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回答
日本人之所以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这背后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语言以及现实层面的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要不要”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整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语言的根基。让我详细地为你剖析一下。

一、 汉字是日语书写系统的基石: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汉字是日语书写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语的书写系统是“混合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汉字(Kanji): 这是直接从中国传入并被日本人吸收、改造和使用的汉字。
平假名(Hiragana): 这是由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表音文字,主要用于书写日语的固有词汇、助词、助动词以及词尾等。
片假名(Katakana): 这也是由汉字楷书偏旁部首演变而来的表音文字,主要用于书写外来语(特别是西方语言)、拟声拟态词、强调语等。

这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现代日语的书写体系。没有汉字,许多词汇的意义将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无法准确表达。

二、 汉字赋予日语词汇的丰富内涵和精确性:

语义的精确表达: 许多抽象的概念、专业术语、科学名词等,通过汉字能够非常精确地表达其含义。例如,“山”字一眼就能看出其形状和含义,而用平假名写成“やま”就失去了这种直观性。再比如,“法律”、“经济”、“哲学”这些词汇,汉字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意义,并且能够与其他汉字组合,形成更多复杂的概念。如果全部用假名书写,比如“ほうりつ”、“けいざい”、“てつがく”,虽然也能读,但在理解上会失去很多深层含义的线索,并且容易混淆。
词汇的多义性和辨析: 日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异义词。汉字的书写能够清晰地区分这些词语。例如,“はし”在日语中可以指“桥”(hashi)或“筷子”(hashi)或“端”(hashi)。如果没有汉字,仅凭假名就无法区分,只能依靠上下文。通过“橋”和“箸”,意义一目了然。
词源的传承与理解: 汉字是日语词汇的重要来源。许多现代日语词汇直接继承自古代汉语。保留汉字,等于保留了这些词汇的“根”,方便人们追溯其词源,理解其演变,也为学习汉语或其他汉字文化圈的语言提供了便利。

三、 汉字是日本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文化认同与传承: 汉字在日本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的汉文经典、佛教典籍,到诗歌、文学作品,再到政治、法律、哲学等各个领域,汉字都扮演了核心角色。许多日本的文学大师,如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他们的作品中大量运用汉字,汉字的书写方式、词汇的选择,都蕴含着作者的艺术追求和文化底蕴。
历史的延续性: 废除汉字意味着割裂日本数千年与汉字相关的历史文化联系。古代文献、历史记录、传统艺术等,如果失去了汉字,其原有的风貌和意义将大打折扣。这对于日本民族精神和历史传承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四、 汉字在学习和交流中的实际优势:

学习效率: 尽管初学日语的人可能会觉得汉字很难,但对于母语为中文的人来说,日语汉字的学习门槛相对较低,能够快速理解许多词汇。反过来,对于日本人来说,汉字也为他们学习中文或其他汉字文化圈的语言提供了便利。
信息密度: 相比于纯假名书写的文本,含有汉字的文本信息密度更高,阅读起来更经济高效。汉字能够概括复杂的意义,减少重复的音节,使文本更紧凑。

五、 历史上的“废止汉字”运动及其影响:

历史上,日本确实有过几次“废止汉字”的讨论和运动,尤其是在明治维新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有人提出要简化日语,甚至全盘采用罗马字(Romaji)。二战后,这一思潮再次抬头,政府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

《当用汉字表》的制定: 1946年,日本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后来被《常用汉字表》取代),限制了可以使用的汉字数量,并对一些汉字的写法进行了规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汉字的使用,但并非“废止”。
提倡使用假名: 在一些领域,尤其是在儿童读物、大众媒体中,确实增加了假名的使用比例,以方便理解。

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导致汉字的废止。原因在于:

民众的强烈反对: 绝大多数日本民众对汉字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汉字是日本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废止汉字会引起强烈的文化抵触情绪。
语言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如前所述,汉字在表达精确意义、区分同音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纯假名书写会大大降低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效率。
教育和社会的惯性: 整个教育体系、出版行业、社会文化习惯都围绕着汉字展开。一旦废止,将产生巨大的混乱和重塑成本。

