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对越南的人名,地名表记全部用片假名,包括对越南国名也用“ベトナム”而不用汉字来表记?

回答
日本对越南的人名、地名以及国名都使用片假名表记,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日语的文字系统及其历史演变:

汉字(Kanji): 日本最初从中国引进汉字,用于书写和记录。汉字在日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表达词汇意义的主要功能,至今仍然是日语的核心组成部分。
假名(Kana):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逐渐发展出两种表音文字系统:
平假名(Hiragana): 主要用于书写日语固有词汇、助词、助动词以及作为汉字的注音(振り仮名)。平假名笔画圆润,多用于女性书写和一些艺术性的表达。
片假名(Katakana): 最初是僧侣为了方便学习和阅读汉文而在汉字旁注写的辅助符号。后来,片假名逐渐发展出独立的功能,主要用于:
外来语的表记: 这是片假名最主要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功能。来自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等其他语言的词汇,进入日语后都会使用片假名进行音译。
拟声拟态词(オノマトペ): 用于生动地模仿声音和描绘状态,如「ワンワン」(狗叫声)、「キラキラ」(闪闪发光)。
强调: 类似于中文的加粗或使用引号,用来突出某个词语或概念。
科学术语、植物、动物等的正式名称: 有时为了严谨或区分,会使用片假名。

2. 对越南的认知与接触历史:

近代以前: 在日本与越南进行大规模接触和交流的近代之前,日本对越南的了解相对有限。虽然历史上存在一些间接的文化影响(如儒家思想等),但没有形成像对中国那样直接、深入的语言和文化交流。因此,关于越南人名、地名等,日本人并不知道相应的汉字写法,或者即使知道也可能不常用或不普及。
近代以来: 随着全球化和西方列强的扩张,日本也开始积极接触世界,并学习西方语言和知识。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对东南亚地区产生更大的兴趣,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3. 片假名在表记外来词中的重要性:

标准化的处理方式: 当日本在近代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语言和事物时,片假名成为了标准化处理这些外来词的工具。这是一种将非日语词汇纳入日语体系的有效方式,使得日本人能够以自己熟悉的音韵系统来发音和书写。
越南语的独特性: 越南语是一种与日语在语言结构、词汇和发音上都截然不同的语言。越南语属于南亚语系,而日语属于孤立语系(或阿尔泰语系),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越南语使用拉丁字母(Quốc ngữ)作为其官方文字,这与汉字系统完全不同。

4. 为什么选择片假名而非汉字(或直接采用拉丁字母)?

没有现成的汉字表记: 历史上,日本并未像对中国那样系统地引进和使用越南的汉字词汇(例如,汉语中的许多词语在日本保留了汉字)。越南语的语言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曾受汉字影响,但其书写体系转向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国语。因此,日本人没有一个既定的、普遍接受的汉字系统来直接套用越南的人名和地名。
处理非汉字系统的策略: 当遇到使用非汉字系统的语言时,片假名是日本人最自然、最便捷的处理方式。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来音译这些新语言的词汇。
拉丁字母(Quốc ngữ)的引入: 尽管越南语现在使用拉丁字母,但日本在开始接触越南语时,其书写系统尚未完全稳定和普及拉丁字母。即便普及后,日本人仍然倾向于使用片假名来处理非日语的音节和词汇。直接使用越南语的拉丁字母可能会让不熟悉这些字母的日本人感到陌生,也可能在排版和与其他日语内容融合时带来不便。片假名音译则能将其转化为日语读者熟悉的字符。
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语言学和对外研究中,使用表音文字来记录外来语被认为是更科学和客观的方式,可以避免因使用汉字而可能产生的歧义或误译(比如,日本人可能会选择与汉字字面意思相近的汉字来表记,但这并不一定符合越南语的发音或实际含义)。

5. 对“ベトナム” (Betonamu) 这个国名的解释:

音译的形成: “ベトナム”是越南国名 “Việt Nam” 在日语中的音译。日本的语言学家和研究者在接触到这个国家时,根据越南语的发音,利用片假名将其转写为“ベトナム”。
早期接触的记录: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积极对外开放,也开始接触东南亚各国。关于越南的称呼,日语中也曾出现过其他汉字音译,例如“越南”(不过这是源自汉语的汉字词,在日本的语境中与越南语的实际发音并不完全一致,更多是基于汉字意义的联系,而且在日本国内不常用作对该国的直接称呼)。然而,随着对越南语发音的精确把握以及国际交流的普及,使用片假名音译“ベトナム”成为更主流和标准的方式。
避免文化混淆: 使用片假名也能避免将越南的名称与中国或日本的文化符号(汉字)产生不必要的混淆。

总结:

日本对越南的人名、地名和国名全部使用片假名表记,是其日语文字系统特点、近代以来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方式以及对越南语语言特性的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片假名作为一种标准化的表音工具,被用来音译来自非日语系统的词汇,从而方便日本读者理解和发音。对于越南这样一个其语言文字体系与日本差异巨大的国家,片假名音译成为了最自然、最普遍的处理方式。它既保证了对原语言发音的相对准确还原,又符合日语的书写习惯,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清晰和高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越南废除漢字的时间比朝鲜早很多。

