾人有一支专门针对大陆的心战部队,其目的在于挑拨内地各个族群、地域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弱化内地、甚至分裂内地的险恶目的。

台湾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内地民族政策的一些缺陷,并以此为突破口展开了疯狂的攻击。台湾人出资收买了包括汉网在内的一系列皇汉论坛,同时还雇佣大量水军疯狂造谣。这些谣言包括不限于民族、历史、政治等各个方面,其宗旨在于攻击共和国的执政根基,把台湾树立成中华正统。

这些谣言有多离谱?我就试举几个。

十年前的百度贴吧,对教员有一个黑称是“毛敬塘”,用来指责教员认斯大林为父,割让外蒙。然而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外蒙独立完全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无能无耻的产物。台湾网军通过造谣扣屎盆子,成功地洗白了自己,同时把黑锅转移给了教员,可谓一举两得。

为什么我要举这个例子呢?因为这一批谣言的指向十分明确,即通过历史隐喻和移花接木,把共和国置换为清,把台湾置换为明,最终得出结论,大陆是沦陷区,台湾才是中华正统。

台湾网军同样炮制了大量关于满族的谣言,实际上这些谣言很多都是把他们自己干的事儿栽赃到内地头上。

还是举个例子,皇汉十分热衷于抨击辫子戏,然而实际上内地传统的清宫戏都是以历史正剧和讽刺为主,代表如《雍正王朝》《宰相刘罗锅》等,对于历史的黑暗并不避讳,甚至会刻意矮化皇帝的形象。而被皇汉深恶痛绝的戏说类、恋爱类清宫戏,恰恰是港台人带进大陆的。戏说类鼻祖《戏说乾隆》,宫斗类鼻祖《金枝欲孽》,恋爱类鼻祖《还珠格格》,都是港台影视圈的杰作。这些戏当年在内地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批评,因为过于不尊重历史,大多数人都觉得它们不上台面。

为什么经常有人说皇汉是精日?因为皇汉大本营台湾,同时也是精日大本营,所以两者无缝衔接,完全没有压力。皇汉热衷的所谓唐朝在日本,明朝在朝鲜,民国在台湾,大陆是后清,其居心为何,不言而喻。

除了这些之外,皇汉当年还有大量吹捧繁体字,污蔑简体字是“残体字”、“文字狱”,以及什么爱无心之流的网络暴论,无一例外都是台湾人在背后搞鬼。

不管怎么说,这些谣言的威力都是极其巨大的,传播度和生命力极强,已经洗脑了相当多的内地民众。正常人很难理解,本是同根生的一批人,却有着如此巨大的恶意,恨不得把同胞置之死地而后快。只希望统一之后,能够把这些蝇营狗苟的肮脏历史公布于众,让这些罪人得到应有的审判。

user avatar

可能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民族是不可能融合或同化的。

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动中国人对于民族复兴的愿望,对中国境内的每一个民族都是,当然也包括汉族和满族。

而民族复兴的最大行为当然是宣扬本民族光辉的历史,全世界都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满族同胞而言,宣扬本民族的光辉历史当然是宣扬满清入关及之后的满清历史,因为这是满洲人自认为最值得夸耀的事情。

但是满清入关对汉民族的无差别屠杀及之后满洲人对汉人的剥削与奴役对汉民族来说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相对来说,蒙元时期都没有这么高压与奴役。

所以这种对历史的对立视角,使得满汉两族对本民族的复兴存在根本性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只存在于满汉之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都不存在这种冲突。

所以哪个满族人会想到照顾汉人的感情而不去宣扬满清呢?又有多少汉人愿意接受满清正统,承认本民族被屠杀是一种正确呢?