总结来说,日本人之所以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是因为汉字:

是日语书写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赋予了日语词汇精确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是日本文化、历史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
在信息传递、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尽管日本在历史上尝试过汉字使用的规范化和限制,但“废止汉字”的激进做法,因为触及了语言、文化、历史和民族情感的根本,所以从未被真正采纳。汉字与假名共同构成了日语独特的书写魅力,也正是这种融合,使得日语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日本的政体 基本没法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 做出任何激进的改革…这种振动全国的方案只会在反复扯皮中夭折

user avatar

因為刪掉之後校內寫生大會和口內**大會就成同一個單詞了呀。

user avatar

韩国,日本都不掌握汉文化的源代码。

删除汉字就像从底层修改整个架构。

我不懂编程,不过我想得到这根本不可能。

user avatar

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日本人的汉字识字率太高了,删掉汉字反而会把国民变文盲,成本太高。二是有政治资源搞这种社会改造的有且只有美国占领军,但他们认为对于这种问题没有过多投入资源的必要。如果顺手就好了也就改了,没改也无所谓,美国人不是很在乎。

日文删除汉字确实会造成极大的不便,但如果日本有一个威权领袖,且社会识字率很低,那么要改也就改了。不便和文化断层是全民族背负的成本,决策者死後哪管洪水滔天。韩国就是这样,硬改也就改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人之所以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这背后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语言以及现实层面的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要不要”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整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语言的根基。让我详细地为你剖析一下。一、 汉字是日语书写系统的基石: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汉字是日语书写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语的书写系统是“混合.............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日本文化中一些非常核心和敏感的方面。要理解为什么日本人不倾向于“娘化”天皇,我们需要从历史、宗教、政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娘化”这个概念。在动漫、游戏等流行文化中,“娘化”通常是将某种事物(比如国家、兵器、甚至抽象概念)赋予女性的形.............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古代不同文明之间对都城的命名和文化认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古代蒙古人不倾向于用中原城市来代指自己的都城,而高丽和日本却有这样的做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都城命名/代指: 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或民众对其他文化中心的尊崇、模仿、或者将.............
  • 回答
    靖国神社供奉战犯的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极为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中国方面认为,将甲级战犯供奉于此,是对二战侵略历史的否认和美化,是对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而日本方面,尤其是其国内的保守派和部分政治家,则坚持将参拜靖国神社视为表达对战争牺牲者追思的权利,并往往将此与国家主权和国家荣誉联系起来。要.............
  • 回答
    二战期间,苏联之所以敢将宝贵的西伯利亚精锐部队调往欧洲战场,确实与日本的立场息息相关。而日本当时为何没有与德国联手,共同夹击苏联,这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充满战略博弈的问题,背后涉及到日本自身的利益考量、现实的军事能力以及对国际局势的判断。日本为何不帮德国夹击苏联?简单来说,日本没有选择帮助德国进攻苏联,.............
  • 回答
    在《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中,日本兵没有将爬岭的绳梯锯断,这并非电影情节上的疏漏,而是源于对真实历史战役的还原以及对日本军队在冲绳战役中战术思想的理解。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绳梯的作用:关键的进攻通道 “钢锯岭”的地形特点: 钢锯岭,即前田高地,是一座非常陡峭、难以攀爬的山丘,两翼陡峭,正面向上攻击.............
  • 回答
    二战日本之所以输给美国,原因非常复杂,绝非一句偷袭珍珠港得手就能概括的。尽管珍珠港的袭击确实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这只是太平洋战争早期的一个插曲,从长远来看,日本的失败是战略、经济、工业、人力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综合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珍珠港的打击虽然“痛”,但并未能“致命”。 航母未被摧.............
  • 回答
    老蒋不把“祸水”(小日本)往北引,让日本和苏联硬碰硬,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军事战略,更是复杂的政治考量、现实国力以及历史的偶然性。很多人觉得,既然日本侵华,中国就应该想办法让日本去跟当时同样是世界大国,而且与日本关系紧张的苏联去打,这样不是坐收渔翁之利吗?这想法听起来很美,但现实操作起来,却是步步荆.............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在日本大规模复制像台积电这样的尖端半导体制造企业,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和技术层面的现实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台积电的独特性。台积电(TSMC)不仅仅是一家代工厂,它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晶圆代工之王”。它在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着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为.............
