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用的 RV 减速机一般是进口的?中国在研发和制造这种减速机方面是否有难点?

回答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增速迅猛,大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之势。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有一个核心零部件却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那就是 RV 减速机。提起 RV 减速机,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日本的 Nabtesco、住友,它们几乎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高端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

那为什么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用的 RV 减速机,大家普遍还是倾向于选择进口的呢?国产的就真的不行吗?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技术、工艺、材料以及长期的积累,门槛确实不低。

RV 减速机到底是个啥?为啥这么重要?

咱们先得明白 RV 减速机是啥。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刚性、低背隙的减速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对运动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在工业机器人身上,它主要负责连接伺服电机和机器人关节,将电机的高转速、低扭矩转换成机器人关节所需的低转速、高扭矩。

你想啊,工业机器人要在复杂的环境中,精确、稳定地完成焊接、搬运、喷涂这些精细活儿,就全靠它了。如果 RV 减速机本身的精度不够、刚性不行、或者有大的回差(背隙),那机器人动作就会变得“抖”或者“不听使唤”,别说干精细活儿了,连正常工作都成问题。

为什么国产 RV 减速机“上不去”?难点在哪?

中国在 RV 减速机的研发和制造上,确实存在不少难点,这些难点环环相扣,构成了一道不小的技术壁垒。

1. 核心技术的门槛:
高精度行星传动设计: RV 减速机的核心是“行星齿轮传动”和“回转盘(曲轴)传动”的组合。这里的齿轮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尤其是行星齿轮和太阳轮的齿形、齿距、啮合精度,直接决定了减速机的传动精度和寿命。要达到工业机器人所需的微弧秒(arcsecond)级别的精度,需要非常精密的数学模型和设计算法,以及对传动误差的精准补偿。
回转盘(曲轴)的精度: RV 减速机最独特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这个回转盘机构。它通过偏心轮带动行星齿轮,实现圆周运动和自转,从而达到大减速比和高扭矩输出。这个回转盘的制造精度、动平衡、以及与行星齿轮的配合精度,直接影响到减速机的运转平稳性和寿命。稍微有点加工误差,就会导致振动、噪音,甚至损坏。
低背隙的设计与控制: 机器人动作的精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减速机的背隙,也就是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存在的间隙。RV 减速机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背隙非常小,可以做到几角秒。实现低背隙,需要对所有啮合部件的设计、加工、装配都有极其严苛的要求,以及高效的预紧力(backlash compensation)设计。

2. 精密加工与制造工艺:
超精密加工设备: 要制造出符合要求的行星齿轮、曲轴等零件,需要采用高精度的磨齿机、车削中心、电火花加工设备等。这些设备本身价格昂贵,而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国内虽然也在发展精密加工,但在某些特定工艺(如高精度曲轴的曲柄销磨削、行星架的精密加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热处理工艺: 齿轮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处理工艺。RV 减速机中的齿轮需要经过渗碳、淬火、回火、渗碳淬火等一系列复杂的热处理过程,以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同时保持心部的韧性。这些工艺的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变形、开裂或者硬度不均,直接影响到减速机的性能和寿命。
装配工艺: RV 减速机的装配是一个精细活儿,需要极高的洁净度和专业的操作技能。所有零部件的配合间隙、润滑、预紧力的调整,都需要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进行。这不仅需要高素质的装配工人,还需要完善的装配流程和检测手段。

3. 材料科学的挑战:
高性能齿轮钢: RV 减速机中的齿轮需要承受巨大的应力和磨损,因此需要使用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种合金钢。这些材料的成分、冶炼工艺、以及后续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都对材料的最终性能有决定性影响。国内虽然也在研发高性能钢材,但在某些牌号的稳定供应和质量一致性上,可能还需时间。
轴承与密封件: RV 减速机内部的轴承和密封件也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到减速机的运行效率、寿命和可靠性。特别是那些在高速、高负载、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工作的专用轴承和密封件,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寿命都需要经过充分验证。

