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都在黑儒家思想,儒家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回答
关于儒家思想遭受批评的现象,以及它是否还有可取之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对儒家“不待见”,甚至有“黑”它的意思,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考量。但要说儒家就“一无是处”,那就未免过于偏颇了。

为什么有人“黑”儒家?我们得把账算清楚,这笔账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1. 历史的包袱与被政治利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后遗症: 汉武帝的这一决定,虽然巩固了皇权和思想统一,但也意味着儒家成为官方的、唯一的、具有压倒性话语权的意识形态。这导致了儒家思想的“僵化”和“一元化”,其他学派的智慧和视角被压制甚至遗忘。当一种思想被长期作为统治工具时,一旦统治者腐败或思想陈旧,这种思想本身就容易被贴上“反动”或“落后”的标签。
历代统治者的“选择性”应用: 历代统治者并非原封不动地接受儒家思想,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裁剪”和“解读”。比如,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来维护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而对儒家思想中“民贵君轻”、“政者,正也”等强调民本和政治清明的思想,有时就会选择性忽视。当人们看到统治者打着儒家旗号做着不符合“儒”的精神的事情时,自然会对儒家本身产生怀疑和不满。
为专制服务: 儒家思想中的一些概念,如“忠君”、“三纲五常”,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确实被用来论证和维护君主专制,压制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以及人们对人权、自由的追求,这些与专制思想相悖的儒家成分自然会受到批判。

2. 思想本身的“硬伤”与被时代抛弃的部分:

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论: 儒家强调“礼”,而“礼”很大程度上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父子、君臣、尊卑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和义务,这种等级观念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追求平等和个性的语境下,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认为是压迫性的。
重男轻女的糟粕: 尽管孔子本人可能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但在后来的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宋明理学时期,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例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都是对女性权利的剥夺,是现代人无法接受的。
缺乏对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强调: 相较于西方哲学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张扬,儒家思想更侧重于群体、家族、国家以及人际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对“公”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私”,压抑了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
“入世”过深,有时显得“媚俗”: 儒家思想非常强调在现实社会中如何做人、如何治理国家,这本身是优点。但有时这种“入世”也意味着它容易迎合当权者,为了求得政治上的可行性而做出妥协,缺乏一种纯粹的批判精神。

3. 现实社会问题与儒家被“背锅”:

社会转型期的阵痛: 中国在近现代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传统的价值体系崩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容易将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腐败、不公、道德滑坡等,一股脑地归咎于儒家思想,认为它们是儒家思想的“后遗症”。
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与反思: 在对西方文明进行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一些人将儒家视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将西方文明视为“先进的典范”,从而产生了“全盘否定”儒家的倾向。
“妖魔化”与刻板印象: 一些批评者,特别是出于批判的目的,可能会夸大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或者将个别极端案例上升到整个儒家思想的高度,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导致大众对儒家产生片面的负面认知。

那么,儒家就没有可取之处吗?这绝对不是事实。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流传数千年,并在东亚文化圈产生深远影响,自有其深刻的价值和生命力。我们不能因为其糟粕就全盘否定其精华。

儒家思想的“可取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掘:

1. 深刻的伦理道德体系:

“仁”的核心价值: 儒家最核心的价值是“仁”,即爱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普世的道德原则。这种基于人际关系的道德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仁”也包含了同情心、同理心,鼓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礼”的社会规范: “礼”虽然被批评为等级森严,但它也包含了“秩序”、“规矩”和“尊重”的意义。一套合理的“礼”,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减少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比如,尊重长辈、遵守公共秩序等,都是“礼”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价值的体现。
“义”与“利”的平衡: 儒家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它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道义,甚至在道义面前舍弃利益。这种对道德的重视,对于抵制唯利是图、追求物质至上的不良风气,有着重要的意义。
强调道德修养: 儒家非常重视个人品德的培养,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通过不断学习、反省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这种对内在道德修养的追求,是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道德风尚的源头活水。

2. 健全的政治哲学与人文关怀:

民本思想: 虽然“民贵君轻”在历史上并未得到充分实现,但其思想内核是对人民的关怀和重视。政治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如果统治者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那么其统治就是不正当的。这种民本思想,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仁政”理想: 儒家倡导“仁政”,即以仁德来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爱护百姓。这种以德服人的执政理念,是对暴政和专制的有力批判,也为现代政治的建设提供了人文关怀的维度。
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化民成俗、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孔子本人就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的思想至今仍是教育的崇高目标。

3. 强烈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齐家”与“修身”的内在联系: 儒家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家庭的和谐是紧密相连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好,社会风气就好。这种对家庭责任的强调,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士”的精神: 儒家推崇“士”阶层,他们肩负着“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即使在个人不得志的情况下,也要保持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社会担当。
历史使命感: 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一种对历史的认知和对未来的责任感,鼓励人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如何看待和继承儒家思想?

