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直到二战时仍然有许多国家大量装备骑兵?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到了二十世纪,尤其是二战这种火炮、飞机、坦克都大放异彩的时代,骑兵早就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直到二战,骑兵依然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扮演着不小的角色,甚至有些国家还大量装备着骑兵部队。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一件件地掰扯清楚。

首先,得明白骑兵的优势,即便是在新兴科技面前,它也并非一无是处。

1. 机动性与适应性:
这是骑兵最核心的优势。在道路条件极差、交通设施落后的地区,马匹的机动性是任何机械化装备都无法比拟的。想想那些广袤的草原、崎岖的山地、泥泞的沼泽,坦克开不进去,汽车陷进去,而训练有素的骑兵却能如履平地。在苏联广阔的东线,或者中国广袤的内地,骑兵的出现可以迅速突破地形限制,执行侦察、袭扰、追击等任务。尤其是在早期,机械化部队的可靠性也远不如现在,经常会因为机械故障而趴窝,这时候,马匹的“就地取材”和“自我修复”(喂草就行)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2. 侦察与警戒:
骑兵天生就是侦察和警戒的绝佳力量。他们骑在马上,视野开阔,能够远距离观察敌情,传递信息。相比于早期笨重的侦察车,骑兵的隐蔽性也更好,更容易在敌后活动,搜集情报,破坏敌人的通信线路,或者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很多时候,骑兵的出现是为了“打探虚实”,他们的侦察行动往往能为整个战役的走向提供关键性的情报。

3. 冲击力与突破:
虽然大规模的骑兵冲锋在机枪和火炮面前显得有些“落伍”,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骑兵的冲击力依然是有效的。比如,当敌人的防御阵线出现破绽,或者侧翼暴露时,骑兵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发起冲击,实现战术上的突破。而且,骑兵的冲击往往带有巨大的心理威慑力。想象一下,在冷兵器时代,马匹的冲锋带来的速度和力量是多么震撼。即使到了二战,在某些近距离的战斗中,骑兵仍然能够发挥出他们的优势。

4. 战术灵活性与多样性:
骑兵部队可以执行的任务非常多样。他们可以作为独立的作战单位,也可以配合步兵、炮兵进行协同作战。他们可以进行快速的机动,包抄敌人的侧翼,也可以像“游击队”一样,深入敌后进行骚扰。在一些战役中,骑兵甚至可以承担“骑炮兵”的角色,携带轻型火炮,在骑马状态下快速部署,进行火力支援,然后迅速转移。

5. 经济性与实用性:
这可能是很多国家在二战时期仍然大量装备骑兵的重要原因。建立和维护一支机械化部队,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工业基础。昂贵的坦克、飞机、汽车,以及相应的燃料、维修零件、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都不是所有国家都能负担得起的。相比之下,马匹的获取和饲养成本要低得多。对于那些工业基础薄弱,或者经济实力不强的国家来说,骑兵无疑是一种更加经济实用、更容易实现的军事力量。比如,在亚洲的一些地区,或者资源匮乏的国家,骑兵就成为了他们维持国防力量的重要手段。

6. 传统与文化因素:
在很多国家,骑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骑兵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力量,更是一种象征。在一些国家,骑兵的训练和战术传承了几个世纪,士兵们对马匹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对骑兵作战的传统感到自豪。这种传统和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军队对骑兵的装备和使用。

7. 特定战场环境的需求:
有些战场的特定环境,使得骑兵的价值尤为突出。例如,在广阔的俄罗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但道路稀少,冬季严寒,机械化部队的维护和行动都受到极大限制,而骑兵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同样,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草原地区,或者北非的沙漠地带,骑兵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一些具体的例子:

苏联: 在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拥有大量骑兵部队,尤其是在战争的早期和中期。他们利用骑兵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侦察、骚扰、追击,并且在一些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苏军就曾动用骑兵部队与德军作战。
波兰: 波兰陆军直到1939年入侵波兰的战争爆发前,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之一。虽然在对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中,波兰骑兵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他们的英勇抵抗和一些战术行动,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中国: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军队都大量使用骑兵。骑兵在广袤的中国战场上,尤其是在一些山地、丘陵和草原地带,其机动性、侦察能力和袭扰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为牵制日军,配合主力作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国: 即使是军事强国德国,在二战中也保留了一部分骑兵部队,主要用于东线战场上的侦察、治安维持和反游击作战。