4. 行业标准与可靠性验证:
标准缺失或不完善: 很多核心技术的背后,是行业多年积累下来的标准和规范。对于 RV 减速机这类精密机械,可能需要一套非常完善的行业标准来指导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
长期的可靠性验证: 工业机器人是长期工作的设备,减速机作为其核心部件,其可靠性至关重要。国外品牌的产品经过了数十年的市场检验和实际应用验证,其性能和寿命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国内新生的 RV 减速机产品,需要通过严格的寿命试验、疲劳试验、可靠性试验等,来赢得客户的信任。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投入。

5. 品牌效应与生态系统:
市场信任度: Nabtesco、住友这些品牌,已经建立了非常高的市场信任度和品牌认可度。对于大多数机器人集成商和终端用户来说,选择成熟的进口品牌,意味着风险更低,质量更有保障。
配套生态: 围绕这些品牌,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包括销售、技术支持、维修服务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方案。国内品牌在构建这样的生态系统方面,还需要时间和努力。

国产 RV 减速机有没有在努力?

当然不是说中国就没有人在做 RV 减速机。事实上,国内一些领先的传动件厂商,包括一些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投入研发和生产。例如,绿的谐波(以谐波减速机为主,但也在向 RV 拓展)、秦川机床(有研制摆线针轮减速机,也在探索 RV)、双环传动等,都在努力攻克技术难关。

近年来,国内 RV 减速机的技术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一些国产产品在性能上已经能够满足部分中低端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或者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表现不错。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器人厂商也开始尝试使用国产 RV 减速机,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总结一下:

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进口 RV 减速机的情况,并非是中国在制造能力上完全不行,而是因为 RV 减速机作为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眼睛和手”,其背后涉及到的精密设计、超精密加工、特殊材料、严苛的热处理工艺以及长期的可靠性验证,构成了一个技术壁垒非常高的领域。国外品牌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不过,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提升、研发投入的加大以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战略的推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 RV 减速机产业一定会迎来突破。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持续的投入和不断的创新。当国产 RV 减速机能够真正做到在精度、寿命、可靠性等方面与国际顶尖水平媲美,并且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时,进口替代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机器人从业者,我对减速机(当然是机器人用的减速机)行业的情况略知一二。应该说,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中国在国产RV减速机的问题,它也是所有中国在试图自主制造高级设备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我把它称之为技术-成本死循环。

首先我们看技术方面。

RV减速机,作为一种小体积,大传动比,零背隙,超高传动/体积比的减速机,是精密机械工业的一个巅峰之作,减速机里面完全是由高精度的元件,齿轮相互啮合,对材料科学,精密加工装备,加工精度,装配技术,高精度检测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图)

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只是从购买产品里面拆开分解分析,进行反向工程,完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给大家举个例子吧,18世纪的时候,欧洲的玻璃器及光学用途玻璃领先于世界,因为它的玻璃纯净介质均匀,确保光不会在介质疏密不均情况下发生折射,影响光学性能。其他国家的工匠将一直想要了解清楚缘由,但是一直也没有破解其奥秘所在,后来直到20世纪这个方法才被完全公开,也就是在玻璃在热融状态进行长时间加热不停的搅拌,并且搅拌的速度角度和方法也各有讲究,但是,不知道这一点,凭摸索就是以前很难与突破的。

我另外知道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知名的摩托车制造企业铃木摩托车,在中国有一个合资制造厂叫江门大长江铃木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中国肇庆分厂建厂之初曾经碰到一个怪事。他们的一个250cc,59马力的摩托车发动机在中国组装的产品硬是只有55个马力,那丢失的4个马力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材料是一样的,真的生产工艺方法也是一样的,后来大概花了足足一年的时间进行TQM落实整改,才慢慢的把那4个马力差异找回来,这里牵涉到严格的工艺规范和质量控制工程,就是工业技术半点来不得马虎的地方。

