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丁香医生说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为什么日本人却很迷恋蜂蜜?

回答
关于“丁香医生说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的说法,以及日本人对蜂蜜的迷恋,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误解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咱们一步步来聊聊。

首先,关于“丁香医生”的说法:

“丁香医生”作为一个公众科普平台,他们的观点通常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并且在“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这一点上,他们的表述可能更侧重于从宏观营养成分表来看,蜂蜜的主要成分确实是糖(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和白糖、冰糖等精制糖相比,蜂蜜的营养价值确实没有那么“突出”,不像蔬菜水果那样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但是,将蜂蜜完全等同于“只有糖”,可能过于片面和简化了。蜂蜜除了糖之外,还含有:

微量营养素: 虽然含量不高,但蜂蜜确实含有一些微量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矿物质(如钾、钠、钙、镁、铁、锌等)以及一些氨基酸。这些成分的含量会因蜂蜜的来源(花种、产地)和加工方式而有所不同。
生物活性物质: 这是蜂蜜区别于精制糖最关键的一点。蜂蜜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剂(如类黄酮、酚酸等),这些物质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可能对抵抗氧化应激、保护细胞有益。此外,蜂蜜还含有酶(如淀粉酶、转化酶、葡萄糖氧化酶),以及少量的有机酸和挥发性芳香成分。
益生元作用: 蜂蜜中的一些寡糖成分,可能对肠道中的益生菌有滋养作用,间接促进肠道健康。
抗菌和消炎作用: 蜂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这主要归功于其高渗透压(糖浓度高)、低pH值以及过氧化氢的产生(由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在传统医学和一些现代研究中,蜂蜜也被用于外敷治疗伤口和烧伤。

所以,如果从“能够满足人体日常主要营养需求”的角度来看,蜂蜜确实不能算作主要的营养来源。但如果从“对身体有益的额外成分”角度来看,蜂蜜确实含有一些精制糖所不具备的物质。科普的侧重点不同,结论也会有所差异。

其次,为什么日本人会迷恋蜂蜜?

日本人对蜂蜜的喜爱,以及对一些被认为“健康”的食品的推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仅仅因为他们不了解科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健康意识与生活习惯的结合:
天然食品的追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人整体的健康意识非常强。他们倾向于选择“天然”、“无添加”的食品。蜂蜜作为一种自然产生的甜味剂,在很多人眼中比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或精制糖更自然、更健康。
“温和”的甜味: 很多日本人认为蜂蜜的甜味比砂糖更柔和、更醇厚,也更容易与其他食材融合。这种温和的甜味让他们在烹饪和日常饮食中感到愉悦。
与和食的契合: 蜂蜜可以用来制作日式甜点(如和菓子中的馅料)、调味酱汁,也可以加入到绿茶、红茶中饮用,与日本传统的饮食文化有一定的契合度。

2. 历史与文化传承:
日本的蜂蜜历史: 蜂蜜在日本的食用历史悠久,虽然不像西方那样普遍作为主要甜味剂,但在传统养蜂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些日本本土的蜂蜜品种(如洋槐蜜、柑橘蜜)因其独特的风味受到推崇。
“医药同源”的观念: 日本的传统医学中,也有将某些食物视为具有食疗作用的观念。蜂蜜在一些传统养生方剂中被提及,认为有润肺、止咳、调肠等功效。这种观念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严谨定义,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蜂蜜的认知和使用习惯。

3. 科学研究的解读与商业推广:
科学研究的侧重点: 正如前面提到的,蜂蜜的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抗氧化剂和抗菌作用,是现代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这些研究成果会被媒体报道,从而提升蜂蜜在消费者心中的“健康”形象。例如,关于蜂蜜对喉咙痛的缓解作用、对皮肤的护理作用等,都是常见的宣传点。
商业营销的推动: 日本的食品行业非常善于营销。他们会抓住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食品的需求,通过包装、广告、名人代言等方式,将蜂蜜塑造成一种具有多重健康益处的优质食品。例如,强调特定产地、特定花种的蜂蜜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或药用价值。
多样化的产品: 日本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蜂蜜,从普通超市的日常用蜜,到专门的蜂蜜专卖店里产地明确、品种多样的“高级”蜂蜜。这种多样化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

