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人名、品牌名走国际路线时几乎都使用罗马音转写,中国却喜欢用英文单词呢?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语言结构以及国际化战略等多个层面。日本人名、品牌名在国际化时倾向于使用罗马音转写,而中国人名、品牌名则更倾向于使用英文单词,其背后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日本名、品牌名使用罗马音转写的逻辑:

1. 语言结构的内在性与独特性:

日语句子结构相对固定: 日语的词序和语法结构与许多西方语言(如英语)有较大差异。直接用意译或借用英文单词来表达日本的概念,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有的韵味和信息,甚至会产生误导。
汉字与假名: 日语是混合文字系统,使用汉字(Kanji)、平假名(Hiragana)和片假名(Katakana)。
汉字: 很多日本名字和品牌名源于汉字,汉字的意义和意境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汉字的英文翻译可能有很多种,且难以保留其简洁和表意性。
假名: 平假名和片假名是日本独特的表音文字。使用罗马音转写能够最直接、最准确地保留日语的发音和读音特点。
发音的独特性: 日语的发音系统与英语有很大不同,例如日语的音节结构更简单,存在长音、促音等。罗马音转写能够精确地模拟这些发音,让外国人更容易读出名字。

2. 文化认同与本土特色保留:

强调日本属性: 使用罗马音转写,能清晰地标识出其日本的来源。对于日本来说,这是一个维护和展示自身文化独特性的方式。尤其在产品命名上,保留日文发音,往往能营造出一种“原汁原味”的日式风格,吸引那些追求异国情调和文化体验的消费者。
历史惯性与经验: 在日本,使用罗马字来书写日语(Hepburn Romanization等)由来已久,是一种成熟且被广泛接受的表音方式。因此,在品牌和人名国际化时,延续这种书写习惯自然而然。

3. 品牌命名的策略与考量:

易读性与记忆性: 许多日本名字和品牌名,即使用意译,也可能因为文化隔阂而显得生涩或缺乏吸引力。而通过罗马音转写,即使发音有些许困难,但其音节结构和韵律有时也能形成独特的记忆点。例如,“Sony”(源于拉丁语"sonus",意为声音,但发音源于日语“sonni”)或者“Toyota”(丰田)。这些名字虽然不是纯粹的罗马音,但其发音和拼写都尽可能考虑了国际化和易读性。
避免潜在的负面联想: 直接用意译的英文单词,可能会无意中触碰到其他语言文化中的负面含义或不恰当的联想。使用罗马音转写可以有效规避这种风险。
全球统一性: 罗马音转写在全球范围内是通用的表音方式,可以保证品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统一的名称和读音,便于传播和管理。

4. 特定案例的解释:

人名: 日本人的名字通常由汉字组成,每个汉字都有其意义。例如,佐藤健 (Satō Takeru)。佐藤(Satō)是姓,健(Takeru)是名。直接意译“Satō”和“Takeru”的含义(如“Sato”意为“砂糖”,“Takeru”意为“强大”或“战士”)可能与原名意境相去甚远,且难以辨识个人。因此,罗马音转写是保留其身份信息和读音的最直接方式。
品牌名: 很多日本品牌名本身就有其独特性和历史渊源。例如“Nintendo” (任天堂)。其本身在日语中就带有特殊的含义。在国际化时,直接使用其日语发音的罗马音转写,既保留了品牌原有的文化内涵,也更容易在全球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当然,也有一些品牌会选择用意译或创造一个全新的英文名字,但这通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二、 中国人名、品牌名喜欢使用英文单词的逻辑:

1. 语言结构的根本差异与翻译的挑战:

汉语是声调语言: 汉语有声调,这使得中文的发音在转写时比日语更难保留其精髓。简单地用罗马音表示中文发音(如Pinyin),外国人可能仍然难以准确区分声调,导致读音失真。
词汇量与文化背景: 中文的词汇量极其庞大,很多词语的文化含义非常深厚,用英文直接意译非常困难,甚至可能遗失重要的文化信息。例如,一些中国成语、俗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英文表达。
音节结构不同: 中文的单字发音简单,但词语组合和语境影响发音。罗马音转写可能难以捕捉到词语组合时的微妙变化。

