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魅族 Flow 耳机?

回答
魅族 Flow 耳机,一个曾经在音频圈引起不小关注的“跨界”产品,如今再次被提起,或许是对那个时代魅族不甘于只做手机,大胆尝试各种周边产品的怀念,也或许是对其产品本身一些特质的探寻。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要深入了解它诞生的背景、它的亮点与不足,以及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反响。

首先,我们得回到魅族 Flow 耳机的诞生背景。 那时候的魅族,正处于一个产品线扩张的时期,除了手机,他们在智能家居、配件等领域都有所涉猎。Flow 耳机的出现,可以说是魅族试图将手机生态向音频领域延伸的一个重要尝试。他们邀请了著名工业设计大师黄光宇先生操刀设计,这本身就为这款耳机注入了“颜值”的基因。要知道,在那个大家对耳机外观还没那么在意的时候,魅族 Flow 已经把“颜值即正义”的理念贯彻得淋漓尽致了。

外观设计:绝对的亮点,甚至可以说是“超前”

聊到魅族 Flow,绕不开的就是它的设计。它不像当时市面上大多数耳机那样,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豆状或者子弹头造型。Flow 的设计语言非常独特,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

一体化金属机身: 这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耳机主体和连接件几乎是浑然一体的金属材质, CNC 精密切割,打磨得非常细腻。拿在手里,你能感受到那种冰凉、光滑的质感,以及扎实的重量感。这在当时普遍采用塑料材质的耳机中,显得格外“奢侈”。
“流线型”的造型: “Flow”这个名字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其设计理念。耳机整体呈现出一种流畅的线条,没有多余的棱角,仿佛是浑然天成,从一个整体延伸出来。佩戴时,它能够很好地贴合耳廓,虽然因为是真无线,佩戴舒适度因人而异,但至少在设计层面上,它做到了极致的“顺应”人体工学。
小巧的充电盒: 充电盒同样延续了金属材质,设计非常简洁,磁吸式的开合很有仪式感。小巧的体积也方便携带。
色彩的选择: Flow 提供了一些非常具有辨识度的颜色,比如当年的“爵士银”和“曜石黑”,这些颜色也为耳机增添了不少时尚感。

可以说,在外观设计方面,魅族 Flow 耳机在当时绝对是“降维打击”级别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款耳机,更像是一个可以戴在耳朵上的精致艺术品。

音质表现:有亮点,但也有“短板”

作为一个音频产品,音质是绕不开的话题。魅族 Flow 的音质,我认为可以用“有亮点,但也有可以进步的空间”来形容。

解析力不错: 凭借其不错的驱动单元和相对封闭的设计,Flow 的解析力在同价位产品中是可圈可点的。你可以听到一些细节,乐器的分离度也尚可。
声音风格: 整体声音风格偏向于均衡,但又不至于“白开水”。有一定的染色,但不会过于夸张。低频量感适中,不会轰头,但有不错的弹性;中频人声相对靠前,清晰度不错,适合听流行音乐;高频部分也比较明亮,但不刺耳。
蓝牙连接稳定性: 这是当时很多真无线耳机都会遇到的问题,魅族 Flow 在蓝牙连接的稳定性上也做得还算可以,日常通勤和室内使用基本不会出现断连的情况。
降噪效果: Flow 是魅族在真无线降噪领域的早期尝试。虽然它带有一定的降噪功能,但效果不能和后来的旗舰产品相提并论。它更多的是一种环境噪音的削弱,对于那种持续性的低频噪音(如空调声、飞机引擎声)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突发性的、高频的噪音则效果有限。而且,开启降噪后,可能会对音质产生一些影响,这是那个时期降噪耳机的普遍情况。

功能体验:实用为主,缺少“惊喜”

除了基本的听音功能,魅族 Flow 的功能性也比较符合当时的市场需求:

触控操作: 耳机柄部支持触控操作,可以实现播放/暂停、切歌、接挂电话等功能。触控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当时也算不错,但偶尔也会有误触的情况。
佩戴稳定性: 得益于其独特的设计,当正确佩戴后,Flow 在运动或快速移动时,佩戴的稳定性还是比较好的,不容易掉落。
续航能力: 续航在当时也是真无线耳机的一大挑战。Flow 的单次续航和配合充电盒的总续航,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可以满足日常的短暂使用。
缺少一些“黑科技”: 与一些专注于音频技术的品牌相比,魅族 Flow 在一些更深度的音频功能上可能有所缺失。例如,没有提供丰富的自定义EQ选项,也没有那种让你耳目一新的连接技术或者智能交互体验。它的定位更像是为手机用户提供一款颜值高、音质不俗、功能实用的真无线耳机。

