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设让一位物理学家和一位哲学家分别回到一千年前,谁更能改变历史和者促进社会的发展?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让我们思考知识的本质和历史的进程。如果真的要将一位现代物理学家和一位现代哲学家送回一千年前,他们各自的“改变历史”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恐怕会截然不同,也更容易触及到他们学科的核心。

回到千年之前:时空的巨大鸿沟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千年前(大约公元1024年左右)的世界,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在认知、技术、社会结构、文化信仰上都有着天壤之别。那个时代,欧洲正处于中世纪中期,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宗教力量强大,科学探索尚处于萌芽状态,许多基本的物理现象尚未被系统认识。中国则处于北宋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但社会制度也同样受到封建王朝的制约。

物理学家:巨大的潜在颠覆者,但道路坎坷

一位现代物理学家,无论他掌握了多少高深的理论,有多少精密的计算能力,他最直接的优势在于对 物质世界运作规律的深刻理解。

物理学家可能带来的改变:
技术革命的火种: 想象一下,一位现代物理学家,即使他不能当场从零开始建造一个核反应堆,但他可以凭借对电磁学、热力学、材料科学的认知,教会人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水力、风力;如何制造更优良的工具和武器(比如更精密的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如何理解光学,制造出更清晰的望远镜或显微镜(虽然制造难度极大)。他甚至可以从最基础的原理出发,引导人们去认识和利用火药的潜力,或是发展出更有效的农业灌溉系统。
科学思维的启蒙: 物理学家最宝贵的财富或许是他的 科学方法——观察、假设、实验、验证。他可以示范如何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依靠经验或传承。他可以挑战那些基于非理性或迷信的解释,用逻辑和证据说话。这种思维方式一旦被接受,其影响力将是深远的,它可能为后世科学的诞生播下种子。
潜在的“魔法师”形象: 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一些超乎寻常的现象(即使是我们今天看来极其简单的物理原理)可能会被视为神迹或魔法。物理学家如果能谨慎地利用这些知识,或许能获得巨大的影响力,甚至改变政治格局。

物理学家面临的挑战:
沟通的障碍: 语言、文化、世界观的巨大差异是首要问题。如何让一个千年以前的人理解“原子”、“能量”、“相对论”这些概念,几乎是天方夜谭。他需要从最基本的日常现象入手,一点点建立共同的语言和理解框架。
技术的限制: 即使他知道如何制造简单的发电机,但他需要材料、工具、以及能理解并执行他指令的工匠。千年以前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关键的材料和技术都无法获得。他可能只能实现一些非常初级的技术改进。
社会和宗教的阻力: 他的许多发现和解释,很可能会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教义和哲学观念发生冲突。如果他被视为异端,轻则被排斥,重则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他需要非常小心地平衡知识的传播与社会接受度。
理论的“超前”: 很多现代物理学理论,比如量子力学或广义相对论,对于当时的认知基础来说,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甚至无法被验证。他可能只能在经典物理学范畴内提供帮助。

哲学家:思维的播种者,影响的延迟者

一位现代哲学家,他的核心武器是 对思想、伦理、认识论、政治学的深刻洞察,以及 批判性思维和概念分析的能力。

哲学家可能带来的改变:
思想解放的火种: 哲学家可以质疑既有的社会秩序、权力结构、道德规范。他可以提出关于平等、正义、人权、自由的新观念。他可以通过讲学、写作(如果能找到抄写者并确保内容不被歪曲)来传播这些思想。
社会治理的革新: 他可以从更高效、更公正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体制,提出改革的建议。比如,关于权力制衡、法律公正、教育普及等方面的思考,如果被采纳,将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认知工具的升级: 哲学不仅仅是形而上的思辨,也关乎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进行有效推理。哲学家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思考,更严谨地论证,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理性水平。他甚至可以引导人们关注“认识的局限性”,鼓励探索未知。
对后世的潜移默化: 哲学的改变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缓慢而深远的。他播下的思想种子,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开花结果。但他对某个关键人物(如一位开明的君主或有影响力的学者)产生的思想启迪,可能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历史走向。