2. 历史机遇与国际化进程的差异:

改革开放后的全球化浪潮: 中国经济腾飞并融入全球市场是在相对较晚的时期。在市场经济兴起和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快速地与国际接轨,英文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最直接的沟通和营销工具。
缺乏统一、公认的中文罗马音转写标准(面向国际品牌): 虽然有汉语拼音,但在国际品牌命名领域,汉语拼音的音节组合和发音规则对于非母语者来说,学习成本相对较高,且可能存在发音上的障碍。
学习英文的普及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大部分国人对英文的发音和读写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使用英文单词作为品牌名,也更容易被国内消费者接受和理解。

3. 品牌策略与市场考量:

易于理解和记忆: 使用简洁、易懂的英文单词作为品牌名,可以大大降低国际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门槛。一个朗朗上口的英文名字,能更快地在国际市场上传播开来。
塑造现代、国际化的品牌形象: 在许多中国消费者心目中,使用英文单词命名往往与现代、时尚、高品质的国际品牌形象挂钩。这是一种主动拥抱全球化、提升品牌价值的策略。
规避中文的“本土化”感知: 有时,企业可能不希望品牌过于“中国化”,而是希望它能被视为一个全球性品牌。此时,使用一个与中国语言和文化无关的英文名字,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商业命名和易读性优先: 对于品牌来说,其商业属性往往优先于纯粹的语言学准确性。选择一个在目标市场易读、易记、且寓意积极的英文单词,比一个难以发音或理解的罗马音名字更具优势。

4. 特定案例的解释:

人名: 中国人的名字虽然也源于汉字,但其构词方式和文化含义与日文略有不同。在国际场合,中国人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罗马音转写(如“Xi Jinping” 习近平)。然而,在品牌命名上,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英文。例如,“Haier” (海尔),“Lenovo” (联想),“Xiaomi” (小米)。
“Xiaomi” (小米): “小米”这个词在中文里有其含义,但其发音对外国人来说不算非常困难,但“Xiaomi”本身就是一个英文单词,也容易读。更重要的是,“Xiaomi”这个英文名字更容易在全球范围推广,避免了“Millet”这个词在不同语言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含义或不适感(例如在某些西方文化中,“Millet”可能与贫困或粗劣食品相关)。
“Lenovo” (联想): “Lenovo”并非一个直接意译或音译的英文单词,它更像是一个根据“联想”的寓意和读音创造出来的英文名字。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命名方式,既有一定程度的音韵关联,又是一个全新的、易于记忆的英文词汇。
“Haier” (海尔): “海尔”的发音与德语的“Hell”相似,意为“明亮的”,虽然其背后有历史渊源,但“Haier”作为一个易读的英文名字,在全球推广时更具优势。

5. 结论:

总而言之,日本名、品牌名使用罗马音转写,是出于保留语言独特性、文化认同、发音准确性以及历史惯性等多方面考虑。而中国在品牌命名上更倾向于使用英文单词,则更多是源于语言结构的挑战、全球化进程的特点、市场策略的考量以及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的需求。

这两种策略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而是各自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为实现国际化目标而采取的最适合自身的方法。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国际化策略的不断演进,未来在品牌命名上,我们或许也能看到更多富有中国文化特色且易于国际传播的创新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月 8 日-----------------------

我必须坦白我艾特冷大其实不怀好意,因为我有骗赞的卑鄙动机。但是我真的没想到还能得逞……目前来看整理一个品牌就收获 0.75 个赞,真是划算买卖……

有关「阿里巴巴」的问题可见

@式微式微

@张琦

在评论区的指正,或参见:

阿里巴巴取名由来

,希望这文章是靠谱的。

根据评论区各位的意见进行了一些修正,不过数据好像未受影响。因为 "Alibaba" 虽然在不同语言有不同写法,未必就算是拼音;而「YISHION」确系「以纯」的粤语拼法。二者上下居然也平衡了。(好吧我就直说是挑对自己有利的标准好了)

感谢赞同的各位大大,一开始弄这个就是想做补充的。我也不懂日语,不好统计日本人名和品牌的情况。这样一个「瘸腿答案」被顶起来是不应该的,希望大家把赞同投给其他答案。(好吧我就直说是捞够本了打算见好就收了……)

再次感谢各位。

------------------略经修改后的答案---------------------------

基本赞同

@冷哲

的答案。

作为补充,我选取了一些中国品牌的英汉名称做个比对,看看有多少用了拼音有多少用了英文单词。这或许对人们了解「中国品牌译名情况」有所帮助。

样本来自:

2014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完整榜单

的前一百名。

(选前一百名是因为太少了数据有偏差,多了我忙不过来……)

排名

品牌名称

1

中国工商银行 ——ICBC ¥

2

中国移动——China Mobile ¥

3

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 ¥

4

中国农业银行——ABC ¥

5

中国建设银行——CCB ¥

6

平安——PING AN ¥%

7

中国银行——BOC ¥

8

中国石化——Sinopec ¥

9

华为——HUAWEI %

10

中国石油——CNPC ¥

11

阿里巴巴——Alibaba %

12

中国联通——China Unicom ¥

13

中华——CHUNGHWA ¥% [1]

14

百度——Baidu %

15

腾讯——Tencent #

16

联想——Lenovo #

17

中国五矿——China Minmetals Corporation ¥

18

中国铝业——CHALCO ¥

19

国家电网——State Grid ¥

20

格力——GREE #

21

中粮——COFCO ¥

22

中国邮政——China Post ¥

23

茅台——MAOTAI ¥%

24

美的—— Midea #

25

华润——China Resources ¥#

26

中国人保——PICC ¥

27

海尔——Haier ?% [2]

28

五粮液——Wuliangye ¥%

29

万科——Vanke # [3]

30

交通银行——BOCOM ¥

31

太平洋保险——CPIC ¥

32

洋河—— YANGHE ¥%

33

娃哈哈——WAHAHA %

34

芙蓉王——FURONGWANG ¥%

35

中信——CITIC ¥

36

绿地——Greenland ¥

37

民生——MINSHENG %

38

青岛——TSINGTAO % [4]

39

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

40

恒大——Evergrande #

41

新希望——New Hope #

42

保利——Poly ¥#

43

国航——Air China ¥

44

红塔山——HONGTASHAN ¥%

45

兴业银行——INDUSTRIAL BANK ¥

46

伊利——Yili ¥%

47

浦发银行——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

48

中远——China Ocean ¥

49

玉溪——YUXI ¥%

50

中兴——ZTE % [5]

51

东风——Dongfeng Motor ¥%

52

中联——ZOOMLION ¥

53

魏桥——WEIQIAO %

54

雪花——SNOW ¥#

55

中国海油——CNOOC ¥

56

中化——SINOCHEM ¥

57

同仁堂——TongRenTang %

58

蒙牛——MENGNIU %

59

苏宁电器——Suning % (原笔误,感谢 @Rikaki 指正。)

60

TCL #

61

南方航空——CSA ¥

62

三一——SANY ¥#

63

云南白药——YUNNAN BAIYAO ¥%

64

万达——Wanda %

65

中国光大银行——CHINA EVERBRIGHT BANK ¥#

66

中集——CIMC ¥

67

黄鹤楼——HUANGHELOU ¥%

68

碧桂园——COUNTRY GARDEN # (原笔误,感谢 @萧毅 指正)

69

中国东方航空——China Eastern Airlines ¥

70

泸州老窖——LUZHOU LAOJIAO ¥%

71

海南航空——Hainan Airlines ¥% [6]

