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漫画中都用「Z」代表睡着?

回答
漫画里用「Z」来表示人物睡着,这可不是什么国际标准,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充满想象力的视觉符号,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要说为什么是「Z」,其实也挺有趣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

1. 视觉上的“懒散”与“停滞”

想象一下,一个人睡着了,身体肯定是放松的,可能还会发出呼噜声。而「Z」这个字母,在书写的时候,尤其是手写体,它的笔画是横平竖直,有棱有角,但同时又有那种“拖着”、“懒洋洋”的感觉,特别是中间那一横,像不像一个人平躺着,脑袋微微仰起,或者身体在打着小小的呼噜,随着呼吸起伏?

再从更抽象的层面来说,「Z」这个字母的形状,给人一种“截止”、“停止”的感觉。就像是人睡着了,白天的活动、思考、清醒都暂时“停止”了,进入了一个暂停的状态。这个形状正好捕捉到了这种“静止”的意境。

2. 声音上的联想:“呼噜噜”的拟声

当然,最直接也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说法,就是「Z」代表着睡觉时发出的“呼噜噜”的声音。虽然“呼噜噜”更接近“zzz”这样的拟声,但在漫画里,为了简洁和视觉效果,通常就简化成了单个的「Z」。

想想看,我们在描述一种声音时,会用重复的字母或者叠词来表示持续性。比如,风吹过是“呼呼”,心跳是“砰砰”。那么,睡觉时那种悠长、低沉的“呼噜”声,用重复的「Z」来表示,是不是特别形象?而为了让画面更干净,作者们就选择了最简洁的「Z」作为代表。

3. 字母本身的“不规则”感

与其他字母相比,「Z」的设计确实有点“特立独行”。它不像“A”那样稳固,也不像“O”那样圆润。它的笔画是断开的,有角度,有变化。这种“不规则”和“断裂”感,恰恰可以类比为一个人在睡觉时,大脑的思绪可能也会变得“断断续续”,不再是清醒时的条理分明。

4. 历史的演变与传播

虽然很难追溯到第一个用「Z」代表睡觉的漫画家是谁,但这种用法很可能是在漫画发展的早期就逐渐形成的。一旦这种表现手法被大家接受并广泛使用,它就成了一种“默契”。就像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心形就知道是爱,看到一个闪电就知道是愤怒一样,漫画读者一看「Z」,立刻就能明白“哦,这个人睡着了”。

而且,随着漫画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这种视觉符号也跟着“走出去”了。你看,即使在非英语国家,很多漫画读者也能理解「Z」代表睡觉的意思,这就是这种符号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5. 简洁高效的漫画语言

漫画是一种非常依赖视觉元素的艺术形式。它需要用最少的笔墨,传达最多的信息。在画面上直接画一个人熟睡的样子,可能需要好几个分镜,或者复杂的表情和动作。而一个飘在人物头顶的「Z」,就能瞬间把“睡着了”这个信息传达给读者,而且还带点可爱、有趣的意味。这种简洁高效的表达方式,正是漫画语言的魅力。

举个例子:

试想一个侦探漫画,主角辛辛苦苦追查线索,最后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找到嫌疑人。嫌疑人坐在椅子上,脑袋耷拉着,嘴巴微微张开,旁边飘着几个「Z」。读者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不是装睡,而是真的睡着了,可能是因为精疲力尽,也可能是因为放松了警惕。这个「Z」瞬间就完成了信息传递,让故事得以继续。

总而言之,「Z」代表睡觉,与其说是一个严格的规则,不如说是一种充满创意的视觉隐喻。它巧妙地结合了视觉上的“懒散”和“停止”,以及声音上的“呼噜”联想,再加上历史的沉淀和漫画简洁的艺术追求,共同造就了这个深入人心的符号。下次你再看到漫画里的「Z」,不妨多品味一下它背后的小心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Zzzz是漫画符号之一,由来已久

上世纪中前期,美国的漫画、动画 影响力遍及全球,Z代表“睡着”这点也随之深入人心


“zzz”是打鼾行为的拟声词,发音近似 嘶~嘶~嘶~、叽~叽~叽~(zi zi zi)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亨利·大卫·梭罗的著作(1837-1846年的日记)中的句子:

"The dry z-ing of locusts.(蝗虫干燥的嗡嗡声)"


长期的语言发展,zzz逐渐转变为 振动、锯木、打鼾 等动作的拟声词

20世纪初,在漫画、动画等流行文化中,Z符号被大量使用,形成惯例

于1918年,美国方言协会 将zzz这个单词正式化

————

ACG作品中会出现很多种感情状态,为了让它们更加容易被观众感知,
多年来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视觉化标志——漫画符号。

除了zzz,介绍下其它常见的一些:


