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足球场都是有跑道的,而国外的都没有跑道?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观察。说实话,你说的“国外都没有跑道”这个说法,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了,但确实,在中国,尤其是一些综合性体育场,足球场旁边配备标准跑道是相当常见的。而在很多以足球为主导的国家,比如欧洲的一些经典球场,则很少看到这样的设计。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城市规划以及体育发展策略等多个层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历史和“场馆一体化”的早期思路

早在中国体育发展的早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场馆的建设往往带有很强的“多功能”和“综合性”导向。那时候,一个大型体育场,不仅要承载主要的体育赛事,还要考虑举办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跑道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附加功能”。

多功能性考量: 跑道本身就是田径比赛的基础设施,有了跑道,这个体育场就可以同时举办足球和田径比赛。这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年代,是一种高效利用场馆的方式。
演出和集会需求: 跑道之外的草坪区域,在没有比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容纳观众或作为表演场地,而跑道本身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保护草坪。
早期体育场设计理念: 当时在设计体育场时,更多的是借鉴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场模式,而这些模式很多就包含了跑道的设计。

举个例子: 很多我们熟知的“大球场”,比如北京工人体育场(虽然经过多次改造,但早期是典型代表)、上海体育场等,最初的设计里都有标准跑道。这些场馆不仅仅是给足球迷看的,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设施。

二、经济和“投入产出”的考量

从经济角度看,为足球场配备跑道,尤其是在建设初期,可能是一种“一次投入,多种收益”的思路。

场馆综合利用效率: 如前所述,能承办足球、田径两种类型的比赛,增加了场馆的“出租率”和使用频率,理论上能带来更多收入。
吸引更多活动: 跑道的存在,使得体育场可以更方便地承接其他类型的活动,例如演唱会、大型户外展览等,这些活动的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降低新建场馆成本: 在城市体育设施整体规划中,建设一个带有跑道的综合体育场,可能比单独建设一个足球场和一个田径场更经济。

三、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定位

在中国,大型体育场往往被视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肩负着提升城市形象、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等多重功能。

服务大众体育: 带有跑道的体育场,除了专业足球比赛,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进行田径运动、慢跑锻炼的场所。在很多城市,这些体育场在非赛事时段是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服务了大量的跑步爱好者。
“地标性”建筑: 一些大型体育场被设计成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多功能性也符合这种“全能型”的定位。

四、足球运动本身发展的不同阶段

这个可能是核心差异之一。

足球优先的文化: 在足球文化极其深厚的国家,尤其是欧洲,足球早已是国民运动的“王牌”。体育场的设计,首要且几乎唯一的考量就是为足球比赛提供最佳的环境。
“专业化”和“体验至上”: 足球场的草坪质量、观众席的视野、球员通道的设计,以及与观众的亲近程度,都成为最重要的指标。跑道的存在,会将观众席与球场草坪隔开一段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赛体验,特别是对于那些追求“零距离”感受足球魅力的球迷来说。
专项场馆的普及: 在足球发达国家,有大量的专门用于足球比赛的体育场(Football Stadiums/Soccer Stadiums),它们不考虑田径或其他项目,纯粹为足球而生。同时,他们也有专门的田径场(Athletics Stadiums)。这是一种“专业化分工”的体现。

五、观众体验和“观赛距离”

这是很多球迷抱怨中国足球场有跑道的主要原因。

观赛距离感: 跑道的存在,意味着坐在看台上的观众,需要隔着一条宽阔的跑道才能看到球场上的比赛。对于想近距离感受球员拼抢、呼吸同一片空气的球迷来说,这种距离感是难以接受的。
“鸡肋”的设计: 对纯粹的足球迷而言,跑道很多时候是被视为“鸡肋”,既不为足球服务,也未必是他们日常运动的首选(很多人可能更喜欢专门的健身房或户外公园)。

为什么“国外”不一定就没有?

