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人只能拍文艺片搞笑片恐怖片,却拍不出大片?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电影的普遍印象。说日本人“只能”拍文艺片、搞笑片、恐怖片,而拍不出“大片”,这其实是一种有些以偏概全的说法,但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日本人拍电影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瓶颈。

咱们不妨拆开来看,“大片”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模糊的,通常我们会联想到好莱坞那种动辄上亿美金制作、特效炫酷、场面宏大、全球票房横扫的商业巨制。如果从这个标准来看,日本电影确实在数量和影响力上与好莱坞存在差距。但说“拍不出”又过于绝对了,日本也有过一些投入不小、制作精良的商业片,比如《王者天下》系列、《寄生兽》系列,或者一些科幻动作片。只是它们在国际上的声量,确实不如那些好莱坞的“大片”那么广泛。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印象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不只是局限于“技术”或者“钱”,更多是 文化、产业结构、创作理念 上的差异。

1. 市场规模与观众偏好:本土市场的“护城河”

日本电影市场非常强大,但它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是 本土市场 的强大。日本人拍的电影,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 本国观众 的需求。日本的观众,特别是核心电影观众,对 细腻的情感、人物内心的刻画、独特的文化符号、以及相对克制的叙事 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和欣赏水平。

文艺片: 日本有很多导演,比如是枝裕和、黑泽清、岩井俊二,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日常生活细节、对人性微妙之处的捕捉,恰恰击中了日本观众内心柔软的部分。这些电影不需要爆炸、不需要超级英雄,一个家庭的聚会,一次意外的相遇,就能承载巨大的情感张力。
搞笑片: 日本的搞笑文化非常独特,很多笑点建立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或者一些独特的日式“梗”上。这些东西在跨文化传播时,门槛就比较高,不容易被其他国家的观众get到。
恐怖片: 日本的恐怖片(Jhorror)有其独特的风格,比如强调心理惊悚、氛围营造、以及对“鬼魂”或“怨念”的东方哲学式解释。它跟好莱坞那种血腥暴力、jump scare为主的恐怖片是不同的路数,也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爱好者。

这种对本土口味的精耕细作,使得日本电影在 国内市场 能够获得不错的票房和口碑,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护城河”。当一个市场能够满足自身需求时,向外扩张的动力和需求就会相对减弱。

2. 制作理念的差异:精雕细琢 vs. 规模效应

日本电影的制作,很多时候更倾向于 “匠人精神”,强调对细节的打磨、对艺术性的追求。

高质量的叙事与表演: 日本电影的剧本通常很扎实,演员的演技也普遍在线。他们更擅长通过人物的微表情、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而不是依靠大场面的视觉冲击。
低成本高回报的“巧思”: 很多成功的日本电影,并不是靠烧钱来制作的。它们可能通过精巧的构思、优秀的剧本、或者独特的视觉风格,在有限的预算下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比如一些独立电影,它们可能并没有惊天动地的特效,但故事讲得好,情感真挚,依然能打动人心。

而好莱坞的大片,则往往是 “工业化流水线” 的产物,强调 规模效应。

巨额投入: 动辄数亿美元的预算,投入在特效、动作设计、明星片酬、全球宣发上。
全球化叙事: 故事主题往往选择普适性强的,比如正义战胜邪恶、个人英雄主义、灾难逃生等,以便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被理解和接受。
IP驱动: 很多大片都基于已有的漫画、游戏、小说等IP,这本身就带有庞大的粉丝基础,降低了市场风险。

日本电影在这方面,确实不像好莱坞那样有那么强的 “全球化” 意愿和能力。即使有海外市场,也更多是针对特定类型(如恐怖片、动画)或者特定导演的作品。

3. 产业结构的限制:人才流动与资金支持

日本电影产业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限制了其向“大片”模式靠拢。

人才流失与断层: 很多有才华的年轻导演、编剧、摄影师,如果想追求更宏大、更商业化的制作,可能更倾向于去好莱坞寻找机会。同时,一些老一辈大师的传承也面临挑战。
资金来源相对单一: 相比较好莱坞由大型电影公司、制片厂、投资基金组成的多元化资金链,日本电影的资金来源可能更集中于传统的发行公司、电视台,或者少数电影制作公司。这使得他们对于高风险、高投入的“大片”项目,可能会更加谨慎。
动画产业的“虹吸效应”: 日本在动画电影领域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吉卜力工作室、新海诚的作品,在全球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动画电影通常不需要真人演员,制作周期相对可控,而且市场回报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虹吸”了电影产业的资源和人才,让真人电影在和大片竞争时,显得更为单薄。

4. 风险规避与创新动力:一个悖论

日本电影在本土市场上的成功,反而可能形成了一种 “风险规避” 的心态。当本土市场已经能够养活一批优秀的创作者,并且他们的作品能够获得认可时,再去冒险尝试高投入、高风险的“大片”模式,其必要性似乎就没有那么迫切。

