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参与策划。
电子烟跟很多问题一样,是个新玩意儿、分类外延复杂,研究证据还不可能完全覆盖,今天是没有办法彻底看清楚的。
在有限的证据下,还是可以识别到电子烟对于非烟民的明显负面影响的,对于电子烟最终能不能在监管下让一部分烟民获益,当然可以继续研究观察。在此之前,希望能先把电子烟关进笼子里。只有关在笼子里的电子烟才有可能是好的电子烟。
嚯,这明显是动了资本的蛋糕了。
我不管是烟草还是电子烟,你爱抽抽去,只要别在公共场合,非吸烟区,不影响他人,随便抽。
周围的老烟枪对电子烟嗤之以鼻,没那味。
周围的小烟枪对电子烟喜爱有加,贼方便。
但是周围原本不抽烟的小伙伴,入坑电子烟的还真不少。
抛开大环境,以身边的情况而言,“丁香”说的一点没错。
唯一的错的就是影响别人赚钱了。
先放结论:丁香医生的文章完全正确,没有任何问题,一个从不抽烟的年轻人去抽电子烟,就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加害,就是作践自己。
我概括一下文章内容:电子烟商家把一样有毒且成瘾的东西包装成了象征潮流与时尚的象征,简直是胡闹。
坚决反对无吸烟史的人入坑电子烟,反对这个观点的人要么蠢,要么坏。(下面是原文,没有阅读过原文的知友可以看一看)
说实话,这个热榜出现以后,估计无数电子烟商家都想骂死丁香医生,但是发现丁香医生挥舞着正义的大旗,与政府的控烟意见高度一致。
电子烟的新用户一分为二:有吸烟史,无吸烟史。
丁香医生的文章受众是无吸烟史的年轻人,所以对旨在帮助烟民戒烟的电子烟商家是毫无影响的。
那么跳出来反对的,一定把目光也瞄向了无吸烟史的潜在用户,如果他通过宣传,引诱了无吸烟史的年轻人接触了电子烟,从此成为烟民,我觉得这就是坏。为什么说他坏,因为你为了自己赚钱,卖给别人有成瘾性且有害健康的商品,还不坏?
如果自己是电子烟烟民,有人伤害你的健康,拿走你的金钱,而且让你成瘾,你还帮他说话,我懒得说你了。
利益相关,我参与的文章。
说实话,出这文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戳电子烟从业者的肺管子(我也不是第一次干了,香烟的危害也写过,也被骂过)。
没想到还在知乎成了热门。
第一戳电子烟肺管子的是电子烟或电子烟产品使用相关肺损伤EVALI,CDC目前的调查结果考虑是维生素 E 醋酸盐,电子烟从业者们可开心了,因为这玩意主要是在大麻烟里添加的。
还有一戳是不提电子烟和香烟的对比。
电子烟非常喜欢标榜自己健康/无二手烟(实际上明明是有)
标榜自己拯救了老烟民(实际上这篇论文的原文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原论文[1]只是说96.2%电子烟使用者是目前的常规吸烟者。
还有,现在CFDA根本没有批准电子烟说能戒烟,怎么可能疾控中心发到柳叶刀上的论文说电子烟想戒烟。
但是完全忽略了现在电子烟的未成年人比例明显上升,根据《2019年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结果发布》[2],
调查结果显示,过去5年我国初中学生尝试吸卷烟和现在吸卷烟的比例明显下降。2019年初中学生尝试吸卷烟的比例为12.9%,现在吸卷烟的比例为3.9%,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个和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5年我国初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显著上升。2019年初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为69.9%,现在电子烟使用率为2.7%,与2014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4.9个和1.5个百分点。
什么时候电子烟在未成年人中趋势下降乃至消失了,什么时候就不会说你是瞄准年轻人的健康骗局了。
老烟民爱抽抽,大可不必来反驳,你抽电子烟,只要别认为电子烟不是烟,不会给别人造成二手烟就行,如下:
目前传统香烟里有的成分,确实电子烟相对更少,也就对人体影响更小(不是没有影响,所以反对未成年以及不吸烟的人用,也反对把电子烟不当烟)。
但是电子烟还添加了新的成分(比如某些调味剂),这些成分从来没有被吸入过,连动物实验都不多,张嘴就说健康,只能感恩你们为生物学/医学研究做贡献了,毕竟正儿八经的研究谁也不敢拿人体这样玩。
不是你们,可能我们永远不知道,那些东西吸入到底有没有影响。
就像香烟刚出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香烟吸入还有坏处,只看见了好处(提神、战场上能缓解压力),哪怕是后来认识到了香烟有害,仍然有厂家硬要宣传自己的比别人的更健康,谁反驳就群起而攻之(是不是很熟悉):
