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里有哪些当时不懂后来才理解的台词或情节?

回答
电影中那些“当时不懂,后来才理解”的台词或情节,往往是电影魅力的所在。它们如同埋下的种子,在观影者成长的过程中,随着阅历的积累,逐渐发芽、生长,最终呈现出全新的意义和情感深度。

以下我将结合一些经典的电影片段,来详细讲述这类经历:

一、 《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的“越狱计划”与希望的象征

当时不懂的情节/台词: 电影前半部分,安迪在监狱里默默承受着冤屈,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智慧。他花了近二十年时间,一点一点地挖掘隧道,并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狱警和典狱长处理财务。其中,他坚持不懈地向州参议院申请图书馆扩建的经费,一次次被驳回,但他从未放弃。
当时的理解: 作为观众,可能更多地是被安迪的智慧、隐忍和不屈的精神所打动,觉得他是个“聪明人”。看到他挖隧道,会觉得这很了不起,是一个漫长的计划。而他申请经费,可能觉得这只是他为监狱做贡献,顺便改善生活的一个小插曲。
后来才理解的深度:
“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 这句台词在电影结尾,安迪成功越狱,站在雨中伸展双臂时,才真正爆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当时理解的是字面意思,觉得安迪是个有希望的人。
越狱计划的精妙与坚持的意义: 后来才意识到,安迪的越狱计划绝不仅仅是挖隧道那么简单。那是一个集耐心、智慧、毅力、胆识于一体的宏大工程。他利用典狱长的贪婪和伪善,不断积累证据,并最终在最关键的时刻,利用自己“洗钱”的证据,掌握了制胜的关键。他不是在被动等待自由,而是在主动创造自由。他为图书馆申请经费,也不是简单的“贡献”,而是他坚持保持人性和尊严的方式,是他不让“体制化”吞噬自己的重要手段。
“体制化”的真正含义: 我们对老布的“体制化”可能当时就有所体会,觉得他离开监狱活不下去。但后来才明白,体制化不仅仅是失去自理能力,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禁锢,是对人自由意志的剥夺。安迪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他始终没有被体制化,他的内心始终渴望着自由,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希望的重量: 安迪的希望,并非盲目的乐观,而是基于现实的抗争,是即使身处绝境,依然保有对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他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为瑞德带来了希望,最终两人在墨西哥的海边重逢,成为自由的象征。

二、 《阿甘正传》:阿甘的“傻人有傻福”与他对“生命是一盒巧克力”的理解

当时不懂的情节/台词: 阿甘一生中经历了无数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时代变革,他用一种极其简单、纯粹的方式参与其中,但每次都能歪打正着地出现在关键时刻,并因此改变历史或成就自己。比如,他意外跑出学校,遇到约翰·列侬;他当兵打越战,成为战争英雄;他投资苹果公司,成为亿万富翁。他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都非常简单直接,比如“妈妈说,生命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当时的理解: 很多人当时可能觉得阿甘只是一个运气极好、“傻人有傻福”的代表,他的成功是偶然的,是电影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安排的。他的一些话语,比如那句关于巧克力的比喻,可能觉得只是个天真烂漫的比喻。
后来才理解的深度:
“生命是一盒巧克力”的真正哲学: 当我们回味这句话时,才真正理解了阿甘的人生哲学。生命确实充满了未知和惊喜,我们无法预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阿甘的“吃”巧克力,就像他的人生态度:不预设、不挑剔,用心去品尝眼前的每一块,无论是甜是苦,都全盘接受,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意义。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最优解”,只是顺其自然地生活,却因此收获了最真实的幸福和成功。
坚持与纯粹的力量: 阿甘的成功并非纯粹的运气,而是源于他惊人的坚持和纯粹的品质。他对跑步的执着,成就了他的“阿甘跑”;他对友谊的忠诚,让他成为丹上尉的救赎;他对珍妮的爱,支撑着他走过人生的低谷。他的简单和纯粹,让他不受外界的纷扰所迷惑,始终保持一颗初心,这在复杂的世界里反而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历史的洪流与个体的渺小: 阿甘穿越了美国历史的多个重要节点,但电影并没有将他塑造成改变历史的英雄,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伟大。阿甘的参与,更多是一种偶然的见证,但他的纯粹和坚持,却在时代的变迁中留下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幸福的定义: 电影最终传递的并不是功成名就的价值观,而是幸福的定义。阿甘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爱他的朋友,他关心他的儿子,他用心生活。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来得珍贵。