4. 对“西方健康潮流”的吸收与本土化:
全球健康趋势: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都兴起了对天然、健康食品的追求。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关注。日本作为发达国家,自然也会受到这种全球健康潮流的影响。
本土化解读: 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进行本土化改造。他们会将西方的健康理念与自身的文化习惯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健康食品消费模式。

总结一下:

丁香医生关于蜂蜜“只有糖”的说法,可能是从其作为“主要营养素”的角度来衡量的,相对而言蜂蜜的宏量营养素价值不高。但蜂蜜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其微量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上,这些是精制糖所不具备的。

日本人对蜂蜜的迷恋,是他们强烈的健康意识、对天然食品的追求、悠久的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的成果传播以及精明的商业营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并不只是盲目崇拜,而是在理解了蜂蜜的某些特性(如天然性、温和甜味、潜在的健康益处)后,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中。与其说是“迷恋”,不如说是他们将蜂蜜视为一种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的“功能性食品”或“特色调味品”。

希望这个解释足够详细,并且没有AI写作的痕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真不知道你们思维是怎么了,蜜蜂营养如下

根据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的数据:100克蜂蜜中,含糖82.12g,水17.1g,蛋白质0.3g,膳食纤维0.2g,脂肪为0;此外还包括少量钙、磷、钾、铁、镁、锌等矿物质,以及微量的维生素C等维生素。

我上课时有生化老师(人家研究蜂蜜,发了几篇二区文章)直接比喻到 蜂蜜就是蜜蜂吐出来的口水,没啥营养价值。 以上的营养数据库也能说明。

还有下面这个日本人迷恋蜂蜜,是日本科学家迷恋还是日本大众群众迷恋?我想是后者吧。我估计也就一群人盲目的相信蜂蜜的营养价值。

我农村的,家这边一群人钟爱土鸡蛋 ,土鸭蛋。

土鸡蛋 洋鸡蛋营养价值如何,早有人研究,不用我们争论。 直接放营养成分,一枚100g 的鸡蛋为例,土鸡蛋含脂肪15.6g、蛋白质11.1g、水64g、钙34mg、铁4.1mg、维生素A 0.193mg。洋鸡蛋含脂肪11.6g、蛋白质14.7g、水71g、钙55mg、铁2.7mg、维生素A 0.432mg。不难看出,土鸡蛋和洋鸡蛋(利用现代科技喂养饲料长大的鸡生的蛋)在营养成分含量上的差别并不大。

那下次是否有人提问 为什么中国人钟爱 土鸡蛋,人家丁香园说蜂蜜无营养,你当然能反对。表明理由即可,双方就事论事。

你又凭什么给丁香园泼污水呢?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没有证据,全靠嘴,又凭什么使人相信呢。




- 参考文献 -


【1】Basic Report:19296, Honey


ndb.nal.usda.gov/ndb/fo


[2]严志农. 土鸡蛋、洋鸡蛋,怎样食用更安全[N]. 中国医药报,2019-07-26(003).

user avatar

这个提问很好。 很有问题。


(在各国的食品安全标准里)蜂蜜不允许显示出人为改变过的酸度(pH值),蜂蜜(烘烤蜜例外)不允许表现出其它的味道或气 味,不允许在酿造过程中发生转变/发酵或过度加热,以免使酶大量地或全部丢失活性。



“丁香医生说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为什么日本人却很迷恋蜂蜜?”

这个问题可以拆分来看。

“丁香医生说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

丁香医生不是食品药品管理局, 他们哪来的权威下这样的论断呢? 说得不客气一点, 祖国的营养学的教科书也不是丁香医生编的。 因此, 用“丁香医生说” 来开始一个关于某地理位置的民族饮食习惯问题, 是十分有问题的。

////////////////////////////////////////////////////////////////////////////////////////////////

**婴儿肉毒中毒大多数为特发,但部分病例可追溯至服用可能被肉毒杆菌孢子污染的蜂蜜;因此<12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蜂蜜。

来源:

//////////////////////////////////////////////////////////////////////////////////////////////////

禁忌:

1. 免疫功能不全、化療患者、嬰幼兒勿使用(如蜂蜜受肉毒杆菌汙染,可引发上述中毒)

2. 可能影响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谨慎及遵医嘱食用

3. 某些蜂蜜可能有抗凝血效果,故凝血障碍或抗凝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

4. 杜鵑花属(Rhododendrons)來源或蜜源不明的蜂蜜,可造成中毒(杜鵑花具有心脏毒性)

