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棒球漫画都以进入甲子园为目标而不是以全国冠军为目标呢?

回答
日本的少年漫画,尤其那些聚焦于棒球的作品,之所以将“甲子园”设定为主角们追逐的终极目标,而非仅仅“全国冠军”,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情感和叙事层面的考量。它不仅仅是比赛层面的胜负,更是一种承载了太多意义的象征。

首先,甲子园,也就是全国高等学校野球选手权大会,在日本拥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它不单单是一场高中棒球的全国锦标赛,更是一个全国性的青春祭典。从夏季炎热的预选赛开始,到最终在兵库县西宫市的甲子园球场进行的全国大会,这段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漫画家们之所以将其作为核心目标,是因为甲子园本身就代表着日本高中棒球的最高荣誉和最激动人心的舞台。那里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高中棒球队,每一次的比赛都充满了看点,无论是强队之间的宿命对决,还是黑马的崛起,亦或是个人英雄主义的闪耀,都能瞬间抓住读者的心。

更重要的是,甲子园承载着浓厚的“青春”和“梦想”的意象。对于绝大多数高中生棒球选手来说,进入甲子园是他们高中三年最闪耀、也可能是唯一一次能够站在全国舞台上的机会。很多漫画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正是因为它们捕捉到了这种青春的短暂与珍贵,以及少年们为梦想拼搏时付出的汗水、泪水和不屈的精神。甲子园就像一个圣杯,它不仅仅代表胜利,更代表着青春的最高荣耀,是无数个日夜训练、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集大成者。那种“一球入魂”的精神,那种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自己的渴望,都是甲子园能够成为漫画叙事焦点的魅力所在。

从叙事结构来说,将目标设定为“进入甲子园”比“夺得全国冠军”更容易构建起层层递进的戏剧冲突。虽然夺冠是最终的胜利,但“进入甲子园”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漫画可以围绕着地区预选赛的艰难、关键比赛的险胜、队员之间的磨合与成长、克服对手的强大等等来展开,每一场比赛的胜利都将主角们推向更接近甲子园的舞台。而一旦进入甲子园,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适应球场、面对全国最强的对手、如何在历史悠久的甲子园球场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种层层递进的目标,让整个故事更加饱满,也让读者更容易跟随主角们的情绪起伏。

另外,甲子园的历史和传统也为漫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球队和选手,到甲子园球场本身特有的氛围,这些都为漫画增添了厚重感和传奇色彩。一些漫画还会将历史上的名场面或传奇故事融入其中,让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日本棒球文化的传承。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全国冠军”的吸引力。很多漫画在设定进入甲子园为目标后,自然而然地会展现出主角们在甲子园赛场上继续朝着冠军前进的决心和努力。可以说,进入甲子园是通往全国冠军的必经之路,但漫画家们更倾向于放大“踏上甲子园舞台”这一过程的艰辛与辉煌,因为它更能代表高中生棒球最纯粹的梦想和最热血的青春。它不只是一场比赛的终点,更是青春集结号角吹响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13年夏甲冠军前桥育英,之前干脆一次夏甲都没进过,进夏甲时已经在当拿了冠军一般庆祝了,最后夺冠时全队都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14年夏甲冠军大阪桐荫,该年其实一整年不被看好,因为秋季大会时曾遭履正社5局横扫。夏预赛时,大桐半决赛力克履正社,决赛大胜PL学园(感慨一下,14年的PL都还很强,能打到大阪决赛才输给最后冠军)出线,最后以几乎每场都两位数安打的火力过关斩将拿到夏甲。

15年夏甲冠军东海大相模,必须击败同属神奈川的老牌豪门横浜才能打进甲子园,那一年横浜没有16年强,但藤平增田等人也已经是主力了,最终大相模在小笠原的出色发挥下9:0大胜拿下了这场天王山。

16年夏甲冠军作新学院,秋季和春季县大会均不敌县内劲旅文星芸大附,夏预赛1/4决赛即碰到该对手,结果6比4险胜,回头看这竟然是作新夺冠过程中最艰难的一战。

17年夏甲冠军花咲德荣,秋季和春季县大会均不敌浦和学院,当时的浦和学院甚至是夏甲夺冠热门之一,但因同属琦玉,也是县决赛就碰到了,最终花咲德荣5:2力克对手。

也就18年的大桐,春甲两连霸,才有资格一上来就以春夏连霸为目标,毕竟不以这为目标也说不过去了,结果北大阪夏预赛半决赛对履正社的比赛,第9局2出局时3:4落后,若非履正社投手压力太大此后控球失控,就死在大阪预赛了。