从1885年法国殖民时代开始,越南就基本在官方层面废除了漢字,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和越南的民间接触非常少。

对日本来说,从明治维新之后接触的越南就是个使用拉丁字的全面西化国家。

朝鲜1949年废漢字,韩国没有废漢字。

所以朝鲜半岛的人名、地名大多使用漢字标记,而越南则完全使用片假名。

这跟朝鲜、韩国的情况完全不同。

时至今日,韩国的路牌、车站和机场依然会使用韓國标准漢字标记出漢字名,这与中国简体字、日本新字体完全不同。

韩国依然在官方层面使用漢字,政府官员都要公布自己的漢字名标准写法。

「대한민국」(谚文写法)和「大韓民國」(漢字写法)是有同等法律效力的。

朝鲜虽然废除漢字,但也承认人名、地名的标准漢字写法——也有官方认证。

但越南是不认的,如今越南人名、地名的漢字写法是中文圈自己音译的。

许多越南地名的传统漢字写法使用的字体与中国不同,但如今也不使用了。

对日本来说,用片假名才是最简单的。

比如越南著名港口城市岘港,其实它原本的越南传统漢字写法是「沱㶞」。

岘港是100%的中国版名字,就像「檀香山」「旧金山」一样,属于在中文圈通用,但本地人看了不认识的名字。

越南自己都不用这套漢字名标注了,日本自然也没道理自己编个漢字名用。

user avatar

看各位答主的回答都比较有道理,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很清晰。

1、越南虽然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废除科举的国家(1919年才废除),比中国还晚(中国1905年废除),但是其在188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后,汉字已经被殖民当局有意的废除和压制,而且在此之前,越南的汉字识字率本来就极低(连中国的识字率都极低不到10%,更何况越南,把识汉字和喃字的都算上能有5%就不错了,估计大部分都是儒生及官员等),拉丁字简单易学,很快就传播开了。所以,自法国殖民后的几十上百年里,拉丁字迅速传播,很多新产生的人名、地名已经没有对应的汉字了。

2、跟日语自身的特点以及日文的翻译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大家知道日语从唐朝开始不断的借用汉字和吸收中国的发音,加上日本本土自有的发音,导致日文中的汉字发音非常的混乱。同样一个汉字,可能在不同的词中有不同的发音,最多的能有几十种。

不像中国,汉字就是固定的发音,比如,不论你是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金”这个字,中国人翻译的时候就只读JIN。

但日文不同,

比如日本人的姓金子,日文读かねこKANEKO,金在这里读 かねKANE

韩国人金大中的金,日文读キムKIMU (韩文中金读KIM)

中国人姓金,日文读 きん KIN.

再比如日文里 东京,TOKYO, 北京,PEKIN(借用老式通用拼音的PEKING的发音)

但在中文里,不论东京还是北京,京都读JING。

看到没有,就是说,日文对汉字圈的汉字,是多轨的,对于外国地名人名,则借用所在国的汉字发音。而中国则是,只要是汉字,无论哪国的,都用中文中的汉字发音。

所以,如果日本用汉字标记越南的地名人名,势必得在发音上借用越南的发音。本来汉字发音已经够混乱的了,再加一个越南的发音汉字,就更复杂了。

在1960年代以前,日本标记韩国的地名人名的时候,用的是日文的汉字音读标记发音,后来韩国提出抗议并要日本用韩文发音后,日本就把韩国的地名人名都改为借用韩文发音了。