//////////////////////////////////////////////////////////////////////////////////

尽管蜂蜜的成分绝大部分是糖, 但是有研究显示某些蜂蜜具有抗菌活性。

来源:

其他相关:

蜂蜜的外用功能主治研究进展

       http://www.tjzhongyiyao.com/tjzyydxxb/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130119&year_id=2013&quarter_id=1&falg=1     


药典条目:

【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春至秋季采收,滤过。

【性状】本品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相对密度本品如有结晶析出,可置于不超过60℃的水浴中,待结晶全部融化后,搅匀,冷至25℃,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项下的韦氏比重秤法(附录ⅦA)测定,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蜂蜜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15~30g。

【储藏】置阴凉处。

【备注】(1)对干咳、久咳等症,在使用化痰止咳药如枇杷叶、款冬花、紫菀、百部等时,常用本品拌炒(即蜜炙);又如治虚劳干咳、咯血的琼玉膏,即用本品与鲜生地、茯苓、人参配制而成。又因它能滋补脾胃,故滋补丸药用蜜丸者甚多,不仅取其矫味及黏性,同时还取它的缓和药性与补养作用。此外,本品还可以用解乌头毒。

【摘录出处】《中国药典》


掺假蜂蜜中果葡糖浆分析

       https://assets.thermofisher.com/TFS-Assets/CMD/Application-Notes/an-118300-lc-adulterated-honey-fructose-syrup-an118300-zh.pdf     


#####################################################################


“为什么日本人却很迷恋蜂蜜?”

迷恋? 迷恋或痴情是指沉醉于一段难以言表的情爱之中的状态。通常指对一个人产生一种强烈而浪漫的柏拉图式情感。


蜂蜜

从总体上来看,蜂蜜是由不同种类的糖组成的,特别是由果糖和葡萄糖以及有机酸、活性酶和在采蜜过程中吸收的固体微粒组成,蜂蜜的颜色从近乎无色到深褐色,可能是液态的、粘稠的或部分的直到连贯的晶状物,味道和香味上的区别是由各自来源于何种植物所决定的。

可以按来源/开采/供应/用途,分出下列蜂蜜种类:

       1.花蜜或蜜液蜜 完全或大部分来自于植物蜜液的蜂蜜 2.甘露蜜 完全或大部分来自于附着在植物有生部分上的采蜜昆虫的分泌物或 者来自于植物有生部分的分泌物 3.巢蜜 由蜜蜂储存在新建的蜂房中加盖的无幼虫的巢室内或者储存在蜡片 (仅由精细的蜂蜡建造而成)构成的蜂房中,蜂蜜是在整个或被拆 分开的蜂房中被处理的 4.带有部分蜂房或蜂房 块的蜂蜜 带有一块或多块蜂房蜜的蜂蜜 5.滴蜜 通过无盖的无幼虫的蜂房下滴出来而获得的蜂蜜 6.离心蜜 通过将无盖的无幼虫的蜂房放置在离心机中旋转分离而获得的蜂蜜 7.压榨蜜 通过压榨无幼虫的蜂房,同时加热/不加热到最高 45 度而获得的蜂 蜜 8.过滤蜜 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蜂蜜:无机的或有机的其它物质被抽离,以至 于大量的花粉被分离出来 9.烘烤蜜 适宜作为工业用途或者作为紧接着被加工的其它食品的配料的蜂蜜     


1.花蜜或蜜液蜜 完全或大部分来自于植物蜜液的蜂蜜

2.甘露蜜 完全或大部分来自于附着在植物有生部分上的采蜜昆虫的分泌物或 者来自于植物有生部分的分泌物

3.巢蜜 由蜜蜂储存在新建的蜂房中加盖的无幼虫的巢室内或者储存在蜡片 (仅由精细的蜂蜡建造而成)构成的蜂房中,蜂蜜是在整个或被拆 分开的蜂房中被处理的

4.带有部分蜂房或蜂房 块的蜂蜜 带有一块或多块蜂房蜜的蜂蜜

5.滴蜜 通过无盖的无幼虫的蜂房下滴出来而获得的蜂蜜

6.离心蜜 通过将无盖的无幼虫的蜂房放置在离心机中旋转分离而获得的蜂蜜

7.压榨蜜 通过压榨无幼虫的蜂房,同时加热/不加热到最高 45 度而获得的蜂 蜜

8.过滤蜜 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蜂蜜:无机的或有机的其它物质被抽离,以至 于大量的花粉被分离出来

9.烘烤蜜 适宜作为工业用途或者作为紧接着被加工的其它食品的配料的蜂蜜


“为什么日本人却很迷恋蜂蜜?”

