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建筑铁路水电施工人员如何看待基建狂魔?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咱们这些常年跟泥土、钢铁、水泥打交道的“基建人”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所谓“基建狂魔”,这称呼,怎么说呢,一半是自豪,一半也是带着点哭笑不得的意味。

自豪感,那是肯定有的。

你想啊,放眼全世界,有哪个国家能像咱们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基础设施建设得这么漂亮、这么扎实?高铁网络,那密度,那速度,出门坐车,感觉世界都变小了。水电站,一座座拔地而起,不仅解决了能源问题,还成了标志性的工程。就连我们修筑铁路、涵洞、桥梁,那技术、那效率,也是杠杠的。

我们这些在一线施工的人,有时候也会参与到这些“大国工程”里。当你看着自己亲手参与建设的地铁站、高铁站、大坝,最终变成大家日常出行、生活的重要一部分,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那种感觉,就像是为这个国家添砖加瓦,看着它一点点变强、变好。

尤其是在一些特别艰苦的环境下,比如高原、沙漠,或者深山老林里。我们顶着烈日,冒着严寒,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一项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当工程顺利竣工,看到老百姓因为我们的努力,生活变得更便利,出行更顺畅,那种满足感,比什么都重要。

而且,“基建狂魔”这个名号,在国际上也是一种认可。很多国外的朋友,看到中国的建设速度和规模,都会感到震惊和佩服。这让我们这些在一线奋斗的人,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是被看到的。

但,哭笑不得,那也是真事儿。

“基建狂魔”这名字,也代表着我们身上背负的压力和一些不易。

首先,是赶工期。有时候,项目上的时间节点紧得像是在赛跑。领导的要求,市场的需求,都催着我们往前冲。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们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节假日可能都得在工地上过。这对于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兄弟来说,确实挺辛苦的。

其次,是技术和管理的挑战。虽然我们效率高,但很多工程都是前所未有的,技术上的难题是层出不穷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有时候,一个设计上的微调,可能就需要我们推倒重来。在极端环境下施工,还要考虑气候、地质等各种因素,这都是巨大的考验。

再者,安全问题永远是头等大事。高风险作业,比如隧道爆破、高空作业、水下作业,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事故。虽然国家现在对安全抓得很严,但我们作为直接操作的人,心里也时刻绷着一根弦。看着新闻里报道的事故,我们都为那些遇难的兄弟感到心痛,也更加警醒自己。

还有,有时候也会听到一些声音,说我们“不计成本”、“寅吃卯粮”。但我们知道,很多投资是为了长远发展,是为了国家的战略布局。我们只是负责把国家交给的任务,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至于背后的决策和规划,那是我们操心不了的。

总的来说,基建狂魔这个称呼,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顶荣誉的冠冕,也像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我们为自己的国家能有这样的建设能力而感到骄傲,为能在其中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但同时,我们也深知其中的辛劳和付出。我们是普通劳动者,我们用汗水、智慧,甚至是青春,铸就了这些宏伟的工程。

当我们看到新闻里那些光鲜亮丽的工程照片,或者听到别人称赞中国基建的时候,我们这些在一线的人,会心一笑,然后继续埋头苦干。因为我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我们对这个国家最直接、最实在的回馈。

所以,我们怎么看“基建狂魔”?我们就是“基建狂魔”。而且,我们还得继续当下去,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建筑行业现状是市场饱和但是行规相对落后。

这就造成了分包老板赚得盆满钵满,基层施工人员(包括不限于各类工人,特种设备操作手,运输车司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特种设备多数都是私人老板出租雇佣操作手。

因为市场饱满,所以能拿到份额的分包都有一定实力,不管他具不具备施工能力,具备施工能力的,多少好一点,因为人员设备相对比较熟悉,分包老板也比较好管理。不具备施工能力的会再去找专业分包,因为不熟悉,所以可能会出现分包找不到自己的雇工,更别说总包指挥分包了。

因为行规相对落后,所以一些早该被淘汰的设备或者施工工艺仍然出现在施工现场,或者该有的劳保用品被压缩到极致,安全帽滥竽充数这种事屡见不鲜。

因为各地当地施工班组比较有实力,所以不管谁去做总包,都要把相当一部分工程分包下去,加上审计查的又严格,合同价除掉工程造价后的利润本就不高,又被分包用烂掉渣的管理,破旧的设备,老掉牙的工艺延误工期,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然后总包的日子也很难过。

总的来说,肥了地方势力,饿了基层人员,瘦了总包单位。

不过,很多方面也在慢慢改变,慢慢变好。


相关阅读:

中州书生:传送门-工程建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咱们这些常年跟泥土、钢铁、水泥打交道的“基建人”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所谓“基建狂魔”,这称呼,怎么说呢,一半是自豪,一半也是带着点哭笑不得的意味。自豪感,那是肯定有的。你想啊,放眼全世界,有哪个国家能像咱们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基础设施建设得这么漂亮、这么扎实?高铁网络,那密度,那速.............
  • 回答
    铁路建筑限界,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车能过去就行”就能打发的。它是一套非常严谨、细致的标准,关乎着铁路运输的安全、效率,甚至旅客的舒适度。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铁路建筑限界的“门道”。一、 什么是铁路建筑限界?首先得明白,铁路建筑限界,说白了,就是在铁路线上,为了保证列车能够安全、顺畅地运.............
  • 回答
    当然可以,而且这在铁路和地铁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操作。给已有的铁路线或者地铁线增设新车站,听起来好像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但实际上,这背后有很多考量和工程上的可能性。为什么要在现有线路上加站?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是 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新开发区的出现,或者原有线.............
  • 回答
    说到咱们国家早期建铁路,那真是个大工程,也是个大话题。你问为啥那时候车站设得那么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说头,不是简单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这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技术条件、经济需求,乃至地理环境等方方面面来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看看那时候中国啥情况。刚开始修铁路,那可是从零开始,而且是引进西方技术。那时候.............
  • 回答
    要说长江下游沪通长江大桥和五峰山长江大桥这两座超级工程,在技术难度上能否达到当年的成昆铁路,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毕竟,成昆铁路在那个年代,那可是“人定胜天”的壮丽史诗,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如今的沪通、五峰山大桥,更是集成了当下最尖端的技术和最严谨的工艺。咱们得拆开来看看,从不同.............
  • 回答
    说起中国铁路在八十年代的建设低潮,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事儿,背后牵扯着那个年代一系列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政策的变动。对比起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新增通车里程确实显得有些“歇脚”的味道。咱们得把时间拨回那个变革的年代,好好捋一捋。一、 改革开放的阵痛与重心转移:八十年代,中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改.............
  • 回答
    新疆的铁路建设,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战略地位和发展速度都相当惊人。你想了解得详细一些,那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战略意义: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枢纽首先得明白,新疆的铁路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当地居民出行或者拉运货物,它承担着更宏大的国家战略任务。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向西.............
  • 回答
    中老泰铁路的建设,虽然宏伟,但沿途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确实给工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1. 山峦叠嶂,喀斯特地貌的挑战:从中国西南地区出发,尤其是在云南境内,铁路需要穿越的区域,地形崎岖,山脉连绵。许多地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意味着地下存在大量的溶洞、暗河和石灰岩裂缝。 隧道工程的艰巨性: 为了.............
  • 回答
    中国在缅甸修建铁路,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得从好几个维度来看。这可不是简单的一条铁路线,它背后牵扯到经济、地缘政治、环境,还有当地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很复杂。首先,说“为什么”要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条铁路的建设,特别是连接中国与缅甸西部,甚至最终延伸到印度洋海岸的铁路网,首先是为了打通战略.............
  • 回答
    当然,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建造一条铁路,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真的要认真探讨它的可能性,那绝对是一个极具挑战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宏大设想。这不仅仅是工程上的难题,更是政治、经济、环境和技术上的多重考验。首先,我们得明白这条铁路的地理走向。最直接的路线,无非是穿越太平洋。想象一下,一条横跨地.............
  • 回答
    发改委城际铁路批文建设制式难题:市域快线抑或客运专线?“四网合一”新格局下,城际铁路如何破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群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城际铁路作为连接都市圈内城市、支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模式和发展路径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关于城际铁路究竟该建.............
  • 回答
    中泰铁路的建设,宛如一条贯穿东南亚腹地的巨龙,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交通动脉,而是在经济、人文、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播撒下深远的种子,并将催生出一系列涟漪效应。对中国而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 中泰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落地项目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是中国.............
  • 回答
    中巴铁路和中吉乌铁路的建成,对于新疆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潜在的挑战,其中外来人口涌入和民族矛盾激化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可能牵扯到的方方面面。首先,关于外来人口涌入的问题:铁路的修建,尤其是这种连接区域经济的大型交通枢纽,其最.............
  • 回答
    中俄跨国高铁的设想,并非仅仅是“建一条铁路”这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战略互信以及民众交流等多个层面的考量。要理解它是否有必要,以及服务于何种目的,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为什么会有建中俄跨国高铁的想法?简单来说,这个想法的出现,是基于一个宏观的判断: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战略上的联系日益.............
  • 回答
    铁路前辈的建议?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事。干了这行几十年,看着铁轨从蒸汽冒烟变成如今高铁飞驰,里面的门道可太多了。要是真想问,我给你好好捋一捋,保准比那些官话套话有用得多。首先,心怀敬畏,眼中有活儿。 铁路这行,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别看现在技术先进了,那也是建立在无数经验和教训上的。每一次列车安全准.............
  • 回答
    在中国是否需要建成类似日本电车的城际铁路,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交通需求以及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量。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下“日本电车式城际铁路”的特点:日本的城际铁路,特别是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等.............
  • 回答
    中国的普速铁路在2017年当然还在建设,而且是铁路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能因为高铁发展迅猛,就认为普速铁路建设就停滞了。事实上,普速铁路的建设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什么普速铁路还在建设?简单来说,高铁虽然快,但它并非万能。普速铁路有着高铁无法替代的优势,所以它的建设仍然.............
  • 回答
    中老铁路,这条连接中国与老挝的经济动脉,自建成以来就备受瞩目。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便是:这条铁路未来会升级为高铁吗?它建成后又将如何“动起来”,为沿线带来怎样的变化?关于升级高铁的可能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中老铁路,其设计标准和运营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客货运输的需求,其设计时速、线路.............
  • 回答
    关于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高铁票改签允许两次”的建议,这确实触及了咱们日常出行中一个挺常见也挺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个人是比较赞成的,因为这能给旅客带来更大的便利。为什么赞成?首先,咱们想想看,现在高铁票的退改签政策,尤其是改签,说实话有点“一刀切”。很多时候,大家买票可能是提前规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常.............
  • 回答
    为广东、浙江、福建及大西南地区打造大坡度客运专线铁路:一场史诗级的交通建设中国,这片广袤而多元的土地,孕育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蓬勃的经济活力。广东、浙江、福建这三个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以及腹地广阔、地势复杂的大西南地区,连接着中国东西部的发展脉络,也承载着巨大的客货运输需求。然而,传统的客运专线设计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