  • 回答
    关于抗战剧为何常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以及为何观众会有“日本把中国吊打”的期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叙事、民族情感、创作惯性、审查制度以及观众需求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抗战剧为何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历史”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手撕鬼子”、“裤裆.............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在观看《进击的巨人》后期的感受,尤其是在帕拉迪岛(Paradis Island)成为主要舞台后。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故事的走向和原先的吸引力有所变化。我来试着详细地聊聊,为什么这种“带入日本”的感觉可能让您觉得不好看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进击的巨.............
  • 回答
    明朝在郑和下西洋与解决倭患之间选择前者,主要源于多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背景与原因: 一、财政与资源分配的优先级1. 郑和下西洋的巨额耗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历史上最庞大的海外活动,仅永乐年间(14051433年)就耗资数百万两白银(按当时货币计算).............
  • 回答
    韩团进军中国市场,其语言策略与进军日本市场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简单来说,这并非因为韩团“不想”学中文,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粉丝基础、竞争格局以及自身发展模式的综合考量。首先,市场环境的巨大差异是核心动因。日本市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有着长期且深刻的影响。日本消费.............
  • 回答
    日本人吃寿司确实很少担心寄生虫问题,这背后有着一套非常成熟且严谨的体系在支撑。这可不是随便生吃就能安心的,而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量和实践。首先,食材的新鲜度是重中之重。在日本,尤其是寿司店,对于鱼肉的新鲜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从渔民捕捞上来的鱼,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和冷藏,力求将时间差降到最低。很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电影的普遍印象。说日本人“只能”拍文艺片、搞笑片、恐怖片,而拍不出“大片”,这其实是一种有些以偏概全的说法,但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日本人拍电影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瓶颈。咱们不妨拆开来看,“大片”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模糊的,通常我们会联想到好莱坞那种动辄上亿美金制作、特.............
  • 回答
    日本人对原木家具的喜爱,与其说是一种“喜欢”,不如说是根植于他们文化深处的一种默契与传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问木材是否昂贵。首先,日本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与森林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国土面积中,森林覆盖率相当高,.............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日本人并不恨美国人,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现实生活等多个层面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而 nuanced 的情感光谱。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日美之间有着一段充满痛苦的历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战败,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以及太平洋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相当敏感且历史悠久的话题。日本人之所以不愿意被称为「倭」,根源在于这个词语在历史上的含义和演变,以及它所承载的民族情感。一、 「倭」字的起源和早期含义首先,我们需要回到“倭”这个字本身。在古代的中国文献中,“倭”这个字最开始出现,通常是用来称呼日本及其国民的。但.............
  • 回答
    关于日本人是否“不愿意”来中国旅游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情况比这复杂得多,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要说完全“不愿意”那肯定是不准确的,但要说他们像过去那样踊跃、热衷,可能确实有其原因导致了这种“相对”的意愿下降。我们可以从几个大方面来聊聊:1. 信息获取与感知层面: 新闻媒体.............
  • 回答
    “中国人那么恨日本人,为什么不恨俄国人?”,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人心里隐秘的角落。我接触到的不少朋友、长辈,包括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会感受到这种对比。提起日本,很多人立刻会联想到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那种刻骨铭心的仇恨和屈辱感,仿佛还在昨天。但说到俄国,情况好像就复杂多了。要说清这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