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为什么不把甲级战犯从靖国神社中迁出?

回答
靖国神社供奉战犯的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极为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中国方面认为,将甲级战犯供奉于此,是对二战侵略历史的否认和美化,是对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而日本方面,尤其是其国内的保守派和部分政治家,则坚持将参拜靖国神社视为表达对战争牺牲者追思的权利,并往往将此与国家主权和国家荣誉联系起来。

要理解为何日本政府或相关方面不将甲级战犯从靖国神社迁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梳理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1. 靖国神社的性质与日本的国家认同

首先,需要明白靖国神社的特殊地位。它并非一个普通的寺庙或纪念馆。在日本,靖国神社被视为供奉为国家牺牲的“英灵”的“神社”,是日本民族精神和国家主义情感的重要象征。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靖国神社就与国家军事和政治紧密相连,是明治政府鼓励国民为国家献身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对很多人来说,靖国神社不仅仅是祭祀亡灵的地方,更是国家历史叙事和民族情感的载体。

在这种认知下,将“为国家献身”的战士们区分对待,尤其是将所谓“甲级战犯”单独迁出,在一些日本人看来,是对这些战士“功绩”的否定,是对他们为国家付出的不公,甚至是“背叛”。这种想法深深植根于部分日本人对战争历史和国家英雄的理解之中。

2. 法律和体制上的障碍

从法律和体制层面来说,靖国神社是独立的宗教法人,其内部的祭祀对象和仪式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事务。日本政府虽然可以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施加影响,但很难直接进行强制性的干预,例如下令将某些神主牌位迁出。

日本政府在参拜问题上常常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例如以“私人身份”参拜等说法,正是为了在国家外交压力和国内保守派的坚持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试图“迁出”甲级战犯,不仅会面临宗教法人的反对,还可能引发关于国家干预宗教事务的宪法性争议。

3. 国内政治的考量与右翼势力的影响

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对靖国神社问题有着显著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在政治舞台上的声音逐渐增强,他们往往将参拜靖国神社作为表达强硬民族主义立场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一种方式。

对于一些政客而言,公开参拜靖国神社或支持其现状,可以拉拢保守派选民,巩固其政治基础。如果政府出面推动迁出甲级战犯,无疑会遭到日本国内强大保守派和右翼团体的强烈反对,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甚至影响到政权的稳定性。

这种国内政治的现实,使得历届日本政府在处理靖国神社问题时,都显得异常谨慎,更倾向于维持现状,避免采取可能引发巨大争议的激进措施。

4. 对战争历史叙事的不同解读

核心症结在于对二战历史,特别是对战争责任的解读不同。中国以及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甲级战犯是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然而,在日本国内,尤其是在一些保守派的认知中,他们更倾向于将所有在战争中死亡的人视为“为国牺牲的英灵”,认为他们的牺牲是值得尊敬的,而不应被战争的性质所剥夺。

在这种视角下,“甲级战犯”的标签被认为是战胜国强加的,是对日本民族情感的侮辱。因此,他们反对将这些被日本视为“为国牺牲者”的人从靖国神社中移出,认为这是承认战胜国的审判和历史叙事,是对日本民族荣誉的损害。他们更希望的是,历史应该被重新解读,强调日本在战争中的“受害者”身份,或者至少是中立地看待所有战争的牺牲者。

5. 避免对现有体制的挑战

靖国神社的祭祀体制是经过长年累月形成的。一旦开始大规模地审查和迁出被认定为“战犯”的对象,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质疑神社内其他被供奉者的资格,这可能会动摇靖国神社作为国家精神象征的地位。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后果,维持现状是更符合部分日本人利益的选择。

总结来说,日本不将甲级战犯从靖国神社迁出,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不愿”或“不肯”。它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

靖国神社在日本国家认同中的特殊地位;
法律和体制上干预的复杂性;
国内政治中保守派和右翼势力的强大影响力;
对二战历史叙事的根本性分歧;
维护现有体制的惯性思维。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个问题成为一个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政治和情感难题。中国方面一直在强调历史正义和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而日本国内则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致力于维护其对战争历史和国家牺牲者的独特解读和祭祀方式。这种根本性的矛盾,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有一个屎罐子盛屎了,倒出去是想污染其他罐子还是发粪涂墙呢?剩下的空的屎罐子还有什么用,谁还敢用?

