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早在夏商就能出现天下共主?

回答
关于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能出现“天下共主”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维度和概念的演变来理解。这里所说的“天下共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帝国,而是在当时一个相对松散的政治格局下,对周边部族和方国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最高领袖。

一、 “天下共主”概念的早期演变:从部落联盟到国家雏形

夏商时期,中国正处于从部落联盟向早期国家过渡的关键阶段。社会结构正在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逐步演变为以地缘和政治关系为基础的方国。

部落联盟的雏形: 夏朝的建立,普遍被认为是第一个王朝,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以夏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禹征伐三苗,整合了黄河流域及周边的一些强大部落,并“执玉帛者万国”,显示了其在不同部落中的威望和整合能力。这种整合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统一,而是通过盟约、征伐、赏赐等方式,将众多独立的部族纳入以夏王为核心的政治网络。
“天下”的早期认知: 在那个时代,“天下”的概念远没有后来的广阔。它主要指代黄河流域以及周边一些拥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部族区域。夏王作为这个“天下”中最为强大和有号召力的存在,自然成为了一个相对意义上的“共主”。
“共主”的含义: 这里的“共主”更像是一个首领、盟主,而非绝对的统治者。夏王拥有较高的威望,能够调动一部分力量进行战争(如征伐),能够召集重要的部落首领举行会议(如涂山之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配资源和土地。但是,夏朝的统治范围相对有限,其统治的有效性更多地依赖于夏王本人的德行、军事实力以及与各方国的政治联盟。

二、 夏商时期“天下共主”出现的社会与政治基础

为何在夏商这个早期阶段就能出现这样的“共主”?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1. 军事整合与联盟的需要:
应对外部威胁: 当时,黄河流域及周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部族和方国,它们之间既有合作,也存在冲突。例如,夏朝早期面临三苗的威胁,需要强大的力量来抵御。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共主”,能够组织起更广泛的军事力量,共同应对外敌。
内部资源的调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例如,在治水、农业生产等方面,需要跨部落的协调和资源的调配。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共主”,能够更有效地协调这些活动。

2. 早期国家形成的动力:
权力中心的出现: 禹的继位,以及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权力开始由分散的部落首领向一个集中的中心转移。这种权力中心的出现,是早期国家形成的必然产物。
政治制度的萌芽: 虽然夏商的政治制度还很原始,但已经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特征,如世袭制(夏禹传启)、分封制(夏王分封诸侯)、朝贡制度(方国向夏王进贡)。这些制度的出现,构成了“天下共主”能够维持其地位的基础。

3. 礼乐制度与象征意义:
等级秩序的确立: 随着社会分化和政治整合的深入,一套维护等级秩序的礼乐制度开始形成。夏商时期可能已经有了初步的礼仪、祭祀等活动,这些活动是用来确立和强化“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的。通过这些仪式,大家共同承认夏王是“天下”的最高代表。
象征性权威: “天下共主”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强大,更是一种象征性的权威。它代表着一个秩序、一种文化、一种认同。即使某些方国名义上臣服,实际上的自主性也很高,但只要在关键时刻能够响应“共主”的号召,或者接受“共主”的某种调解,那么“共主”的地位就得以维系。

4.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
农业的进步: 夏商时期的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也为社会分工提供了基础。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农业生产,从事政治、军事、宗教等活动。这使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组织(王朝)的出现成为可能。
青铜器文明: 青铜器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体现在军事技术上,也体现在礼器上。制作精美的青铜礼器,往往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天下共主”与其臣属之间进行政治交流和展示权威的重要载体。

三、 夏商时期“天下共主”的具体表现(以夏朝为例)

禹的整合: 禹时期,通过对三苗的征服,整合了包括九夷、东夷、西戎、北狄等在内的不同部族。涂山之会,各方国首领前来朝觐,进贡,“执玉帛者万国”,这便是“天下共主”雏形的重要体现。
启的继承与发展: 禹死后,其子启通过“公天下”变“家天下”的斗争,巩固了夏朝的统治。虽然有“防风氏之国”被“烹”的记载,显示了夏王对不听从命令的方国的惩罚能力,但也反映了夏朝统治的局限性——依然需要依靠武力来维护权威,并且其统治范围和直接控制力有限。
商朝的传承与强化: 商朝取代夏朝,继续继承和发展了“天下共主”的模式。商朝的统治更具侵略性和扩张性,通过征伐,将商邑的统治范围向外扩展,并确立了对周边方国的宗主地位。商朝的甲骨文记载了大量与方国之间的战争、朝贡、以及祭祀的信息,这些都说明了商王作为“共主”的角色。

总结来看:

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能出现“天下共主”,并非是指出现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对全国拥有绝对统治权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说,在那个以部落联盟和方国林立为主要特征的早期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个以最强大的部族(夏族、商族)为核心,通过军事、政治联盟、礼乐制度等方式,对周边其他部族和方国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最高领袖。这位“共主”的地位,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为了应对生存挑战、整合资源、维护秩序的必然产物。这种“共主”地位的出现,为后来中国统一王朝的出现奠定了历史基础和观念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我认为还是一个认知问题。