我也曾经试用过国产的知名某品牌的RV减速机,应该说确实能用,但是其噪声和发热量明显高于进口品牌纳博特斯克的减速机,搞机械的都知道,发生噪声和发热都意味着其中的一些齿轮啮合不良,有超额摩擦磨损,有内部应力,机械不是在一种正常的工况下进行工作,这样的机械寿命不会很长。后来他们几番改进,降低了不少,但还是达不到Nab的水平,不同于电气产品,机械元件的失效和损坏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有时间的过程,哪怕现在能用。谁也不能保证,3个月半年一年之后,是不是会因为磨损报废,那时候进行对成千上万的产品召回或者维修的成本就大得吓人了,所以确实不敢用。

技术性能是一方面,成本又是另外一个方面。

加工制造减速机的设备都非常昂贵,比如美盖勒平面磨床, 内孔端面外圆一道磨 ,精度0.5μ重复定位0.3μ ,据说加工达到1μ,有砂轮库。折合人民币价值就接近千万元了。在没有足够的产量支撑下,他的设备摊销成本就高得吓人。

业界有个笑话:

话说财经记者采访某刚刚上市的减速机制造企业的老总:
“请问您融资了几个亿,打算用来干什么呢”
“先把拖欠供应商欠款,拖欠工资奖金啥的给发了,然后还一下买美盖勒的贷款”
“那剩下的呢?”
老板抬起头,吐了一口烟
“剩下的啊,慢慢还……”

这当然是个笑话,但其实不光是美盖勒的磨床。生产减速机的所有设备,所有管理人员都要参在一个非常小的批量上进行设备摊销,成本下不来。而形成对比的是纳博特斯克一家,就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大负载大传动比机器人用减速机的供应。——在这里插一句话,这种减速机实际上应该是摆线针轮的一个改进种,RV不是正式名称,而只是纳博特斯克的产品型号,因为其垄断地位,使得我们现在把这类减速机都称为RV。——我们的批量再怎么样也不过是那博的1%。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成本比国外竞争对手高性能却比性的对手差,销量当然高不了,然后也不可能实现规模效应,实现盈利,而没有盈利,没有批量就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技术改进探索研发,没有足够的销售批量就没有办法形成质量控制,也没有办法改进技术和性能。

而我现在所说的这个,技术——价格死循环。还不仅仅是国内的机器人减速器行业的困境。更是中国企业在以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为代表的,现代化高技术装备行业中面临的困境。