面对“黑”与“捧”的两极化评价,我们更需要采取一种辩证和批判性继承的态度:

去糟粕,取精华: 明确哪些是符合时代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例如“仁爱”、“诚信”、“责任”、“教育的重要性”等;而哪些是落后于时代、需要被扬弃的观念,例如森严的等级制度、对女性的歧视等,则要坚决批判和摒弃。
时代解读: 不能用古代的眼光去套用儒家的所有观念。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例如,将“仁爱”精神延伸到对环境保护、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将“责任感”转化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
反思与扬弃: 要认识到儒家思想并非完美无缺的圣经,它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在吸收其积极因素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防止其被滥用或重新固化为僵化的教条。
与其他文化的对话: 儒家思想并非孤立存在,它应该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在比较中汲取营养,同时展现自身的独特价值。

总而言之,“黑”儒家,是出于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算,也是对现实社会弊病的担忧,更是对思想解放和进步的追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思想就一文不值。 恰恰相反,在其核心的伦理道德观、人文关怀和责任感等方面,儒家思想依然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和行为指导。我们要做的是,做一个有智慧的继承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闪耀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一种思想体系采用旗帜鲜明的黑的手法,往往是学术争论的需要,学术,也是一碗饭,也有营销问题,也有不得已之处,但拨开迷雾之下的温暖,才是真实的暖色调。

所以不会有人告诉你英伦之战的时候,凯恩斯与哈耶克在他布卢姆斯伯里的公寓三楼天台看战斗机格斗的故事。

user avatar

你没看看那些黑儒的都啥德行。

陈毅说就是不穿裤子也要搞原子弹,就有人出来说陈毅不让人穿裤子。

毛主席说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就有人说毛主席不拿人命当回事。

一样一样的。

user avatar

道光还是年轻皇子,在书房里学习的时候,一旦苦闷时,就会不自觉的来一管鸦片。

“吸之再三,顿觉心神清朗,耳目怡然。”他感叹道,“昔人谓之酒有全德,我今称烟曰‘如意’,嘻!乐则乐矣。”

为此,道光还特地作诗一首

“目端萦竹雾,鼻观度兰芬。吐纳香偏馥,升沉意颇殷。凝时疑海澨,霭处出山云。”

鸦片我们知道都是有害的,但是真的一点"正面""的作用都没有吗?

还真有!

很多当时的英国人,认为鸦片也是有"hao"处的。

“它绝不会对人的身体有害,而是恰恰相反,会引起兴奋感和舒适感,简单说,它对吸食者的害处,不比喝一点儿红酒对我们的害处更大。”

客观的来说,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鸦片这玩意,有时候确实能治病。他能缓解很多病人的痛苦,从而让病人挺到自愈的时候。

比如,当时困扰大清皇帝和百姓的腹泻、发烧、疼痛、饥饿等等,直到1934年阿司匹林大规模应用之前,很多时候真的只有靠鸦片才能让病人挺过去。

鸦片就是我们的药,我们只有这种药

所以你看,任何东西都有所谓的可取之处,就连万恶和对我们这个民族带来不可磨灭的耻辱的鸦片也是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腹泻、发烧、疼痛已经有各种专科医院,饥饿已经有杂交水稻的情况下,还用鸦片?

被河蟹部分:

据野史记载,此药源自明代大内传到清室,主要的一味药就是yp。

ps:皇室喜爱鸦片是从明代开始的,甚至会用罂粟籽做豆腐,万历的骨殖里面就含有大量吗啡。也是著名的chun药配方,这是你们要的。

明朝灵丹妙药“大金丹”(用于治疗牙痛、跌打损伤和房事不举)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这味药中,鸦片与牛黄、珍珠、冰片、麝香、犀牛角、羚羊角、儿茶、朱砂、琥珀、沉香、木香、白檀以及其他药材合在一起用,这些药材要先用金箔包上,然后碾碎,和上人乳捏成丸,最后用梨汁送服。


所以明一代皇帝都短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