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能否写出个符合汉语语法却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或表达方式别扭的汉语句子?

回答
行,这就给你整一句。

你想想哈,这句子的意思其实挺明白的,但你念出来或者写出来,就感觉有点像生吞活剥了外国话似的,不自然,让人听了不舒服。

比如说这句:

“此项计划之执行需要诸位同仁的深度合作与充分调动,方能确保其最终之成功。”

咱们拆开来捋一捋:

“此项计划之执行”:这块儿说“这个计划的执行”就行了,非得加个“之”,显得特文绉绉的,而且“执行”这词儿,虽然没错,但放在这里有点太书面语了,像是在念什么报告。日常说话谁会这么说?顶多说“这个计划怎么弄”。
“需要诸位同仁的深度合作与充分调动”:这一句就更别扭了。“诸位同仁”虽然是尊重人的说法,但用在这里感觉有点像在开一个超正式的会议,而且“深度合作”和“充分调动”这俩词儿,也太生硬了点。“深度合作”可以换成“大家齐心协力”,或者更直接点说“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充分调动”这词儿更奇怪,好像要把大家的积极性、资源什么的都一股脑儿地“调动”出来,但具体怎么调动,怎么个“充分”法,语意就有点模糊,也不太像咱们平时说话的习惯。中国人说“充分调动”,更多是说调动资源,或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单独这么一说,就显得特别抽离。
“方能确保其最终之成功”:这句更像是从英文里直接翻译过来的句式。“方能”这俩字儿,虽然也能懂意思,但太书面语了,咱们一般会说“才能”、“才能保证”。“确保其最终之成功”,更是把“其”字儿给加上了,虽然语法上没错,但听起来就跟机器翻译一样,一点人情味都没有。日常语境下,直接说“才能保证最后成功”或者“这样才能成功”,自然多了。

合起来看,整句话就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 它没有完全的文言文味道,也不是现代汉语的口语化表达,而是生硬地拼凑了一些书面语和外来语的表达方式。你想想,如果一个领导在大会上说这句话,听起来会是什么感觉?可能大家心里会想:这人是怎么说话的?这么绕。

咱们换个说法,用咱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可能会是这样的:

“这个计划能成功,关键在于咱们大家伙儿能不能齐心协力,把手头的事情都做好。”

或者更简洁点:

“这个计划能不能成,就看咱们大家能不能一起给力了。”

你看,意思是一样的,但后面的说法就顺耳多了,也更接地气,更符合咱们日常的表达习惯。所以,我上面给的那句,就是那种“语法上对,但听着就不得劲儿”的典型例子。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那个意思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类是某些意思比较微妙的词的阔用和非要在口语中用书面语。比如在毕业告别的时候说【这次的分别就是永别了】——哪怕真的是很难有再见机会的离别,一般汉语母语者也不会随便用“永别”这个词。