愿意拿命去换的东西,是挡不住的。
丁香医生这篇文章要救的并不是拿电子烟来戒传统烟的老烟枪,想挽救的是那些并不为了戒烟,而是拿电子烟当潮玩的年轻人!特别是非烟民因为电子烟而成为烟民的人!所以不去对比电子烟和传统烟哪个得癌症的几率高有问题吗?只需科普出来这些草莓味芒果味外形酷酷的玩意也是健康杀手就完了,吸不吸就看你是否惜命。他又不能强行从你手里把烟抢走,能救一个是一个而已。还有人喷丁香医生对电子烟开炮。真是好笑你本本份份的做成戒烟产品谁会对电子烟开炮?去街上看看这些害人店铺是往戒烟产品上宣传的吗?哪个不是包装成年轻、潮、新奇有趣的口味等方面宣传?戒烟功能对大多数品牌店铺来说只有一个作用:洗白用,避免行业被整顿被查抄。
酒吧旁电玩店旁边的电子烟依然还在卖着,头铁命大的想去玩没问题,这些科普账号只想挽救小部分能思考有自制力的人少去碰而已,就这还被喷也是无奈了。
这次我支持丁香医生。
另外建议出一期电子烟容易ED,会大幅降低生育率的文章。
要让上层看到了,就好玩了……
跨次元打击——大召唤术……
电子烟的一大危害,在于它看上去不像香烟,更像是一种新奇的玩具。
那些关于老烟民的负面印象:焦黄的牙齿、衣服上的洗不掉的臭味、浓痰在喉咙里翻滚的咳嗽声,似乎都和电子烟无关 -- 像这种带着金属光泽、科技感拉满的电子产品,应该是一尘不染的,炫目的,甚至带着宜人的花草、水果、烘焙气息。
然而,丁香医生的文章无情地指出,含有尼古丁的电子烟油一样成瘾,另外,由于这一年轻的行业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被吸入肺的物质中还包含哪些有害物质。
电子烟的问题,在于对年轻人的「拉新」效果。
想起一项外国的立法,美国 Family Smoking Prevention and Tobacco Control Act,其中明令禁止在香烟中加入调味物质,烟草本身的味道和薄荷味除外。这一立法的目的,在于限制香烟厂商用年轻人喜爱的气味来吸引新用户。
美国 FDA 的调查数据表明,接近 80% 的 12-17 岁吸烟者承认,自己第一次使用的烟草制品是经过调味的。看似无害的的水果味烟雾,很有可能成为年轻人接触尼古丁的钥匙。个人建议,我国未来针对电子烟的立法也可以对香精添加进行限制,对于含有尼古丁的烟油,不得添加除了烟草味之外的其它调味物质,以免模糊电子烟和烟草之间的界限。
上述问题,对于电子烟同样存在,电子烟的营销,让我想起了《上瘾五百年》中的一段话:
要想吸收年轻的吸烟群,就得把香烟塑造成解决年轻人心理困惑与社会焦虑的东西。那时候的年轻人买烟并不是为了享受尼古丁,而是为了装点自我的门面。在他们看来,香烟象征独立、性感、不服从权威。为了摆出姿态而吸上烟的后果如何,十几岁的年轻人不会去看,即使看了,也是透过一知半解的模糊眼镜去看。他们正是拉风的品牌最理想的推销目标。
因为看上去太不像香烟,因此年轻人可能会在电子烟面前放松警惕,将其视为一种彰显个人调性的潮玩制品、作为和他人建立话题、融入圈子的身份证明,而忽略了其成瘾品的本质。
我不当虚伪的卫道士,我也承认法无禁止即可为、吸烟也是人们的自由,但真正的自由要建立在充足的信息上。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某项选择真正的后果,无法获得充分信息权衡利弊、被人哄骗着做出了有害于自己的选择,这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操控和奴役。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第一口烟” vs “少一口烟”的大乱斗,各说各的。
丁香医生的角度是“第一口烟”,即未成年或非吸烟者因为电子烟而开始接触烟草,这是个全民公卫的角度。
其他人的角度是“少一口烟”,即对于已经吸烟甚至重度吸烟人群通过电子烟来作为降焦减害的问题,毕竟全国3亿烟民,全部戒烟不现实,如果能降低损害减少给社会带来的医疗负担,也是个办法。
—————“第一口烟”的问题—————
先说第一个问题,第一口烟是怎么来的,到目前没确切证据,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研究来探讨电子烟在诱导人吸烟上有多大的作用。
不过,总体上,对于没吸烟的人群,吸引他们吸烟,是不对的。
没吸烟的人群,千万别尝试任何烟草,无论是传统的烟草还是电子烟,都一样。
电子烟虽然比烟草危害少了点,但是不等于没危害啊。
电子烟的主要组成是:尼古丁,丙二醇(等无害),烟草提取物。
尼古丁这种东西,都知道,是烟草成瘾的主要物质,本身也可能是对健康有影响。
而烟草提取物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比传统烟草含量少,但是还是可能有的。
————吸烟人群,同样要尽早戒烟————
烟草有害健康,这可以说是证据无比确凿的了,经过了近百年的研究,人们已经对烟草的危害研究的非常透彻了。
