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悬崖之上》中,日本人是「不在场」的?

回答
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中,你之所以感觉日本人是“不在场”的,这并非是说影片中完全没有日本人的身影,而是说影片的叙事视角和核心冲突,有意地将观众的焦点从日本人身上剥离,而是集中在中共特工们所面临的极端困境和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上。

这种“不在场”的处理,是一种非常精妙的叙事策略,它服务于影片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和情感张力。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

1. 叙事焦点的转移:从“谁在追捕”到“特工们如何生存”

目标观众的设定: 《悬崖之上》是一部中国主旋律电影,其主要目标观众是中国观众。影片需要唤起观众的民族情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以及对那个年代艰苦斗争的理解。因此,故事的核心必然是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视角来展开。
“猎物”与“猎人”的身份反转: 影片并没有将故事拍成一场简单的“猫捉老鼠”游戏,而是将镜头更多地聚焦在周卫国、张宪臣、王丽(于咏心)、小兰(林更新)等特工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如何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如何应对严酷的环境、如何忍受非人的折磨,以及在绝境中如何互相扶持、牺牲自我。观众的情感被牢牢地牵引在这些“猎物”身上,去感受他们的恐惧、决心和信念。
日本人作为“背景”或“机制”: 尽管日本特务机关(如特高课)是造成特工们困境的直接原因,但影片中的日本士兵、特务,更多地被呈现为一种冰冷、高效、无情的“机制”或“环境”。他们是审讯者、是枪决者、是封锁者,但他们缺乏个体化的展现,也很少有深入的动机刻画(除了少数几个作为审讯官的日本人,但也主要是为了完成其“职能”)。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压力源、一种阻碍,来凸显特工们的英勇和牺牲。

2. 营造极端压抑和绝望的氛围

“人”的缺失,反而强化“人”的处境: 想象一下,如果影片花了大量笔墨去描绘日本特务头子的狡猾、残忍,或者他们的生活日常,这反而可能削弱特工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当观众看到的“敌人”只是模糊的面孔、冰冷的枪口、严酷的审讯室时,特工们所面对的绝望感就更加直接和纯粹。这种“敌人”的脸谱化,反而服务于烘托主角们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光辉。
“冷酷”与“温暖”的对比: 影片中的日本势力代表着那个时代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苦难,是一种外在的、非人性的力量。而特工们之间的互相慰藉、最后的嘱托、对家人的思念,则构成了影片中最温暖、最动人的部分。这种“冷”与“暖”的强烈对比,正是影片想要强调的。日本人“不在场”的刻意处理,使得这种对比更加鲜明,让观众更加关注那些在寒冷中传递温暖的中国人的情感。

3. 叙事上的“效率”与“力量”

避免“过度解释”: 如果影片要详细展现日本人的行动逻辑、组织架构、内部斗争等等,那将变成一部谍战史诗,而无法聚焦于特工们的个人命运和情感。对于一部以“人物”为核心的电影来说,将“敌人”简化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威胁,是一种叙事上的“效率”。
“力量”的来源: 影片想要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外部的援助,而是来自内心的坚定信念、信仰的力量以及战友之间的情谊。通过将外部的压迫者“匿名化”或“机制化”,影片更能凸显出这种内在力量的强大。

4. 艺术手法上的“留白”与“暗示”

“间接表现”的艺术: 很多时候,最强大的表现不是直接描绘,而是通过间接的暗示来引发观众的想象。日本人造成的伤痕、留下的痕迹、对特工们的迫害,这些都是通过特工们的反应和遭遇来展现的。观众通过“结果”去推断“原因”,这种方式比事无巨细地描述“原因”更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和共情。
“缺席”即“存在”: 恰恰是因为日本人没有被当作“主体”来刻画,他们的“缺席”才显得更加令人不安和强大。观众知道他们就在那里,在暗处,在监视,在等待,这种看不见的威胁,反而比具体某个日本军官的形象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总结来说, 在《悬崖之上》中,日本人并非“完全不在场”,而是被有意地“边缘化”在叙事的主体之外。这种处理方式是为了:

