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语中人名同样是ASUKA可以是飞鸟或明日香?

回答
在你这个问题里,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核心的日语语言现象:书写系统与表音之间的张力。很多时候,同一个读音,背后可以对应完全不同的汉字,而日语的人名,正是这种现象最集中的体现之一。

我们先拆解一下“ASUKA”这个读音。在日语里,这个发音是很常见的,可以由多种组合的假名来表示。最经典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

あすか (ASUKA)

而当我们将它写成汉字时,就可以出现你提到的“飞鸟”和“明日香”两种情况,甚至还有更多。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汉字的“意”与假名的“音”

日语的书写系统非常特殊,它混合了:

汉字 (Kanji): 从中国传入,每个字都有其本身的意义,同时也承载着读音。
平假名 (Hiragana): 原本是汉字的草书演变而来,纯粹是表音符号,没有独立的意义。
片假名 (Katakana): 同样是表音符号,主要用于外来语、拟声拟态词、强调等,也没有独立意义。

人名,尤其是现代人名,可以自由地使用汉字,甚至不使用汉字,只用假名。

“飞鸟” (Asuka):
飞 (ひ、とぶ):有“飞翔”、“飞去”的意思。
鸟 (とり):指“鸟类”。
合在一起,“飞鸟”的字面意思就是“飞翔的鸟”。这是一个充满意境、自然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在古代,人们可能就喜欢用这种与自然相关的意象来命名。
这个名字的读音“Asuka”可以由“あすか”来表示,而“あすか”也可以由“飛鳥”这两个汉字来书写。

“明日香” (Asuka):
明日 (あす):表示“明天”、“未来”。
香 (か、かおり):表示“香气”、“芬芳”。
合在一起,“明日香”的字面意思是“明天的香气”或者“未来的芬芳”。这个名字同样富有美好的寓意,暗示着光明、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同样的,“あすか”这个读音,也可以用“明日香”这三个汉字来书写。

2. 命名的自由度与美学追求

日本人给孩子取名字,是一个非常讲究的过程,不仅仅是读音,汉字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人们会根据:

字的意义和寓意: 希望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品质、未来,所以会挑选寓意美好的汉字。
字的笔画数: 有些人会注重笔画数,认为笔画吉利或有特殊含义。
字的音韵: 即使是同一个读音,不同的汉字组合也会有不同的音韵感受,有些人会偏好某种发音的连贯性或音节的美感。
家族传统或个人喜好: 有些家族有传给后代的常用字,或者父母有特别偏爱的汉字。

因此,当父母听到“Asuka”这个读音时,他们可以从浩瀚的汉字库中,挑选出他们认为最能代表他们对孩子的期望的汉字组合。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像自由自在的飞鸟一样,不受拘束,充满活力,那么“飞鸟”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像明天的香气一样令人心旷神怡,那么“明日香”就更贴切。

3. 历史演变与社会影响

历史上的命名习惯: 在古代,一些贵族或重要人物的名字也可能已经固定了某些汉字写法,例如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
现代的流行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和喜好也在变化。一些名字或汉字组合会变得更流行,而另一些则可能逐渐被淘汰。

“飞鸟”这个名字,可能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中被使用过,带有一定的古典韵味。而“明日香”则可能更贴合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人一种清新、积极的感觉。

4. 名字的“独特性”与“普遍性”

虽然“Asuka”这个读音很常见,但通过不同的汉字组合,可以为名字注入不同的个性和意义,使其不至于太过“撞名”。

“飞鸟”这个名字,虽然读音是Asuka,但写出来就相对明确,不容易和“明日香”混淆。
反过来,看到“明日香”这三个字,就知道读音是Asuka,并且有“明天的香气”的寓意。

总结一下:

日语中人名“ASUKA”可以是“飞鸟”或“明日香”,根本原因在于日语书写系统允许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同一个读音。人们在取名时,会根据汉字的意义、寓意、音韵以及个人的审美和期望来选择最合适的汉字组合。

就好比你在中文里,可以叫做“伟”,也可以叫做“巍”,两个名字读音相近,但字义不同,承载的意象也不同。日语中这种现象更普遍,因为他们引入了汉字,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表音系统,使得“音”和“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转换空间。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个日语人名时,不妨多留意一下它背后的汉字,那里隐藏着取名者对这个名字最真挚的寄托和期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立本有多音字的啊,当成多音字不就完了。

同样转写做罗马文的常见女名mai,就有舞跟麻衣两种写法。

几个二次元混用的例子:

相原 舞(雀魂) 不知火 舞(拳皇系列)川神 舞(无彩限幻灵世界)

樱岛 麻衣(青猪) xx 麻衣之一(变态王子与不笑猫的田径部副部长,小说里跟男主灵魂互换身体)xx 麻衣之二(番剧日常的眼镜女生,冷面笑匠,被群众称为麻衣大神)中原 麻衣(声优名)

甚至有些三次元女性直接就不要汉字当名字了,三四个假名标出读音完事,大家都见怪不怪。

user avatar

问题挺深的。我试着讲讲,不一定能讲明白。

的确,「あすか」这个词最常用的两种汉字表记就是「明日香」和「飛鳥」

其中「明日香」很容易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あす」=「明日」、「か」=「香」;但「飛鳥」这两个字简直是八杆子打不着,凭啥也读作「あすか」呢?应该念「とぶとり」才对啊?