我在知乎拉黑了很多满族人,但我知道这些人大多不是坏人,他们只是没想到或者假装没想到宣扬满清对汉人的伤害,更像是希望通过不断的宣扬满清让汉人被动接受。

他们有的真心希望融入汉族,但这种历史观的对立使得这种行为更像是在同化和压迫汉人。

所以可能只要满族人继续以中华正统的名义宣扬满清,这种情况就不会停止。

user avatar

清朝灭亡得时间近,留下的残余势力多,必然搞地方民族主义的人就很多,又和汉人中一些逆向民族主义败类合流,形成所谓的md势力。举个例子,其他少数民族中反汉的地方民族主义极端分子比例可能只有0.1%或者更少,但满族可能就有1%,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对于搞事肯定是没有兴趣的。

但是这1%的满族极端分子的活动,就能造成巨大的破坏。

《周恩来选集(下卷)》收录的《接见嵯峨浩、溥杰、溥仪等人的谈话(一九六一年六月十日)》​

民族将来是要互相同化的,这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但不能歧视,不能强制。因此现在还要把满族恢复起来,事实上一九四九年以后已开始这样做了。

周总理是个理想主义者,做事的方式是很理想化的,犯了许多路线错误,给后世挖了不少坑,至今很多有志之士都还在批判。但是理想主义者是没有坏心的,是好心办了坏事。我们要看他们的目的,不要看手段,手段可能是错的,目的是对的就该肯定其目的。

目的是什么呢?是民族最终互相同化。当然本朝70年来,尤其40年来过于优待少数民族的做法,虽然促进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汉字,但也培养了地方民族主义的分离倾向,损害了汉民族的利益,相对于毛主席周总理希望民族互相同化的最终目的,是南辕北辙的。

但是民族互相同化这个目的,肯定是非常正确的。

对于这种未来可以预见的同化,绝大部分满族,比如赚钱赚得盆满钵满的马亲王,当然会觉得未尝无法接受。普通人嘛,考虑的不就是过好日子,做好一个中国人,谁会天天想着搞事,想着打打杀杀的事情呢?

那么,那1%的满族极端分子是些什么人呢?

据为师观察,除了极少数组织笼络他们的金主之外,这些人基本都是些穷困潦倒,怨气满腹的反社会分子。

有人年近40,还是处男,跑去相亲后大骂满族女孩瞧不起他这个正蓝旗贵胄。

有人发扬八大胡同传统,身为八旗名媛在会所工作,但因容貌有碍观瞻,收入低微。

有人只有八分之一八旗庄子农奴血统却自命巴图鲁勇士,在三流院校担任公开课教师,因为侮辱辛亥革命被学生举报遭到开除。

如此之类,不胜枚举。

对于这些穷窘之人来说,如果能从境外获得一月500的外快,就能让他们做事得越发卖力,持续不断地作为满族极端分子发表反汉反社会言论了。

众所周知,满族极端分子不但有来自本族的反国家分子的金援,还有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金援。

我们当然不必把满清的罪恶针对现在的满族,但对于满族极端分子

【在我们每次欲讨虏庭之罪,陈伪酋之暴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自己跳出来对号入座、挺身护主&祖,百般话术悬于口,左右顾而言他

在每次有人欲直斥伪虏千年未有之大罪时,便如膝跳反射一般原地跃起,舌灿莲花、万般辩白,从儒学绕到秦政,自小农言及科举】

的卑劣行径,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并做好打击准备。

再温和的华夏民族主义者,也不会认为满族极端分子和汉包衣人士为满清疯狂招魂洗地,鼓吹反动的爱新觉罗匪帮属于言论自由。

大西王与你我同在。

user avatar

北京正黄旗通天纹

忘了?

user avatar

要我说,你还是接受挨骂的好。

要是哪天大家都不骂了,那多半你心里会发毛。

user avatar

主要是针对满遗,而绝非满族人这个群体。

为什么?











像以上这种,已经是相对柔和了,面对这种优越感超感人的家伙,你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比如清末,反清的时候,东北的满人也在努力行动,“勿使清帝东归”。

到现在,反而觉得回到了大清一样,一身的自我优越感爆棚,无怪乎有皇汉。甚至不少蒙人也厌恶他们(这个不是我杜撰)。

我支持的是打击那些自以为是,分裂民族感情,制造事端的满遗,而不是满族人。

同样,那群脑子有坑的皇汉也给我滚一边去。

就历史上而言,拿着不放已经没什么用了,就算如网传广州那位穿皇袍想当皇帝的那人,都该醒醒了。

也别出现什么,南京张园园这位加拿大外国人来华千里迢迢怀念大清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彼此的隔阂非一日之功,但互相不歧视还不是自己的问题?