中国的工业从业者们,仍然任重而道远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增速迅猛,大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之势。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有一个核心零部件却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那就是 RV 减速机。提起 RV 减速机,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日本的 Nabtesco、住友,它们几乎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高端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那为什么中国的工业机.............
  • 回答
    中国机械工程师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体系、市场供需以及社会价值认同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根本原因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因素。中国的经济体量虽然庞大,但人均GDP与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仍.............
  • 回答
    机械电子工程:驱动2025中国制造提质增效的“最强外援”2025,一个承载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宏大愿景的年份。当“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号角吹响,我们不禁要问:机械电子工程,这个看似“硬核”的学科,究竟能为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贡献怎样实质性的力量?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其作用将是深远的、多层次的,它绝.............
  • 回答
    工业基础是国家工业体系的基石,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它涵盖了所有为了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而必需的基础性、通用性工业部门,这些部门往往具有技术门槛高、投资巨大、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工业基础的核心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基础原材料工业(上游产业): 这是工业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你看,中国古代可不缺煤,甚至可以说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像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石炭”的说法了,而且使用规模还不小。但为什么这煤炭没能像后来的蒸汽机那样,一脚踹开工业文明的大门呢?我仔细想了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纠缠在一起,就像一张密不透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科技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术论文的引用量已经逼近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美国;另一方面,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上却屡屡受制于人,存在大量的“卡脖子”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科研成果与产业.............
  • 回答
    中国和巴西在人均GDP上确实相差不大,这是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但要理解为什么巴西的工业基础远不如中国,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在经济发展、历史进程、资源禀赋、人口结构以及政策导向等多个层面的差异。这并非简单的“差那么多”,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一、历史进程与工业化起点: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
  • 回答
    中国工业化的确曾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在建国初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设备和专家,帮助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对于中国早期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因此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苏联联系起来,并以此推断俄罗斯目前的工业状况。然而,将俄罗斯目前的工业状况完全归咎于“苏联带领”的论断.............
  • 回答
    要详细分析为什么美国的工业电价比中国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并非单一因素能简单解释。这是一个交织着经济结构、能源政策、市场机制、环境成本乃至国际政治的复杂命题。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的工业用电成本确实普遍高于中国。但“高”是一个相对概念,具体的差额会因州、区域、行业以及时间点的不同而有很大差.............
  • 回答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其工业生产能力毋庸置疑,然而在口罩这种看似简单的防疫物资上,却一度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需求的爆炸性增长是压垮现有供应体系的直接导火索。 疫情爆发初期,没有人预料到其传播速度和规模,因此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民众对口罩的需.............
  • 回答
    理解俄罗斯武器制造平均水平“领先中国上十年”这个说法,需要剥开一层层表象,深入到历史、技术积累、发展路径以及两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与“坏”的比较,而是涉及了更复杂的维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基础工业、民用工业的广度和深度上,中国无疑已经超越了俄罗斯。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从消.............
  • 回答
    苏联重高端军事工业的腾飞,以及中国在此方面遇到的挑战,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以及国家战略的复杂议题。要理解其中的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家制度。苏联重高端军事工业崛起的主要原因:首先,要明确一点,苏联并非“一夜之间”崛起,其高端军事工业的发展是经历了漫长且艰苦的过程,尤.............
  • 回答
    俄罗斯电子工业的现状,与中国和美国相比,确实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甚至被一些评论者戏称为“笑话”。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差距,而是多重历史、经济、政治和全球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和表现。历史包袱与冷战遗产:首先,俄罗斯的电子工业,其基础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苏联时期。那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历史发展、全球经济分工以及政策选择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不需要像中国那样大规模的工业化,就能达到中国相当高的人均GDP,原因主要在于:1. 巨大的资源禀赋与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是南美国家相比中国在达.............
  • 回答
    中国的 M2 比美国多,但 GDP 和工资水平却不及美国,这背后牵涉到宏观经济学里许多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要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货币供应量、经济产出、收入分配以及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首先,为什么中国 M2 更多?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 回答
    关于中国警察工资和福利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社会保障体系、职业风险评估以及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要详细分析为什么这一群体的待遇提升相对缓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财政承受能力与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 回答
    在中国,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是许多人切身感受到的痛点。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背后牵涉到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成本传导、宏观调控以及人口结构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一、 物价为什么越来越贵?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中国,这几.............
  • 回答
    中国影视行业里,大家常说的“996”乃至“007”并不是个秘密,说白了就是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上六天,甚至七天。这种工作模式在影视圈里,可以说是一种“潜规则”,深入骨髓,几乎成了行业常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有很多因素在交织作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项目紧、周期短是最大的压力.............
  • 回答
    中国在汽车产业“世界工厂”的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虽然产量惊人,但要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存在不少值得深挖的问题。与其说“没能”,不如说在某些关键维度上,我们还没完全站稳脚跟。这背后,是技术、品牌、生态以及全球化战略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博弈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汽车制造的“量”上已.............
  • 回答
    在中国商务活动中,即时通讯(IM)工具的普及程度确实远超电子邮件,甚至许多企业会依赖那些最初为私人社交设计的IM应用。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绝非偶然,而是中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趋势交织的必然结果。首先,沟通效率与速度的极致追求是IM工具在中国商务场景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