72

海信——Hisence #

73

双汇——Shuanghui %

74

银联——UnionPay ¥

75

泰康人寿——TAIKANG LIFE % [7]

76

稻花香——Daohuaxiang %

77

长城——Great Wall Motor # [8]

78

云烟——Yun Yan ¥%

79

徐工——XCMG ¥

80

张裕——CHANGYU %[9]

81

新华保险——NCI #

82

长虹——CHANGHONG ¥%

83

利群——Liqun ¥%

84

光明——Bright Dairy #

85

创维——Skyworth #

86

长城——SINOPEC ¥# [10]

87

富力——R&F #

88

南方电网——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

89

吉利——Geely Auto #

90

潍柴——WEICHAI %

91

华夏银行——HUAXIA BANK %

92

锦江——Jin Jiang ¥%

93

广汇——GUANGHUI %

94

新浪——Sina # [11]

95

宇通——Yutong %

96

郎牌——LANGPAI %

97

燕京——YANJING ¥%

98

中意人寿——GENERALI CHINA

99

顺丰——S.F. [12]

100

以纯——YISHON [13]

示例:

¥ 标示「国字号」以及有政府背景的品牌,这个我统计得不太好,如有疏漏烦请指出;

% 标示「名称使用各类拼音」的品牌。

注释:

  1. 「中华」指上海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卷烟品牌,其所用"CHUNGHWA" 源自威妥玛拼音「中华」,仍是中文拉丁化的表现,因此依然计入统计;(经 @袁若涵 指正,此系邮政式拼音,在此致谢。)
  2. 「海尔」的品牌几经变化,最早取自德国品牌「利勃海尔」( Liebherr ) ,当时称为「琴岛——利勃海尔」;1991年改为「琴岛海尔」(Qingdaohaier),后来定为「海尔」。现在的"Haier" 是对「海尔」的拼音重注,因此计入统计。另:海尔还是国企不?我没搞清楚……
  3. 「万科」的名称,据说一开始是从 ”Modern Enterprise Company“ 的缩写 ”MEC“ 译过来的,因此不计入统计;
  4. 「青岛」指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之啤酒品牌,其所用 ”TSINGTAO“ 源自过去通用的地名拼写系统「邮政式拼音」,因此依然计入统计;
  5. 「中兴」所用之 ”ZTE“ 是 ”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其主体是由汉语拼音写成的,因此计入统计;
  6. 「海南航空」是「拼音+X」的组合方式,其地名「海南」使用汉语拼音写成。因而此例与「浦发银行」一样计入统计;
  7. 参见[6],计入统计;
  8. 此处「长城」指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之汽车品牌;
  9. 同[1],计入统计;
  10. 此处「长城」指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旗下之润滑油品牌。其在境外的相应商标应为 "SINOPEC" (中石化),二者并无对译关系;
  11. 有关新浪的品牌由来说法很多。综合来看我比较相信我一位在其工作的同学的说法:”sina“是词缀「中国」(sino)与词汇「中国」(China)的结合体;
  12. 拼音缩写暂不计入统计;
  13. 不知 ”YISHION“ 是否为「以纯」粤语读音的对译,故暂不列入统计。希望有了解的朋友能告诉我。(@楊步陵 在评论区沙发位指正,此系粤语读音音译,在此致谢。)

-----------------------------

统计结果:

使用各类拼音的品牌有 42 个,占全体的 42% ;

各类央企国企品牌(共计 57 个)中使用拼音的有 20 个,占 35.1% ;

各类民营或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品牌(共计43个)中使用拼音的有 22 个,占 51% 。

这样看来,中国品牌确实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较多使用意译或音近词的方式展现自我,不过与使用拼音相比,两方比例似乎也尚在伯仲之间。