user avatar

日本左翼进步人士:“南京的惨状要引发我们深思,对不起”,“以前军国主义对中国造成了伤害,深表抱歉”,“靖国神社里的战犯罪大恶极,我们都应该反对”,“回顾历史是为了不忘记历史,这是应该的”。

日本右翼垃圾:"南京没有发生屠杀”,“以前日本军人犯的罪关我们什么事”,“靖国神社里都是忠勇双全的爱国者”,“中国人老是揪着过去的事情不放,这是反日”。

满遗:“扬州根本就没发生屠杀”,“以前统治者犯的罪关我们什么事,另外,汉族赎罪论还是要坚持的”,“入关杀的血流成河的都是满族的大英雄”,“汉族人老是揪着过去的亿点点屠杀不放,这是反满”。

为啥我就很少听过这种话:“满清邪恶可耻,我是满族人我也反对”,“反思历史是为了消除仇恨,我是满族人我赞成”,“入关屠杀的都是民族败类,要被唾弃”?

所以你看,一部分满遗甚至连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后代都不如,人家还能反思战争,你呢?

user avatar

因为头上有通天纹的想骑在我们头上

user avatar

我们是56个民族,多民族融合在一起,我们又是新生,从一个旧的封建社会直接跃进到新社会主义,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个时期短短一百多年,为了推翻旧社会,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回来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安静的刷手机,但推翻旧社会时并没有清理干净,当时选择了南北妥协,换来的是大部分清朝贵族都保留下来,从而导致日本利用这些政治资源在东北建立了伪满州政权,民国政权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迅速的腐朽与这群体同流合污!到1949建国后采取劳动改造手段,让他们成为了共和国公民!

到现在这群体越来越壮大,也越来越隐蔽,尤其是他们控制了媒体,从电视兴起,一堆美化大清的影视剧开始冒出,到网络兴起,更是群魔乱舞!甚至有复辟的声音出现,这造成了大部分国人的反感,都21世纪了,还在这充贵族血统!

现在骂满清是对封建时代的一种反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落后,人文思想上尤其滞后,他禁锢人类的思想,完全变成工具!而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所谓的八旗贵族炫耀自己的血统,地位以及现在的财富,但他们忘了他们能有今天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的包容性,我们并没有清算他们,至少没有实际的清算!

我相信大多数满族人都不会认同屠杀,不管是清朝时期还是其他封建时代,但清朝多了两点跟其他朝代不同的事,一个是屠杀无差别屠杀,另一个是文字狱!而那部分群体却为这些摇旗呐喊,认为当时还杀得少了,这就无怪乎要去骂他们了!

