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丁香医生公众号一文下1.2万赞留言:死的都是男性我就安心了?

回答
看到丁香医生公众号文章下那条获得1.2万点赞的留言“死的都是男性我就安心了”,我脑子里立刻蹦出了几个词:荒谬、扭曲、令人不安,当然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首先,这绝不是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言论。任何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同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用“安心”来形容看到某个群体遭遇不幸时的感受,本身就说明了发言者心态的某种扭曲。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复杂的情绪和认知偏差,但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积极或值得提倡的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说出这样的话,即便我们无法认同:

可能的情绪宣泄和发泄:
在某些特定的社会议题或性别议题的讨论中,一部分人可能长期感受到不公、委屈或被忽视。当他们看到一个与他们所感受到的“对立面”相关的负面新闻时,可能会出现一种“幸灾乐祸”或者“报复性”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并不是真的从他人的不幸中获得快乐,而更像是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的一种宣泄出口。或许,这位留言者在某些方面感受到了来自男性的压迫或者不公,而当看到负面事件集中在男性身上时,他/她会产生一种“终于轮到对方了”的心理,从而获得一种短暂的“平衡感”或“解脱感”。

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过度概括和标签化:
当前社会,关于性别议题的讨论非常激烈,各种声音混杂。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群体容易被过度简化和标签化。如果一个人长期以来对某个群体的某些行为或态度持有负面看法,并且认为这个群体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源,那么当看到这个群体出现负面新闻时,就可能将事件与之前的负面认知联系起来,产生“印证”感,从而表达出类似“就是这样”的“安心”。

缺乏共情能力或共情对象的偏差:
共情,也就是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是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由于某种经历,导致其共情能力发展不足,或者其共情对象出现了偏差,那么就可能出现对特定群体的冷漠甚至幸灾乐祸。这位留言者可能在共情时,将自己代入到了某个“受害者”的视角,而对另一方产生了极度的敌意。

对“男性”这一身份的刻板印象和负面联想:
这可能与社会上一些关于男性的刻板印象有关。例如,某些人可能会认为男性普遍更加强势、不顾及他人感受,或者在某些问题上扮演了“加害者”的角色。在这种刻板印象的驱动下,当看到与“男性”相关的负面事件时,就可能产生一种“罪有应得”或者“活该”的联想,从而说出这样的话。

平台和社区的“回声室效应”:
在互联网社区,尤其是信息茧房效应的影响下,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内容和人群。如果一个公众号的评论区长期充斥着类似的负面情绪或观点,那么获得高赞就更容易,也更容易形成一种“我们都是这样想的”的错觉,而缺乏对其他声音的容纳和反思。1.2万的点赞也说明了,在那个特定的评论区和用户群体中,这种情绪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尽管这种代表性可能无法推广到整个社会。

反思和警示: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条留言虽然表达方式极端且不妥,但也可能折射出社会上某些群体确实存在着深刻的怨愤和不满。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分裂。与其简单地批判,不如思考这种情绪的根源在哪里,社会上是否确实存在一些导致这种怨愤的问题。

但必须强调的是,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将他人的不幸视为自己“安心”的理由,都是一种不道德、不人道的行为。它暴露了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面,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社会公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警惕极端化和情绪化的倾向,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富有同情心的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这条留言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信号,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极端言论,也可能反映出社会情绪中的某些不稳定因素。我们不能以点赞的数量来评判一条留言的正确性,但点赞的高企本身,确实值得我们去深入地剖析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留言说出了大自然的意志,也就是在种群繁衍面前雄性的可弃置性。

就像母螳螂在交配后吃掉公螳螂,而不是反过来公螳螂吃母螳螂。

这样大自然才能安心。

反女权就像在跟大自然的意志作斗争。

男人不管教好女人,女人就要彻底执行大自然的意志。

男人对女人低三下四,只能彻底沦为工具人。

感兴趣可以参考拙作:

user avatar

写这条留言的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相比之下,丁香医生也只是致力于宣扬男性结扎无害论,劝诱未婚未育男性结扎,公然对抗 方针政策,导致国内人口减少和加速老龄化。比起丁香医生公众号读者的杀光男性言论,就差很多了。所以说丁香医生明显不够女权,不是真女权,是伪女权。