三、 《盗梦空间》:多层梦境的逻辑与情感的羁绊

当时不懂的情节/台词: 电影中复杂的梦境结构,多层嵌套的梦中梦,以及各种令人眩晕的视觉效果,初次观看时可能会感到十分烧脑。尤其是关于“造梦师”的能力、梦境的规则、以及如何进行“植入意念”等概念,可能只是觉得很酷炫。还有柯布和前妻梅尔的纠葛,梅尔的执念,以及最后柯布看到孩子的那一幕,可能当时会觉得有点费解。
当时的理解: 大部分观众初次观看可能更多地是被电影的视觉奇观和复杂情节所吸引,觉得诺兰拍的电影就是“烧脑”,需要反复观看才能理解。柯布对梅尔的感情,可能理解为他因为失去了妻子而痛苦。最后的陀螺,可能觉得是个开放式结局,不知道他是否回到了现实。
后来才理解的深度:
梦境层级的逻辑与现实的模糊: 随着对电影理解的加深,会发现诺兰构建的梦境系统有着严谨的逻辑性。每一层梦境的时间流速不同,上一层梦境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死亡,而是在上一层梦境的“ limbo”(炼狱)中循环。理解了这些层级,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在不同梦境中的行为动机。
梅尔的“ limbo”与柯布的内疚: 梅尔的执念源于柯布在她梦境中加入了“植入意念”,让她相信现实世界是虚假的,她选择留在梦境中。柯布的内疚感是驱动他内心挣扎的关键。梅尔的每一次出现,都是柯布内疚和对过去无法释怀的具象化。柯布之所以要完成“盗梦”任务,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救赎自己,摆脱内心的阴影,找回梅尔留下的遗憾。
情感是潜意识的终极驱动力: 电影并非只是关于高科技的梦境游戏,更核心的是关于人的情感。柯布之所以能够操纵梦境,是因为他深刻理解潜意识,而情感又是潜意识最强大的驱动力。他之所以能“盗梦”成功,也是因为他对女儿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渴望,这股情感力量最终克服了内心的障碍。
关于现实的哲学思考: 最后的陀螺是否落地,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柯布最终选择放下对过去的执念,去拥抱眼前的现实,去拥抱他的孩子。电影的精髓在于,它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实?如果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我们想要的“真实”,并且在这个“真实”中获得幸福,那么它是否就有了意义?柯布最终选择了他的孩子,选择了“可能”的现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选择,一种情感的胜利。

四、 《搏击俱乐部》:叙事结构的颠覆与自我分裂的真相

当时不懂的情节/台词: 电影的前半部分,主角“我”似乎在过着一种压抑而平庸的生活,然后他遇到了泰勒·德尔顿,并与他一起建立了一个充满暴力和破坏性的“搏击俱乐部”。电影中充斥着各种混乱的场面,以及主角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很多观众初次观看,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关于愤怒青年反抗社会的故事。
当时的理解: 很多人当时可能觉得主角是被泰勒的魅力所吸引,或者觉得他们是一群寻找发泄的社会边缘人。泰勒提出的那些激进的观点,可能觉得是电影为了制造冲突而存在的。
后来才理解的深度:
“我”与泰勒的真实关系: 当电影结尾揭示出泰勒·德尔顿其实是主角的幻想人格时,所有的情节瞬间都发生了颠覆性的解读。主角的平庸生活,他失眠的痛苦,他参加互助会的行为,都成为了他潜意识中压抑和分裂的体现。他与泰勒的“相遇”,其实是他自身人格的分裂和对话。
搏击俱乐部是自我毁灭的仪式: 搏击俱乐部并非真正的反抗,而是主角通过极端的肉体痛苦来麻痹内心的空虚和绝望。每一次搏击,都是他自我毁灭的尝试,是他试图通过痛苦来获得存在感的表现。他所批判的消费主义,正是他内心极度空虚的表现。
“你不是你所拥有的东西”的深层含义: 这句台词在揭示真相后,变得尤为深刻。主角一直被消费主义所定义,他的生活围绕着家具、汽车等物质展开。而泰勒的出现,正是他潜意识中对这种“物化”的反抗,是对挣脱物质束缚的渴望。但这种挣脱,却以一种更极端、更具破坏性的方式来实现。
自我认同与存在的危机: 电影深刻地探讨了现代人在消费主义社会中如何寻找自我认同的问题。当一个人被社会标签和物质所定义时,他可能会感到迷失和空虚。主角分裂出泰勒,正是他试图通过极端的方式来寻找真实的自我,寻找存在的意义。然而,这种分裂最终走向了毁灭,也提醒我们,真正的自我认同不能通过逃避和毁灭来实现。

