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机随便写写,免得有人不求甚解乱说。
PS:瞄了一眼,本问题下的答主们一个个全特么乱扯淡。没一个靠谱的。
红夷炮是个比较笼统的称谓,是明清对来源于西方的一种长身管前装滑膛炮的名字。
明末的红夷火炮基本有2个来源,一个是徐光启为首的西法党,借助澳门的葡萄牙人引入红夷炮,火攻挚要,西法神机,兵录等书关于红夷火炮制造的介绍都源自西法党翻译的《实用炮学手册》。西法党于天启二年起陆续通过葡萄牙人够买了几十门打捞自英国沉船上的英国寇非林长炮,一种高倍径比的前装滑膛炮,现在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有收藏。这种炮被命名为红夷大炮。
这种红夷炮自被明朝运到宁远城中,并在天启6年的宁远大战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自此红夷炮被当做御虏神器得到广泛使用。从崇祯元年开始,不仅徐光启等人在北京仿制红夷炮四五百门,还从广东仿制,仅崇祯三年广东就一次性运送300门红夷炮入京。
这就是一般认识的西法党的红夷炮路线。因为史料记载详细,时间争议不大。
另一路红夷炮资料则很欠缺,那就是福建沿海通过与西班牙占领的菲律宾(吕宋)的贸易所获得的红夷炮。当时西班牙在吕宋铸炮,部分南洋华人参与铸炮习得技艺。
这一路红夷炮传入中国早于西法党,早在万历年间与明军交战的中国海盗就使用这类炮,只不过当时不叫红夷炮。
现在英国皇家火炮博物馆内就收藏了一门万历四十八年铸成的红夷大炮,为福建布政司雇佣工匠所铸。
根据记载“ 在歲癸卯(1603),西洋人僅四百計耳,以用火炮,致我閩漳泉販夫賈 子被殲於呂宋者四萬。今西洋人潛住粵澳;實繁有徒,閩人尚多傳得其法。 戎政尚書黃克纘業捐多金,購閩人之善造者十數人輩至京,同泰甯侯造炮 於京營,已造成大炮一位,銅重三千斤”
万历四十七年已经造了一门,这就是被称作“吕宋大铜炮”的红夷大炮。这种炮铸造了三十门并用在辽东战场上,但是因为辽沈之战大败,这种炮并未获得关注。
此后,福建还用铁铸了很多红夷大炮,其中有2门天启四年红夷大炮现存在泉州博物馆。经过金相测定,这2门铁铸红夷大炮为灰口铁制品。
明代在吸收西方制炮技术的同时,用自己的成熟铸造技术对红夷炮制造工艺做了很多改进,如铁芯铜体复合工艺火炮,可谓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徐光启曾利用中国技术将原西法500斤火炮在不减少火药装药和火炮威力下,重量减轻到300斤,便于野战机动。
这些情况表明明末的红夷大炮技术水平和制造技艺与西方并无差距。
同时,当时的西方国家并非都掌握了铸铁炮技术,例如葡萄牙。葡萄牙反而是在与中国的交流中,从中国学会了铸铁炮技术,设在澳门的炮厂雇佣大量中国工匠,最终将铸铁炮技术反哺到葡萄牙本土。
以上是明末红夷大炮引入的基本情况。
再谈清朝
清朝八旗最早记录自行铸造红夷炮是天聪五年,皇太极询到会铸炮的汉人工匠命佟养性仿制红夷,并在崇祯四年开始的大凌河之战上首次应用。此后因孔有德降清,除了将山东登莱等地大量火炮带到八旗外,还带来了熟悉铸炮的炮师以及接受过葡萄牙人训练的炮手,西法党孙元化在山东的练兵成果尽为八旗所有。
通过明清在辽东的数次交战,在松锦大战时,明清双方在一场战斗中可以各自推出三十门左右红夷大炮互相轰,炮战规模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属一流。
清朝入关到康熙时期,在传教士南怀仁的帮助下,造了一批水平非常高的火炮,包括武成永固大将军炮(故宫藏),如下图。个人认为这门炮达到了中国古代铸炮技艺的高峰。
但是康乾后,清朝铸炮水平开始下降,造炮粗糙且不合法,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所铸火炮在同等口径和重量下,射程不及康熙所铸炮。
以上简单脉路说清楚了再说题主的问题。
事实上,一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外火炮技术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均为前装滑膛炮,使用实心圆弹。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火炮为例,虽然铸炮质量远超清军火炮,但是火炮的设计理念并未发生太大变化。英国火炮之所以优于清军火炮,更多体现在火炮质量上。
1 英国火炮采用砂型铸造,优于清军大量使用的泥模铸造,缩孔气泡砂眼少。
2 英国拥有镗钻技术使火炮內镗加工光滑,减少炮弹游隙,火药能量浪费少射程更远。
3英国火炮铸造均为灰口铁炮,材料性能优于清军白口铁炮。(白口铁性脆)
4清军虽然开发了铁模铸炮,提高铸造效率,但是铁模冷却速度快更容易析出白口铁。(明末天启4年两门红夷铁炮为灰口铁,清中前期很多火炮也是灰口铁)
英军火炮从明末到一鸦制造技艺越来越精,清军火炮制造技艺却从康熙起退化,越来越差。此消彼长就让人认为洋人船坚炮利。
中西方火炮技术出现代差彻底将清朝甩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此时的英法军所用火炮已经开始装备后装线膛炮,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新式火炮了。
补充:最高赞的答案那么扯淡…居然把弗朗机炮当红夷炮
喏,随便百度一下也不至于错的如此离谱。
这种炮是经过西草湾一战被明军缴获仿制并大量普及。
与弗朗机同时期被引入的还有一种发熕炮,与红夷炮一样是前装滑膛炮,炮口有兽首装饰(见筹海图编),被普遍使用于沿海地区。
最后补一张本人亲自拍摄的明代自行设计的大将军炮,可以看出与红夷炮区别很大。
因为17世纪到鸦片战争期间,西方也没有发展出比前膛滑膛加农炮(红夷大炮)更先进的火炮。
问题终结(很奇怪一帮人又是明清撕逼,又是扯什么文化制度,就没人点出这么一个事实)。
一鸦双方用的不过是砂型铸造的红衣大炮和泥型铸造的红衣大炮区别罢了,而且都是铸铁炮和铜炮。后膛装填线镗炮和钢制炮身要到19世纪60年代才出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