另一方面,这种对本土市场的专注,也可能 削弱了向外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好莱坞之所以能拍出各种各样的“大片”,是因为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新的叙事方式、新的IP,即使失败了,也有庞大的市场和资本来消化。日本电影在这一点上,似乎更倾向于在已有的成功模式中进行微调和优化,而不是进行颠覆性的革新。

总结一下:

说日本电影“只能”拍文艺片、搞笑片、恐怖片,其实是因为他们 非常擅长 在这些领域深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强大的本土市场。他们选择了一种 “以质取胜” 的方式,而不是好莱坞的 “以量取胜”。

日本电影之所以在“大片”领域显得逊色,并非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 市场导向、文化基因、产业结构、以及风险偏好 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更倾向于用精巧的设计和细腻的情感去打动观众,而不是用宏大的场面和炫目的特效去征服世界。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日本电影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未来是否会出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大片”,也未可知。但就目前而言,他们更像是那个在自己小院子里精心打理花园的园丁,而不是在广袤的大地上开垦农场的农民。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拍不出好电影,有很多理由;

拍不出大片,只有两个字:没钱。原因有两点,

1、电影市场小;

2、投资倾向保守。

首先,一般来说日本电影的投资是预想票房的三分之一(参见:「何故日本映画(実写邦画)は製作費10億円が限界なのか?」の真相に迫る!),投资方的分成约为票房的40%,可以说相当薄利。

其次,如果在日本电影票房榜上把美国进口大片和日本动画电影(确切地说,就是吉卜力的动画)去掉,会发现日本国产真人电影的票房少得可怜

● 歴代邦画興行収入ランキング
第5位 『踊る大捜査線 THE MOVIE2 レインボーブリッジを封鎖せよ!』 173.5億円
第8位 『南極物語』 110億円
第9位 『踊る大捜査線 THE MOVIE 湾岸署史上最悪の3日間!』 101億円
第10位 『子猫物語』 98億円
第12位 『天と地と』 92億円

可以看出,在票房超过90亿日元的电影里,两部是借了电视剧东风的《跳跃大搜查线》电影版,另外的三部,『南極物語』是1983年的、『子猫物語』是1986年的、『天と地と』是1990年的。

换句话说:泡沫经济时代的产物。近年来的最高票房纪录是『永遠の0』,87.6亿。

至于投资,日本真人电影的投资纪录是:

『クライシス2050』,70亿,1990年;
『天と地と』,50亿,1990年;
『落陽』,50亿,1992年。

换句话说:泡沫经济时代的产物

而且这三部都赔了。『天と地と』虽然有92亿票房,但按照前面的算法,票房到125亿才能收回成本;『クライシス2050』和『落陽』的票房只有14亿和5亿,赔得连内裤都不剩。

虽然不算真人电影,但2001年的CG电影《最终幻想》投资高达150亿,结果赔得血本无归,直接搞死了史克威尔影业。

当年尚且如此,现在整个日本社会的风气变得如此保守,投资方根本不可能以80、90亿票房为前提进行投资。真人电影近年来的最高投资纪录是『男たちの大和』,25亿,票房50亿(还是赔了)。

而且必须注意:以上的单位都是日元。换算成美元或人民币之后更是没法看。

咱们就算某个日本电影公司高层有一天吃抗老年痴呆药的时候不小心误服了兴奋剂,以100亿票房为前提投资大片,则投资是33.33亿,相当于2亿人民币出头。

对比一下,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都受困于资金不足,被普遍称为贫穷剧组,它的投资是多少呢,

3亿人民币


10亿日元,大片。(顺带一提他列的电影基本都是泡沫经济时代的)