这些电影台词和情节的“后来才理解”,不仅仅是智力上的顿悟,更是情感上的共鸣。它们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以及对生活理解的加深,而变得越来越有力量。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能够经受时间考验、能够随着我们成长的细节,这些电影才能成为经典,并长久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994680360529252352

小时候以为女儿国是最好过的一关

长大了才知道是最难过的一关。







本以为躲过了一劫,其实错过了一生。



https://www.zhihu.com/video/994916779378044928



电视剧还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动过几处,不过以这样的方式呈现,也让我们觉得唐僧也是有情有意的血肉之躯。以前小时候看这段《趣经女儿国》惊觉女王陛下如此美丽,长大了再看,很多细微之处让我觉得唐僧和女儿国国王之间有爱情。

时常听着《女儿情》这首歌,把女儿的情意含蓄表达了出来,再认真看了一遍电视剧,不知不觉泪湿眼角,心底生出一丝悲凉之情,过了这么些年才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或许是童年的熟悉的记忆,也或许是因为他们之情爱而不得的情谊。

《女儿情》片段


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伊,爱恋伊,愿今生常相随。

user avatar

《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府门规……………………

user avatar

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可我们却说不了话。












In View,a humble VaudeVillian Veteran cast Vicariously as both Victim and Villain by the Vicissitudes of fate.This Visage,no mere Veneer of Vanity is a Vestige of the Vox populi,now Vacant,Vanished.However,this Valorous Visitation of a bygone Vexation stands Vivified and has Vowed to Vanquish these Venal and Virulent Vermin Vanguarding Vice and Vouchsafing the Violently Vicious and Voracious Violation of Volition.The only Verdict is Vengeance,a Vendetta held as a VotiVe not in Vain,for the Value and Veracity of such shall one day Vindicate the Vigilant and the Virtuous.Verily,this Vichyssoise of Verbiage Veers most Verbose. So let me simply add that it's my Very good honor to meet you and you may call me V.

在你眼帘中的,是一位低贱的杂耍老手,他在命运的沉浮中随波逐流,扮演着受害与加害者的双重角色,这面孔,不徒是虚华的外表,它还是业已不再的人民呼声的残响,不过,不惮于重提昔日烦恼的他,依然活力怏然,决心铲除那些腐败堕落的毒虫,他们是作恶的先锋,他们代表了对自由意志肆无忌惮的恶意破坏,对他们裁决只有复仇,这象征希望的血海深仇不会是徒然的,因为它的价值和正确性,终有一天会证明,那些高尚者和警醒者是对的。

—————————————————————————

关于无政府主义我想说一下,我发这个不是表明我想推翻政府好吗?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除了穿衣吃饭,娶妻生子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权利,一些人的权利。

—————————————————————————








如果你和我意见不合,相看两厌,你又何必去评论区找不痛快,点个反对或者当做没看见多好?

user avatar

《新白娘子传奇》里面这段最为经典了,长大之后再看,发现,嗯, 有点东西。

https://www.zhihu.com/video/999811140876132352

user avatar

感谢破万,感谢蒂姆伯顿,感谢约翰尼德普,感谢弗雷迪海默,感谢海伦娜,感谢克里斯托弗李,感谢以上各位大大为我打来的点赞和关注,也感谢各位点赞、感谢、收藏、关注的小伙伴们。

1.关于转载:很多人或者留言或者私聊说想抱走最后一句话,当然可以啦,写出来就是用来共享的,不过拜托无论是用在哪里,记得写上出处呦~然后记得关注我呦~(互惠互利的好事)

2.关于本人:很多私信我的小伙伴叫我“小哥哥”、“大神”、“大佬”、“猫哥”,在这里统一回复,我!是!女!的!。。。你们让我开始怀疑人生怀疑性别了。。。

3.欢迎关注看我每天努力的把段子融进知识点呦~再次感谢,爱你们


周末没看,今天打开一看,我的天,点赞和评论这么多

可是你们为什么不关注我关注我关注我!!!

