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明治维新的快速反应?搞得好像是德川幕府在搞维新似的?
腐朽落后的旧政权本来就是冢中枯骨,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彻底的改革,日本如果没有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重整内部统治秩序,维个屁的新。
你问清政府为什么不能靠洋务运动强国,等于问幕府为什么不能搞江户维新,问波旁王朝为什么不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问蒋介石政府为什么不能土改,这种基本常识的问题还要问?
对标于倒幕运动的中国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而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看似时间相似,但实际所处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是缺乏可比性的。
任何无视“日本维新是在革命推翻旧政府后方才进行,而洋务运动开启前旧政府依然统治中国”这一核心区别的讨论,无论情绪如何亢奋,都与空谈无异。
当然,如果和倒幕运动同期的中国革命成功推翻满清,如太平天国取胜,能否开启中式维新改革,建立一个类似旧日本帝国或沙俄的近代民族主义帝国,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这件事在历史上没有发生,不过可以从后世的史实来侧面推演:1912年,中华民国接手的是一个已经进行过洋务运动,工业基础并不差于1869年日本的中国,然而从辛亥革命到中共建国历经近40年,虽然民国秉承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也确实比清政府先进,但也未能达成明治维新的效果,直到新中国取而代之。
所以我对一个在平行宇宙的19世纪60年代接盘了比1912年还要落后很多的中国的政权能否效仿明治维新,并不抱乐观的态度。
如果要进一步追问其原因,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说:随着人口增加,劳动日益密集的投入无法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出现单位劳动边际报酬递减,最后经济体系被锁死在劳动力越来越廉价、单位产出越来越差、越来越缺乏剩余产品的低级层面上,让社会的产业升级极度困难。
这就是内卷化。通俗地说,就是劳动力被彻底束缚在土地上。这一经济的小农化、碎片化过程,随着中国的完全统一和农耕区土地的彻底开发,随着蒙元在北方的大屠杀后人口的恢复,从12世纪到19世纪,在三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下,实际上处于不可逆的加剧之中。
从这一角度看,19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基层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极度碎片化,被人口过剩下高度内卷化、毫无剩余产出和流动性的小农经济彻底锁死的国家;而江户末期的日本却在长期以来独立性较高的幕藩体制和更高的粮食产量基础上,形成了农村剩余人口进入各藩的中心城市,辐射效应下城镇化率大幅提高,手工业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格局,作为前工业时代的经济升级潜力早已把中国远远甩在了身后。
我们或许还可以输出这样的“暴论”:真正原教旨意义上的“封建”,相比中国的高度中央集权和地方碎片化的模式,其基层结构更为“高级”和开放,社会转型和升级的阻力实际上是相对较小的。
这才是问题真正的症结,而这是无法靠单纯鼓吹民族主义就解决的。如果不能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工业化根本就是镜花水月,换谁上去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清廷垮台以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中华民国依旧锁死在小农经济的深渊中。党的成功则在于抓住了土地革命的关键,自下而上地重塑了基层结构,把劳动力从小农经济中释放,才开启了工业化的大门。
历史自有其内在规律,从来不是输出情绪就能解决问题的。
黑船到访是1852年,安政条约是1858年,日本开国也就这个时候。
大正奉还、王政复古是1870年前后的事情,烂船还有三斤钉,怎么德川家扑腾了十年就这么没有存在感吗?
十年多的时间算快速吗?
一鸦对于带清来说,也不过是动静比较大的海盗行动而已,犯得着全盘推倒重来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