烟草主要的危害不仅是尼古丁,更是焦油。
曾经有人问过一个问题
烟草的主要危害在于焦油,可以导致癌变。 普通烟危害最大的是焦油,焦油是指吸烟过程中烟嘴内留存的一层棕色油腻物质,俗称烟油。吸烟过程中非常直观的一种变化,就是过滤嘴随着抽吸颜色逐渐加深,而夹着烟的手指也会被熏的变色,当然吸烟后牙齿也会随之被染上一层深色,而其根源就在于焦油。
焦油可不只是变色这么简单,事实上,它是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因此包含非常多的有物质,其中不少都是致癌物,比如苯并芘、镉、砷、β荼、胺、亚硝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和苯酚类、富马酸等促癌物质,正因为如此,普通烟草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旗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出的一类致癌物,也就是明确致癌。除此以外,烟焦油还会导致加速人体血管老化,导致血管逐步硬化丧失弹性导致心血管疾病,其他诸多疾病也往往是因为焦油导致的,因此很多疾病医生的第一建议就是戒烟。
那么焦油是否无解呢?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焦油无解。曾经有人凭借降焦成为了烟草院士,遭到了大量的反对,包括数百位院士联名给国家写信要求取消其资格。中国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表示卷烟“减害降焦”法是高效杀人的骗局。国内外多项研究早已表明“低焦油”并非“低危害”,香烟“降焦减害”本身就是伪命题,此基础上的任何“成果”都站不住脚。而且,低焦油的后果是引起用户更大规模的吸烟,最后危害加剧。
————“少吸一口”的问题————
其实,这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吸烟群体。
国家卫健委和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共同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显示,
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0.5%。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3亿人,14亿人口,四分之一的人在吸烟。
如何进一步限制这些吸烟人群,是个重要问题。
也就落实到了戒烟问题上了。
然而,到目前为止,科学的戒烟方法主要是替代和神经疗法。
比如尼古丁替代物就是卫健委提到的替代戒烟办法。
而电子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是降焦,也就是降低吸烟引发的伤害。
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对于吸烟群体,倒是可以用电子烟作为一定的替代,毕竟电子烟的优势就是控焦油,焦油是植物燃烧产生的物质,电子烟本身是组合的物质,不添加的话,就不会有焦油。
所以,对于吸烟群体,转换成为电子烟,我是支持的,而最终目的,依然是彻底断开烟草。
最后,吸烟有害健康。
其他网友从烟草和电子烟危害方面说了很多专业内容。
我从一个呼吸科医生角度说说
理论来说,绝大多数进入肺部的烟雾,灰尘等都对肺造成损伤。
理论来说,绝大多数进入肺部的烟雾,灰尘等都对肺造成损伤。
理论来说,绝大多数进入肺部的烟雾,灰尘等都对肺造成损伤。
比如汽车尾气,炒菜油烟,艾灸烟雾,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等等。
肺可以理解为像眼睛一样不揉沙子。你说下面这么浓的烟雾进肺。。。。
由此,我们可以,也必须对任何进入肺部的东西多加注意。
因吸烟导致的肺病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癌、支气管扩张等都比较常见。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很多并不吸烟的人仍旧患病,于是在统计后发现,炒菜油烟等也是这些肺病的危险因素。举个例子,呼吸科常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和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炒菜油烟[1]。
对于炒菜油烟的研究扩大了思路,也将大气污染纳入研究重点,近期也将如艾灸烟雾[2]等纳入研究重点。和电子烟一样,基于“肺部需要干净的空气而不是乱七八糟的微小物质”这一逻辑。