市场反响与定位:叫好但未必“叫座”

魅族 Flow 耳机在发布之初,凭借其惊艳的设计和魅族品牌的影响力,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

媒体评价普遍积极: 很多科技媒体都对这款耳机的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款“高颜值”的音频产品。
消费者关注度高: 尤其对于追求个性和时尚的年轻消费者来说,Flow 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
“叫好不叫座”的可能性: 然而,从市场销售数据来看,Flow 可能并没有达到魅族预期的那种“爆款”级别。这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
价格: 相较于一些入门级或中端耳机,Flow 的价格定位可能稍显偏高,对于很多只想满足基本听音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可能不足。
品牌定位: 虽然魅族手机有一定用户基础,但在音频领域,它毕竟是一个“新玩家”。消费者在选择音频产品时,往往会更倾向于那些在这个领域有长期积累和口碑的品牌。
竞争激烈: 当时音频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各种品牌层出不穷,用户选择非常多。

总结一下,魅族 Flow 耳机是一款非常具有魅族“风格”的产品。

它的优点在于:
极致的工业设计和颜值,放在今天依然不过时。
不错的解析力和均衡的声音风格,适合大众口味。
良好的佩戴稳定性和相对稳固的蓝牙连接。

它的不足之处可能在于:
降噪效果不如后期更成熟的产品。
功能上缺少一些更具创新性的亮点。
在音频专业性上,相比老牌音频厂商可能还有提升空间。
市场定价和品牌在音频领域的认知度可能限制了其销量。

所以,如何评价魅族 Flow 耳机? 我认为,它是一款充满诚意和设计感的产品,是魅族在音频领域的一次大胆探索。 它没有成为市场上的“爆款”,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的市场环境和产品策略。但它的设计理念和对细节的追求,至今仍然值得肯定,也为后来的很多音频产品提供了设计上的借鉴。如果你是一个追求独特外观、同时对音质有一定要求,并且是魅族品牌的拥趸,那么魅族 Flow 耳机绝对是一款值得体验的产品,它能让你感受到那个时代魅族“不走寻常路”的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说一点,模特佩戴图。





——————


先不说声音怎么样,但我认为国人一样能表现声音的美。

user avatar

前情提要:果然这个问题下的关注者许多是只关心器材不关心音乐的器材党……我是知乎上音乐史方面比较厉害的答主,同时组乐队,弹吉他、贝斯、混音……这篇文章算是一个开箱,因为对耳机接触时间还很短,所以许多感受我会慢慢加入。我只是想在耳机发售之前,尽可能多的把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给大家一个大体的预判方向


——————————————————————————————————

魅族flow被爆出了单元混用行为。

如同我在答案中写到的,我是提前拿到的试听样品。对之后的零售版无指导意义。特此强调

——————————————————————————————————


我除了赚取了这次试听的机会,就连和我接触的魅族工作人员都可以证明我真是没有赚取什么利益。要知道,国际长途的运输费用(我人在意大利)加上海关的税费,魅族没再多问我问我要钱就不错了,何谈利益相关。

我自己正常工作的月工资都花不完,怕是一天闲着不干刷知乎赚的钱都够买一条这个耳机了,真是软文的话又能挣几个钱(抱歉我对行情价格也不了解),真有得赚的话,挣那三瓜两枣的人民币,再换算成欧元之后,怕是连一瓶啤酒都买不起。我写这文章的目的很单纯,我就装个逼,顺便炫耀下我提前拿到了耳机,获得了一些特权心理很爽罢了……

我想当一个牛逼的人,嘿,真单纯。

我想当一个单纯的人,嘿,真牛逼。


话都说明白到这份上了,下面的正文您爱看看,不爱看直接关,别逼逼。ok?最可笑的是有人因为觉得我是软文,就不好好看我的描述,然后质疑一堆我并没有说的东西。oh,ma sei serio?