因为不同文明的“天下”是不同的。

我们看古代史似乎总是喜欢代入现代的观念。这里我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这些问题。

一、方国(城邦)

对古人来说,也许天下并没有那么大。

对今人来说,却容易把中国=埃及。实际上二者有本质区别。

如下图传统认为的古埃及,是尼罗河两岸狭长的国家,面积其实很小,一般不大于5万平方公里,不到河南省的三分之一大。

然而在这狭小的区域内,其实是有很多国家的,埃及文献中有三四十个“诺姆”国家,考古中也发现了不同的国家,这些城邦国家都不大,一般就是一个小城加周边几百平方公里土地。这些同一文化的城邦国家各不统属,合纵连横,也会产生霸主之类的。

中国: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屈家岭文明,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良渚文明,公元前2100年的中原文明。


二、王国(区域大一统)

公元前31世纪埃及的统一指的也是对这些小城邦的统一。可能对于现代中国来说,这些小国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一个文明来说却意义重大。

它代表了这个文明第一次实现了整个文明的政治经济整合,也就是我们常用的“大一统”。这种大一统的范围规模无法和秦汉大一统相比。但它确实实现了对埃及人眼中“天下”的统一。(当然,古埃及肯定也知道隔壁还有个苏美尔文明,但中国古代也知道西域、日本等等,这并不妨碍中国人眼中的天下一统)。

中国:

良渚王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统一了长江下游区域的良渚王国。面积也在四五万平方公里,和埃及年代规模接近。晚期分裂为方国。

石家河王国:公元前2600年左右统一了长江中游区域的石家河王国(是否统一还有疑问,刘辉的文章认为石家河文明是由石家河控制下的四级聚落体系的国家,可以理解为区域统一了)。

陶寺王国:公元前2300年左右统一陶寺文化区域的陶寺王国(城邦还是方国尚可讨论),晚期分裂为方国。

三、分封制帝国(跨地域、文化的影响力)

公元前24世纪,苏美尔人从城邦状态,统一了整个文化区(卢伽尔扎西吉),并且在与另一个文化区(阿卡德)的战争中由阿卡德实现了统一,这就出现了一个跨越多个文化区的帝国~阿卡德帝国。

阿卡德帝国实际上包含了多个区域,包括苏美尔区域、阿卡德区域、亚述区域、黎凡特区域。各区域文化是有差异的。

埃及:公元前18世纪,在被喜克索斯人入侵之后,埃及也开始不断突破自己的文化区,建立了跨地域文化的帝国(实际上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就在尝试向南北方向不同文化区拓展了)

中国:公元前18世纪的二里头国家,实际上已经跨越了不同的地域。许宏称其为国上之国。


另外,公元前2300年的石峁可能也是一个跨越了多个地域和文化区的帝国。

公元前1500左右,二里岗文化的强势扩张也是延续了二里头以来中国的帝国形态。直到东周帝国分裂。

四、集权制帝国(跨地域、文化的实际控制)