而很多人认为的“艾灸烟雾”有益/无害/治病的理论也逐渐被推翻。只不过艾灸烟雾和烟草或电子烟/大气污染/炒菜油烟比,接触的人数和时间都少得多,更不容易出现统计学差异结果。
实际上,在电子烟出现后,美国出现一个名词:EVALI(e-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associated lung injury),即吸食电子烟或者其他电子雾化产品后出现的肺损伤。虽然EVALI与维生素E醋酸盐有关,维生素E醋酸盐是THC抽气产品的一种成分,但电子烟可能会造成许多其他肺部毒性。[3],在一项有2498例的临床观察中,电子烟对有基础病的人危害更大,相比不吸电子烟的人,各个疾病死亡率对比如下:哮喘史(57例中的13例死亡[23%]对1297例中的102例[8%])、心脏病(55例中的26例[47%]对1169例中的115例[10%])或精神健康状况(49例中的32例[65%]对1398例中的575例[41%])。[4]
作为一种比吸烟更安全的替代品,电子烟的使用并没有被证明是无害的。由于死亡人数众多,了解电子烟或抽气产品使用相关肺损伤(EVALI)的症状、影像学表现、原因和治疗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EVALI患者通常具有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特征是呼吸、胃肠和体质症状的组合。EVALI是一种排除诊断;患者必须在90天内诱发最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史,必须排除其他病因,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必须异常。EVALI的胸部CT表现最常见于机化性肺炎和弥漫性肺泡损伤的急性肺损伤。发现的病理模式取决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何时采集活检样本。其他较不常见的肺损伤形式,包括急性嗜酸性肺炎和弥漫性肺泡出血,也有报道。[5]
随着电子烟民越来越多,相关研究会越来越多,如果仅从焦油含量等方面入手,电子烟确实和香烟比,危害更小,但上篇文献,我个人解读在于电子烟可能会出现过量吸食(可能单次吸食过量)或尚未研究清楚的危害机制。
如果电子烟打着戒烟的旗号,姑且可以作为替代品,但如果导致很多非烟民入了电子烟的坑,绝对是不可以。
[1]刘晓丽,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影响因素及HDAC在其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05-08.
[2]陈惠冰,杨绮云,郭小妹.艾灸疗法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J].河南中医,2021,41(06):935-938.
[3]Winnicka L, Shenoy MA. EVALI and the Pulmonary Toxicity of Electronic Cigarettes: A Review. J Gen Intern Med. 2020 Jul;35(7):2130-2135. doi: 10.1007/s11606-020-05813-2. Epub 2020 Apr 3. PMID: 32246394; PMCID: PMC7351931.
[4]Werner AK, Koumans EH, Reagan-Steiner S; Lung Injury Response Mortality Working Group. Hospitalizations and Deaths Associated with EVALI. N Engl J Med. 2020 Apr 23;382(17):1589-1598. doi: 10.1056/NEJMoa1915314. PMID: 32320569.
[5]Kligerman S, Raptis C, Larsen B, Henry TS, Caporale A, Tazelaar H, Schiebler ML, Wehrli FW, Klein JS, Kanne J. Radiologic, Pathologic,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 Findings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associated Lung Injury (EVALI): Evolving Knowledge and Remaining Questions. Radiology. 2020 Mar;294(3):491-505. doi: 10.1148/radiol.2020192585. Epub 2020 Jan 28. PMID: 31990264.