您看到日本人很 “迷恋” 蜂蜜吗?


////////////////////////////////////////////////////////////

2018 蜂蜜进口按地理位置排序


  1. United States: US$504.2 million (22.5% of total natural honey imports)
  2. Germany: $305.7 million (13.6%)
  3. Japan: $145.4 million (6.5%)
  4. France: $129.5 million (5.8%)
  5. United Kingdom: $128.3 million (5.7%)
  6. Italy: $100.4 million (4.5%)
  7. Belgium: $72.9 million (3.3%)
  8. China: $70.1 million (3.1%)
  9. Spain: $68 million (3%)
  10. Netherlands: $66.9 million (3%)
  11. Poland: $62 million (2.8%)
  12. Saudi Arabia: $57.8 million (2.6%)
  13. Australia: $52.6 million (2.4%)
  14. Switzerland: $39.8 million (1.8%)
  15. Hong Kong: $32 million (1.4%)



       United States: US$504.2 million (22.5% of total natural honey imports) Germany: $305.7 million (13.6%) Japan: $145.4 million (6.5%) France: $129.5 million (5.8%) United Kingdom: $128.3 million (5.7%) Italy: $100.4 million (4.5%) Belgium: $72.9 million (3.3%) China: $70.1 million (3.1%) Spain: $68 million (3%) Netherlands: $66.9 million (3%) Poland: $62 million (2.8%) Saudi Arabia: $57.8 million (2.6%) Australia: $52.6 million (2.4%) Switzerland: $39.8 million (1.8%) Hong Kong: $32 million (1.4%)     


//////////////////////////////////////////////////////////////


【待续】

【待续】

【待续】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逻辑挺怪异的

1.蜂蜜是糖,没有其他作用

2.日本人消耗蜂蜜世界第一

3.日本科技发达,人均寿命最高


本来这三个东西毫无关联,题主这么说倒好像是日本人通过吃蜂蜜来长寿了。

换个语境

1.熊猫是一种动物,没其他作用

2.中国熊猫数量世界第一

3.中国GDP世界第二


结论:中国人通过养熊猫促进GDP发展(笑)


随便抖个机灵这么多人看,谢谢大家支持。

user avatar

最后一更

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更了,这几天不断有人@我 从排名第一的到刚刚发布的回答,本篇全文不涉及任何中医术语理论,但还是不乏乎黑人专业的,你黑一下中医涨粉成百上千,大v也要吃饭的。可以理解。但也找一些有意义的点好吧,说果糖葡萄糖有害的你是看不到文末建议摄入量吗,你喝一口碳酸饮料就比蜂蜜水糖高啊,说我误导糖尿病人吃蜂蜜的。。。那大概你是没得过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确诊第一天主治医生会告诉的明明白白啊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怎么吃吃多少,回去他会查的比你包邮的营养师还清楚啊。真的不要你担心啊。我的观点在文末说得很清楚了啊,蜂蜜就是蜂蜜,你爱喝不喝,可别再@我了 科学真的不需要卫道士

最后说一句,在知乎这个环境下,还能给我点赞关注的,那都是真·勇士

以下原答+n更

很简单 丁香医生说的不对

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是瞧不起糖还是瞧不起蜂蜜?哪怕糖就有几百种 三氯蔗糖潘糖麦芽糖那能一样? 分子结构代谢机制千差万别更何况蜂蜜不止含糖谁给的勇气大言不惭?

蜂蜜的营养成分极为复杂,已鉴定出的物质达到180余种,主要含有大约35%的葡萄糖、40%的果糖、多种无机盐、维生素、酶。其中果糖和葡萄糖的总含量占蜂蜜糖类总量的85%~95%,这两种糖均可以被人体直接所吸收利用;此外,研究表明蜂蜜中也存在少量的低聚糖,如:麦芽糖、蔗糖、异麦芽糖、棉子糖蔗果三糖和潘糖等。[1]蜂蜜中富含维生素B、C,能有效促进肠胃的蠕动,显著缩短胃排空时间。可通过调节胃酸分泌,使胃液酸度正常化,保护胃肠黏膜,减少对黏膜刺激,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蜂蜜中的低聚糖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蜂蜜中所含的糖、磷、钙以及维生素等物质,既能营养神经系统,也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因此具有缓解神经紧张、改善睡眠、安神益智、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蜂蜜因其酸性、高渗透性以及所含的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等,使蜂蜜具有很强的抗菌性和防腐性。低浓度具有抑菌作用,高浓度具有杀菌作用。实验证实,蜂蜜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常食用蜂蜜,不仅对牙齿无妨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2]