当然,随着战争的深入,技术的进步,骑兵的地位也在逐渐下降。他们逐渐被侦察车、摩托化部队、装甲部队所取代。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骑兵仍然作为辅助力量,或者在特定战场环境下,发挥着他们独特的价值。

总而言之,直到二战仍然有许多国家大量装备骑兵,并不是因为他们“落伍”或“固执”,而是基于对战场环境的判断、军事战略的考量、经济成本的权衡,以及一些传统文化因素的综合考量。骑兵在很多时候,仍然是那个时代一种实用且有效的作战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把骑兵理解成只会朝着机枪冲锋的二傻子?

轻型坦克机枪也打的穿

装甲车机枪也打的穿

吉普车,摩托车。。根本就没装甲,机枪当然打的穿

所以为什么二战战场上还有轻型坦克,装甲车,吉普车,摩托车?除了重型坦克,这些玩意都是傻子发明出来的?

所有的载具,骡马,车辆都只有向机枪冲锋这么一个傻不愣登的任务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到了二十世纪,尤其是二战这种火炮、飞机、坦克都大放异彩的时代,骑兵早就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直到二战,骑兵依然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扮演着不小的角色,甚至有些国家还大量装备着骑兵部队。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一件件地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骑兵的优势,即便是在新兴科.............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确实对美国本土发动过一些有限的攻击,比如偷袭珍珠港,但这并非直接、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日本之所以没有直接攻击美国本土,背后有着极其复杂和现实的考量,并非一个简单的“不敢”或“不想”就能概括。战略上的不可能与巨大的风险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日本当时与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整体.............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二战末期选择广岛而非东京作为第一颗原子弹投放目标的原因,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探讨且有诸多细节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想扔哪里就扔哪里”,而是涉及军事、政治、以及当时对原子弹效果的认知和预期等复杂考量。战前对日本的战略考量与东京的特殊地位在探讨投弹目标之前,我们必须理解当时美国对日本战争态度的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二战时期航空器设计和战术应用的核心问题。我们通常认为F4U“海盗”(Corsair)是性能卓越的舰载战斗机,而B17“飞行堡垒”则是标志性的重型轰炸机。把F4U想象成轰炸机,听起来就像让一名短跑运动员去跑马拉松,虽然理论上他们都能跑,但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我们来仔细拆解.............
  • 回答
    在二战的硝烟中,“神风特工队”这个名字如同历史深处的一声悲鸣,承载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勇气和绝望。他们驾驶着飞机,带着必死的决心,如同被命运之风卷起的落叶,冲向敌舰。那么,为什么这些悍不畏死的日本飞行员,不选择一个更直接、也许能更有效的方式——直接降落在美军航母上,来完成他们的使命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关于希特勒为何不先“东进”灭波兰后立刻攻击苏联,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德国自身的战略考量以及希特勒个人的思维模式。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回到希特勒发动二战的初始目标和逻辑。希特勒上台后,他的核心意识形态之一就是“生存空间”(Lebensraum)理论,他认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换做是我,在拥有如此强大的武器,又面临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时,大概也会忍不住想,是不是可以先“亮个肌肉”,让对方尝尝甜头(或者说苦头),看看能不能省去后续的伤亡。但历史的发展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美国在二战末期选择直接投下原子弹,而不是通过演习来展示威力,这背后有太.............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美国为何选择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而非直接对东京采取“斩首行动”式的军事打击,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考量、政治因素以及对战争进程的判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斩首行动”这个词在当时的军事语境中可能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有所不.............
  • 回答