夜班才睡醒。
这文在微博瞄到过,没看作者是谁,今儿在知乎冲到榜一…
再一看,哟!作者是 @阿源老师 耶!咱知乎出来的优秀答主,也是我的好朋友。这不声不响搞了个大事情,说实话我还有点担心他——毕竟动了电子烟的奶酪,被某些利益方“当场逮捕”或者“秋后算账”,都是有可能的。
无数实践证明,挡别人的财路,犹如对其双亲进行刑事犯罪,是要付出代价的。
关于电子烟,很久前就写过——我总体是不提倡电子烟使用的,特别是年轻人为了耍帅好玩社交需求上手使用。其他暂且不说,光是尼古丁有潜在致癌作用这一条,很多研究都有论述,我在这个回答里还把文献都详细列了出来:
但这个答案里,喷我的人太多了…对尼古丁危害的宣传,很多人抱有宗教般狂热的抵触心理…
这个回答后面差点没了…被举报太多了…当时我还天真地以为确实是细节求证存疑,后面也释然了,挡着某些人赚钱,更戳到一些人的痛处了。
这种跳脚的行为和狂热的情绪,在槟榔从业者那里见到过,在酗酒群体那里见过,在“为国纳税”的烟民同志那里见过,几乎是极为相似的症候群。
或者说,成瘾物的使用者天然就有利益相关结寨对外的属性,他们不在意事实的真相和逻辑,急需步调一致的论断作为借口,掩盖他们无法戒断成瘾物的事实。
更有真正利益相关的从业者,担忧对该“蓬勃发展”产业的舆论冲击,广泛的自发的在网络渠道上“控评”和“维稳”。
所以谁在这类成瘾物上“实事求是”,就别怪别人把你当靶子。
目前电子烟的产业已经非常庞大了,至少我直观的感觉是——同龄人、十几岁小孩,脖子上挂电子烟随时随地来一口已经蔚然成风。
更让我觉得不对劲的是——电子烟的社交属性在攀升。吸食使用电子烟俨然变成了很酷、很时髦的潮流,在广大年轻人中,电子烟外观好看、味道好闻、能给人愉悦感——是个好东西,年轻人的聚会中,用电子烟成为了模仿的对象,甚至是“合群”的象征。
这和另一个最近被批烂了的槟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都是主打社交的营销方式。
当然这次,我“学乖了”:电子烟的使用者,我不会、也没有权力批评你,你爱怎么抽怎么抽,爱抽多少抽多少,能辅助戒烟是好事,觉得对身体健康没影响我也不说啥话,但就一条:
我只劝这些人。
我水平不够,对高贵的电子烟理解不到位,想必烟民们也对所谓的文献不听不看不在意。
那就这样吧,我跪安了。
我笑死。
有人喷我“那电子烟是不是比香烟危害小,那说它危害小哪里有错?”
—朋友,抽大麻比抽海洛因也危害小,说抽大麻危害小就对了?
还有人喷我“现在年轻人几乎人手一支电子烟”真是张口就来。
—这句话我肯定没有数据,但这句话我还就这么说,非要对这句话玩严谨性那请直接拉黑我
最后补充一点:
有人说电子烟相比于香烟危害就会小一点,如果一定要抽,是不是选电子烟更好?