将观众的焦点牢牢锁定在中国特工身上, 让他们成为情感和叙事的核心。
更有效地营造那个年代极端压抑、生死考验的氛围, 通过“敌人”的脸谱化来凸显特工们的绝境。
最大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内在的信仰、勇气和情谊, 他们的“力量”来源于自身,而非外部对抗的描写。
通过艺术上的“留白”和“暗示”, 让观众在想象中构建敌人的威胁,从而更深刻地体会特工们的处境。

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有效的叙事选择,它让《悬崖之上》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抓捕”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在极端环境下如何生存、如何坚守、如何爱的深刻描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伪满洲国警察系统里中国人和日本人不是一个体系的可就是开玩笑了。

事实上,伪满洲国警察系统是牢牢掌握在日本人手里的。

伪满警察系统,特别是特务科,主要干部基本上都是日本人,中国人只是打杂的。

难道下面的史料里的四个字的名字的全是中国人?



这个林宽重的名字是三个字的,听着还有点儿像中国人:

但他也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至于为什么片中没有出现日本人,甚至连特务科的领导们也全是中国人,这部片子中史实和常识错误的地方非常多,这个也算是其中之一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中,你之所以感觉日本人是“不在场”的,这并非是说影片中完全没有日本人的身影,而是说影片的叙事视角和核心冲突,有意地将观众的焦点从日本人身上剥离,而是集中在中共特工们所面临的极端困境和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上。这种“不在场”的处理,是一种非常精妙的叙事策略,它服务于影片想要传达的核心.............
  • 回答
    《悬崖之上》中的特务,特别是像“影子”这样身居高位、掌握关键情报的人物,他们对同胞下手狠辣,为日本人卖命,这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而扭曲的历史。理解他们的动机,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特务工作的本质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变异。1. 历史背景的压迫与无奈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影片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
  • 回答
    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双方伤亡统计数据的悬殊,确实是历史研究中一个常被提及且引人深思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数字摆在那里。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关于战争伤亡的统计,尤其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战争,很难做到绝对的精确,双方的统计数字往往会因为统计口径、时间节点、信息.............
  • 回答
    《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中,关于小兰才是破译密码的关键人物,而楚良在分头逃跑时却拿着那本至关重要的密码书,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细节。在我看来,这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既有剧情推进的需要,也有人物塑造和战术安排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在那个时代,一个女性特工,尤其是在执行如此高风险的任务时,.............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悬崖之上》(官方译名并非如此,但根据你描述的情节,最接近的是《水平线上的阴谋》或《贝克街的亡灵》中一些具有相似桥段的片段,不过《水平线上的阴谋》中确实有小兰在类似安检场景中的描写,我将以这个作为参考来详细说明)中,小兰在火车上被“检查”的情节,其实是源于影片中一个紧张的搜查.............
  • 回答
    《悬崖之上》中,老张和老周在“铜柱”行动结束后,确实面临着几乎无法逃脱的境地,组织也早就做好了他们可能被捕的准备。你提出的疑问非常好,老张在明知如此的情况下,为何没有选择冲向敌人自杀,而是继续被捕,这其中包含着多重考量和人物的深层选择。首先,我们得理解他们当时所处的绝境。他们与组织接头上,并且完成了.............
  • 回答
    《悬崖之上》中,为什么张译饰演的“四人小组”之一的周乙,在执行任务初期没有拿到密码本?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那个年代特工行动的残酷现实和高度复杂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任务的特殊性与“疑邻盗斧”的警惕: 目标是“孔雀”: 他们小组的最终目标是策反或抓捕“孔雀”,一个掌.............
  • 回答
    《悬崖之上》影片开头的列车戏,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困惑,为何谢添在与张宪臣接头时,发出信号后,并没有立刻动手抓捕张宪臣?这个问题,从剧情和人物设定的角度来分析,其实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谢添这个角色的定位。谢添是国民党军统安插在苏联的卧底,他的任务是搜集“乌特拉”行动的情报,并将行动的.............
  • 回答