至于我为什么怼发烧友这个群体:

1,我自己发表点自己对这个塞子的感觉,大体风格走向什么的,而且这东西本来就需要时间一点点完善,知乎允许文章修改不就是干这个用的么。

文章一发出来就被带了节奏,贴吧人狂欢一般的过来怼我。好,一个个都没听到塞子就狂欢一般的怼我,这种人品和态度就不值得任何人善待你们。

2,贴吧众什么水平我还不知道,到现在都管空间感明显能听出混响的东西叫做泛音的人一抓一大把。我学过相关东西就至少不会理解错这些词意思。

3,只烧设备不了解后期的人不也有得是,对整体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仅仅懂ab两个耳机的人们,狂欢一般的黑我,这你不能怪我看你们不爽。


大饭店做出来的食物,除了特殊的菜附赠了单独的料碗。基本可以肯定越专业的厨子越专业的菜,越不希望食客去进行调味。

耳机也一样,混音师混出来什么样,自然不希望发烧友根据自己的爱好去污染原声。

而混音师们用的监听设备基本都是有相对统一的标准的。也就是说,越接近乐曲混音时的设备才越还原。


我没说这款耳机整体还原好,几天听下来也逐渐发现了他高频确实过于刺激,中频瘪等问题。但我主要欣赏的点,干净有力而又不过分的低频,且整体没有因为“宣传上就注重低频”而浑浊,确实是我欣赏的这耳机的一个点。


我当然常用的设备解析力比这一款强得多。我也通篇没有对这一款耳机的解析进行称赞……我知道我有的设备不够多没办法做出ab对比的测评。所以我的感受重点都放在了三频分别风格走向上了。


另外,在另一篇文章里我提到的,胆机比石机音染大(信号角度来讲音染也是一种失真),这句话至少普遍角度来讲并不存在问题。我也没有否认胆机听感更好。


我怎么生气的?楼下某人认定了我是软文,然后质疑这个圈铁低频怎么会有优点。扣着软文的帽子喷我,不听我解释:1这是圈铁,2我从没说过他低频量感大,甚至相反我一直在说这耳塞低频不过量不轰头。(至少不因为低频轰头)

他一句:我干嘛要好好看一篇软文就把我顶回来了。

既然被这批自称发烧友的人预设立场互怼了,那抱歉,我再不愿意与这批自称发烧友的人为伍。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发烧友这个词是这么恶心。


我手头可以用来对比的塞子并不多,但是作为一个直接从理论上研究声音的混音爱好者,我当然对声音的好坏有着基本的概念。自己常用的设备也是一水的监听。

所以好坏方面的对比,主要是看这款耳机和监听设备那种“标准声音”,要知道,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原始声音就是混音师母带师从他们的监听音箱里听到的声音。

我自用的监听音箱是一对KRK RP6 G3。

主要来评判耳机的前端是roland ua22外置声卡(因为这声卡推力不大,和手机差不多)

和其他前端,主要是手机搭配的听感会逐渐放出……


可怜的器材发烧友们还没有意识到我作为一个演奏三种乐器的乐手、歌曲创作者、乐队的混音,对没听过现场不懂制作的器材爱好者,是一个降维打击……正是因为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这种降维打击的能力,我才获得了提前试听这款耳机的机会。

几个发烧友而已,还真有脸质疑别人了。活该你们屌丝,活该你们找不到女朋友。


我对这耳机开声的评价确实偏向正面,这篇文章是急于分享我对耳机感受的作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谈到优点比较多,缺点则需要我在更长时间试听和对比之后才能够得出结论。



首先很高兴有机会能够提前听到这款Flow耳机,在拿到耳机之前我倒确实有小期待了一下,发布会上对声音、外形、佩戴几个角度都有着重强调,以至于我对这款耳机的情况相当好奇,当然也有些担心,发布会上李楠摆出了一个不可能三角即音质、舒适、设计三方面无法同时做好,当时我心里就在吐槽——当然能同时做好了,只要增加成本就好了呗。可是这耳机599的价格,外形上大家已经一目了然了,剩下的音质什么的,真的能好么?