    要理解库尔兰集团军为何能在二战末期坚持到1945年5月才投降,得从多方面因素去细细掰扯,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事儿。这其中既有战略决策的考量,也有士兵们顽固的抵抗意志,还有地形和后勤的特殊性,以及苏军当时面临的一些挑战。首先,咱们得把目光放在“库尔兰口袋”的形成。1944年,随着苏军在波罗的海地区.............
  • 回答
    二战末期,美国之所以没有直接全面入侵日本本土,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背后交织着军事、政治、人道主义以及对未来国际格局的考量。简单地说,直接登陆日本本土的代价,无论是对美军还是日军,以及日本平民,都将是无法想象的巨大。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日本本土的情况。到了1945年,日本在太平洋战.............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确实在拥有一段时间的核武器优势,这段“核垄断期”一直持续到 1949 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很多人都会问,既然美国拥有如此强大的新武器,为什么不在苏联尚未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它来解决与苏联的潜在冲突,甚至彻底消灭这个日益增长的共产主义对手呢?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当时错综复.............
  • 回答
    二战初期法国抵抗六周后投降,以及奥地利在几乎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吞并,这两段历史确实在人们的认知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因此引发了一些关于“辱法”的讨论。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历史背景以及人们的情感反应。法国“六周沦陷”背后的复杂性与公众观感首先,必须澄清一个误区:法国的投降并非.............
  • 回答
    二战末期才出现“步枪威力过剩”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技术发展、战术演变以及军事思想转变的过程。这并非一个单一的节点性顿悟,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直到战争的严酷现实将这些因素集中地摆在了决策者面前。首先,我们要理解“步枪威力过剩”这个说法本身的含义。它并非指步枪不能杀死敌人,而是指在.............
  • 回答
    很多朋友刚开始接触股票投资,可能会有点困惑:为什么我想买卖股票,不能直接在交易所那边交易,非得绕个圈子,通过证券公司来操作呢?这其实就像你去银行存钱取钱一样,你不能直接跑到印钞厂或者金库去,而是要通过柜台或者ATM机。股票交易之所以需要证券公司这个“中间商”,背后有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原因,这涉及到市场.............
  • 回答
    高铁互联网购票直接刷二代身份证进站,这确实是咱们出行的一大便利,能省不少事儿。可你环顾四周,总能看到不少人在自动取票机前排着队,或者在人工窗口递身份证。这到底是为啥呢?其实,原因可不止一个,咱们仔细掰扯掰扯。一、 习惯的力量:老习惯不好改,也怕出岔子你想啊,咱们坐火车、高铁这事儿,多少年下来都是“买.............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你想想,如今直播平台这么火,似乎谁都能上去露个脸,捞点流量,为什么那些我们平时可能只在一些不太起眼的电视剧、综艺里偶尔瞥见的明星,却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道道,不是简单地说“他们咖位不够”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得聊聊直播平台的核心逻辑。这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我们对一阶和二阶导数的直观理解要容易得多,但一旦涉及到三阶甚至更高阶的导数,那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一阶和二阶导数到底“说了”什么。一阶导数:速度的语言想象一下你在开车。你踩油门,车就加速;你踩刹车,.............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确实能看到不少大学里,特别是那些非985、211或者甚至一些普通本科的同学,在大学里拼命学习,最终考上985的研究生。这时候大家就会好奇了,既然这么有毅力,为什么高中就不努把力,直接上985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因素,远不是一句“懒”就能概括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希.............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大宗交易”的问题,我将为您详细解答。 什么是大宗交易?简单来说,大宗交易(Block Trading)是指数量巨大、金额庞大的证券交易。它通常是指单笔成交数量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最低限额的股票、债券或其他证券的交易。这些交易通常不直接在公开的二级市场上进行撮合,而是通过特定的协商或询.............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荒野大镖客》系列的故事,尤其是初代和二代之间那点儿事儿。争取说得跟咱们老百姓聊天一样,把来龙去脉讲明白。《荒野大镖客1》讲了个啥?简单来说,《荒野大镖客1》的故事围绕着我们可怜的主角约翰·马斯顿(John Marston)展开。这哥们儿年轻的时候是个亡命之徒,混迹在比尔·威廉姆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