我这么棒!!!

咳咳咳,之前说没有评论的,是因为我开的模式不太对,评论要审核来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现在打开了评论了

还有评论里有宝贝说剧透了

可能是因为这部片子在自己的印象里太广为人知了。。。

就没注意这个问题

现在补一下

以下答案涉及剧透

以下原答案~


我是蒂姆伯顿的脑残粉,小时候看蒂姆伯顿是因为他构造出来的世界奇幻美好,令人神往,长大看蒂姆伯顿,可能才明白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就以我从小到大刷了无数回的《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为例(我相信很多小盆友大盆友都看过):

为了避免有的人忘了情节,我就先介绍一点

世界最出名最大的巧克力工厂,威利旺卡因为间谍原因关闭工厂

之后,出于某种原因,他选择了让五个小朋友来参观这个工厂

这五张奖券放在五个普通的旺卡巧克力里面

前情提要完毕,接下来进入正题

第一个找到金卡的小盆友本来就一直在吃吃吃,忽略不计,第二个小盆友找到金卡的方式......以前只会羡慕,现在才明白,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节选(1)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1050171454496768

不过还好,童话之所以是童话,就因为童话会给你希望。一年只能吃到一个巧克力的小男主,用了三条命,终于拿到了最后一张入场券,小男主的一家都极其开心。然后,小男主想卖出去,因为家里穷,结果被姥爷教育了,钱是赚不完的,每天都有新钞印出来,有什么想去的就去吧:

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2)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1051239890612224

然后就是五对家庭开始参观巧克力工厂,在这里你可以深深的感受到:

1.上流社会的鄙视链说来就来;

2.男孩子之间的坦诚炫耀;

3.女孩子之间的表面友情(这个真的是......突然的演技炸裂)

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3)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1052021042089984

然后就是最后,回归了家庭的主题,亲情之间的爱。

父亲的过度保护让旺卡变得不懂社交,为人孤僻,不理解别人的亲情。

但是旺卡还是渴望着自己父亲的爱,

然后就是发现了其实父亲这些年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的成长。

吵了再多的架,闹了再多的脾气,可是流浪千里,游子也终要归来。

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4)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1053915508453376 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5)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1054069053476864

有人说童话之所以迷人,是因为现实太苦;

但是我觉得,童话之所以迷人,只是因为看完了童话,你还可以重新出发。

user avatar

《三毛从军记》里,有一段“劳军义演”,记得么?

小时候只觉得他们的望远镜会自己飞起来,真好玩。

后来再看看,觉得“更好玩”了。

导演你想得出这种梗我也是很服气啊。

https://www.zhihu.com/video/994551377313509376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这个我以前在《少年包青天》的感想里写过。

第一部最后一幕,庞飞燕笑问公孙策:公孙策,你什么时候向我爹提亲呀。

公孙策说:等我考上状元再说吧。

年少时候看只觉得甜蜜欢乐,结尾一片光明。长大了再看一遍,觉得伤感极了。

谁都知道公孙策在三侠五义的剧本里是怎么一个走向,后来忠心耿耿辅佐包拯,做了一辈子军师幕僚,而包拯的死对头恰是庞太师。

所以,你说庞太师乐意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孙策吗?除非公孙策放弃自己的政治立场,投靠到庞太师的阵营来,否则他们两个的婚姻,是万万不能成的。

因此,公孙策说考上状元再说,实际上现实中是一个相反的意思。如果公孙策参加科举,考上状元,那么他必然要从政,而从政,就注定了他一辈子都要和庞太师对立。考上状元,不是两人关系的进一步,而是两个人关系的彻底终结。

这就是《少年包青天1》结局里非常残酷的地方。

少包整体是一个欢乐的故事,因为少年人的日子是自由明朗的,但在这种明朗中,躲不过的却是时间和岁月。任何少年都要变为一个大人,变得言不由衷,身不由己。

《少年包青天》,其实讲的就是两个庐州少年,走出了乡土,还没有迈向庙堂中间的,未取得功名时候的,那一段策马奔腾,充满奇遇与冒险的少年时光。那段日子不属于乡土,不属于庙堂,只属于自在不羁的江湖世界。