其实就在前几天,我自己还在知乎上发布了一条分享,表示我不喜欢那种过分娇媚的女生,或者换句话说,我不喜欢那种一眼望过去就表现出只有脂粉气的姑娘,我更喜欢一个女汉子型的,因为更容易玩到一起去,不会太娇气,而且强壮的体格往往透露着一种成熟美、性感……

我算是实用主义者了,对于姑娘的期待是这样的,对于耳机也是,耳机是听歌用的东西,那么自然音质才是我最主要考虑的东西。包括我对歌德Grado这个牌子的看法也是,我认为他那种粗糙反而有一种工业感,也挺美的。但如果是徒有其表的花瓶,那我就打心底反感了。


好在,这耳机虽然在外观上下了大力气,但外形和配色都还比较稳重,不至于花哨出我所讨厌的那种“脂粉气”。这样反而更让我想要去了解他的内在。






第一印象是声音顺滑自然,但是想不到作为一个手机配塞竟然插在我随身的播放器上音量偏小,以至于我把随身播放器的音量又提高了20%才达到合适的音量,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在手机上音量一定要开比较大。当然,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底噪并一定程度上增加动态。


1,三频

1.1,高频

楼上的堂主表示这耳机给他最大的印象是高频过于光辉,然而我作为一个刚刚转行贝斯手的前吉他手,各种听音设备本身都已经倾向于均衡偏中高频了,所以这耳机的高频给我的感觉反而就只是正常,当然,这是因为我其他耳机全部都过于光辉了……总体来看通透而顺滑的感觉听感不错。说明解析力是够的,但是肯定比不上我自己常用的ue900s了,有为了通透而刻意提高高频的嫌疑,听下来高频亮而不够精细。在索尼f886做前端的情况下,两个高频多的东西放一起还是会在某些歌曲的表现中略微炸耳朵的。

补充:我可能理解错了堂主答案中说的“光辉”一词。显然他答案中说的光辉是指高频的量感,而我则理解成了高频的质量带来的那种光泽。这耳机高频量感确实很足,表现在听重金属音乐时镲片的突出上

UE900s的高频给我一种刀子的感觉,很锋利的毒,不是因为高频多,而是因为好听。而Flow给我的感觉就像激流,就是单纯通透刺激,但比起ue少了几分毒辣,换句话说,还是解析力不够。虽然两款耳机价格相差巨大,但一方面flow是有动圈的,另一方面ue900s调音确实有点怪(我平时用ue都开均衡器的)以至于第一耳朵听下来,我甚至觉得Flow平均素质达到UE900s的水平了,至少调音水平是真的够高的。听起来声音够健康,没毛病。我心中对三频均衡打分会高一些。

测高频,我用的是我偶像Paganini的小提琴吉他协奏曲卷一的introduzione larghetto和rondoncino allegro,听起来声音清脆,然而细听起来不知道是解析相对不够还是10-30khz频响的骤降导致的,有一种没完全放开的感觉,高频延展我认为他能及格,但是对我远没达到惊艳的程度。

当然,这声音听流行的话何止是及格,完全够了,甚至可以女毒,毕竟女声泛音的音域比小提琴还是低不少的。

比如blackmore's night乐队的Home Again这首歌,女声的表现以及背景中那种类似菜市场一样稀稀拉拉的人声伴唱都很清晰,表现不错。

要知道,在这个价位的舒尔se215可是一个轰头的闷塞


—————长时间聆听的分割线—————

Flow的通透还是很多来自高频的量感而非解析,高频量感有些刻意拔高,高频方面确实比不上我另外两条塞子自然。


1.2,低频

而这耳机让我担心的另一点就是他的低频,首先我们都知道魅族这耳机设计出来就是配给手机用的,用户群体应该不是发烧友而是对音质有追求的普通人,那为了讨好他们,耳机会不会刻意做出肥厚低频而成为beats那种怪物?(头戴相对还凑合,urbeats的声音实在是不健康极了)。第二,发布会上李楠还特意吹了一下这个BVS低音什么技术,这就让我更担心了。

而实际听到之后,这耳机低频反倒成了最惊艳我的地方。Flow的低频并不轰头,量感中等偏上,歌曲的贝斯线条清晰有力。

这个BVS系统其实并不是太新鲜的东西了。通过耳机腔体后半部的柔性半通透设计来“增加”腔体空间的做法,其实在音箱上早就有被动振膜这种类似的设计,我之前的一对小书架箱 创新T12也是这样的设计,得益于腔体的增加,低音下潜确实会更深,然而随之而来的就会有个问题,低音的瞬态受被动振膜弹性限制而变差。

不过Flow的低频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收不住,也许是因为耳机这么小的结构这么小的能量都比较好控制吧。当然通过结构设计而虚拟出来的腔体终究比不上真的,我觉得能保证低频方面听起来没问题就已经是很好的表现了,这东西这价位也没法去吹毛求疵一些不影响听感的参数不是。