这个问题,有几个事实性错误:
电子烟的问题不在老烟民,而在下一代。
几个需要明确的点先提出来:
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支电子烟,很多理由是——水果味的,没有焦油什么的也不是真烟、味道还不错当口香糖一样……
而在这个理由背后,其本质仍然是尼古丁产品的推广——
说白了,让香烟成瘾换个水果味的包装。
光2020年,电子烟的肺部损伤研究就已经在最顶级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进行了梳理》上发了多篇,甚至主编还写了一篇Editorial来论述这一问题【2】:
其中,编辑更是强调:
青少年使用高成瘾性的尼古丁电子烟是目前最为紧要的问题
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和使用含有大麻酚产品的电子烟相关性肺损伤是两种独立的病例
所以,所谓把电子烟引起的肺损伤推到大麻酚或者维E醋酸酯的论述,想把电子烟洗白的都是耍流氓。
此外,电子烟同样引起众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在心血管、呼吸系统和神经认知上均会产生影响【3】,因此把电子烟描述成“比香烟危害更小”这种论述也是不负责任的。
最后,提出需求:
参考文献:
一直关注电子烟的话题,最近也因为电子烟的话题被某协会威胁发律师函,看到这个话题,必须来一波。
我主要想说的有几点:
1、电子烟经常标榜自己是健康烟,经常饮用一篇中国疾控中心的文章,故意歪曲误解。
这是对方的原文:
2020年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在《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证明,中国96%以上的电子烟用户均为烟瘾大、想戒烟、了解吸烟危害的老烟民,非烟民极少用电子烟,占比不足4%。
但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原文为:
2018~2019年,中国使用电子烟的成年人中,大约96%的人是目前的烟民,并没有所谓的「烟瘾大、想戒烟、了解吸烟危险的老烟民」。
在当前吸电子烟的成年人中,究竟有多少是烟民,有多少从未抽烟而变成烟民?在2018~2019年,有1690万成年人使用电子烟,其中1620万是老烟民,超过25万人以前从未抽烟。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有超过25万人以为电子烟是健康烟,开始抽烟,从而变成烟民。
这篇论文究竟说了什么呢?关于电子烟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
2、电子烟让很多人从此成为烟民。
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的另一篇研究探讨了中国青少年对电子烟的认知和实用现状,结果发现:从不抽烟的人,电子烟的用户比不抽烟的人在未来12个月更有可能打算用烟草产品,更有可能喜欢抽烟。
论文地址: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053201/
电子烟的使用与吸烟增加和醒来后立即吸烟显着相关(p<0.001),但与戒烟行为没有显着相关性(p>0.05)。
3、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电子烟中的甲醛、乙醛含量少就不危险了吗?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的是,相比普通香烟,电子烟采用电加热让液体雾化,少了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但是电子烟中的坏东西并不少,比如甲醛、乙醛等。
那么请问:
1)是不是敢列出现在电子烟中甲醛的含量,既然要谈剂量,就摆出来给大家看看;
2)现在对应的低剂量甲醛标准是开放空间,就是他说的家具,是释放到空气中,然后我们再从空气中吸入,且空气是流动的,所以我们吸入非常有限;但电子烟的甲醛是直接塞嘴里,不能直接等同;
3)电子烟一天可能吸很多次,长期吸入,长期、大剂量、同一时刻连续吸入;
4)有的人吸电子烟,还会电子烟的香雾吞下去,和不同于空气中吸入。
总结一下,关于电子烟:
电子烟有害健康是毫无疑问的,电子烟不是健康烟;
声称电子烟比传统烟的健康危害要小,并没有长期观察的结果作为依据。
如果你不抽烟,就永远不要开始,包括电子烟。
关于电子烟,中国烟草总局的态度是:
目前还没有充分科学证据说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将电子烟作为辅助戒烟工具。我们国家临床戒烟指南也没有把电子烟作为辅助的戒烟工具来推介,临床医生不会建议吸烟者使用电子烟来戒烟。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因为烟草背后的经济利益太大了,最终证明香烟对健康的危害也经过了很长时间。
具体可以看这一篇内容:SME情报员:19世纪的“养生香烟”,全靠科学家和医生代言
最终正是依靠无数科学家严谨诚实的研究,才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或许电子烟也正在经历这样的时刻。
目前电子烟话题的困境在于研究不足,基于当前的研究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还没有充分科学证据说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没有研究表明电子烟比香烟的危害小。
那么,电子烟究竟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长期大剂量吸入的影响有多深?
期待更多的证据出来。
但是在此之前,正如丁香医生这篇文章里面说到的:你要成为其中的一个小白鼠吗?
电子烟比香烟健康?
枸杞槟榔还比普通槟榔养生呢!
怎么不去嚼槟榔……
1.商家一直宣传电子烟减害。电子烟是否减害,是否有临床数据支持?哪个品牌哪种口味的电子烟有临床数据支持?添加这么多乱七八糟的香精是否有数据证明无害?发表文献有没有conflict of interest?