这事又得追溯到古时候了。

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是从近畿地方(也叫关西)发端的,也就是下图深绿色的这一块。

(图源:

近畿地方

这其中有一小块很重要的地方,太小我就不标出来了,叫做「あすか」,即「明日香」或「飛鳥」——也就是说这本来是个地名

为什么说这个地方重要呢?日本历史上的「飛鳥時代」就是以飞鸟(明日香)地区命名的。从592年推古天皇即位到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这一百多年间,皇宫大多建立在飞鸟地区,例外的只有大阪难波宫(孝德天皇)和滋贺近江宫(天智天皇、弘文天皇)共计15年。换言之,当时日本的政治兼文化中心就是飞鸟地区。这个时期的日本,从隋唐大量学习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发生了众多革命性事件,例如颁布了基本法『大宝律令』,最终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蜕变。因此人们说日本国的起源就在飞鸟,这么讲并不过分。

如今的飞鸟地区叫做明日香村,是著名文化遗址,在奈良县中部,顺带一提奈良县就是上图深绿色中间形状很像麦乐鸡块的那个(笑)。

说回来,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あすか」(ASUKA)这个发音是怎么来的?
第二,「飛鳥」这个汉字表记又是怎么来的?

关于这两个问题,在明日香村的官网上有一番介绍(

明日香と飛鳥あすかの由来|あすかの「よもやま話」

)。

先看看「あすか」一名的起源

(图片截自

前述网址

可见,即使是在日本,这个问题目前也并没有公认靠谱的正确答案。有说是朝鲜语「安宿」的变音的;有说是朝鲜语「Suka」(村)前面加「ア」的;还有说是印度「アショカ王」转化的……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大概是研究不出来个准谱了。


那么「飛鳥」这个汉字表记呢?

其实目前也没有特别确切的答案。最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说法是枕詞由来説」

「枕詞」是「和歌」中的一个术语。所谓「和歌」你可以大概理解为日本的古诗词,「枕詞」通常为其中的第一句或第三句,多为五音节,用意境来引出下一句的主体(被枕詞)。枕词和被枕词之间往往有一些意义上的联系,并且存在固定搭配,形成一种日本味的含蓄感。例如「空蝉の」(うつせみの),后面跟的大多是「命」、「人」之类主题,这样的感觉。

我这里再举个例子,这是我刚随手写的一首:


アメリカの ウォーレスさんが てめらより レベル高いぞ わしとペラペラ

おまえたち  いいとこもある  どこまでも  外人よりも  素早いが  質問すべて  やすすぎる  時には甘い  わからないのか

有经验的人,一听到「アメリカの」,就知道后面要说「ウォーレスさん」了。枕词大概就是这种作用(大误)。

总之,「飛ぶ鳥の」(とぶとりの)这个枕词,就是用来枕「明日香」的。在『万葉集』(相当于日本的诗经)中有「飛鳥 明日香乃河之 上瀬尓 生玉藻者……」之类的记载。这个说法认为,飞鸟和明日香是这么发展成同义词的——就像「日ノ本の」(ひのもとの)是「大和」的枕词那样。

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有一位热衷于研究日本文化历史的浜田裕幸医生,曾经多次就此话题撰文。他认为「飛鳥」是源于「塔寺」的谐音,当权者为了好看而选用了「飛鳥」二字。