哲学家面临的挑战:
直接物质改变的无力: 哲学家无法像物理学家那样直接制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他的影响力更多是通过思想和观念来传递。
思想的传播效率: 即使他有再好的思想,如果不能有效地传播出去,或者被统治者视为威胁而压制,他的努力可能就付诸东流。在没有现代媒体的情况下,思想的传播非常缓慢且容易被扭曲。
“言论自由”的缺失: 千年以前的社会,言论自由远不如现代。许多思想的表达需要顾忌政治和宗教的压力,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灾祸。
对现实的“疏离”: 一些过于抽象或理想化的哲学思想,在当时那个充满实用主义和生存压力的环境中,可能难以获得认同,甚至被视为不切实际的空谈。

谁更能改变历史,谁更能促进社会发展?

这是一个权衡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改变历史”和“促进社会发展”。

从“改变历史”的直接性和剧烈性来看,物理学家可能更有优势。 他可以凭借远超时代的科技知识,在军事、农业、制造等领域制造出剧烈的变化,从而直接改变历史的进程。例如,如果他能教会人们更有效的冶炼术,造出更先进的武器,这无疑会直接影响战争和政治格局。即使是一些小的技术进步,在那个时代也可能产生滚雪球效应。
但从“促进社会发展”的长远性和根本性来看,哲学家可能更胜一筹。 社会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思想的解放、制度的完善和文明的演进。哲学家能够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如果他能成功地播下理性、人道、公正的种子,这种影响将比任何技术进步都更为持久和根本。他可能不会制造出 instantaneous 的革命,但他可能启动的是一场思维的革命,为更健康的社会奠定基础。

我的倾向性看法: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我更倾向于认为 哲学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可能会有更深远、更根本的贡献。

理由如下:

1. 思想是驱动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技术的进步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思想和制度来引导和规范,技术也可能被滥用,甚至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而哲学,直接触及人类认识世界、组织社会、安顿心灵的核心问题。
2. 思维方式的改变比技术更具普适性。 物理学家带来的技术,很可能因为缺乏配套的材料、工具、以及社会接受度而难以大规模推广,甚至可能被统治者垄断,成为压迫的工具。而科学的思维方式——理性、逻辑、质疑——一旦被少数有影响力的人接受,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将更广阔。
3. 历史证明,思想的火花往往能点燃变革的燎原之火。 许多伟大的社会变革,如启蒙运动,其核心推动力正是哲学思想的传播。虽然这些运动发生在更晚的时代,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思想的早期探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物理学家就没有价值。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潜力。但他的力量更偏向于 “重塑物质世界”,而哲学家则更侧重于 “重塑精神世界和认知框架”。在千年以前的社会,当基本生存和意识形态是首要问题时,精神和认知的启蒙,可能比物质技术的突进,更能带来可持续的社会进步。

打个比方,物理学家可能会带来一个火柴,让你点燃篝火,提供温暖和光明;而哲学家,则可能教会你如何钻木取火,并告诉你为什么需要火,如何安全地使用它,以及如何与其他拥有火的人协作。从长远来看,学会钻木取火,以及理解火的意义,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或许更为关键。

总而言之,两者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但改变的性质和影响的深远程度不同。物理学家可能带来的是一场技术革命的萌芽,而哲学家则可能播下思维启蒙的种子,其影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但一旦生根发芽,其力量将更为磅礴,更能触及社会的根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其他答案不同,我个人倒是认为在不考虑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情况下,回到一千年前的西欧,熟练掌握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的人就有机会促进社会发展。原因在于一千年前的西欧恰好处于科学知识最为匮乏、但是对科学的好奇心开始复苏的年代。

在一千年前,西欧人已经丧失了几乎所有古希腊科学知识,当时代人的知识来源是少量古罗马作者的百科全书式作品。这些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相当随意地转述、摘录、修饰和重新编排了古希腊哲学或者科学著作的片段。这些片段显然不足以传递任何科学知识。