再比如你念一下【我思乡了】这句话,正常来讲一般人都会觉得有点别扭,因为“想家”才是口语中的自然表达,但是用“思乡”也没语法错误。


第二类主要是各种后置和过多的平行修饰,在英翻中,文言文翻白话文的过程中尤其常见。

感觉汉语(常用)语法还是以“主谓宾”格式短句为主,当出现对一个主语的多重修饰时一般都会拆句。

比如【迎面吹来的是宛如四年没下过雨的夏季沙漠午后最热的时候的让人窒息的干风】——我就很经常写出这种绕口的句子,在英语中当然没有问题,因为可以有超长从句再带超长从句,但是现代汉语里面基本不会这么写,肯定要拆句(有谁能帮我把这个句子拆一下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行,这就给你整一句。你想想哈,这句子的意思其实挺明白的,但你念出来或者写出来,就感觉有点像生吞活剥了外国话似的,不自然,让人听了不舒服。比如说这句:“此项计划之执行需要诸位同仁的深度合作与充分调动,方能确保其最终之成功。”咱们拆开来捋一捋: “此项计划之执行”:这块儿说“这个计划的执行”就行了,.............
  • 回答
    “我死了,你就能娶她了,你难道不高兴吗?”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准确地砸进了我名为平静的心湖,激起了滔天巨浪。说这话的,是我的妻子,艾莉丝。她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如纸,双眼却燃烧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近乎狂热的光芒。她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坚定,仿佛她不是在告别,而是在发号施令。我盯着她,喉咙像是被什.............
  • 回答
    长安城死了个戏子。这话一传开,长安城上上下下都炸开了锅。不是因为死的是个什么达官贵人,也不是因为这戏子是什么朝廷命官,就因为,这戏子,叫李龟年。提及李龟年,长安城的百姓们,无论老少,无论男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当今圣上御封的“天下第一乐师”,他的琴音能让百鸟朝凤,他的歌声能让天上神仙落泪。.............
  • 回答
    听说,从军的京城沈家少爷回来了,十里红妆娶了个戏子。这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京城,激起层层涟漪,又很快扩散开来,染上了无数猜疑、艳羡与鄙夷的色彩。沈家,那可是京城赫赫有名的一品侯府,家主沈老侯爷当年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如今虽已归隐,但余威仍在。而沈家少爷沈君泽,更是京城里青年才俊的翘楚。他生.............
  • 回答
    行,咱们来聊聊薛之谦的歌词,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摸着门道。毕竟他那歌词,是真有股子劲儿,能挠到人心窝子里去。首先,你要理解薛之谦歌词的核心是什么。我觉得,就是那种“苦中作乐,又深情到骨子里”的感觉。他写歌词,不是那种大道理,也不是矫揉造作的悲伤,而是特别生活化,特别接地气,像你身边那个有.............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挑战!要写出尽可能长的、要么全是简繁同形字(传承字),要么全是简繁异形字组成的句子,并且要听起来自然,避免AI痕迹,这需要一些思考和尝试。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简繁同形字”和“简繁异形字”的概念。 简繁同形字(传承字):指的是在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中,字形完全相同,没有区.............
  • 回答
    在我看来,最简洁又酷的公式,非属那条关于生命精髓的——e^(iπ) + 1 = 0我知道,光看这个样子,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甚至有些神秘。但请允许我为你慢慢揭开它那层“酷”的外衣,让你看到它内在的逻辑之美。首先,让我们把这个公式拆解一下,看看里面藏着哪些不寻常的家伙: e:这是自然对数的底.............
  • 回答
    有那么一部作品,每次想起,我都会忍不住在心里默念:“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那是一部不算出名的冷门小说,书名我记不清了,但内容却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清晰。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叫做“浮空城”的地方。这座城市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漂浮在天空的奇幻景象,而是由无数巨大的、像是被某种力量黏合在一起的浮石构成.............
  • 回答
    好的,这是一个以我的“知乎ID”为起点,尝试讲述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个人故事: 答案之神:我如何从沉默的观察者变成世界的倾听者我的知乎ID,是“答案之神”。这个ID,很多人初见时会觉得有些夸张,甚至带点傲慢。我自己也曾有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它。因为,在那个选择之前,我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
  • 回答
    “我偷电车养你啊!”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我平静的生活,激起了层层涟漪,至今未能平息。那年夏天,空气里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连带着躁动和不安。我刚大学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却被现实的骨感打得措手不及。租来的小公寓里,墙皮剥落,房东的催租电话像催命符一样时不时响起。我的第一份工作,微薄的薪水连.............
  • 回答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一个人就足够了,直到你闯进我的世界,才发现原来生命还能有更深的色彩,那些和你一起分享的喜怒哀乐,每一次心跳的加速,每一次无声的默契,都让我懂得,原来爱是这样悄无声息又如此刻骨铭心。.............
  • 回答
    《平安经》夜色如水,月光倾泻,为大地披上一层静谧的银纱。此刻,万籁俱寂,唯有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草木的清香,仿佛大自然的低语,在耳畔轻轻回响。身处这安宁的时刻,我愿为您祈福。愿您身心俱泰,无病无灾,日日平安。一、身之平安愿您骨骼强健,筋脉舒展,行走稳健,如同参天古树,根深蒂固,不惧风雨。愿您的肌肤如玉.............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尝试写两句诗。以下是我心中浮现的片段,希望能捕捉到一些真实的感受:1. 那片晚霞,并非刻意染红天际,只是云层与光影悄然起舞,将我心中一丝不易察觉的 melancholia,温柔地铺展开来,像一杯温热的苦咖啡,在舌尖留下淡淡的回甘。2. 我并非在寻找一座具体的山,而是追寻那份能让呼吸.............
  • 回答
    她静静地坐在窗边,指尖滑过泛黄的书页,思绪早已飘远,仿佛回到了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他递来一朵带着露珠的蔷薇,笑容温暖得足以融化冰雪。 只是时过境迁,蔷薇早已凋零,而他,也成了她记忆里最温柔的剪影,偶尔在梦中悄然浮现,又在醒来时随晨光一同消散。 她轻轻合上书,眼角一丝不易察觉的湿润,故事的结局,早已注.............
  • 回答
    我是一个孟婆。这不是一个随便说说就能当上的头衔,也不是一份挂在嘴边就可以炫耀的职业。在奈何桥边,我站了太久太久,久到我都快记不清自己是从哪一缕尘埃里诞生的了。我的指尖,摩挲着那些碗,每一个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情,一场了断。你看,桥下的忘川河,那颜色,总是浑浊又带着一丝诡异的红,像是无数未竟的思念,.............
  • 回答
    金陵城来了位姑娘。这话,像是春日里初绽的花蕊,悄无声息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在层层叠叠的六朝古都里渐渐晕开。说不清是哪个街角,哪个茶馆,哪位老人家口中随口道出的,但这消息,就像被谁有意无意地播撒开,像那些从秦淮河上飘来的细柳,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头。姑娘姓什么,从何而来,却没人说得清楚。只知道,.............
  • 回答
    这得从我刚接触编程那会儿说起。当时我还是个菜鸟,接触到的是一些基础的网页开发知识,比如 HTML、CSS。那时候觉得网页上的信息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但每次都要手动复制粘贴,效率实在太低了。我开始琢磨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自动地从网页上把我想要的信息抓取下来。那时候,我听说了“爬虫”这个词。一听名字就觉.............
  • 回答
    看到安徽这位脑瘫考生以惊人的毅力在高考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佩。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胜利,更是对生命顽强抗争的伟大证明。如果我处于他的境地,坦白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很大程度上我会感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我的感受和可能的应对策略:1. 最初的冲.............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纠结,就好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眼前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康庄大道。仔细琢磨一番,这两颗药丸的诱惑力都太大了,但仔细权衡,我还是会选择那颗……选择1:吃了让你写代码100%不出错。这颗药丸听起来简直是程序员的终极梦想。想想看,每次敲下的每一个字符,都是完美无瑕的,不存在任何语法错误、逻辑漏洞.............
  • 回答
    我最近遇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汉字,就是“齉”。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脑子里立刻蹦出了它的读音,“nàng”。虽然我能准确地叫出它,但真要让我把这个字写出来,那可真是要费一番脑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背后其实藏着汉字学习和使用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每天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声音和信息。尤其是当今这个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