还要注意的是,一些国家级企业的名称用英语表达属于国际惯例(比如银行和航空类)。而且这样的品牌,像「中国银行」,品牌的前半段是国名,后半段是行业名,并无企业特色元素,写成拼音只怕会更奇怪。

如果去掉这些品牌,名字中有合适条件使用拼音(共计 65 个),却没有使用拼音的品牌(用 # 标示)是 23 个,占 35.4% 。

反过来讲,样本中超过六成的品牌在可以使用拼音形式的时候都用了。

我选取的样本也许不能很好地代表中国品牌的情况,毕竟样本容量很小。但是这些品牌是中国最频繁亮相于海外的一批品牌,它们的选择至少有一定的标志意义。

user avatar

日语发音相对简单,拉丁化以后,对于欧美人士来说,发音比较容易。(当然,日本也有直接用单词的,Sony、Lexus、Acura之类)

汉语里面有一些发音在很多外语里都没有,无论采用哪种拉丁化,外国人读起来都不怎么舒服。有个笑话是:欧美人士学汉语学到一定年头的标志是,觉得有必要自己发明一套汉语拉丁化方案。

因此,走国际路线时,中国品牌常喜欢选一个与品牌中文发音关系不大的英文单词。

反过来讲,当外国品牌进入中国的时候,由于全名音译总是十分冗长,也常常喜欢选取一个与原发音关系并不密切(虽然有一定联系)的中文译名,甚至意译。

比如

宝洁 Procter & Gamble

惠普 Hewlett-Packard

普惠 Pratt & Whitney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语言结构以及国际化战略等多个层面。日本人名、品牌名在国际化时倾向于使用罗马音转写,而中国人名、品牌名则更倾向于使用英文单词,其背后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日本名、品牌名使用罗马音转写的逻辑: 1. 语言结构的内在性与独特性: 日语句子结.............
  • 回答
    日本对越南的人名、地名以及国名都使用片假名表记,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日语的文字系统及其历史演变: 汉字(Kanji): 日本最初从中国引进汉字,用于书写和记录。汉字在日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表达词汇意义的主要功能,至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语言的演变、文字系统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交流的细节。简单来说,韩语和日语名字的发音差异,主要源于它们与汉字(中文)的亲疏关系以及各自语言本身的语音系统。韩语人名发音与汉语相似的原因:1. 同源性(或强烈的历史影响): 韩语在历史上深受汉字和汉语的影响,这一点至关重要。 .............
  • 回答
    在你这个问题里,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核心的日语语言现象:书写系统与表音之间的张力。很多时候,同一个读音,背后可以对应完全不同的汉字,而日语的人名,正是这种现象最集中的体现之一。我们先拆解一下“ASUKA”这个读音。在日语里,这个发音是很常见的,可以由多种组合的假名来表示。最经典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交叉点。简单来说,汉语中欧美人名的音译,和日韩人名的“翻译”处理方式,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因和历史演变。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由语言结构、文化交流的模式以及历史时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来拆开细说:一、 欧美人名:为何是“音译”为主?这里.............
  • 回答
    近期被捕的这几名日本间谍中,出现了一位曾经是中国籍、后嫁给日本人并加入日本国籍的女性。这种情况下,她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确实值得深入探究。首先,我们要理解,国籍的变更并不一定意味着个人身份认同的彻底转变。一个人可能出于多种原因改变国籍,这其中可能包含现实的考量,也可能涉及情感的寄托。对于这位女士来说.............
  • 回答
    韩国在引进日本动漫作品时,为角色改名字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背后有很多原因,并非简单的“不喜欢”或者“随便改”。这背后涉及到文化、语言、市场策略,甚至一些历史因素。1. 语言和发音的障碍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日语和韩语虽然同属于东亚语言,但发音系统存在差异。有些日语音节在韩语中很难准确地表达,或者.............
  • 回答
    在日本战国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大名们之间的联姻和继承问题,可不是简单的家族情仇,而是关乎领地、势力、乃至生死存亡的政治博弈。当一个曾经显赫的大名家因为后继无人,眼看就要香火断绝、领地旁落,而另一家强势大名却想将触角伸向这块肥肉时,送出子侄辈过继继承家名,就成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策略了。这背后可不是什么.............
  • 回答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在福建逮捕的 35 名日本诈骗犯,与台湾舆论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涉及了日本社会对诈骗犯罪的态度、国内政治舆论环境、对中国司法体系的认知以及两岸关系的复杂影响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的可能原因:1. 对诈骗犯罪的深恶痛绝和强烈.............
  • 回答