10亿日元=6100万人民币

「大片」。

我看大草原还差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电影的普遍印象。说日本人“只能”拍文艺片、搞笑片、恐怖片,而拍不出“大片”,这其实是一种有些以偏概全的说法,但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日本人拍电影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瓶颈。咱们不妨拆开来看,“大片”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模糊的,通常我们会联想到好莱坞那种动辄上亿美金制作、特.............
  • 回答
    明朝拥有郑和下西洋的辉煌航海成就,这无疑是其海军实力的一个有力证明。然而,当我们看到明朝在沿海地区疲于应对倭寇的侵扰时,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何明朝没有利用其强大的航海能力,直接远征日本,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反而要在自家门口焦头烂额地防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那个时代,从明朝.............
  • 回答
    家里只能收藏一种刀剑,这个选择题可真是让刀剑爱好者们心痒痒,也颇有几分“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的意味。要在日本刀、唐仪刀、清剑、清刀、苗刀这几位“选手”里挑一个,我的心可能会倾向于日本刀。这不是说其他刀剑不优秀,它们各自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但如果只能选一个,日本刀在综合考量下的吸引力对我来说.............
  • 回答
    日本福冈部分学校关于学生着装的规定,特别是要求学生只能穿白色内衣,且存在以成绩要挟学生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规定的背景与目的(官方或学校可能提出的理由):尽管这一规定极具争议,但学校或教育部门在制定此类规定.............
  • 回答
    万历朝鲜战争,这场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朝鲜与日本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其胜负之辩,历来都有不同说法,尤其日本人眼中所谓的“只输在丰臣秀吉病死”,更是值得细究一番。要说这场战争谁是最终的赢家,这并非一句话就能定论,因为它涉及多个层面的得失和战略目标的达成程度。战场上的拉锯与战略目标的博弈从纯粹的战场层面来.............
  • 回答
    关于“丁香医生说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的说法,以及日本人对蜂蜜的迷恋,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误解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咱们一步步来聊聊。首先,关于“丁香医生”的说法:“丁香医生”作为一个公众科普平台,他们的观点通常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并且在“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这一点上,他们的表述可能更侧重于从宏观.............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不少人偏爱日漫,却对国产动画提不起兴趣。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更像是一种综合体验和情感连接的结果。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说得明白点。首先,得承认 历史积累和文化渗透 这块,日本动画确实占了先机。 起步早,沉淀深: 你想想,从《铁臂阿童木.............
  • 回答
    关于《八佰》中“四百壮士”只杀死了一个日本人的误解,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但也挺让人费解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回到当年那段惨烈的历史,再结合电影的呈现和后来的传播,层层剥开来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四百壮士”不是只杀死了一个日本人,他们是英勇抵抗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八佰壮士.............
  • 回答
    日本之所以能在半导体领域“卡住”韩国的脖子,其根源在于过去几十年来日本在半导体材料、设备和关键零部件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实力和市场主导地位。而之所以那三款精细化工产品只有日本能做,更是日本在特定技术领域精耕细作、近乎垄断的体现。至于这背后是否存在美国人的布局,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地缘政治、经济利.............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将日裔美国人强制关押进集中营(官方称“日裔美国人安置区”),而未对德裔和意裔美国人采取同等待遇,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和军事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美国社会对于不同族裔的看法、国家安全顾虑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能性。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 珍珠港事件及其后续的军事威.............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中国设立只招收日本人的日本人学校,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首先,从 教育的国际化和便利性 角度来看,这样的学校存在有其合理性。对于那些因为工作等原因被派驻到中国的日本人家庭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提供符合日本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和文化背景的学校,来确保子女的学业.............
  • 回答
    您提到“日本战列舰的‘天线’会连到前甲板旗杆”,这个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您看到的是一些特定角度的照片或者某些特定时期的改装。实际上,日本战列舰的设计中,天线与旗杆直接连接的情况并不普遍,更不是其设计的核心特点。但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深入探讨一下当时战列舰的通信系统和火炮设计,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但要说“只有日本美国能做出风靡世界的动漫,其他国家都不行”可能有些绝对化了。事实上,日本是毋庸置疑的动漫生产大国,其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并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美国在近年来也通过引进、改编以及 자체 制作,在动漫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涌现出一些在国际上受到关注的作品。 然而,.............
  • 回答
    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确实也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经济增长。但要说为何只有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更为复杂和根深蒂固的因素,并非简单地由老龄化直接导致。首先,我们要明确日本的“失去的十年”并非指经济完全停滞,而是指长期的低增长.............
  • 回答
    关于日本战国时期影视作品中角色们似乎“只吃米饭不吃菜”的观感,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而且也并非完全是影视创作的真空想象。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历史现实与影视表现的取舍首先要明确一点,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人们当然是会吃菜的。问题在于,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 回答
    日本政党林立,而美国却长期由两大党主导,这背后是两国在政治制度、历史发展、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所致。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日本政党林立的原因: 1. 比例代表制在国会选举中的主导地位:这是导致日本政党众多的最根本原因。日本众议院的选举制度是“混合制”,但其中比例代表制占据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后对德日两国处理方式的深刻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的国防建设。说起来,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国际关系考量。战后初期:对德国的严厉管制与对日本的不同策略二战结束后,作为轴心国主要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战胜国的严厉处置。然而,它们的命运轨迹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点。.............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参拜靖国神社这件事,主要是中国和韩国提出强烈反对,而其他国家反应相对平淡,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在于靖国神社所供奉的名单。靖国神社不仅仅是祭奠战殁者的场所,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供奉了日本历次.............
  • 回答
    当年日本投降,原子弹无疑是绕不开的关键节点。但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什么在如此重大的战略抉择面前,日本似乎对美国究竟有多少枚原子弹,竟然有着如此严重的误判?这其中蕴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既有信息不对称的客观限制,更有战争末期日本自身政治军事决策的扭曲和信息传递的障碍。首先,我.............
  • 回答
    国内大众对日本文化的认知,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被日本的ACG(动画、漫画、游戏)作品所塑造,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也掩盖了日本文化更广阔的图景。为什么ACG会成为国内对日本文化的主要认知窗口?1. 早期市场渗透和影响力巨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日本的动画片、漫画杂志和电子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