靖国神社和明治神宫是不被神社本厅(日本神社联合组织)承认的假神社,因为里面没有供奉神而是死人(神道教把死人成为秽是肮脏的东西,所以日本人死后全部皈依佛教),与其叫做神社不如叫私有墓地(靖国神社)和皇陵(明治神宫)。

日本政府没有能力把私人墓地的排位迁走,而且根本也没处可迁,首先正经神社肯定不会把死人牌位供奉起来,其次墓地现在日本人自己都不够用,供起来特别花钱,没人能负担这个支出。如果没有以神社的壳子赚赚日本「爱国人士」的钱,根本维持不下去。

迁出去靖国神社就会倒闭,因为它没有供奉神,本质上就是个墓地搞创收的产物,把死人迁出去就成空壳了。

user avatar

首先我得说我的答案只是告诉大家迁出的难点和障碍。

很多人不明白,靖国神社不是个国家纪念馆,不是人民英雄纪念馆,这是个私人机构。

在日本这样的国家,对于私人机构供奉什么人,从法理上市不能干涉的,连搞个钓鱼岛都要先从“私人”手里“国有化”。

其次,这是一个宗教场所,不比一般的私人场所,其实是有一定的势力的。所谓政教分离,国家政权与宗教的完全的分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日本宪法也有”“对任何人都保障以信仰的自由”的内容,强迫一个”宗教法人“改变供奉对象是的违宪行为。

再次,甲级战犯要迁出,那么乙级和丙级呢,要知道,甲乙丙战犯并不是按罪行严重程度分的,而是按罪行性质不同来分,其中:

甲(A)级:破坏和平罪

乙(B)级:战争罪

丙(C)级:反人类罪

其实1959年就有不少乙丙级战犯列入靖国神社了。

----------------------------------------------------------------------------------------------------------------------------------