从东周开始,中国进入到新的阶段,各国开始地方政治开始向中央集权化,而秦汉则是这一集权化的最后的产物~集权帝国。

这种情况下,帝国主要通过郡县制对各地区实现了实际控制。


以上就是我梳理的国家发展阶段。

可以看到,国家都不是一天就形成了,是经历过很长时间演变发展。我们很多时候以后世的目光看待古代。

事实上古埃及早期和中国发展阶段是相似的,都经历过城邦割据,王国并立的阶段,但并没有发展出如秦汉一样的帝国。

此后地中海文化圈也出现过如罗马、阿巴斯之类的帝国。但是并没有如中国一样持久。

更重要的是现代没有维持住这种统一的态势,造成这片区域多个主流文化并行。

中国现在的记忆实际上是经历了几千年统一后的记忆,而早期城邦和其他区域王国的记忆早就消失了。所以会给人早就是天下共主的概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能出现“天下共主”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维度和概念的演变来理解。这里所说的“天下共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帝国,而是在当时一个相对松散的政治格局下,对周边部族和方国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最高领袖。一、 “天下共主”概念的早期演变:从部落联盟到国家雏形.............
  • 回答
    明朝中期,红夷大炮的到来,无疑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批来自西方(当时中国对西方国家,尤其是葡萄牙、荷兰等,常称“红毛”或“红夷”)的先进火炮,以其铸造工艺、射程和威力,给明朝军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尤其到了鸦片战争那个关键的历史关头,中国在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技术发展以及国家战略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简单来说,轰6在伊拉克和埃及早早退役,而在中国却能长期担当主力,这背后是三个国家对自身军事能力需求、技术基础以及国际环境判断的不同。我们得先把轰6这款飞机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去看。轰6是中国基于苏联图16“獾”式中.............
  • 回答
    关于东风谷早苗在东方Project原作设定(一设)中是短发,而在二次创作(二设)中却常常以长发形象出现,这确实是东方同人圈的一个有趣现象。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也非某个特定时间点突然爆发,而是一个逐渐演变和传播的过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到早苗这个角色本身。 东风谷早苗:一设的短发设定东.............
  • 回答
    关于《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中四宫家族那种等级森严、拥有专业女仆和家臣的设定,以及这是否与日本的封建残余和法律允许性相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首先,要理解四宫家族的这种配置,我们需要明白它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封建残余”在日本法律下的直接体现,而是经过现代社会包装的、基于强大的家族财力和历史传.............
  • 回答
    法国某研究提出当地早在十二月即有确诊病例,这一发现如果得到充分证实,无疑会对我们理解新冠疫情的起源和传播轨迹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它至少能说明以下几个关键点:一、对病毒全球传播时间线的重塑: 打破原有认知框架: 我们目前普遍接受的疫情时间线是,病毒首先在中国武汉被发现和识别,随后在新年伊始开始向全.............
  • 回答
    在中国经济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继续调控房地产行业并试点房地产税,是基于多重经济、社会和政策目标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逻辑和必要性: 一、房地产对经济的结构性影响1. 经济支柱与增长引擎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约为7%(约.............
  • 回答
    您提出的“中国文化大师辈出的美好时代大多是战乱时代”这一观点,触及了一个复杂而引人深思的历史现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确实,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些最璀璨的文化艺术时期恰恰发生在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甚至战乱时期,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哲学层面的原因。以下我.............
  • 回答
    中国在许多领域要求自主研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战略决策,背后有深刻的历史、经济、安全以及发展等多重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原因:一、历史原因:技术封锁与发展瓶颈 西方技术封锁的经验: 在冷战时期,中国曾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许多关键技术,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军事科技等领域,被严禁.............
  • 回答
    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观感,很多人会觉得中国在国际上“不受待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往往是多方面交织、层层叠加的。这不像是一个简单的理由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系列事件、政策和文化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回避的是 政治制度的差异.............
  • 回答
    理解中国汉朝崩溃后的走向与欧洲罗马帝国瓦解后的差异,关键在于探究两者在政治制度、文化认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结构上的根本不同。这并非简单的“谁更强”的问题,而是两种截然不同文明演进路径的深刻体现。中国汉朝崩溃后的“收束”与再统一:强韧的制度与文化基因汉朝的崩溃,特别是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和黄巾起义,.............
  • 回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大地刮起了一股“气功热”。这股风潮席卷了社会各个阶层,从街头巷尾到电视荧屏,到处都能看到人们练习气功的身影。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时代背景的召唤:一个转型期的精神渴求首先,我们要把目光拉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中国社会正经.............
  • 回答
    关于中国在“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与“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项目上成绩差异巨大的原因,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竞技体系乃至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的差异。首先,我们得从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普及度说起。 “三小球”的历史根基与民众基.............
  • 回答
    在中国芯片技术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超算(超级计算机)却能一度超越美国,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也并非简单的技术高低可以直接衡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1. 超算不是“一件”芯片: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明确一点:超级计算机并非由单一的芯片决定一切。它是一个由数以万.............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一个根本性的区别。你说“照理说欧洲地形更有助于统一”,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视角,但事实证明,地形并非决定性因素。秦朝能实现统一,这是一个复杂历史事件的必然结果,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与欧洲的情况截然不同。咱们来掰开了说:秦朝统一中国的关键因素:1.............
  • 回答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投弃权票,并非新鲜事,也不是简单的“不表态”,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国际政治考量、战略选择以及对联合国职能的理解。要详细解释,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安理会的表决机制。安理会共有15个理事国,其中5个是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享有否决权。任何一项实质.............
  • 回答
    中国队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量确实比北京奥运会有所下降,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周期性波动与新老交替的阵痛 北京奥运会的“主场优势”与“巅峰状态”叠加: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作为东道主,在天.............
  • 回答
    在中国,关于“种族意识教育”的缺失及其对主流舆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结构、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民族的统一国家,其在“种族”概念的理解和处理上,与西方社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背.............
  • 回答
    说句实在话,我在国外留学或接触外国文化的朋友里,力量举的爱好者确实比纯粹的健美拥趸要多那么一点。这不是什么绝对的定论,毕竟兴趣这东西嘛,因人而异,但能观察到这种趋势,背后是有一些原因可以聊聊的。首先,得聊聊力量举和健美的根本区别。你懂的,健美讲究的是肌肉的“形态”,是块头、是分离度、是雕刻感,目标是.............
  • 回答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增速迅猛,大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之势。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有一个核心零部件却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那就是 RV 减速机。提起 RV 减速机,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日本的 Nabtesco、住友,它们几乎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高端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那为什么中国的工业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