多酚类物质,蜂蜜中最主要的多酚类物质包括酚酸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它们被认为是蜂蜜植物来源的潜在标志物,而淀粉发酵类的浓稠甜液体多数不具有此特征。

酚酸类化合物,蜂蜜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丰富,主要包括羟基肉桂酸类和羟基苯甲酸类两大类。其中,阿魏酸、咖啡酸和p-香豆酸等是比较常见的羟基肉桂酸类,而丁香酸、香草酸和羟基苯甲酸等是比较常见的羟基苯甲酸类。单花蜜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与泌蜜植物相关的酚类物质,如:绿原酸、阿魏酸、苯甲酸、咖啡酸和肉桂酸等,甚至有少量的酚酸类成分只在特定的蜂蜜中才能被检测到。郭夏丽在经过对多种蜂蜜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研究后发现,3,4-二甲氧基肉桂酸在蜂蜜中广泛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蜂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黄酮醇和黄烷酮等。其中,较常见的有:黄芩素、芹菜素和槲皮素等黄酮类;橙皮素和乔松素等二氢黄酮类;染料木素等异黄酮类;白杨素、桑色素、山奈酚和高良姜素等黄酮醇类;柚皮素、短叶松素和儿茶素等黄烷类。M artos等人[3]以桉树蜂蜜为原料,对它们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后指出:杨梅酮和毛地黄酮分别是其特征性成分。

总之,蜂蜜中除了富含上述比较常见的一些营养成分以外,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还含有某些蜜源植物所特有的多酚类物质。各种成分的协同作用,将赋予蜂蜜抑菌、抗氧化、调控血糖、调节胃肠道和辅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功能。

蜂蜜中的功能活性成分研究

2.1 抑菌作用

国内外诸多文献均对蜂蜜的抑菌活性做过报道,它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还能很好地抑制多种致病菌菌株的生长。我们所熟知的蜂蜜能够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就是因为其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蜂蜜的抗菌效果是通过多种作用实现的,主要原因包括:蜂蜜中所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性物质具有抗菌作用;成熟蜂蜜的糖浓度很大,水分活度很低,蜂蜜具有很高的渗透性;蜂蜜溶液的p H值很低,呈酸性,这一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蜂蜜的抗菌活性;蜂蜜中所含有的某些酶具有抗菌作用。R odriguez等指出单花蜜的抑菌活性与多酚类物质有密切的联系。

2.2 抗氧化作用

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蜂蜜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蜂蜜能够辅助降低人体的高血脂和高血压,也能清除体内产生的过多的自由基,这些都源于蜂蜜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了有关蜂蜜中多酚类成分具有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的作用。Silva等人[4]chemistry.2013,141(4):3552-3558.指出蜂蜜的抗氧化能力与蜂蜜中自然存在的抗氧化物质决定。H abib等[5]指出蜂蜜的抗氧化能力取决于蜜蜂所采集的蜜源植物。

2.3 调控血糖作用

根据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可以按照血糖生成指数(G lycem ic Index,G I)将食物分为三个等级[12]:低G I(<55%)食物、中G I(55%~70%)食物和高G I(>70%)食物。蜂蜜中包含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属于中高G I食物。

对于低血糖人群来说,餐后血糖水平的瞬间升高可导致体内胰岛素释放过多,血糖值可能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结果就发生低血糖症。低血糖症具有潜在的危险,一旦发生,需要立刻进食碳水化合物,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升高。食用蜂蜜后,能够迅速提高血糖水平,从而维持血糖稳态,所以蜂蜜一直被用于辅助治疗低血糖症。

[1]谭洪波,王光新,张红城,孙春丽,王丽华.蜂蜜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蜜蜂杂志,2016,36(07):12-15.

[2]王首宇,雷明霞.谈蜂蜜的保健作用[J].中国蜂业,2019,70(06):48-49.