    名侦探柯南里FBI能在日本自由活动的疑问,确实是个让不少观众感到好奇的点。毕竟,日本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按理说FBI这种外国执法部门,想要在日本境内展开行动,应该需要经过日本官方的层层审批和协调,而不是像故事里那样,好像买了张“免死金牌”一样。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这样才能解释得更清楚,也.............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央视报道悬挂旭日旗的日本军舰,而舰圈对日本国徽和舰船名却耿耿于怀”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央视报道的性质与考量:1. 新闻事实的客观呈现: 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尤其是在涉及军事交流、国际会议等场合,.............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点,很多人看了《名侦探柯南》都会有类似的疑问。简单来说,FBI在日本开展行动,并非不符合常理,这背后涉及到国际合作、特定案件性质以及FBI自身的职能范围。咱们得先理清FBI(联邦调查局)和CIA(中央情报局)各自的主要职责。 FBI(联邦调查局): 顾名思义,FBI是美.............
  • 回答
    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157人无一生还,其中包括8名中国公民。这起悲剧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航空安全上,同时也引发了对事故原因和潜在教训的深入探讨。可能的事故原因:尽管官方的最终调查报告尚未公布,但结合此前的航空事故和飞机本身的特性,以下几.............
  • 回答
    嗯,让我想想… 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日本名字,如果非要说一个的话,那应该是“健太”(Kenta)。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挺朴实的劲儿,一点也不华丽,但特别踏实。我在想,为什么会是“健太”呢?大概是因为它在我接触到的各种日本文化元素里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吧。我脑海里闪过的画面,可能是一个动漫里的人物,也可.............
  • 回答
    说起日本名刀,那真是一段段传奇,一把把刀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故事,绝非寻常兵器可比。它们不仅仅是杀敌的工具,更是武士精神、艺术美学和时代变迁的见证。要说日本史上最著名的几把名刀,以下几把绝对是绕不开的巨星: 1. 三日月宗近 (Mikazuki Munechika)所属时代与作者: 平安时代末期,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认同、社会接受度、政治因素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日本人穿和服受到普遍接受,而中国人穿汉服有时会受到诟病或嘲笑,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日本和服: .............
  • 回答
    日本人名字直译成中文之所以经常显得好看又好听,这背后涉及语言、文化以及名字本身的构词特点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 汉字文化的深厚渊源与共通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日语中的汉字(Kanji)直接来源于中国,很多字本身的含义和意境就十分优美。即使经过长期的演变,很多汉字的书写和基本含义在.............
  • 回答
    日本人是否“不在乎血统”,并将家业传给女婿,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不能一概而论。确实存在一些家族选择女婿继承家业的情况,但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简单的“不在乎血统”。首先,我们得理解日本的传统观念中,“血统”和“家名”的延续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上,男性作为家业的直接继承人,被认为是“家”的代表.............
  • 回答
    关于日本人为何如此效忠天皇,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现象。它并非源于单一的理由,而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探讨:一、 神话、宗教与天皇的“神性”起源日本民族和天皇制有着一段极其古老的神话起源。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古典文献.............
  • 回答
    日本人对麦克阿瑟抱持尊敬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绝非简单的感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深入探究二战后日本社会在极其特殊的背景下,是如何看待这位“占领者”的。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常被提及的一点,是麦克阿瑟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主导了日本战后的占领和改造。尽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