而且,现在日文有一个趋势,既片假名泛滥。

1、日文中原有的汉字词要么越来越用平假名写,要么用英文音译片假名

比如,体育,商事,新闻这些明明有日文汉字词,非得滥用音译的片假名

2、原来翻译韩国人名除了知名人物如总统之类的还用汉字外,普通人都用片假名,现在我发现连翻译中国人名也越来越多用片假名而不用汉字了。当然,连日本人名现在也越来越多的用平假名乃至片假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对越南的人名、地名以及国名都使用片假名表记,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日语的文字系统及其历史演变: 汉字(Kanji): 日本最初从中国引进汉字,用于书写和记录。汉字在日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表达词汇意义的主要功能,至今.............
  • 回答
    历史的回响:李氏朝鲜、德川幕府与阮朝,为何在各自国民心中占据特殊地位?探究韩国人对李氏朝鲜、日本人对德川幕府、以及越南人对阮朝之所以普遍持有正面或至少是相对宽容的态度,并非简单的情感偏好,而是深植于复杂的历史演变、民族认同构建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解读之中。这背后,是国家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塑造当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东亚文化圈的历史和文化交流。简而言之,韩国和越南的名字与中国名字相似,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包括文字、哲学思想和命名习惯。而日本的名字则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更强的本土特色,因此显得与中国名字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
  •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日本、韩国、越南的民族政策看起来很成功?”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成功”的标准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比如: 国家认同的凝聚力: 人民是否普遍认同自己是某个国家的一份子,是否愿意为国家付出。 社会稳定与秩序: 犯罪率、社会冲突是否较低,人民生活是否相对安宁。 .............
  • 回答
    说到越南和日本这两个国土面积相对不算特别大的国家,却有着数量不少的一级行政区划,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为何这么细致,会不会影响行政效率”的疑问。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历史沿革、地理特征、文化传统以及政治体制等多种复杂因素,并非仅仅是简单的“面积小”就能解释的。历史的沉淀与地理的塑造首先,我们得从历史的角度看。.............
  • 回答
    近些年,关于渔民越界捕捞引发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冲突的事件,相较于以往确实显得不那么频繁和“抓人眼球”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完全消失,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一种“平缓”的状态。要说得详细,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里头的门道。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得知道以前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冲突。根本原因无非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有的疑问。美国在二战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压制住日本这个太平洋强国,但到了越南战争,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弱小得多的国家,却陷入了泥潭,最终未能达成目标。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个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细细道来。首先,战争的性.............
  • 回答
    关于“由中国牵头,联合日本、韩国、越南等以黄种人为主体的国家成立保护东亚人的组织是否可行”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黄种人”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和复杂性,更多时候我们倾向于使用“东亚人”或“亚洲人”等地理和文化上的归属来描述群体。但无论如何,我们可.............
  • 回答
    儒家思想的传播,如同水流,遇到平坦的土地便能顺畅流淌,遇到高山阻碍则会绕行。朝鲜、日本和越南,这三个地区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地理上也相对靠近,为儒家思想的植根提供了温床。然而,蒙古、西藏和新疆为何未能被儒家思想完全覆盖,原因则更为复杂,涉及到地理、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民族认同的复杂交织。越南和韩国选择了与日本不同的道路,在废除汉字的使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历史的脉络。一、 汉字在越南和韩国的历史地位: 学习与借鉴的工具首先,必须明白的是,在古代,汉字对于越南和韩国来说,都.............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体育文化中一个挺有意思,也挺现实的现象。你提到“男足输给越南,女足赢了日本”,这几个比赛结果本身就非常有代表性,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白,足球,尤其是男足,在中国乃至全球,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民族情感、历史情结、商业运作,以及无数个“.............
  • 回答
    日本北陆新干线在上越妙高绕一个大弯,选择避开南小谷等地,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工程、经济、政治以及历史原因。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走直线”与“绕弯”的问题,而是多方权衡的结果。我们得先搞清楚“直线方案”大概是怎样的。通常说的“南小谷方案”是指,新干线大致沿着现在JR大糸线(长野至松本段,部分路段由JR.............
  • 回答
    越光米,这个名字如今在米食爱好者中几乎是响当当的招牌,提起它,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种温润如玉的光泽,以及吃进嘴里那种让人心头泛甜的满足感。那它到底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儿?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天时地利人和,造就非凡口感越光米之所以能好吃到这个份上,绝不是偶然,而是从种子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
  • 回答
    日本之所以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原因绝不是单一的,它像一个精心调制的鸡尾酒,各种风味交织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抛开那些陈词滥调,咱们聊点实在的,关于为什么日本能牢牢抓住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心。首先,文化输出的魔力,这绝对是压箱底的王牌。你想啊,从小到大,我们接触到的日本文化元素有多少?动画片.............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触及到历史、文化、个人情感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是多元且矛盾的,正如您所观察到的,既有对历史侵略的深刻仇恨,也有对日本文化、商品和生活方式的喜爱。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的因素:一、历史创伤的深刻性与现实的复杂性并存: 侵华战争的罪行.............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对中国所谓的“蜜汁优越感”,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很难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这种感受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日本人身上,但确实存在于一部分日本人,并且有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的根源。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维度:1. 历史的遗产:从“俯视”到“追赶”再到复杂的.............
  • 回答
    说日本人对731部队“知之甚少”,或许有些绝对,但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与二战期间其他一些知名战犯组织相比,731部队在日本公众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和主流媒体的长期宣传中,它的存在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强烈。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的“遗忘”。历史叙事的塑造与回避战后.............
  • 回答
    这话题很有意思,也挺值得聊一聊的。要说日本玩家对竞技游戏接受度不高,倒也不至于完全这么绝对,但确实能感觉到他们和欧美市场在这一块儿的画风不太一样。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可能藏着什么原因。首先,日本游戏文化本身的积淀和侧重,这应该是最根本的一点。日本的游戏产业起步早,而且很早就形成了自.............
  • 回答
    “奇特的崇拜”,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也很贴切。的确,在日本,尤其是在科学界和文化界,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拥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地位,甚至可以说,他比许多物理学巨匠在日本更被大众所熟知和津津乐道。这种“崇拜”不是狂热的粉丝追星,而是一种源于对深刻思想的理解、对哲学.............
  • 回答
    关于“日本对二战的反思不够到位”的说法,以及日本政府的“洗脑教育”是否有效,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背后涉及到历史叙事、国民情感、政治现实以及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社会内部对于二战的历史认识是存在多元性的。并非所有日本人都对战争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