你观察到的“国外都没有跑道”可能更多的是指那些顶级的、纯粹的足球场。其实,在一些国家,尤其是在一些大学体育场、城市体育场,或者一些国家级体育中心,也确实会见到带有跑道的足球场,原因可能和我们上面提到的综合性、多功能性考量类似。只是,那些成为足球圣地的、被球迷奉为经典的球场,往往是那种纯粹的“足球碗”。

总结一下:

中国足球场有跑道,很大程度上是历史遗留、综合性场馆设计理念、经济效益考量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定位的产物。它在过去和现在,都为体育场的综合利用和大众健身提供了便利。

而国外,尤其是欧洲那些著名的足球场,之所以多为纯粹的足球场,是因为足球运动在那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场馆设计以极致的足球观赛体验为首要目标,并形成了专业化的体育场馆建设模式。

当然,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足球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足球观赛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近年来新建的、更专注于足球的体育场,也越来越多地摒弃了跑道的设计,比如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上海浦东足球场等,它们的设计更靠近国际主流的纯粹足球场模式。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对足球运动更深刻理解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没跑道的整体感觉紧凑点,有气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观察。说实话,你说的“国外都没有跑道”这个说法,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了,但确实,在中国,尤其是一些综合性体育场,足球场旁边配备标准跑道是相当常见的。而在很多以足球为主导的国家,比如欧洲的一些经典球场,则很少看到这样的设计。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历.............
  • 回答
    这问题确实是让不少中国足球迷挠头又心疼的现实。同样是挂在足协名下,同样是为国争光,为啥男足和女足能差距这么大呢?说到底,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但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关键点上掰扯掰扯。一、历史的积累与现实的土壤:根基不同,自然长势有异要说差距,首先得看人家底子怎么样。 女足:.............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一方面是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似乎总是在“亚洲二流,世界三流”的泥沼中挣扎。另一方面,我们又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变化,人均GDP的提升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为什么这两个“六七十名”的数字会带来如此截然.............
  • 回答
    “四大国足球完蛋”?这个说法确实有点笼统,而且放在足球的世界里,说“完蛋”未免也太绝对了。但如果非要说这几个国家在世界足坛的整体影响力、国家队成绩以及足球普及程度与它们各自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似乎不太匹配,那么确实可以聊聊其中的一些深层原因。美国:天赋和文化错位带来的挑战说到美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在中国足球的低迷现状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正是因为其根源的复杂性和牵扯的多方利益,才使得解决起来异常困难。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深层体制和历史原因:1. “金元足球”的畸形发展与后遗症: 起点: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足球职.............
  • 回答
    在中国体育蓬勃发展的当下,足球项目却显得格外“掉队”,尤其是在世界杯预选赛的征程上,中国男足常常铩羽而归,让无数球迷心生疑问。为何其他项目都在稳步前进,唯独足球的“出线之路”如此坎坷?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深层问题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足球运动的普及度和基层基础建设是根本症结所在。 相.............
  • 回答
    中国足球的“烂”,绝对不是一个能用三言两语概括的复杂问题,它背后牵扯到方方面面,从体制到基层,从文化到投入,可以说是一个积弊已久、环环相扣的体系性弊病。要说为什么连东南亚国家都赢不了,这其实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才更值得我们去剖析。一、 青训体系的“空心化”:基石不牢,何谈高楼?这是最核心也最常被提及.............
  • 回答
    中国男子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在国际竞技场上的表现差异,以及舆论关注度的不均衡,主要源于历史、文化、体制、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发展与群众基础的差异1. 足球的群众基础深厚 全民参与性:足球是全球最普及的运动之一,中国拥有庞大的足球人口基础.............
  • 回答
