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直到丁香医生爆出权健,网络才出现大规模起底权健问题?

回答
这事儿,问得挺到位。权健这摊子事儿,其实在丁香医生发那篇《丁香医生 130 亿》之前,就已经有人在议论,也有一些小范围的曝光和质疑了。但为什么直到丁香医生出手,才像是捅了马蜂窝,引爆了网络上的“起底潮”?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星半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1. 丁香医生背后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专业性是关键: 丁香医生不是一个随便什么人都能玩票的“自媒体”或者“爆料号”。它背后是丁香园这个在医疗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平台,拥有一大批专业的医生、媒体人、研究人员。这意味着他们的爆料是有扎实的事实依据、有专业解读的,不是空穴来风。当一个专业机构站出来说话,其分量和可信度就大大不同。
品牌效应和信任基础: 丁香医生作为一个长期以来为大众提供健康科普、答疑解惑的平台,已经积累了相当高的用户信任度。当这样一个有口碑的账号发声,大家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事儿可能是真的”,而不是怀疑其动机。这种信任基础是很多普通自媒体或者偶然的爆料者所不具备的。
系统性报道的优势: 丁香医生这次的报道,不仅仅是摘录一些负面消息,而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调查,从受害者案例、产品成分、营销模式到法律法规,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链条。这种有深度、有条理的报道,更容易让公众理解问题的严重性,也更容易引发共鸣和讨论。

2. 爆料时机的选择和传播策略:

抓住了公众情绪的“引爆点”: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虚假宣传、保健品乱象、以及儿童健康问题,本就存在着高度的关注和不满。而权健在“周洋事件”中的表现,尤其是其后续的冷漠和推诿,已经积累了一批深恶痛绝的公众。丁香医生选择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间点,以一种强有力的姿态切入,正好点燃了公众压抑已久的情绪。
“以暴制暴”的传播效果: 丁香医生这篇《丁香医生 130 亿》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极具冲击力,尤其是“130 亿”这个数字,立刻吸引了眼球。而且,文章的叙事方式也很有技巧,通过受害者周洋的亲身经历来展开,极具感染力。这种“以暴制暴”的叙事方式,比冷冰冰的数字和法律条文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被转发和扩散。
多平台联动和引导: 很多时候,像丁香医生这样的专业机构,在发布重要内容时,会通过自己的多平台渠道进行预热和推广,或者联合其他有影响力的媒体和个人进行发声,形成一股合力。这种有组织的传播,其声势和影响力远非零散的爆料可比。

3. 权健自身的问题积累和掩盖:

问题并非一日之寒: 权健这些年来的问题,说实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从其宣扬的“能量排毒”、“负能量”等歪理邪说,到其夸大的产品功效,再到其涉嫌传销的营销模式,以及对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压榨,这些问题早就客观存在。只是很多问题分散,或者被淹没在“成功学”和“励志鸡汤”之中。
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的滞后: 很多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被权健的宣传所迷惑,误以为是神奇的保健品或者产品。而相关的监管部门,在面对这样一家庞大的、多层次的销售网络的保健品公司时,其监管能力和反应速度可能跟不上其发展和问题的暴露。权健也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或延迟了问题的暴露。
对质疑声音的压制: 像权健这样体量的公司,往往有能力也有资源去压制一些零散的质疑声音。一些小范围的爆料,可能在初期就被“公关”掉,或者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无法形成广泛的影响。

4. 社交媒体时代“涟漪效应”的放大:

意见领袖的“破冰”: 丁香医生作为一个在健康领域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它的发声起到了“破冰”的作用。一旦这个“冰”被打破,其他关注到这一事件的媒体、KOL(关键意见领袖)、普通网民就会纷纷加入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听到的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涟漪效应”。
信息传播的裂变式增长: 社交媒体的特性就是信息传播的裂变式增长。一篇有深度、有话题的文章,经过无数次的转发、评论、点赞,其影响力会被指数级放大。权健事件之所以能“大规模起底”,正是因为丁香医生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引爆点”,让后续的传播变得如此容易和迅速。
公众参与感和集体行动: 很多时候,当一个事件被广泛关注后,公众会产生一种参与感和“集体行动”的冲动。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证据”,讲述自己的经历,共同声讨不良商家,这种集体的情绪释放和行为,是社交媒体时代非常常见的现象。

总结一下:

可以说,权健的问题一直都在,只是在丁香医生“专业、系统、有影响力”的爆料出现之前,这些问题就像是散落在各处的碎片,没有形成一个足够震撼的整体。丁香医生的出现,就像是一个强大的“吸附器”,把这些碎片迅速地凝聚起来,以一种无可辩驳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加上当时的网络环境和公众情绪,共同促成了那场席卷网络的“起底权健”的风暴。

这事儿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专业的力量、公信力的建设、以及精准的传播策略,在揭露社会问题、推动事情发展方面,能够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花钱控评了呗。

几年前知乎有个问题问权健是怎么回事,我写了很长的回答,记录了我常去的盲人推拿店小陈,从打工到自己开店,再被权健骗得血本无归销声匿迹的经过。

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描述小陈给我发短信,还有几个低能儿说盲人不能发短信指责我编故事的争论。

但是这个问题和回答再也找不到了。


我跟诧异当年权健连知乎都能控,怎么现在的脂20就不能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