看到有人问起德国是不是能供奉的问题……我有点无语。

1、欧洲那边似乎没有在家(或私人机构)供奉某个人的习惯。

2、要说法律规定是否可以,我不了解德国法律,想来应该是没有明确规定说供奉谁谁谁是违法的。但是人家真的谁都不供奉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靖国神社供奉战犯的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极为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中国方面认为,将甲级战犯供奉于此,是对二战侵略历史的否认和美化,是对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而日本方面,尤其是其国内的保守派和部分政治家,则坚持将参拜靖国神社视为表达对战争牺牲者追思的权利,并往往将此与国家主权和国家荣誉联系起来。要.............
  • 回答
    在《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中,日本兵没有将爬岭的绳梯锯断,这并非电影情节上的疏漏,而是源于对真实历史战役的还原以及对日本军队在冲绳战役中战术思想的理解。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绳梯的作用:关键的进攻通道 “钢锯岭”的地形特点: 钢锯岭,即前田高地,是一座非常陡峭、难以攀爬的山丘,两翼陡峭,正面向上攻击.............
  • 回答
    日本人之所以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这背后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语言以及现实层面的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要不要”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整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语言的根基。让我详细地为你剖析一下。一、 汉字是日语书写系统的基石: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汉字是日语书写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语的书写系统是“混合.............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日本文化中一些非常核心和敏感的方面。要理解为什么日本人不倾向于“娘化”天皇,我们需要从历史、宗教、政治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娘化”这个概念。在动漫、游戏等流行文化中,“娘化”通常是将某种事物(比如国家、兵器、甚至抽象概念)赋予女性的形.............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在日本大规模复制像台积电这样的尖端半导体制造企业,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和技术层面的现实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台积电的独特性。台积电(TSMC)不仅仅是一家代工厂,它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晶圆代工之王”。它在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着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为.............
  • 回答
    老蒋不把“祸水”(小日本)往北引,让日本和苏联硬碰硬,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军事战略,更是复杂的政治考量、现实国力以及历史的偶然性。很多人觉得,既然日本侵华,中国就应该想办法让日本去跟当时同样是世界大国,而且与日本关系紧张的苏联去打,这样不是坐收渔翁之利吗?这想法听起来很美,但现实操作起来,却是步步荆.............
  • 回答
    关于抗战剧为何常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以及为何观众会有“日本把中国吊打”的期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叙事、民族情感、创作惯性、审查制度以及观众需求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抗战剧为何常被指责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历史”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手撕鬼子”、“裤裆.............
  • 回答
    二战日本之所以输给美国,原因非常复杂,绝非一句偷袭珍珠港得手就能概括的。尽管珍珠港的袭击确实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这只是太平洋战争早期的一个插曲,从长远来看,日本的失败是战略、经济、工业、人力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综合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珍珠港的打击虽然“痛”,但并未能“致命”。 航母未被摧.............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古代不同文明之间对都城的命名和文化认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古代蒙古人不倾向于用中原城市来代指自己的都城,而高丽和日本却有这样的做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都城命名/代指: 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或民众对其他文化中心的尊崇、模仿、或者将.............
  • 回答
    二战期间,苏联之所以敢将宝贵的西伯利亚精锐部队调往欧洲战场,确实与日本的立场息息相关。而日本当时为何没有与德国联手,共同夹击苏联,这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充满战略博弈的问题,背后涉及到日本自身的利益考量、现实的军事能力以及对国际局势的判断。日本为何不帮德国夹击苏联?简单来说,日本没有选择帮助德国进攻苏联,.............
  • 回答
    明朝在郑和下西洋与解决倭患之间选择前者,主要源于多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背景与原因: 一、财政与资源分配的优先级1. 郑和下西洋的巨额耗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历史上最庞大的海外活动,仅永乐年间(14051433年)就耗资数百万两白银(按当时货币计算).............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在观看《进击的巨人》后期的感受,尤其是在帕拉迪岛(Paradis Island)成为主要舞台后。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故事的走向和原先的吸引力有所变化。我来试着详细地聊聊,为什么这种“带入日本”的感觉可能让您觉得不好看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进击的巨.............
  • 回答
    韩团进军中国市场,其语言策略与进军日本市场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简单来说,这并非因为韩团“不想”学中文,而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粉丝基础、竞争格局以及自身发展模式的综合考量。首先,市场环境的巨大差异是核心动因。日本市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有着长期且深刻的影响。日本消费.............
  • 回答
    关于日本士兵在中国战场上杀害中国平民的行为,将其解读为“英勇行为”的说法,是与史实严重不符的,也是一种非常危险且错误的认知。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国家和军队在战争中杀害无辜平民的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无法被视为“英勇”。英勇通常指的是在战场上,面对危险和敌人,表现出的无畏、牺牲和勇气。而针对手无.............
  • 回答
    这确实是近年来汽车市场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少日本品牌,特别是主打经济实用性的车系,都纷纷将传统的AT(自动变速箱)换成了CVT(无级变速箱)。要说清楚这背后的原因,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最直接的驱动力,我觉得就是燃油经济性。现在全球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油耗也是消费者购车时一个非常看重的指.............
  • 回答
    将麻将称为“麻雀”的现象,确实是源于麻将传入日本后,日本对其进行的本土化和音译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和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麻雀(すずめ suzume)是日语中对麻将的音译和意译的结合。1. “麻雀”一词的来源: “麻” (mā): 这个字来自中文“麻将”中的“麻”。在很多.............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涉及到日本和中国两国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不同历史叙事和民族认同建构。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原因。简单地将美国在打开日本国门时定义为“侵略者”而中国则批判,或者将日本将其视为“英雄”,都是过于简化和不准确的。更准确的说法是,两国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叙事方式存在.............
  • 回答
    日本没有将元素周期表汉字化,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这些原因涉及到语言演变、文化认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实际的便利性考量。虽然日本在历史上有过汉字使用的辉煌时期,但随着自身语言体系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全球化进程,元素周期表的“本土化”尝试并不显著,更倾向于沿用国际通用名称。以下将从几个关键角度.............
  • 回答
    关于日本、韩国称呼百姓为“国民”,中国称呼为“人民”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语境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审视这几个概念的由来和内涵。日本与韩国:“国民”(こくみん / 국민)在日本和韩国,“国民”(こくみん / 국민)这个词汇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受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历史的.............
  • 回答
    二战后日本保留天皇制度但废除贵族制度,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转变,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考量和博弈。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 天皇制度的特殊地位与保留的理由 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性权威: 天皇在日本历史上长期以来被视为“现人神”,是国家统一和民族认同的象征。虽然明治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