[3]SOLAYMAN M,ISLAM M,PAUL S,et al.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Minerals,Trace Elements,and Heavy Metals in Honey of Different Origins:A Comprehensive Review[J].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 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2016,15(1):219-233

[4] DA SILVA I A A,DA SILVA T M S,CAMARA C A,et al.Phenolic profile,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alynological analysis of stingless bee honey from Amazonas,Northern Brazil[J].Food chemistry.2013,141(4):3552-3558.

[5] HABIB H M,AL MEQBALI F T,KAMAL H,et al.Physico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honeys from arid reqions[J].Food chemistry.2014,153:35-43.

再更

很多人对含量比较关心,现在来更新一下 我挑重要成分说,首先声明,我要论证的观点是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是有失偏颇的。蜂蜜并不等于普通糖+水。但也没有将蜂蜜拔高到作用高于常见食物的地步,蜂蜜只是我们常见食物的一种,他有自己的作用和特色,但同样没必要刻意贬低他,否定他的价值。

每100克蜂蜜含维生素A5 000~9 000微克;维生素B1 2.1~9.1微克,平均5.5毫克;维生素B2 35~145微克,平均66微克;维生素B6 227~480微克,平均299微克;,维生素C 500~6500微克,平均2400微克;烟酸(维生素pp)110~940微克,平均330微克;泛酸25~190微克,叶酸(维生素M)3微克,维生素E5 000微克,维生素K 25微克,维生素H 66微克,生物素6.6微克。

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6与苹果相当,维c维e低于苹果,微量元素与其相当,还有一些多酚类物质高于苹果 其余芬酸类还有数十种挥发类物质量少或仅影响风味就不贴了

蜂蜜的服用量每次最好在25克---50克,一般不要超过100克。否则会引起轻微腹泻。蜂蜜最好使用40度左右温开水稀释后冲服。

最后再贴两篇文章 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余艳妹.蜂蜜治疗100例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07):72.