要对付这群人,除了无视他们,就是他们冒头一个处理一个方案之外别无其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这事儿可不简单,牵扯的历史和现实的东西都不少。为什么网络上很多人对满清和满族人有意见?这背后啊,得从几个层面说起。 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些事儿。 满清入关,建立了清朝。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初期,为了镇压反抗,确实发生了一些非常惨烈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年轻人在网络上对“996”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情绪,可一旦进入职场,又似乎被现实裹挟,不得不接受常态化的加班。这中间的逻辑和心态变化,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白,网络上的“抵制”和现实中的“接受”,其发生的 语境、动机和承受对象 是完全不同的。网络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贴近现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 网上“高薪职业”的定义与现实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网上高薪职业”的普遍认知和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偏差: 信息茧房与样本偏差: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行业报告、职场博主分享、招聘网站的“热门职位”推荐。这些信息往往是经过筛选和放大的。例如: .............
  • 回答
    网上女权主义者众多,线下现实中也同样随处可见,这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网上”和“现实”这两个层面,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来掰开了聊。互联网:女权主义的催化剂与放大器首先,我们得承认互联网为女权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土壤。 信.............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网络上觉得东吴很恶心的人很多”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和对历史叙事的多元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讨厌”就能概括的,更多的是一种不满意、失望,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恨铁不成钢”。要详细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讨论的“东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网络讨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茧房和观点的极化。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医的批评声浪那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却相对少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网络上的声音为何如此尖锐?1. 信息传播的门槛低且易于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尤其.............
  • 回答
    现在网上关于“中国盛世”的讨论确实挺多的,而且观点挺多元的。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而且这些感受的产生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跟我们当下经历的很多变化联系在一起。一、经济发展的直观感受: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经济上的变化。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高多了,这绝对是个事.............
  • 回答
    在我观察到的互联网讨论中,确实存在一些人对黑人群体的负面看法,并表现出厌恶的情绪。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能够简单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的各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历史遗留的负面刻板印象是许多负面情绪的根源之一。几个世纪以来,.............
  • 回答
    关于现实中“反美”现象较少,但网络上却出现大量反美言论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反美:隐晦性与政治现实1. 政治与经济的“沉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渗透到全球,许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因此公开反对可能被视为.............
  • 回答
    网络上不少女性表达对婚后生活的不满,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也不是空穴来风。它不是个例,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图景。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放大了这些声音。以前,女性可能在私下里抱怨,但现在,网络平台让她们更容易找到同伴,分享经验,形成.............
  • 回答
    网上购买电影票比现场购买便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背后涉及到影院的运营策略、营销手段以及技术发展。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主要原因:一、 影院的运营成本与效率提升: 人力成本节省: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现场购票需要售票员,这涉及到工资、社保、培训等一系列人力成本。而网上购票则是一个自动化、数字化的流程,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感受到网络上男女声量差异不小。你说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没那么剑拔弩张,这倒不是说完全没有分歧,而是说那种公开的、激烈的、上升到群体对立的场面,在网络上更显眼。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个点可以聊聊,而且这些点环环相扣,让网络成了这种对立的温床。首先,匿名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现实生活.............
  • 回答
    现在网上确实存在一股不小的声音,对清华北大这类顶尖名校抱有比较负面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恶意”不小。要说清华北大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说起来可就话长了。首先,最直接也最表面的原因,就是“资源集中”和“精英化”的争议。清华北大无疑是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它们集中了全.............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上卖的汉服,很多都走的是那种“华丽”、“复杂”的路线,像是龙纹凤纹、大面积的刺绣、层层叠叠的流苏,还有各种鲜艳的色彩搭配。一眼看过去,确实很吸引人,也很符合大家对“仙气飘飘”、“大气磅礴”的想象。但你说得对,相对而言,那些真正简简单单、素净清淡的款式.............
  • 回答
    网上与现实的落差,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角度。你说的这种“网上贬低皇汉,现实遇不到”的情况,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咱们得承认,网络是个放大器。在网上,人人都戴着个面具,或者说,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这种自由,有时候会变成一种肆无忌惮的表达。你想想,在网上,你不需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感受到的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我们在网络上常常觉得“女拳”声音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所谓“女拳”的比例却低很多?这里面涉及到的因素挺复杂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下,“女拳”这个词本身就有争议。很多人用它来指代那些在网络上极端、激进、甚至带有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明明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Fate/Grand Order(FGO)玩家讨论,什么新活动攻略、英灵强度分析、剧情吐槽,还有各种满破五星卡面舔屏,感觉这个游戏简直是全民都在玩。但走出屏幕,走进现实生活,想找个能一起聊FGO的朋友,却像大海捞针一样困.............
  • 回答
    王宝强离婚事件确实在8月15日那天,盖过了日本投降日的官方纪念报道,甚至在网络舆论场上引发了海啸般的讨论。这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媒体生态、社会心态以及信息传播的固有规律。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传播有其内在的“话题性”和“即时性”的权力。 话题性:情感共鸣与戏剧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网上和现实中的女性行为差异挺大,尤其是在一些争议性话题上。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啥会出现这种“网上双标严重,现实却很少”的现象。首先,得承认网上和现实确实是两个不同的场域,人的表现自然会有差异。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一捋一下。一、 匿名性和疏离感.............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当下网络文化和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现象。为什么“完爆、碾压、史上最强、秒杀、吊打、千年一遇”这类形容程度极高的词语在网络上越来越常见?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社交媒体和信息爆炸的驱动 注意力经济的加剧: 在海量的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