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老棋手的桎梏。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老棋手过分强调棋道,棋形,忽视实战实用性,导致教出来新棋手用功用错了方向,成长慢。就像阿尔法狗master潜力和训练速度不如自我对弈训练的zero版本。
二,道场传统把潜力新人限制在自己的臭棋窝里,中韩不行的时候就能各种外派出国学习,日本就拉不下脸承认现实。
三,老棋手为了固有利益,赛事制度的设计不利于新选手崭露头角和快速提高,新选手成绩出得慢收入增长就慢,就更少人愿意从事职业围棋。
循环圈,番棋制,长赛程,慢棋,都是增强经验和稳定的作用,降低冷门出现。奖金设定更是完全导向历史战绩好的棋手,新棋手收入在日本这种高收入国家完全没有竞争力,而老棋手只要头衔战或循环圈几盘棋下下来,收入就足够高了。这些在棋院和道场身居高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自然不愿意修改体制。
四,日本顶尖棋手对于国内头衔战的重视程度高于世界大赛和对棋艺的追求。日本国内头衔战的奖金相当于甚至个别高于世界大赛,头衔拥有者只要准备好一个七番,五番棋就能将奖金收入囊中。相比于世界大赛,竞争激烈,对手风格各异,意外多,日本国内头衔战,对手固定,都是老对手,好好针对一两个人针对性的备战。人都会选择容易赚钱多的选项。心思都用在怎么稳稳吊打后生仔,怎么还有精力寻求突破呢?
井山年青时候还拿过亚洲电视杯快棋赛冠军这种含金量颇高的冠军。后来在国际比赛的成就远不如那些头衔战成绩不太行的前辈。
日本下的是古代围棋。棋院分东西,大手分门派。讲究招法韵味。
韩国是现代围棋。国家力量主导棋院组织培训,举国体制。类似传统体育项目,讲究三从一大,计算强,力大砖飞。
中国是后现代围棋。棋院负责统筹管理,提供基础,打辅助;联赛+杯赛提供大量比赛机会。AI训练普及到儿童。对年轻人而言计算力只是小孩子跟ai玩出来的基础,一盘棋95%以上踩到ai最优点是基本操作。
聂棋圣曾经说过,他们当初想追赶日韩,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搞职业联赛。没有经验怎么办,向刚刚完成职业化建设起甲a联赛的中国足球学习。
“中国足球也不行,但是搞了职业化联赛以后,小孩子踢球有目标了,一代人以后中国足球肯定会称霸亚洲。中国围棋,搞起联赛来,一两代人也能追上日韩。”
所以说,日韩围棋的问题就是没有向中国足球学习。
正经的说,中国围棋学足球那会儿还是甲A。虽然后来我们也知道,那时候黑哨横行,但至少表面上甲A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联赛”,遵循商业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因此享有商业体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整套收益。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围棋在围甲跌跌撞撞起步以后,才能给年轻一代棋手更好的生活保障,更多的比赛机会,更充分的交流学习平台。
日本围棋如果真的能够向中国足球学习,改变赛制鼓励年轻棋手,虽然可能还是没法与中国相比,至少也不会让一群昭和遗老作为日本围棋代言人。
但他们就是不愿意改革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