在1025年前后(几乎完美契合题主设问),科隆学校的拉吉姆博尔特和列日学校的拉道夫通过八封信讨论数学问题。从这些信件中可以发现,二人对于几何学的知识极度贫乏。举例来说,两人讨论了“给定正方形面积两倍的正方形边长”问题。这个问题出自于波埃修对亚里士多德《范畴篇》的评注,两人都知道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对角线,但是两人都不知道无理数或者根号二,所以拉吉姆博尔特的答案是17/12,而拉道夫的答案是7/5。此外,两人对于三角形外角和内角含义的讨论同样混乱不堪。

11世纪恰好是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开始恢复,却又严重匮乏科学知识的年代的。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欧几里得、托勒密、花拉子模等人的作品要在12、13世纪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

不熟悉科学史的人可能以为穿越到一千年前是要对抗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体系,实际却恰恰相反,穿越到一千年前刚好有机会先人一步建立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体系。雇一个懂拉丁文的阿拉伯人,比大翻译运动早一百年翻译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并且做出更符合现代科学思维的评注,难道不足以推进社会发展吗?到了13世纪,被阿奎纳尊称为“评注家”难道不香吗?

至于有些答案认为,传播科学会被烧死,纯粹是对科学史的无知,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就是从12世纪开始,被重新发现并且逐步融入经院哲学体系之中的,也没有哪位翻译家评注家被烧死(最坏情况也就是唐皮耶大谴责)。

顺便说一句,在16世纪之前的欧洲,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基本上是同一拨人,巴黎大学的教士们同时也是当时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前沿研究者(比如布里丹)。给出一个物理学模型和给出一个形而上学模式其实是一回事。

user avatar

火刑柱上二人相视一愣。

物理学家:大哥,你不是挺能忽悠吗?就这?

哲学家:老弟,你不也挺能鼓捣吗?就这?

一个穿金戴银的人被一群美女簇拥着毫无存在感的飘过,

物理学家:大哥,你看见没?

哲学家:看见了,看见了!