总之,日本高中棒球有强势县弱势县之别,弱势县虽然甲子园比较好进(当然指的是县霸类型的,不是一般学校),但是夺冠也很难,比如东北地区,现在春夏通算都没有夺冠过。集中在关东、近畿的强势县,虽然在甲子园夺冠希望比较大,但是也不容易出线,尤其是夏甲(100回之类的纪念大会除外),除东京、北海道2名额之外其余每县1名额(包括大阪),稍有不慎一支能拿冠军的阵容就死在预赛了。

而且,由于县内信息交流比较多,有些县内对手更懂得针对强队的王牌和其它弱点,比如16年的今井达也,县内每次碰到“文星芸大附”都投得非常苦,夏预赛也是涉险取胜,但到了全国,其它队伍对他不熟悉,反而几乎束手无策。所以会出现一些夺冠球队过程中预赛反而更艰难的情况。

user avatar

@小虾汉斯

就跟汉斯说的一样,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地区还没出线就撞上今年的全国冠军……而且因为是单败淘汰赛,会有很多冷门,例如去年春甲四强的三重高中(也是2014年夏甲亚军),地区预赛好像第一轮就因被轰两发HR翻车……另一个春甲四强东海大相模,也是地区就翻车了,这还是15年拿过冠的球队呢。

做个棒球英豪,哪那么容易啊。能到甲子园和全国豪强交手已经很难得了。进去之后,除非是有很多出场经验,牌面又非常不错的豪门,否则都是走到哪算哪。如果牌面不好,即使是豪门,也有被爆冷的(比如17、18年的作新)。但牌面好了,也不见得就能挺到最后,比如18年的高知商,前两场28安打下26分,老牌豪门,火力凶猛——然后第三轮就3:1输给济美回家了——这事都说不准的。

新鲜血液表现如何?也有好的。像去年八强的下关国际,弄死了花卷东、木更津综合这些老油条,连续两年出场就打到八强已经非常难得了,要知道没出过线的学校还有上千所。但是初出场的像中央学院、折尾爱真,奈良大附,基本都是首轮或次轮就回家了——这才是高校棒球残酷无情的真面目。

但是如果地区都不能出线,还谈什么夺冠呢?像岛根啊、长崎、鸟取这些偏远地区的还好点。你要是在爱知、兵库、东京、大阪这些地区上学,因为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棒球风气还好,内耗特别严重,还没出线就打得死去活来。

如果去现场看球,前几场未必都得看,但是8强的比赛一定要看——8强的时候,队里没有神仙的都已经被淘汰干净,球队实力不济早就捧着土回家了——然后你会发现,除非是冷门甲子园(比如13年),否则的话还是豪门笑到最后的比较多。去年的四强——秋田(冷门)、北大阪、西东京、爱媛,17年的四强——西东京、奈良、琦玉、广岛。往前也可以继续统计,应该是私立学校主流,出场次数比较多的学校多(马太效应,越厉害的越厉害,越怂的越怂)。