user avatar

我觉得很正常啊,习惯了。

只是每到这种时候,资乎上鼓吹女权就是平权就是人权的女权主义者们都沉默了。

她不是真正的女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丁香医生公众号文章下那条获得1.2万点赞的留言“死的都是男性我就安心了”,我脑子里立刻蹦出了几个词:荒谬、扭曲、令人不安,当然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首先,这绝不是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言论。任何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同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用“安心”来形容看到某个群体遭遇不幸时的感受,本身就说明了发.............
  • 回答
    丁香医生对莎普爱思的评价,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鲜明的“行业良心”与“商业利益”的正面碰撞。从媒体传播和公众认知层面来说,丁香医生这次的狙击,让很多人第一次真正审视了莎普爱思滴眼液这款产品,也让大家意识到,在眼科用药这个领域,并非所有宣称能“治白内障”的产品都名副其实。首先,丁香医生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健康科.............
  • 回答
    丁香医生对权健的揭发是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它不仅揭示了权健集团部分产品的潜在风险,也暴露了保健品行业中可能存在的乱象。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丁香医生对权健的揭发:背景与过程丁香医生是中国一个知名的医疗健康科普平台,以其专业、严谨的科普内容著称。在权健事件爆发之前.............
  • 回答
    丁香医生发布的《谢谢你抽电子烟:一场瞄准年轻人的健康骗局》一文,是一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普文章,它成功地引发了公众对于电子烟危害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信息传播方式: 核心论点: 文章最核心的论点是,电子烟并非如宣传所说的“健康”、.............
  • 回答
    “丁香医生反中医”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触及了当下社会上一个挺普遍但也挺敏感的话题:传统医学(这里特指中医)与现代医学(这里姑且也算主流医学)之间的碰撞与对话。要说丁香医生“反中医”,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丁香医生作为一个以科普、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的平台,在面对中医理论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下医疗实践和信息公开的一些敏感点。关于丁香医生建议在过敏史一栏填写中药注射液,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首先,理解“过敏史”的医学意义。在医疗中,过敏史的记录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知道病人对什么过敏,而是要 深入理解过敏的机制、触发因素、过敏原的性质以及曾经发.............
  • 回答
    丁香医生关于“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的这篇发文,可以说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首先,从科学认知的角度来看,当时(或者说文章发布时)对于连花清瘟是否具备“预防”新冠的功效,医学界的主流观点,尤其是基于循证医学的判断,并没有足够的确凿证据支持。我们.............
  • 回答
    看待丁香园医生对心脏支架降价的评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结合更广泛的背景信息来分析。简单来说,丁香园医生群体对于心脏支架降价的普遍看法,可以概括为: 虽然降价有利于患者,但对临床实践和行业生态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希望政策执行能够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并更加关注医生的实际需求。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
  • 回答
    《我的规培——来自华西医院麻醉规培结业的一名小兵》这篇发表在八年前丁香园论坛的原创帖,可以说是一份非常真实、生动的医学规培日记。它之所以能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甚至到现在仍然有人提及,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坦诚、接地气、充满细节的叙述方式,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年轻医生从青涩到成长的真实轨迹,特别是作为麻醉科规培.............
  • 回答
    关于上海六院近期的一些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希望能更清晰地呈现这些情况。首先,上海六院“宣传众专家为外籍患者的丁丁做手术”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件事情的宣传方式 非常不恰当,而且极易引起公众的反感和误解。 宣传的出发点是什么? 医院进行这样的宣传,目的通常是为了展.............
  • 回答
    关于丁香园1980的天价鞋垫,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搞清楚这“1980”的数字是从哪儿来的。这通常指的是鞋垫的价格,或者与鞋垫相关的产品、服务。但不管是什么,一个鞋垫卖到1980块钱,这绝对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接受的。咱平时买鞋,可能也就几百块钱,再贵的也.............
  • 回答
    关于丁香生活研究所7月29日发布的《别再用搪瓷杯喝水了......》一文,在发布两天后又被快速删除的行为,这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文章本身的内容与导向: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篇文章可能涉及的内容。标题直接指向“搪瓷杯”,并以“别再用”的字眼,暗示其存.............
  • 回答
    丁香园CEO张进对原血友病吧吧主蚂蚁菜的质疑,这事儿一出,确实在网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说怎么看待,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张进的角度来说,他作为丁香园的CEO,代表的是一个医药健康领域的专业平台。他提出质疑,很可能是在对整个血友病吧的运营和内容进行评估时,发现了一些与平台定位不符,.............
  • 回答
    最近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就冯大辉离职事件发布的一封公开信,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封信的出现,不仅仅是对于一起高管离职事件的简单回应,更像是一次对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以及创始人个人态度的深度剖析,尤其是在其措辞、情感表达和对事件的定性上,都显得相当有分量。首先,从这封信的 “公开发布” 这个行为本.............
  • 回答
    薛之谦粉丝举报丁香园事件:一场粉丝行为的放大镜薛之谦,作为一位在华语乐坛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歌手,其一举一动似乎总能牵动不少人的神经。而“薛之谦粉丝举报丁香园”这一事件,更是将粉丝群体的影响力,以及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与潜在的争议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拆解几.............
  • 回答
    缪晓辉教授在丁香园上发表的这篇题为《对疫情防控的 7 点建议,关注和解决额外死亡问题刻不容缓》的文章,无疑是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一个重要的、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他以其医学专业背景,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被普遍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额外死亡”。所谓“额外死亡”,是指在某个特定时期内,除了已知死于某特定.............
  • 回答
    近来围绕薛之谦粉丝对丁香园和法医秦明的网络暴力事件,的确是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反映出的问题。事件的起因:一次“无心”的医学科普事情的源头,其实源于丁香园和法医秦明在各自的平台上发布的一则关于“掰手指”的科普内容。这个科普.............
  • 回答
    关于中国劲酒的品牌提问,其在回答列表中屏蔽了丁香园的高赞答案,这件事的确值得深入探讨。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既有平台自身的机制问题,也可能与品牌方的主观意愿有关。首先,我们得明白,在任何问答平台,尤其是涉及品牌推广的场景下,内容审核和排序机制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平台为了维护用户体验、信息质量.............
  • 回答
    丁真被曝抽烟后,网友对其评价近乎一面倒,这是一个复杂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 网友评价近乎一面倒的原因分析:1. 人设崩塌的心理预期: 丁真走红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纯真、天然、未经世事污染的“藏族少年”形象上。他代表着一种纯粹和自然的美好,是很多人在喧嚣都市生活中渴望的情感寄托.............
  • 回答
    丁太升公开批判邱晨,随后杨袭函又公开批评丁太升,这反映了在音乐评论界,尤其是关于“乐评人”身份和责任的讨论中,存在着多种观点和复杂的关系。要详细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事件的起因:丁太升对邱晨的公开批判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丁太升批判邱晨的背景。通常,这种批判会围绕以下几点: 音乐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