说实在,再等几十年电子烟使用者肺部疾病数据出来,才能下电子烟是否减害的结论,现在就宣传电子烟减害,为时过早。
2.多少人因为电子烟传播年轻又酷的信息,才开始抽烟?存不存在把狗骗进来杀的现象?从群体角度,电子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3.没有时间和数据证明安全的大众消费品,就有随时爆雷的可能。就像当年的镭水,宣传喝的都是健康活力,十几年后才发现喝的全是辐射。
紧惕那些缺少临床数据支持的新兴大众消费品。
何止是瞄准年轻人的健康骗局,更是成了继香烟之后引诱未成年人的又一大毒瘤。“2015年有媒体报道,河南郑州一家长在去当地一所小学参加活动时,发现校园教学楼拐角处,有小学生在吐烟圈儿。他们手中拿着的,就是从校门外文具店里买来的电子烟。[1]”
尽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18年8月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通知》,里面规定:“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但在2020年11月25日,河南卫辉第六完全小学附近有两家文具店,仍出现向小学生兜售电子烟的现象。[2]
如果说向小学生兜售电子烟的现象不是很普遍,那么青少年吸电子烟的现象近几年可是逐年攀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年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为69.9%,电子烟使用率为2.7%,而2014年同期数据分别为45%和1.4%。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电子烟的人数已达1000万,其中以15~24岁的年轻人使用率最高。[3]
为什么会在青少年群体流行,因为他们“都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烟,抽电子烟是为了显得酷”。那么这种“酷”且吸食“无害”的潮流怎么来的,不就是学习当年美国传统烟草公司为了推广刚出来的传统香烟,打造出来的“吸烟有益健康”那一套。
电子烟其实是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玩意,各品牌内部结构大同小异,大致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烟杆和烟弹,前者是为电子烟的加热装置供电,而后者则是放置烟液,加热就会产生烟雾,可以让吸食者吞云吐雾,替代之前吸烟感觉。
各电子烟厂商的重心一般是烟弹,而烟杆基本上是一次性买卖,除非出故障了,不然很少重复购买。烟弹又叫烟油、烟液,尽管国家有明确的成分规定,但抽查发现,无论哪个正规品牌,或多或少都有问题,例如尼古丁成分超标,三无产品就更不用说。
早期,电子烟厂商为了推广,不仅标榜自己的产品无害且戒烟效果立竿见影,这也是相当扯谈。众所周知,戒烟其实就是戒尼古丁,但现在的各大品牌电子烟里的烟弹基本都含有尼古丁,所谓用电子烟戒烟无非是换一种方式吸尼古丁。
即使购买没有尼古丁的烟弹不见得对身体健康好(特别是未成年人、青少年、年轻人),因为烟液中其他物质通过加热后,所产生的电子烟雾依然会产生丙二醇、甘油、尼古丁、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多多环芳烃等有害成分。
总之,电子烟并不具备戒烟功能,且对健康存有危害。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立法禁止销售,例如新加坡、巴西,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有些国家虽然可以销售,但受到严格限制,像美国就把电子烟公司当作烟草公司来对待。
此外,电子烟还有一个问题,即可以用来当吸毒工具,只需要购买特制的烟弹就行。这种玩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吸大麻的群体,他们通过提炼、浓缩的方式将植物大麻中的THC制作成大麻烟油或直接用人工合成大麻素,然后利用电子烟吸食。
几年前,在一些留学生,以及“玩家”的带动,这种电子烟在国内娱乐场所、网络 平台流行,他们美其名曰“上头电子烟”。很多年轻人(包括未成年人),或许最开始只是为了显“酷”去吸食电子烟,却没想到走向了吸毒之路。
非常支持这样的文章。资本为了赚钱,只要不违法,啥事做不出来?
现在线上不准做电子烟广告,厂商就把线下的柜台做到极致,苏州各大商场的黄金铺位都有电子烟的身影。
装修精美就不说了,宣传用语里人家甚至不用电子烟几个字,拿雾化器吹牛的都有,宣传画都是帅哥美女。
对了,营业员也都是美女帅哥,妆容精致,态度热情,免费体验。
你们猜,过来减轻危害的存量老烟枪多,还是新入坑把这玩意儿当时尚的年轻人多?
电子烟=精致+高端大商场+帅哥美女
年轻人在高端大气的商场里,左边是蔚来汽车高大上的门店,右边是星巴克里喝咖啡的商务人士,边上是妆容精致的帅哥美女营业员恭维,手里拿着银光闪闪的雾化器,坐在舒服的沙发里来上一口。。。
嗯嗯。长期深度危害?呼吸系统高危致癌?污染环境?
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
这就是资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