具体哪一种说法是对的,超出了我的个人判断能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

homepage1.canvas.ne.jp/

阅读浜田先生的研究。这里不多介绍了。

谢谢阅读~

—————半夜更新分割线—————

EVA里那位アスカ,我印象里是没有官方汉字表记,但翻译时明显应当写成明日香而不是飞鸟。这个角色的名字取自和田慎二的漫画『超少女明日香』,在原梗里就是表记为「明日香」,与「今日子」形成对仗。以此推论EVA中的「アスカ」和「キョウコ」也应该这么翻译才对。天鹰版译成飞鸟是很不严肃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你这个问题里,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核心的日语语言现象:书写系统与表音之间的张力。很多时候,同一个读音,背后可以对应完全不同的汉字,而日语的人名,正是这种现象最集中的体现之一。我们先拆解一下“ASUKA”这个读音。在日语里,这个发音是很常见的,可以由多种组合的假名来表示。最经典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交叉点。简单来说,汉语中欧美人名的音译,和日韩人名的“翻译”处理方式,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因和历史演变。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由语言结构、文化交流的模式以及历史时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来拆开细说:一、 欧美人名:为何是“音译”为主?这里.............
  • 回答
    近期被捕的这几名日本间谍中,出现了一位曾经是中国籍、后嫁给日本人并加入日本国籍的女性。这种情况下,她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确实值得深入探究。首先,我们要理解,国籍的变更并不一定意味着个人身份认同的彻底转变。一个人可能出于多种原因改变国籍,这其中可能包含现实的考量,也可能涉及情感的寄托。对于这位女士来说.............
  • 回答
    日语给人的“中二”感觉,这说法很有趣,也很普遍。说到底,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解读和语言特征的综合投射。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你会产生这种感觉。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二”这个词的含义。 在中文语境里,“中二”这个词,或者说“中二病”,它指向的是一种在青春期(大致是初中二年级)常见的.............
  • 回答
    日本人之所以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这背后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语言以及现实层面的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要不要”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整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语言的根基。让我详细地为你剖析一下。一、 汉字是日语书写系统的基石: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汉字是日语书写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语的书写系统是“混合.............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也触及了日本动漫美少女造型的核心魅力所在。为什么那些五官比例、特征都与现实中人类有很大差异的美少女,我们依然能毫不费力地将她们识别为“人”呢?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成熟且极具风格化的视觉语言在运作,而非简单的写实主义复刻。首先,我们要理解一点:日本动漫的“美少女”并非追求写实,而.............
  • 回答
    《旋转少女》这部动画的设定确实很独特,日本被分裂成许多小国,但我们看到的是,日本人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情绪。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而且这并非简单的“不抵制”,而是更复杂的一种“接受”和“适应”。首先,我们要明白动画的性质。它首先是一部娱乐作品,其核心目的在于讲故事、塑造人物.............
  • 回答
    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中,你之所以感觉日本人是“不在场”的,这并非是说影片中完全没有日本人的身影,而是说影片的叙事视角和核心冲突,有意地将观众的焦点从日本人身上剥离,而是集中在中共特工们所面临的极端困境和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上。这种“不在场”的处理,是一种非常精妙的叙事策略,它服务于影片想要传达的核心.............
  • 回答
    在太平洋战争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海战和陆战中,日军之所以伤亡率居高不下,甚至远超盟军,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战略、战术、装备、后勤以及士兵的精神状态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战略决策的失误与僵化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之初,虽然凭借闪电战取得了诸多胜利,但其战略目标本身就存在致命的缺.............
  • 回答
    要探讨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残暴行为,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这并非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动因交织而成。首先,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是日本侵华战争中极端残忍行为最核心的驱动力。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走上了一条“富国强兵”的道路,并将天皇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化身。国家至上、.............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的行为,以及一些人认为的“日本人高素质”在这一时期是否“不见了”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而非简单地一概而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理性分析当时社会、政治、军事以及个体层面的多种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高素质”是一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以及现实政治等多个层面。虽然我们可以观察到网络上或民间存在一些对中国人持有负面看法的日本人,但同时也能看到日本社会在面对中国发生的灾难时伸出援手的现象,这并不矛盾,而是反映了现实的多元和立体。为什么会有“讨厌”的声音存在?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可能不太喜欢日漫中“元气少女”的人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挺有意思的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而是多种元素叠加在一起,让人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或者“共鸣缺失”。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元气少女”这个标签通常包含的特质。一般来说,她们是: 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声音洪亮,行动迅.............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涉及到了日本古代社会结构、贵族制度以及姓氏的演变。简单来说,这个“の”其实是表示“所有”或者“属于”的意思,它连接的是主人的名字和附属人的名字。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回到日本古代,尤其是平安时代。那时候,日本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姓氏”概念。人们更多的是以家族名、居住.............
  • 回答
    在探讨“为什么韩国人能在最近的事件中坚持抵制日货,而有的中国人做不到”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爱国情怀”强弱对比,而是涉及历史记忆、民族认同、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以及政治因素等复杂交织的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 一、 历史记忆的深刻性与直接.............
  • 回答
    关于《八佰》中“四百壮士”只杀死了一个日本人的误解,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挺让人费解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回到当年那段惨烈的历史,再结合电影的呈现和后来的传播,层层剥开来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四百壮士”不是只杀死了一个日本人,他们是英勇抵抗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八佰壮士.............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将日裔美国人强制关押进集中营(官方称“日裔美国人安置区”),而未对德裔和意裔美国人采取同等待遇,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和军事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美国社会对于不同族裔的看法、国家安全顾虑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能性。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 珍珠港事件及其后续的军事威.............
  • 回答
    关于坎瑞亚人为何要抢夺白夜国的《日月前事》,在原神的故事背景中,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推测的问题,因为官方并没有直接给出“抢夺”的说法,更多的是围绕着坎瑞亚与白夜国、以及《日月前事》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和目的。但我们可以从现有信息中梳理出几种可能性,并尝试将它们串联起来,描绘一个更清晰的图景。首先,我.............
  • 回答
    日本民族被许多人视为高素质,这并非空穴来风,他们的国民素质,如教育普及度、社会秩序、礼仪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确实有着令人称道的表现。然而,将这种“高素质”直接等同于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就显得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国家机器在特定意识形态下的运作,很容易将个体行为推.............
  • 回答
    二战期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确实没有像阿兰·图灵那样声名显赫的密码破译天才,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大背景的制约,也有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和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一、 工业基础与科学技术的差距首先,最根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