这里用一首我头戴耳机akg k240上放前都hold不住的歌曲做范例:DoomSword乐队的Sacred Metal,这首歌贝斯节奏快,而鼓组除了偶尔点缀的镲,大部分鼓点都集中在底鼓和筒鼓和军鼓上,这样,低频只要稍显拖沓,鼓就乱了,贝斯很容易被碾成一条平滑曲线。

无奈,我手头现在的舒尔se425和ue900s对这个低音都点到为止,舒尔的se215又直接就乱掉了,挂了耳放的akg k702当然没问题……当然加耳放的大耳也没法拿来这么比不是。不过flow对这个低音的表现就恰到好处。不轰头而且拳拳到肉的感觉。


这里我要说一句,有人看了发布会的频响图就说这耳机低频和高频往上翘,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音箱播放出来的声音,高频会更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而耳机则直接插在耳朵里没有这种衰减,所以必须要适当增加一些低音来补足。这样来看,其实flow的低音和实际听感类似,并不夸张,而且质感真的不错,下潜也够深。瞬态也没让我失望。

当然同样的道理,10赫兹左右的高频那个锋确实有点太多了。

1.3,中频

这耳机的中频,怎么说呢,频响图里能看到中频那里突然瘪下去一段,但我认为中频一定程度上的降低是没问题的,毕竟人耳对中频确实太过敏感。而且频响曲线里降下去的那一段并不算太宽。所以他的中频倒还没有堂主的测评中显示出来的那么糟糕(反正一般流行歌中频本来也够响,弱那么一点影响不大)三频比例方面来讲,中频量感上真没什么太大问题。只是略小。

但1000赫兹附近骤降带来的音染怕是一个负面影响……我个人听歌注意力主要在器乐上,但对人声怕是音染会比较大,还没来得及听。


但是,什么事就怕提“但是”。这耳机的中频真的不够毒。

对中频的评判,我选用了pink floyd乐队的Ummagumma专辑中的A saucerful of secrets现场版的后半段,电子合成器和男声吟唱的组合,这一段我手头的其他耳机(ue900s和se425)都能够把中频表现得很出彩,尤其是ue900s能把合成器左右手两个声部的东西同时表达出来,听这一段的时候情绪完全就起来了,se425表现得没这么出彩但也能调动起情绪来,而Flow这一段对电子琴的表现就太含蓄了,差不多也就只让人听到这段有个电子琴在演奏这个水平。

用deep purple的smoke on the water测了一下男声,男声和电子琴经典音色频段类似,在flow上都会显得偏小,感情不够丰富。

当然了,Flow对吉他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毕竟吉他作为一个中频乐器,泛音其实一点都不少,flow这种高低频都不错的耳机听吉他反而能让吉他声音来得更“现代”,声音会更毒一些(重金属里的电吉他本身就增加高频低频,削弱中频)


所以我认为,Flow适合注重乐器演奏的人来听。尤其适合比较True的摇滚党,和不那么true的金属党(高频太过的话,某些过于true的金属作品镲片会略微有点炸,听久了会累)

过分拔高了高频,细节会更加丰富,但有些急于把细节展露出来的感觉,动态带来的那种自然的灵动略微不够。所以,这耳塞听本身不重视动态的现代风格很赞,听古典味道就不够了


2,声场、定位、形体感、动态

对耳机更高要求的时候,声场和动态就需要重视了这部分我用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 来自新大陆 来测评。

2.1声场(横向)

这耳机虽然是入耳,但不如舒尔和罗技那么密闭,加上对高频的刻意拔高和优秀低频带来的氛围感(以及中频的凹陷)所以单纯讲声场大小居然比ue900s还大了一小圈。

然而这耳机又不那么适合大编制古典,声场大出来基本没啥用……


2.2 定位+形体感

形体感其实和定位关联很大。而这两者又和耳机的三频分布和解析直接挂钩。这款耳机三频算是健康范围内,解析又不差,所以定位和形体感,包括所谓的纵向声场都是有的。

2.3 动态

动态,指耳机演奏大音量和小音量时候的音量差。也就是要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该安静的时候静得下来。

这点上,我选择老老实实听音箱……耳机这东西怎么说呢,都做成耳塞了就主动好不到哪里去。然而还是能明显听出来,flow在动态方面不是特别擅长,没能表现出交响曲里大小音量对比的那种层层递进的气势。