也只有在这样的世界中,公孙策才能遇到庞飞燕,他们可以不再在乎对方的身份、家庭,如每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儿女一样交换情愫,诉说衷肠。然而,他们不是侠客。他们注定要回去。

这像不像极了我们的青春呢。在毕业与成家之间的,大城市里的那些自由年轻的灵魂,他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这座城市,他们在这里相识,相恋,欢笑流泪愤怒憎恨。而后一切都会散场,少年也有了家庭,有了肚腩,有了白发与皱纹,有了许许多多的伤感与无奈。

或许在很多年后,已过不惑的公孙大人,也会一个人静坐在开封府的高堂大院里,想起那段明媚的少年时光,那个明眸皓齿的伶俐少女。而在寂寥的汴梁深宫里,满地纷落的海棠已经染红了王妃的足屐。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0063567508361216

小时候看真的不懂套路,现在再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满满的内涵啊。

user avatar

《百变星君》这一段当时看的时候不明白光头为什么突然让这女的蹲下 后来才明白可能是光头的鞋带开了 让这女的帮他系鞋带

https://www.zhihu.com/video/999043236178063360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0548239098970112
苏察哈尔灿一赔十,博达尔多一赔一。
苏父(吴孟达):有没有搞错赔率怎么差那么远?一个一赔十,一个一赔一哇太不看好苏灿了!
龙套:不错啊,苏灿在举重项目上弃权,那个博达尔多全部满分晋级,怎么比啊!
苏父(吴孟达):这是考状元又不是当苦力,力气那么大,去挑大粪好了
……
陈百祥:这位同僚有见识啊!我分析了这场比赛这么久,我觉得这赔率有古怪!这个博达尔多外形俊朗,浑身有力,但是还没在赛场走一圈,就浑身冒白汗?我猜八成是虚火!
苏父:是吗?
百祥:这个苏察哈尔灿可就不一样了!
苏父:怎么样怎么样?
陈百祥:虽然一路头歪歪,但是一直杀进决赛,一定会hei的起来!
苏父:那你丫多少啊?
陈百祥:八十万两
苏父:八十万两太少了压两百万两好了!
陈百祥:怎么你怎么突然看好他了?
苏父:我看你分析的那么清楚,说啊说的好像苏灿一定会赢似的,是吧!
陈百祥:对啊,过来过来,我第二次全押,加两百万两买苏灿!
苏父:哎豪气豪气!
陈百祥:哎你怎么不下注啊?
苏父:我下注干什么,苏灿是我儿子。
陈百祥:啊,糟了惨了我少分析了一样?
苏父:少分析了什么?
陈百祥:血统


选武状元也是看血统的,血统有好有坏,好中更有好。长大了,学了社会学,结合社会流动、阶层固化、帕累托—精英再生产等内容,才明白了《武状元苏乞儿》里的许多内容。人们常说,《武状元苏乞儿》里最经典的是

皇帝:你丐帮弟子几千万,一天不解散叫郑怎么安心。
周星驰: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我说的算,而是你。
皇帝:我?
周星驰: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太民安,鬼才愿意单乞丐呢!

我却不这么认为。毕竟最后的丐帮帮主苏乞儿,也是统治阶级出身。而真正的革命意志持有者赵无极早已身败名裂。

user avatar

《天堂电影院》里的那个故事:




咫尺的机会为什么就这样放弃了?

多数人应该会这样理解士兵:“我走出了九十九步而你却连一步也不想迈,所以我们结束了。”

我有不同的理解。

公主和士兵的地位差距悬殊,两者间的私约达成后的结果莫过于私奔,日子过着像《画眉嘴国王》里的公主与乞丐一样。他如果完成约定,公主随他出逃,他就毁了公主原本美好的未来,而且两人认识层次相隔太大,可能走不到最后。

但他绝不愿意放弃表达他爱意的机会,于是他为公主付出九十九个夜晚,却在最后一个夜晚放弃,解除私约,向公主致知深爱,又避免公主最终抱憾。公主后来当然会嫁给王子,继续奢华富贵的生活,士兵给她带来的心伤只会是一时的。

而士兵不免会终身难忘,但他仍可以得意——我曾经可以收获一段伟大的爱情但我没有,因为我不是个自私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