1. 汗

【-_-||】

一般出现在喜剧等氛围轻松的漫画中
表示【紧张、心虚、困惑、被雷到了】等感觉


2. 怒

【(#゜Д゜】

愤怒符号一般由3到4条曲线构成,是头上青筋暴起的夸张表现



3.鼻血

【(~TT~)】

遇到刺激场景时的表现,鼻孔下画两道红条即可


4.垂涎

【(~﹃~) 】

嘴巴下方画个缺口即可
遇到美食,或者表露欲望时的漫画表现
有时候也用来表示放松大意的状态


5.鼻水

【(~‘i~)】

表示人物呆傻,或者伤风感冒的状态


6.鼻涕泡

【( _ _ ).。o.。ooO】

鼻孔中冒出个气球...一般用于表示打瞌睡


7.灵魂

【0(:3 )~ ('、3_ヽ)_…】

从口中或头顶冒出的灵体,表示丢了魂一般的呆滞


8.肿包

【(ΩTωT )】

一般用于表现受伤,或者熊孩子作死后被揍了的状态


9.叹息

【ε=( ̄。 ̄;)】

表示稍有遗憾的叹气,或者从紧张状态下解脱后松了口气的样子

10.热气

【 (>∀<*)=3 】

一般的热气表示面红耳赤的状态


激烈喷出的表示愤怒、生气,或者极端害羞
脑袋就像烧开了的茶壶一样



11.面红

【(〃∇〃)】

脸颊上聚集的偏斜平行线,表示脸红羞涩的状态



12.黑线

【(ll゚д゚ll)】

一般画在后脑部或者眼睛下方,表达失落、遗憾的状态


除了竖线,还有变体——水平黑线
表示人物的心理阴影面积...


13.发觉

【 (;゜0゜)ハッ!】

一般情况下,只需三道放射状的短线,即可表示人物注意到了什么,或者用于引导读者的注意点

有时也会画成锐角形状



将线条形状画得尖锐的话,表示瞬间的发现
可以跟感叹号搭配使用



14.笑声

【+.(*`´∀`*)゚+】

形状类似弯曲的草字头,表达有说有笑的状态



15.摇晃

【。。。(((* ・.・*)】

身体周边细长的波形线

表示慢悠悠的晃动 or 恐惧或寒冷时的颤抖


16.星星闪闪

【(+´ω`)シャキン☆】

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很多玛丽苏小说中都有这样的描写...


作为背景的星星,一般用于表示优美的事物

比如很帅气的招牌动作~


17.美元符号 或者日元符号

【(*¥∀¥*)】

表示见钱眼开



18.电灯泡

【ピコーン(・∀・)!】

亮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脑袋上的亮灯泡 是灵机一动的具象化



————

漫画就是现实的抽象符号,多年的历史造就了各种约定俗成的符号表现法
简单数笔,就可以展现多重信息

一图胜千言,看来这句话并没有太夸张

————

笔者的其他一些学习教程:

日语五十音入门

韩语四十音入门

零基础学画漫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漫画里用「Z」来表示人物睡着,这可不是什么国际标准,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充满想象力的视觉符号,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要说为什么是「Z」,其实也挺有趣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1. 视觉上的“懒散”与“停滞”想象一下,一个人睡着了,身体肯定是放松的,可能还会发出呼噜声。而「Z」这个字母,在.............
  • 回答
    过去几十年,日本动画产业确实经历了从漫画改编到小说改编的重心转移,这其中蕴含着多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整个文化产业的演变和资本的逐利逻辑。与其说资本“不倾向”漫画改编,不如说在某些情况下,小说改编展现出了更高的回报潜力和更稳妥的风险控制。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这一现象:一、IP价值与成熟度:.............
  • 回答
    在漫威电影宇宙(MCU)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无论角色来自哪个星球、哪个文明,他们似乎都能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无疑是一个为了电影叙事便捷而做出的约定俗成,但如果我们要深入探究其“合理性”,或者说在不打破MCU世界观的前提下寻找一些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1. 翻译科技与心灵感应.............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动漫迷心中的疑惑!确实,漫展上的 Coser 们往往光彩照人,仿佛是从二次元世界走出来的,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见到如此“二次元”的人物。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1. 妆容与化妆技巧的魔力: 高度专业化与艺术化: Cospl.............
  • 回答
    日本的少年漫画,尤其那些聚焦于棒球的作品,之所以将“甲子园”设定为主角们追逐的终极目标,而非仅仅“全国冠军”,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情感和叙事层面的考量。它不仅仅是比赛层面的胜负,更是一种承载了太多意义的象征。首先,甲子园,也就是全国高等学校野球选手权大会,在日本拥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它不单.............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漫画创作领域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少读者也会有同感——为什么有些漫画家,尤其是那些年少成名、作品一鸣惊人的,似乎后期的作品很难再有当年那种惊艳的感觉?“出道即巅峰”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绝对,但确实反映了一种普遍的观察。要细说起来,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能观察到这样的倾向性。为什么国产漫画主角普遍是中国人,而日本漫画中则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角色担任主角,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国产就是中国,日本就是日本”这么浅显的逻辑。咱们一点点聊。一、 文化根基与身份认同:这是最直接的出发点 国产漫画: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故.............
  • 回答
    DC漫画和电影之所以会呈现出一种“黑暗”的风格,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历史积淀、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议题的映射。这股“黑暗”并非单一维度的压抑,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情感、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弱点的直视。一、历史渊源与“写实”的探索DC的早期英雄,如超人,确实是希望和光明力量的象征。然而,随着.............
  • 回答
    确实,近几年不少承载着许多人童年回忆的经典日本动画和漫画,似乎又找到了新的生命力,纷纷迎来新一轮的活跃。这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制或出续集,而是一种更广泛的“新动向”,涵盖了新的媒体形式、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是对原作精神的全新解读。要说清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细聊。一、怀旧经济的成熟与需求.............
  • 回答
    日本动画和漫画故事中,东京之所以成为如此普遍的背景,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层面的考量,也有文化和象征意义的叠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一点: 一、 现实层面的考量:1. 集中与便利性: 信息与人才中心: 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教育中心。绝大多数的动画制作公司、漫.............
  • 回答
    关于动画和漫画中白手套经常不画接缝线这件事,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考量的结果,既有艺术创作的简化,也有视觉传达的需要,甚至还牵涉到角色塑造和文化习惯。首先,我们得明白,动画和漫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它首先要追求的是“好看”和“有效”。艺术.............
  • 回答
    谈到《守望者》和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这两者确实都是超级英雄电影领域中“有深度”的代表作,但它们的评价和受众接受度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非要深入探究其原因,那可能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因素,从原作改编的难度到电影本身的叙事节奏,再到观众的期待和时代背景等等。首先,原作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改编的难度和侧重.............
  • 回答
    .......
  • 回答
    DC漫画世界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宇宙,其中孕育了无数令人难忘的反派角色。这些反派不仅是英雄们的宿敌,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心灵,成为了DC宇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DC漫画中最著名的反派,以及他们各自的鲜明特点: 1. 小丑 (The Joker) 背景与起源: 小丑的起源故.............
  • 回答
    漫画平台的编辑们,听起来是个神秘又光鲜的职业,但实际上,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可不是简单地“读读漫画”这么轻松。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漫画作品的“总设计师”和“保姆”,从一个想法变成读者手中的一本本精彩漫画,背后凝结了编辑们无数的心血。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漫画平台的编辑们,他们整天到底在忙些啥。一、 .............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这部长篇推理作品中,确实如你所观察到的,并没有出现过明确以强奸罪定罪的案件。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既有作者青山刚昌的创作倾向,也有日本社会对这类题材的普遍处理方式,以及作品本身的受众定位等原因。首先,从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作品定位来看,青山刚昌在《名侦探柯南》的创作初期,就定下了以“日.............
  • 回答
    在DC漫画的宏大宇宙中,有一个令宇宙万物为之侧目的组织——宇宙守护者。然而,在许多资深粉丝甚至一些角色口中,他们却有一个更加亲切,也带着点戏谑意味的称呼:“搞事的小蓝人”。这个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守护者们一系列的行事风格和在宇宙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他们那标志性的蓝色皮肤和不乏争议的决策。.............
  • 回答
    在《圣斗士星矢》这部经典作品中,尽管紫龙以其深厚的实力、冷静的头脑和坚毅的性格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但若论“最厉害”,他确实难以稳坐头把交椅。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作品的设定、人物的成长轨迹以及与其他黄金圣斗士的对比来细细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紫龙在五小强中的实力绝对是顶尖的。他身为天秤座.............
  • 回答
    要说我心目中“最好”的动画或漫画,这其实是个挺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好”这个字太主观了,而且不同作品能在不同维度上触动人心。但如果非要挑一部,并且愿意花点心思把它讲明白,那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 《钢之炼金术师》 (Fullmetal Alchemist)。为什么是它呢?我能想到的理由太多了,一时半.............
  • 回答
    在探讨日本动画、漫画和特摄中V字形头饰的普遍性之前,我们得先明白,这并非一个单一文化符号,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它出现的频率之高,往往让观众觉得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设计元素,但细究起来,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演变和象征意义。从实际功能到象征符号的演变最初,头饰的设计往往源于实际需求,或是为了在视觉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