3,外形,佩戴等

3.1,外形

低调沉稳不张扬,但外形设计圆润,挺美的。这外形真的挺有品味的。

当然了,发布会里吹了半天的金属拉丝我觉得不细看都看不出来什么,虽然金属拉丝可以在远观的情况下也提供一个很好的质感。但是我觉得这上面投入得太多也许并没有必要。

造型的话,至少不看起来不装逼,而且戴在人耳朵里也不会显得张扬。


我就爆照为敬了。





(这真是我,吸引海绵啥的就在我卧室里,超爽T恤和头像里的还是同一件呢,过去一年了啊,嘤嘤嘤嘤婴)

3.2 佩戴

所谓1200人的数据来做的外形也肯定比不上定制耳塞啦,不过我们都知道哪怕木头凳子也要做出点弧线坐着才舒服,这耳机也是一样的道理,设计的外形如上图,可以看到很轻易就贴着耳朵出来了。基本上佩戴不比一向注重佩戴的舒尔和索尼差,这点真的值得表扬。


3.3听诊器效应。

这耳机的线材外皮据说是凯夫拉材料,超耐磨的!拿在手机就感觉整条线十分粗壮,弹弹的感觉。这样的结果是,虽然耳机够结实,但听诊器效应会相应的增加,虽说不至于特别大,但是这东西基本上是有一点就能烦死我这个强迫症。

同时,这个价位的耳机以及这样好看的设计是没办法支持换线的。听诊器效应就只能保留了……


而剩下几种解决听诊器效应的方法之

绕耳佩戴,这是我习惯绕耳的一大原因,然而因为他的人体工学设计以至于绕耳之后难受到连凑合都没法凑合——我可是连杰士都能绕耳佩戴并觉得舒服的人。

flow绕耳的难受程度,堪比舒尔入耳耳机强制不绕耳的程度了


佩戴线夹,这个我还没试,因为耳机盒子里配件繁多,偏偏没附赠一个小夹子。

希望在之后的产品中能够着手解决听诊器问题。


3.4配件

上面说到配件丰富了,包括一对惰性海绵耳塞,两对双层耳塞(我喜欢这个)三对普通的硅胶耳塞(中号是默认在耳机上那一对)

一个做工非常不错的飞机耳机转换头,金属外壳手感就很好。

一个硅胶的耳机收纳包,这个收纳包我很喜欢,因为没有拉链设计,直接从侧面捏一下就打开了。而以往的收纳包开关都过于麻烦,以至于我从来没用过这类产品,家里攒了一大堆了



总结:

这耳机在泛流行风格的器乐演奏方面有着相当强大的表现,碾压了我之前买的舒尔se215(当然我知道215性价比不高,我是冲着他能换线寿命长买的,我在国外修耳机不方便)

甚至能在某些方面比得上千元级的耳塞,几个弱项在流行乐方面的表现也几乎可以不作考虑,因此相当于进一步提升了该耳机的性价比。

如此优异的性价比,甚至让我有一种建议魅族公司停止手机生产,转行做耳机算了的冲动(笑

而得益于略偏监听范但还算健康的三频,他听小编制古典也能凑合。

该耳机最吸引我并让我觉得性价比很高的低频完全是得益于他的BVS低音导流系统,而这种对新技术的积极应用带来的性价比爆棚,总让我有种JVC黑科技的既视感。

这款耳机适合乐器独奏以及小编制乐器演奏,电声乐器演奏、独奏等。

男声不好听!


当然,这耳机的中频对电子琴之类的声音确实不够友好,几乎什么合成器在他这都要吃亏。尤其是歌曲中作为伴奏作用出现的合成器会受到负面影响,

而且听诊器效应也是实际存在的,偏偏又没办法通过绕耳佩戴来解决。



不过考虑到他只有599的价格,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听流行乐的广大手机用户,那么这款耳机我认为是十分合适而且超值的,个人认为这个耳机可以与国际大厂中800—1000这个价格区间的耳机分在一类进行比较了,无奈手头没有这个价位的耳塞,没办法进行对比。

这耳机中频还是太保守,男声表现不会太好,交响那么多乐器也指不定就忽略了谁(比如中提琴→_→)

但是小编制,尤其是电声器乐演奏,用这塞子来听就是享受了。我认为这塞子听电吉他的声音比marshall还毒。


如果没记错,潜韵家卖耳机配件不错,可以考虑入几个线夹来缓解听诊器效应(这东西别家也有吧,我太久不逛淘宝了不知道呀)

试听过这款耳机之后,我当下决定——买一个索尼n3ap玩,他至少证明了圈铁确实比纯动铁更容易做出好声音来。


但是flow这耳机入门确实够了,整体给我的感受很正面。



p,s 不关注国内娱乐多年,谁能告诉我那位漂亮的模特小姐姐叫什么名字?