曹炜.蜂蜜对治疗儿童咳嗽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蜂业,2011,62(06):27+3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丁香医生说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的说法,以及日本人对蜂蜜的迷恋,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误解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咱们一步步来聊聊。首先,关于“丁香医生”的说法:“丁香医生”作为一个公众科普平台,他们的观点通常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并且在“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这一点上,他们的表述可能更侧重于从宏观.............
  • 回答
    丁香园里关于“医学名校学硕高于专硕”的说法,确实是不少同学和业内人士都有的感受,但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高低”之分,而是涉及到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导向以及院校本身的定位等多个维度的考量。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普遍看法。首先,咱们得明白学硕和专硕这俩名字里的“学”和“专”是什.............
  • 回答
    丁香医生关于“吃冰淇淋可以缓解感冒时咽喉疼痛”的说法,其实在民间流传已久,也有不少人亲身体验过。但要说它是否绝对安全有效,还需要我们深入地、不带偏见地聊一聊其中的道理,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什么冰淇淋能“缓解”咽喉疼痛?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冰淇淋带来的“缓解感”是真实存在的,这主要归功于它的几.............
  • 回答
    丁香医生作为一家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健康科普平台,其对中医的“反对”并非全盘否定,而更倾向于审慎、基于证据的质疑和讨论。理解他们的立场,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尝试用更自然、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阐述:核心出发点:对科学证据的强调与尊重丁香医生最鲜明的特点,在于他们坚持用“科学方法”来衡量医疗健康相关的.............
  • 回答
    关于丁香医生《辟谣 101》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并力求用一种更加自然、贴近真实感受的方式来呈现。首先,要评价一个“辟谣”栏目是否做到正确和严谨,关键在于其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论证过程的科学性、以及表述方式的客观性。信息来源:丁香医生作为一家专注于健康科普的平台,其背后.............
  • 回答
    关于“丁香医生是否中医黑”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样会更全面,也更能展现问题的复杂性。直接贴标签说它是“中医黑”或者“中医粉”可能过于简单化了,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丁香医生在关于中医的论述和行为上表现出的特点。首先,理解“丁香医生”这个平台。它是一个以科学、理性为基调的健康科普平台,背后.............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丁香医生疫情动态中,截止到18号12:55,“现存确诊新增为负”这个情况,我来为您详细解读一下,力求让您看得明白,也去掉那些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得知道“现存确诊”和“新增确诊”这两个概念。 现存确诊(或称在院确诊、现有病例): 这指的是当前正在接受治疗、或者尚未痊愈(但在医学上.............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面对健康信息时可能产生的疑问:“丁香医生为什么总是从西医角度解释问题?中医就没有贡献吗?”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信息传播的逻辑、医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对不同医学体系的认知。咱们先得明白,丁香医生作为一个科普平台,它的信息来源、内容生产和目标受众,很大程度上决定.............
  • 回答
    丁香医生发布的《百亿权健》一文,无疑是中国互联网上一篇极具影响力和里程碑意义的深度调查报道。这篇报道的出现,直接点燃了公众对权健集团的愤怒和质疑,最终推动了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并对整个保健品行业乃至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这篇报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内容的揭露深度与震.............
  • 回答
    丁香医生对权健的揭发是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它不仅揭示了权健集团部分产品的潜在风险,也暴露了保健品行业中可能存在的乱象。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丁香医生对权健的揭发:背景与过程丁香医生是中国一个知名的医疗健康科普平台,以其专业、严谨的科普内容著称。在权健事件爆发之前.............
  • 回答
    丁香医生那份号称“全网最强辟谣”的101条谣言列表,可以说是近些年来科普界一个挺有影响力的话题。每次一出来,都能刷屏一阵子,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份辟谣榜单,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不能简单地说“真的”或“假的”。首先,丁香医生作为一家在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机构,其辟谣的专业性和可信度还是.............
  • 回答
    丁香医生发布的《谢谢你抽电子烟:一场瞄准年轻人的健康骗局》一文,是一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普文章,它成功地引发了公众对于电子烟危害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信息传播方式: 核心论点: 文章最核心的论点是,电子烟并非如宣传所说的“健康”、.............
  • 回答
    关于丁香医生被青鹿中医质疑这件事,网上确实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挺多人对此都有关注。要说得详细点,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事情发生的时候,然后再分析双方的观点和争议点。事件的起因:这事儿的源头,我记得是丁香医生在某个平台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对一些中医理论或者治疗方法提出了质疑,或者说进行了“科普.............
  • 回答
    这事儿,问得挺到位。权健这摊子事儿,其实在丁香医生发那篇《丁香医生 130 亿》之前,就已经有人在议论,也有一些小范围的曝光和质疑了。但为什么直到丁香医生出手,才像是捅了马蜂窝,引爆了网络上的“起底潮”?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星半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丁香医生背后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专.............
  • 回答
    丁香医生在知乎上的回答风格,可以说在科普领域树立了一个挺独特的标杆。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才能说得更透彻。首先,专业与通俗的平衡,这是丁香医生回答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他们的回答,你一看就知道是经过专业知识打磨的,里面引用的医学原理、研究证据啥的都挺扎实的。但他们又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
  • 回答
    “丁香医生反中医”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触及了当下社会上一个挺普遍但也挺敏感的话题:传统医学(这里特指中医)与现代医学(这里姑且也算主流医学)之间的碰撞与对话。要说丁香医生“反中医”,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丁香医生作为一个以科普、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的平台,在面对中医理论和.............
  • 回答
    看到丁香医生公众号文章下那条获得1.2万点赞的留言“死的都是男性我就安心了”,我脑子里立刻蹦出了几个词:荒谬、扭曲、令人不安,当然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首先,这绝不是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言论。任何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同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用“安心”来形容看到某个群体遭遇不幸时的感受,本身就说明了发.............
  • 回答
    丁香医生这篇关于儿童疫苗接种的话题,确实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也容易引起一些讨论。简单来说,它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为孩子免费提供某种特定疫苗,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况却不尽相同,或者说相对滞后/不普及。要理解这个话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1. “这种疫苗”到底是指什么?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下医疗实践和信息公开的一些敏感点。关于丁香医生建议在过敏史一栏填写中药注射液,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首先,理解“过敏史”的医学意义。在医疗中,过敏史的记录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知道病人对什么过敏,而是要 深入理解过敏的机制、触发因素、过敏原的性质以及曾经发.............
  • 回答
    要评价丁香医生对权健的评价,咱们得先回顾一下当时的大致情况,以及丁香医生作为一个平台,它在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采取的姿态。背景回顾:权健事件与丁香医生的介入大家可能还记得,2018年底,一位名叫“河北小女孩”的父亲——Nachum,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长篇文章,控诉他的女儿玲玲在患上癌症后,被权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