二人不而同:下辈子一定特么好好研究神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让我们思考知识的本质和历史的进程。如果真的要将一位现代物理学家和一位现代哲学家送回一千年前,他们各自的“改变历史”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恐怕会截然不同,也更容易触及到他们学科的核心。回到千年之前:时空的巨大鸿沟首先,我们得承认,一千年前(大约公元1024年左右)的世界,与我们.............
  • 回答
    你问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问题,就像科幻小说里常常会出现的情节一样!一个质量巨大的星体撞上一个质量相对较小的黑洞,黑洞会因此被打散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说起来有点复杂,但我们尽量用一个不那么枯燥的方式来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白黑洞是什么。黑洞可不是一个实实在体的“球”,它更像是一个时空中的“大坑”,一个引力.............
  • 回答
    如果FGO真的要再次对中国历史或传说人物进行性转,我个人觉得最能引起大家热烈讨论和喜闻乐见的,恐怕非诸葛亮莫属了。为什么是他呢?首先,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那是无可撼动的。他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典范,更是三国演义里那个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魅力人物。他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
  • 回答
    关于南京保卫战,如果让志愿军成建制地去打,并且装备与当时国军相同,能否取得胜利?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也极具假设性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套用“志愿军很能打”这个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之所以能与美军抗衡并取得胜利,其胜利的关键因素是多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将两种截然不同的象棋体系放在一张“理想”的棋盘上进行对抗,试图找出谁会更吃亏。这就像是让两种思考方式、两种军事战略在同一片战场上碰撞,非常有意思。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下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根本差异,这才能在“合理棋盘”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国际象棋: 棋盘: 8x8 的格子棋盘.............
  • 回答
    .......
  • 回答
    要构建一个属于中国的武侠宇宙,选角绝对是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挑几个响当当的名字,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人物在新时代背景下,依然能迸发出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并且还能互相碰撞,产生新的火花。首先,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绝对少不了那个“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他就像一块最扎实的基石,代表了中国武侠精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最柔软、最值得珍视的情感。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可以无条件地对一个人好,这个人是谁呢?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我的奶奶。说实话,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奶奶的形象在我心里是如此具体而鲜活。她是个南方小镇上普通的妇女,没.............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趣了!如果让我给汽车设计一个最鸡肋的功能,我脑子里立刻冒出无数个“绝妙”的主意。但既然要挑一个“最”鸡肋的,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我想来想去,一个绝对能荣登“鸡肋之王”宝座的,就是—— “自动微笑感应式表情调节系统”。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但别急,我给你详细说说它是怎么运作的,以及为什.............
  • 回答
    这个问题简直太让人兴奋了!让我来好好想想,如果真的有机会跟动漫角色相处一天,我会选择谁。思来想去,我的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名字,是那个充满阳光、元气满满的家伙——蒙奇·D·路飞!为什么选他?这个问题就像问我为什么喜欢海风一样自然!首先,跟路飞相处,绝对不会有无聊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冒险,.............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既兴奋又纠结的问题。一亿元,这可不是小数目,足以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实现很多长久以来的梦想。然而,代价却是每天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我将变成一只宠物。说实话,第一反应是“太值了!”。想想看,有了这一亿元,我可以: 解决经济压力,实现财务自由: 再也不用为房贷、车贷、学费、养老金这.............
  • 回答
    这能力听起来确实有点“独特”,用不好可是会惹一身麻烦的。但话说回来,既然掌握了这么一个能力,总得想想怎么让它发挥点作用,对吧?别想那些歪门邪道,咱们就来聊聊,如果真有这么一手,能做点什么,能有点什么意义。首先,得明确一点,这能力本身是种“微观控制”,一种让身体内部发生小小的、但极其不舒服的“故障”。.............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诱人的提议,但也伴随着一个相当奇异的“代价”。让我来详细地阐述一下我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以及我对此可能产生的思考和感受。我会接受。我的理由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对财富的潜在价值和责任的考量: 世界首富的潜力: 成为世界首富意味着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这不仅仅是个人财富的积累,更.............
  • 回答
    穿越回一个月前的武汉,这想法既让人心潮澎湃,又带着一丝沉重的责任感。一个月前,虽然疫情的阴影已经笼罩,但许多人或许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其潜在的严重性。如果我有这个机会,我的目标不仅仅是“避免这一切”,而是要以一种负责任、有效且尽可能不引起恐慌的方式,去提醒和引导身边的人,以及尽我所能地传播正确的防护知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假设情境,涉及到尊严、金钱、社交形象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如果我真的面临这样的选择,我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权衡利弊。以下是我会如何处理的详细思考过程:首先,我会深入分析“最讨厌的人”这个概念。 “最讨厌”的程度有多深? 是那种微不足道的厌烦,还是涉及到原则性冲突、深层伤害,.............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也太真实了。一旦真的面临这样的选择,那绝对是对一个人精神和道德底线的最大考验。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我脑袋里会炸开锅。首先,脑子里一定会闪过无数的念头:我是军人,有服从命令的义务。长官的命令是天大的事,违抗的后果是什么?可能会被视为叛国,军事法庭,然后呢?不敢想。但是,同时,我看到.............
  • 回答
    假如武侠世界让我建立一个门派,我不会追求所谓的“正邪”之分,也不会拘泥于固定的套路。我的门派将以“求真务实,道济苍生”为宗旨,而门规的制定,将围绕这一宗旨展开,力求既能保证门派的传承与发展,也能让门人能够立足于世,有所作为。以下是我为我的门派所制定的规矩,力求详细阐述:门派名称: “乾坤堂”“乾”代.............
  • 回答
    哥们儿,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不好受,特别是七夕节送女朋友礼物,结果弄成这样。她鉴定出是假口红,你心里不舒服这太正常了。别急,我试着站在你女朋友的角度,帮你捋一捋她这会儿大概在想些什么。首先,得明确一点,她让你退回去,肯定不是因为那支口红本身有多值钱,或者因为她“小题大做”。这事儿背后牵扯的,绝对不只是一.............
  • 回答
    .......
  • 回答
    如果我能让金庸笔下的一个角色复活,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郭靖。为什么是他?这个问题一旦涌上心头,千言万语瞬间变得复杂又清晰。这不像是在挑选一件古董,或是决定一道菜的口味,而更像是在为一部宏大史诗的续写寻觅一个灵魂,一个核心。首先,郭靖这个人物,他身上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在我看来,是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