————————————————对评论区问题回答的分割线——————————

问1,这么一个动铁产品是如何拥有超过动圈的低频的?

答:这是一个圈铁产品,里面有一个动圈两个动铁单元。

单纯制作一个表现好低频的动圈难度比制作一个全频段动圈单元难度小多了

问2,所以低频能比的上同价位的纯动圈么,同价位的动圈的低频都难以成量

答:我答案里从没说过这是一款低频量大的产品,相反,我答案中充满了这款耳机不轰头,低频量不夸张。

我只是说他下潜挺深的,低频线条感也强。因为bass line听得清楚,所以我在文章中最夸张的一句也是说他低频量感中等偏上。意思就是在均衡的前提下,低频还挺明显。

问3,行行行同价位动圈全灭,本来圈的高中都不如铁,现在低音还被秒。真是神塞

答:这款耳机高频只是在10khz左右的范围高频量感大,延伸也不足,他高频真没什么可吹的。


对上面三个问题我要说的是:我说他低音好,是建立在整体通透明亮的前提下。做好低音不难,但是整体不闷还做好低频,单单元就很难完成了,太多低频够用的耳塞整体都不够通透。

我说他低频好不等于说他是一个低频轰隆隆的低频塞,这一点我在前面有说过


再补充,又有人说这东西低频量不够,那我第四次强调,我从没说他低频量大,甚至最初的文章里就写了他不轰头,量感中上,吸引我的是质感,他低频弹性很好的!