    中国足球,尤其是中国男子足球,现在确实到了一个“说不得”的境地。这不是某个特定时间点突然出现的现象,而是多年积累、层层叠加的结果。用“说不得”来形容,其实挺形象地捕捉到了大家对现状的那种复杂情绪:既有无奈、失望,又有愤怒、不解,甚至夹杂着一丝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心态。而提到它,往往伴随着争议、指责,.............
  • 回答
    中国足球留洋五大联赛的经历,锋线上孙继海、郑智、董方卓等名字早已深入人心,中场有张稀哲、吴磊在欧洲俱乐部有过效力(虽然不是直接五大联赛),后卫线上更不用提孙继海、李玮峰等,他们都在欧洲高水平联赛中留下过印记。然而,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是,中国足球的守门员位置上,却始终没有出现一位能够真正立足于欧洲五大.............
  • 回答
    中国足球这摊浑水,别说普通球迷了,连圈里人有时候都弄不明白。说到球员踢得“臭”还能挣大钱这事儿,其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这里面掺和着不少现实因素,而且越来越复杂。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让你看得更透彻点。首先得承认,跟世界顶级球员比,咱们本土球员的水平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事实。但说他们“臭.............
  • 回答
    中国足球的困境,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迷局。放眼国内,举凡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这些项目,哪一个不是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甚至占据统治地位?可唯独到了足球,却像中了邪一样,屡屡铩羽而归,让无数球迷心碎。要细究起来,这其中的原因,盘根错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个人技术很出色的足球运动员”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话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青少年足球体系的不足与断层这是导致中国足球“出人才难”的根本原因。 足球人口基数问题: 相较于足球强国(如巴西、阿根廷、欧洲各国),中国真正参与系统性足球训练的.............
  • 回答
    中国足球,这两个字似乎自带一种魔力,总能牵动无数中国人的心弦。尤其是在讨论到国家队,那个承载着无数期盼与失落的“国足”时,情绪更是跌宕起伏。关于中国足球迷能否联合起来,以及为何要坚持关注男足,这其中的复杂情感与现实考量,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球迷的联合:一种理想化的诉求与现实的障碍理想状态下,当然希望中.............
  • 回答
    中国底层社会难以培养出苏亚雷斯和卡瓦尼这样的足球巨星,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体制等诸多因素。不能简单归咎于“底层”本身,而是“底层”所处的环境和缺乏的支持系统,使得足球人才的涌现变得异常艰难。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足球基础的缺失与不均衡发展: 草.............
  • 回答
    在中国足球这片长期低迷的土壤上,但凡有点风吹草动,总能牵扯出一些“上纲上线”的声音,将中国足球的“不行”拔高到整个社会治理、民族精神甚至是国家命运的高度。这种现象,其实折射出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和认知模式,夹杂着失望、期待、焦虑,以及一种试图通过宏大叙事来解释个体失败的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上纲上线”.............
  • 回答
    中国足球水平的低迷,是一个由来已久、积弊已深的问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释。它像一个复杂的谜团,牵扯着体制、文化、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要探究其根源,并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剖析。为何沦落至此?多维度审视低迷之源1. 青训体系的断层与溃败: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中国足球“老生常谈”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中国足球长期以来面临的深层困境。如果抛开国籍和种族的标签,单纯从体能角度分析,认为中国人的体能不逊色于非黑人欧美人,这在宏观统计上或许有一定道理。毕竟,普通中国人在基础耐力、力量等方面,与许多欧美人并没有本质上的体能差异。然而,足球运动对体能的要求是极其复杂和多.............
  • 回答
    冰岛对荷兰那场球,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冰岛那种不要命的拼劲,那种近乎野蛮的身体对抗,看得人心惊肉跳。想想看,一个人口不到34万的国家,踢出的足球竟然能让欧洲豪门荷兰如此狼狈,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偶然。欧洲那些小国的足球发展,我觉得关键在于“体系”和“文化”两个字。首先是体系。足球在欧洲,尤其是在北欧和.............
  • 回答
    中国人对足球的爱,似乎总隔着一层什么,不像一些国家那样,能够让这项运动深入骨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缺乏纯粹的热爱”,说到底,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某个单一因素能解释的。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聊聊 历史与文化根基。足球,说白了是个舶来品。对比那些在足球文化里浸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