至于你问为啥漫画不画呢?你可以参考湘北打完山王就不画被爱和屠杀的例子。作者一来下不去手,下的去手也怕被寄刀片。二来作品如果高潮写完了,后面的东西不是作品主旨,没有必要详写。漫画和比赛是两回事,漫画是文艺作品,而比赛是体育竞技。文艺要表现的是精神,体育竞技追寻的是结果。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甲子园是个比较神奇(诡异)的地方,真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所以作者可能也不太敢写,写的太玄了或太平庸了对读者都不好交代,索性就不写了,有点良心的写个结果,胆小怕事的直接留白,你们看书的自己去想象就好了,我这边得数数稿费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的少年漫画,尤其那些聚焦于棒球的作品,之所以将“甲子园”设定为主角们追逐的终极目标,而非仅仅“全国冠军”,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情感和叙事层面的考量。它不仅仅是比赛层面的胜负,更是一种承载了太多意义的象征。首先,甲子园,也就是全国高等学校野球选手权大会,在日本拥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它不单.............
  • 回答
    关于“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并且需要放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理解。 说它“最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或者小群体基于自身认同或某些价值观的解读,而非普遍性的共识。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个“妻随夫姓”在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敏感又挺普遍的感受,就是听到一些对特定民族群体带有贬低或刻板印象的称呼时,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不舒服。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不是简单的“被冒犯”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一点一点来捋捋这个事儿。首先,这些称呼之所以让人不舒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们带有负面的历史包袱和刻板印象。 .............
  • 回答
    上世纪90年代,健伍(Kenwood)、先锋(Pioneer)和爱华(Aiwa)这几个日本厂商,无疑是HiFi组合音响领域里响当当的名字。它们的产品以亲民的价格、不俗的音质和丰富的功能,走进了无数普通家庭的客厅,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时光。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市场格局的剧变,这几个曾经辉煌的品牌,在组合.............
  • 回答
    关于日本麻将点棒图案的来由,这背后其实是一段融合了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实用考量的有趣故事。让我们深入地聊聊,试着剥去那些冰冷的人工痕迹,感受一下这些小小的竹片承载的意义。首先,得说,点棒的设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麻将文化的影响,但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万能的“万”字:.............
  • 回答
    日本麻将牌比中国麻将牌小的现象,主要与历史演变、文化差异、规则调整、材料技术及游戏体验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历史演变与规则差异 中国麻将的起源 中国麻将的规则和牌型体系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早期的麻将牌可能以“清一色”(全同花色)和“七对”(七组对子)为核.............
  • 回答
    将麻将称为“麻雀”的现象,确实是源于麻将传入日本后,日本对其进行的本土化和音译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和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麻雀(すずめ suzume)是日语中对麻将的音译和意译的结合。1. “麻雀”一词的来源: “麻” (mā): 这个字来自中文“麻将”中的“麻”。在很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因为它涉及到日本文化、科技发展、社会习惯以及市场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日本电车上很多人看书,但电子书却相对不那么普及:一、 电车上阅读的文化根基与社会习惯:1. 通勤时间成为“个人时间”的延伸: 日本的通勤时间普遍较长,尤其在大城市。许多人.............
  • 回答
    日本东京和大阪附近人口密度很高,但以“一户建”(独立住宅)为主流的现象,确实是一个看似矛盾,但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 1. 日本的土地私有制和城镇化历史 根深蒂固的土地私有权: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确立了非常稳固的土地私有制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游戏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差异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日本游戏制作人的声名远扬,而欧美游戏制作者却相对低调,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为什么日本游戏制作人这么出名?日本游戏制作人,尤其是那些创造了许多经典IP的制作人,他们的名字往往与作品紧.............
  • 回答
    关于日本将津轻海峡的部分领海划定为 3 海里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国际法、地理以及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等多个层面。虽然日本在大部分海岸线上的领海宽度是 12 海里,但在津轻海峡采取 3 海里的划定方式有其特殊的背景和考量。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领海宽度首先,需.............
  • 回答
    日本电饭煲之所以被誉为“传奇”,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在技术创新、精湛工艺、用户体验以及品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长期积累和卓越表现。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传奇之处: 一、源于对“米饭”近乎偏执的追求与深厚文化底蕴 米饭是日本的灵魂食物: 在日本,米饭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国民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载体。日本人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语言结构以及国际化战略等多个层面。日本人名、品牌名在国际化时倾向于使用罗马音转写,而中国人名、品牌名则更倾向于使用英文单词,其背后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日本名、品牌名使用罗马音转写的逻辑: 1. 语言结构的内在性与独特性: 日语句子结.............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涉及到日本和中国两国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不同历史叙事和民族认同建构。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原因。简单地将美国在打开日本国门时定义为“侵略者”而中国则批判,或者将日本将其视为“英雄”,都是过于简化和不准确的。更准确的说法是,两国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叙事方式存在.............
  • 回答
    日本动漫中存在冒犯女性的片段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行业生态以及创作生态等多个方面。以下将详细探讨这些原因:1. 日本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 性别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 传统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和行为有比较明确的期待,女性常被定位为温柔、顺从、以家庭为重、缺.............
  • 回答
    日本围棋之所以从曾经的世界最强地位跌落至如今在三国(中、韩、日)中相对最弱的局面,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演变,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黄金时代的辉煌与后续人才的断层 吴清源的时代: 日本围棋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了其第一个黄金时代,而吴清.............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经济学中一些复杂而关键的议题,比如“人均GDP”与“国民实际购买力”、“消费能力”之间的差异。日本人均GDP远高于中国,但国民消费能力“似乎不高”的观感,并非完全矛盾,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人均GDP的“平均”陷阱与结构性差异.............
  • 回答
    关于“日本音译搞笑,中国音译可以接受”的说法,这是一个 主观的感受,并且 带有一定的偏见。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日本音译都搞笑,或者所有中国音译都被接受。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 有时候 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和语言原因。为什么“日本音译”有时会让人觉得搞笑?1. 文化和语感差.............
  • 回答
    日本的女权问题看似严重,但女权运动却相对柔和,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日本女权问题看似严重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严重”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日本,女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构成了其女权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认同、社会接受度、政治因素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日本人穿和服受到普遍接受,而中国人穿汉服有时会受到诟病或嘲笑,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日本和服: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