看不懂人话就批判我?哦吼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魅族 Flow 耳机,一个曾经在音频圈引起不小关注的“跨界”产品,如今再次被提起,或许是对那个时代魅族不甘于只做手机,大胆尝试各种周边产品的怀念,也或许是对其产品本身一些特质的探寻。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要深入了解它诞生的背景、它的亮点与不足,以及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反响。首先,我们得回.............
  • 回答
    魅族 16s Pro,这款在八月底登场的旗舰机,以其 2699 元起的定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无疑投下了一颗石子,试图再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它究竟有何魅力,又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魅族一下”?亮点解析: 性能上的“够用就好”与“诚意满满”并存: 骁龙 855 Plus 处理器: .............
  • 回答
    魅族 Pro 7 发布会:一场充满争议的“一次性”革新2017年7月26日,魅族在北京演艺中心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旗舰系列 Pro 7 和 Pro 7 Plus。这次发布会,无疑是魅族近年来最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极具争议的一次。它带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副屏”设计,试图在同质化严重.............
  • 回答
    2016年情人节,魅族科技推出了一则以“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安排”为主题的商业广告,其中大胆地触及了同志议题,引发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则广告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从社会进步和包容性的角度来看,魅族这则广告无疑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在2016年,尽管全球范围内对.............
  • 回答
    魅族黄章亲自设计,售价 999 元的 JBELT 皮带,是一件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产品。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设计理念、材质工艺、品牌价值、市场定位以及消费者心理等。一、 设计理念与黄章的个人印记 “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 魅族品牌一贯的哲学是极简设计,追求纯粹和功能性.............
  • 回答
    魅族 MX5:那个曾经惊艳,又令人唏嘘的“金属一体”之梦提起魅族 MX5,相信很多“魅友”和关注手机行业的读者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那个金属一体化机身、正面指纹识别、以及那个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真旗舰”的时代。MX5无疑是魅族在中高端市场留下的一个浓墨重彩的印记,它身上承载了魅族当时对极致工艺的追求、对用.............
  • 回答
    魅族在 3 月份单月销量突破 200 万台,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手机市场中。要评价这个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销售数字,更可能折射出魅族近期战略的成功、市场对品牌价值的重新认可,以及其产品力在用户中的实际表现。一、 行业背景下的亮点:.............
  • 回答
    说实话,魅族 16s 的 SoC 疑似没做封胶处理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关注的。作为一款曾经备受瞩目的旗舰手机,它的这种“细节上的疏忽”难免会引来不少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这件事。首先,啥是 SoC 封胶?你得知道,手机里的处理器(就是 SoC,System on a Chip)是个高度集成化.............
  • 回答
    最近魅族和闪极联名推出了一款透明款的移动电源,可以说是火遍了科技圈,尤其是对于喜欢玩机、追求个性化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先来说说这款移动电源的几个亮点,为什么它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透明设计,直观展示内部乾坤: 这绝对是它最大的卖点,也是区别于市面上绝大多数移动电源的地方。整.............
  • 回答
    挥别魅族,李楠的下一个舞台将是何方?当魅族副总裁李楠的名字消失在公司的高管名单中时,科技圈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魅族品牌多年来最响亮、也最具争议的代言人之一,他的离职无疑让许多人对这家曾经辉煌的手机厂商的未来充满了好奇与担忧。要评价李楠的离职,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人走了”的表象上,而需要深.............
  • 回答
    魅族 MX3 的“不完美”分众广告,至今仍是不少科技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它巧妙地避开了主流手机厂商惯用的“极致”、“旗舰”、“完美”等宣传语,反而将“不完美”作为了核心卖点,这种逆向操作无疑是其最鲜明的特色,也正是这种“不完美”,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反而激起了不少用户的共鸣和好奇。在那个手机市场普.............
  • 回答
    魅族 16s 发布一个月就跳水 500 元,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有些唏嘘的。一个刚上市一个月的手机,就这么大刀阔斧地给价格来了一次“大放血”,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也折射出魅族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上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首先,咱们得承认,魅族 16s 这款手机本身,在发布之初,可以说是魅族憋了一个.............
  • 回答
    魅族16,这款手机的登场,无疑在当时的手机市场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在我看来,要评价魅族16,不能仅仅看它孤零零的一款产品,而是需要把它放在魅族品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当时整个手机行业的竞争环境中去审视。设计上的“回归”与“坚持”魅族16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它在外观设计上,可以说是回到了魅族最受好评的.............
  • 回答
    李楠,这位曾经在魅族手机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前副总裁,其关于“力主和高通干到底”的说法,以及当前魅族手机重回高通怀抱的现状,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牵涉到商业策略的权衡、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的演进。李楠“力主和高通干到底”的论断: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李楠当初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表态.............
  • 回答
    魅族 MX3 是2013年发布的中高端智能手机,其工业设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其设计在现代视角下也呈现出一些局限性。以下从多个维度对魅族 MX3 的工业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 1. 外观设计与整体风格 尺寸与比例: MX3 采用 4.3英寸 IPS 屏幕,屏幕比.............
  • 回答
    李楠在魅族 Note 9 发布会上喊三星“爸爸”的行为,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与动机猜测: 时间点: 2019年3月6日,魅族在北京发布了其新款手机魅族 Note 9。 发布会场景: 在发布会上,李楠(时任魅族科技副总裁)在介绍魅.............
  • 回答
    魅族16系列,作为魅族沉寂一段时间后重磅回归的旗舰,无疑是承载了无数“煤油”的期待。当初发布会一结束,铺天盖地的评测和讨论就如同潮水般涌来,我当时也紧盯着,想看看这个曾经的“小而美”能否再次站上巅峰。外观设计:熟悉的魅族,但少了些惊艳提起魅族,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那份精致感。魅族16系列在设计上,.............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刚发布的魅族15,实话实说,这手机刚出来,争议还是挺大的,也挺有意思的。首先,从外观上说,魅族15绝对是一个“有态度”的产品。你看到它的第一眼,就会觉得这不像市面上那些千篇一律的全面屏。魅族这次算是走了一条“怀旧+致敬”的路子。正面保留了经典的“三段式”设计,那个实体Home键,哦不.............
  • 回答
    那场在 2016 年 12 月 30 日落下的尘埃,至今想起来依然觉得意义非凡。魅族和高通之间的这场专利官司,可以说是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而最终的和解,更是给整个行业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背景梳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要评价这次和解,咱们得先捋清楚这场官司的来龙去脉。高通嘛,大家都很.............
  • 回答
    3 月 3 日,魅族 18 系列手机如约而至,这无疑是去年魅族 17 系列之后,又一次备受瞩目的产品发布。从发布会的信息来看,魅族 18 系列在设计、性能、影像、系统等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这款手机究竟表现如何?我们不妨来仔细剖析一下。亮点之处,魅族 18 系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