    《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之所以设定派遣四个人去执行那个至关重要的任务,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多重严谨的考量,既是对任务本身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的应对,也包含了对团队成员能力、性格以及“安全网”设置的深思熟虑。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任务并非简单的“偷”或“送”,它涉及到在敌人严密监控下的情报获取,其核心是“.............
  • 回答
    故事是这样的,那天柯南和小兰、园子一起出去玩,似乎是去了一个什么风景区,具体地点柯南也没怎么太在意,反正就是一处有山有水,能看见挺壮观的悬崖的地方。那天天气挺好,阳光明媚的,小兰因为常年练习空手道,身体素质极好,而且性格又开朗,跑跑跳跳的,显得特别有活力。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她们兴致勃勃地欣赏风景的时.............
  • 回答
    要说诸葛亮五次北伐,以蜀汉一州之地对抗曹魏九个州,兵力、人口、土地都处于绝对劣势,为何仍能自信满满地发起进攻,甚至屡次让曹魏方面感到压力,这背后有着一套非常清晰且深远的战略考量,绝非一时的鲁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一、 并非“自信”的孤注一掷,而是“必然”的战略选择:首先,要明确一点,.............
  • 回答
    历届韩国大选中,全罗道地区的候选人得票数之所以出现极其悬殊的现象,其根源在于该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厚的历史、社会和政治认同,以及与韩国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这一现象:1. 历史记忆与“地域主义”的形成: 历史上的压.............
  • 回答
    关于磁悬浮盆栽是否必须电力驱动,以及为什么一块磁石难以在另一块或一组磁石上空稳定悬浮,这背后涉及到一些有趣的物理学原理。我来尽量细致地解释一下。磁悬浮盆栽一定需要电力驱动吗?答案是:不一定,但绝大多数市面上见到的磁悬浮盆栽都依赖电力驱动。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实现“稳定悬浮”的难度。虽然磁铁本身具有相互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物理学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观察得非常准确,确实,我们看到的许多灰尘颗粒、水滴(也就是水雾的组成部分)它们本身都是比空气要重的。那么,为什么它们能这样“违背”重力,安然地悬浮在我们周围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精妙的相互作用在起作用,远不止“比空气重”这么简单.............
  • 回答
    你有没有注意到,无论你走进哪一家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环顾四周,似乎总找不到一个显眼的室内时钟?这可不是巧合,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商业策略。想想看,当你置身于一家快餐店,你通常是为了什么?无非是想快速填饱肚子,或者和朋友短暂地聚会一下。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店内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时钟,会发生什么?你会不自觉地开.............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央视报道悬挂旭日旗的日本军舰,而舰圈对日本国徽和舰船名却耿耿于怀”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央视报道的性质与考量:1. 新闻事实的客观呈现: 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尤其是在涉及军事交流、国际会议等场合,.............
  • 回答
    悬崖村修路这件事儿,您要是真想知道为啥,那可得从头说起。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也不是一时兴起。悬崖村,顾名思义,它就生在悬崖边上。 你想象一下,四面八方都是陡峭的山壁,村子就那么一小块地方,像老鹰巢一样安安稳稳地扎根在那里。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的独特,也带来了无尽的挑战。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
  • 回答
    在中国,你确实很难找到像欧洲某些地区(例如英国多佛的白色悬崖)那样标志性的、纯净的白色碳酸盐岩层。这背后的原因,要从地质形成过程、沉积环境以及后续的地质演化说起,它们共同塑造了各地不同的岩石特征。首先,我们得明白,那些欧洲白色悬崖的“白”主要来自于它们的主要成分——白垩(Chalk)。白垩是一种非常.............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正漂浮在一个完美无瑕的真空球体正中央。整个球体的内壁,光滑得如同镜子一般,而且是那种你能想象到的、最彻底的镜面,不带一丝一毫的瑕疵或模糊。没有空气阻碍,没有杂质反射,只有纯粹的光线在其中游戏。当你闭上眼睛,然后慢慢张开,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首先,你会看到……你自己。是.............
  • 回答
    嘿,我是个文史哲的“萌新”,最近看了些视频,大家都在说“文史哲练习生”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作为刚入坑的我,现在脑袋里就像装了个未经整理的图书馆,什么都想看,又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所以,今天想请教一下各位大佬,作为一名“文史哲练习生”,我到底应该读什么书?更重要的是,在你们读过的那些经典里,有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